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存在与虚无》读后感1000字

《存在与虚无》读后感1000字

《存在与虚无》是一本由[法] 让-保尔·萨特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7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存在与虚无》读后感(一):现象论的MAX

19世纪西方存在主义大行其道

而萨特和海德格尔是其中集大成者

存在的本质是不存在,因此构成不存在

的现象

就像

下面这句话是对的

上面这句话是错的

《存在与虚无》读后感(二):自由,可以不妥协

呵呵,我还没看这本书。但是,我很想看,因为刚看了萨特和波伏瓦的传记,心被击中,强烈震荡。

自由,是可以不妥协,萨特用尽可能的自由充斥着他在社会中的生活,他的哲学也是建立在这样的生命体验上的吧。

《存在与虚无》读后感(三):在绝望中前行

因为在我的世界里没有上帝,我一旦被判定为自由的,一旦被偶然的抛到这个世界,我就是绝对的自由,而自由意味着我要完全承担起“我选择”的责任,我无法不选择,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是选择了不选择。

他人就是地狱,因为我们的自由会因为关系的扭曲而相互冲击,碰撞,抵牾

我没有否定上帝,我怎么能去否定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呢!

我自由——我选择——我需独自承担我选择的后果

《存在与虚无》读后感(四):价值疑问

看《存在与虚无》,也是一个自我斗争的过程。

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往往复复,至今进程了了。

想不明白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就如同发现在这个拥挤的城市里,所谓出路是一条太狭隘荒凉的途径,走过了它,就得承受思想中难以逆向的窄化与小化一样怅然。

人究竟应以何种形式存在?如此形而上的问题不是我所能解答,于是还是选择放弃吧。

存在价值这种东西,不是看书看出来的,是生活活出来的。

恩。

《存在与虚无》读后感(五):《存在与虚无》中关于“虚无”的内容概述

萨特指出存在是一个被严格限制的状态,超出这种状态,它就不再是存在而成为虚无。人的否定判断是一种很主观的行为,也就被界定为虚无。在进行否定判断时,人是被判断事物的旁观者,如果没有这个旁观者,该事物的变化只是形态变化,是旁观者把它判断为毁灭或(从毁灭中)继起等等。如果人把一个存在看作是可以被毁灭的,就已经是把它虚无化。 虚无是以存在为基础的,因为虚无先得假设有存在,然后再否定它。所以没有存在就不会有虚无,“虚无纠缠着存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