绿林网

《白鬃野马》的影评大全

《白鬃野马》的影评大全

《白鬃野马》是一部由艾尔伯特·拉摩里斯执导,Alain Emery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鬃野马》影评(一):不自由,毋宁死

结构上和内容上都非常简单的作品,简单到每个片段用一幅画和一半句文字就能讲给小朋友听的程度,稍稍改编一下就是个优秀的儿童故事。

内核是人类傲慢的征服欲对抗大自然的自由意志,结局很有浪漫主义色彩但不能较真。拍得比较意识流,很多桥段不能严格拿逻辑去审视。

白马在东亚文化圈很多时候代表强大和勇敢,很多古代赫赫有名的人物在后世的演义中都领到一匹白马作为坐骑。在盛产宝马的中西亚地区白马也常常代表着出类拔萃,有很大的象征意义,很多重要人物的坐骑都是白色的,就是要挑白的。在野外繁殖条件下,没有杂毛的白马还是蛮不容易的,前两天看的《阿拉伯的劳伦斯》中,抢夺无数土耳其人财物的强盗头子直到得到一匹纯白的马匹才喜上眉梢,心满意足地收手。

这部的白马除了是强大和勇敢的化身之外,还有种纯洁的自由,未被人类贪欲玷污的意思。你看这一分析跟初中生阅读理解似的,横竖都带点抽象和主观。

《白鬃野马》影评(二):一些想法

白鬃野马象征着战士,那些向往自由的战士,牧民们象征着各种暴力机构,他们使用暴力想让战士屈服,当然战士是不会屈服的,但是暴力也不会停止,除非战士死亡。小渔民象征着人类的善良纯真以及美好,他善良,帮牧民捡回帽子,他善良,几次拯救了白鬃野马,他纯真,他相信了牧民们说他驯服野马就能得到它的鬼话,他善良纯真,所以得到了野马的信任,并最终和野马去向了一个人和马和谐相处的美好世界。这是一个战士反抗暴权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只有小孩子的天性善良选择了支持战士,而大人们选择围剿战士。

这也可以说是一个人与自然的故事,大人选择征服自然,小孩子选择和自然和谐相处。牧民们的表现象征着大人们暴力征服自然的状态,他们自信人类是最高等的,可以征服一切,而小孩子是善良的,小渔民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故事告诉我们,人是能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只要心存善良,想着的是靠近亲近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

影片使用独白,因为野马是不会说话的,只有旁白能表达出野马的精神状态和它的心理想法。全部大量使用音乐,每种音乐恰好在适合的节奏,使得影片的节奏快速有动感,在野马奔跑,野马追逐,野马打斗中使用了不同的音乐,节点采得非常好,让观众感受到了那种感觉,仿佛身临其境。

《白鬃野马》影评(三):真心换来的信任 自己争取的自由

白鬓马不愿听从人们的管教,不满原主人的对待,用尽全力挣脱束缚,让人为之动容。

小男孩的坚持不懈

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总是人类处于主动地位,马儿性格温顺,愿意被驯服,为人所用。

影片中的马儿不甘屈服于现实,与现实反抗,苦苦挣扎。让人不禁感慨万物生灵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生活的追求。

小男孩的耐心让桀骜不驯的马儿渐渐平静,以真心换取信任,将马儿的精神世界放大描写,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白鬃野马》影评(四):21.7.5观影笔记

不是很喜欢这部影片,甚至可以说是讨厌。导演塑造了一个充满原始野性的生物,它象征着自由,自然和生命里,但人类想要得到它,影片至此价值取向都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现在白衣少年身上,从他的人物设计上来说,它无疑是和白马相呼应的,具有神性的角色,但少年出来之后捉乌龟给妹妹玩,捕鱼,吃鱼,这都和白衣少年的意象相冲突(抑或是导演真实的虚伪),最过分的是,男孩捡起来牛仔的帽子交给他们,在这个场景中,男孩衣衫褴褛,牛仔们穿戴整洁坐在高高的马背上,在如此抽象化和甚至有些架空的场景设计中,递帽子的画面和剧本设计无疑是对男孩人设的毁灭,男孩甚至直接表达出来想要“拥有”白马的欲望,在此我没有看到任何关于友谊的歌颂,反而看到了赤裸的人性的贪婪,我以为导演想要颠覆,做讽刺,但是后面故事居然还是朝着神化男孩的方向发展,看得让人想吐。

为了营造所谓的诗意氛围,导演还是花了很大一番功夫的,任何可以利用的场景和细节都不放过,草地、沼泽、沙滩和海等等,导致追逐戏过长,很多场景冗余,有炫技的嫌疑。

不过还是要肯定的是导演对于画面的掌控力,水、天、草、沙等自然元素都很棒地融入到故事的叙述中,参与画面构成,营造诗意氛围,巧妙,不违和,这是值得学习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