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夏日时光》经典观后感有感

《夏日时光》经典观后感有感

《夏日时光》是一部由奥利维耶·阿萨亚斯执导,朱丽叶·比诺什 / 夏尔·贝尔林 / 热雷米·勒尼埃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夏日时光》观后感(一):感伤的夏日时光

影片真实到感伤,这就是真实的人生。 人生百年终有一死,如何在生前安置好身后事,应该是件重要的人生大事。上一辈的人生故事、积累和相关物品,除了能够变现的,其他的种种,就算是当初的主人万分珍惜的,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在乎,哪怕是从小养育长大的子子孙孙们。人死如灯灭,一切如风而逝而已。不过,就算人性代代如此,毕竟还是有那么少许人记得往日的时光的美好,往日相处情谊的珍贵,如此,短暂的一生也便值得了。 人生在世,没有钱的确是寸步难行。但在满足了基本温饱之余,还是要保留些许人性的温暖。所以,很喜欢影片中的老仆人,大儿子让她选取一件纪念品,她选了自认为很普通的一只花瓶,因为那是她以前服侍主人的时候每日插花的花器,看到这个花瓶,她就能忆起主人曾经的模样,以及和主人相处的美好时光。

《夏日时光》观后感(二):在夏日品味法式人情与生活方式

如人物对话感般的纪录片式运镜和开篇法国夏日乡村儿童的嬉闹场景,让这部有着美好名字《夏日时光》的电影很有法国品味和审美了。

因讲述母亲去世后三个子女分家产的故事,也有被称为中国版《都挺好》。但显然这是一个法式故事,话接话的喋喋不休的台词,行云流水又带着呼吸感的长镜头,有着价值不菲的收藏品的富有的艺术家家庭和乡村庭院的户外聚餐,含蓄而隐忍的交流和争执,是法式的自由和感性没错了。

很喜欢里面长子夫妇去屋旁边的小山林里采摘灌木花束、讨论家常和拥吻情节,可见法国人是真的很爱自然,也很懂得怎么很好地享用自然和生命的了。另外,充满日常生活凌乱和使用痕迹的屋子里,主人公对价值不菲的老家具和名人坐过的书桌书椅的珍视,可见法国人对旧物的珍视,这点和中国现在家庭装饰流行的奶油风、现代风和万物皆可网购外卖的快销生活方式所追求的快和新,真的是文化内核上的不同了。 重温了一遍法式浪漫和品味,喜欢。

《夏日时光》观后感(三):人生几段

一些平淡的片段,关于死亡,关于告别,关于继承,关于三代人。

母亲提前安排后事时早就料到她去世后儿女的抉择,忧伤必定是这一段的背景色,不论怎样理性地看待死亡,当生命即将消逝,也意识到一切能证明存在的事物将零落各处,只留下终将褪色的回忆,是无法不感到忧伤的。即使这样也难掩母亲的优雅本色,不论是死前举办的展览,还是对叔叔保罗的爱慕之情,优雅是一种气质,和对错无关,和他人评判无关,但似乎和孤独有关。

一同成长起来的人终会有不同的人生,留在法国的长子,去北京工作的二儿子,定居美国的女儿,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方向决定了他们无法达成保留老房子的一致意见。拐弯抹角表达想要卖掉老房子的决心反而惹人不快,“无法从中获益”就显得坦率得多也正直得多,情感未必比金钱高贵,虽然选择卖掉母亲的遗产好像不可避免会被冠上自私,贪财,不念旧的帽子,但这是继承人的正当权利,只要不虚伪就本不必接受指责,当然二儿子和女儿也算不得虚伪,只是结果不符合情感上的期待而已。

至于孙儿一代,祖母逝去的悲伤会萦绕在心底一时,但音乐、聚会、爱情才是主旋律,老宅最后属于主角们的时光里洋溢着年轻和欢笑,下一户搬来的人家也许会留下属于他们的三代回忆。

三代人的不同表现恰是一个人不同人生阶段的缩影,每一个阶段所珍视的不同,所面临的困境也不同,相同之处在于都有所珍视,都面临困境,也都在留下印记。

继承会侵蚀感情的纯洁性吗,如果死人将带走她生前所拥有的一切,是否儿女对其的怀念会如保姆放在墓前的那束花般朴素。

大儿子和妻子在博物馆看到母亲的桌子,不无感叹地说这些东西只有摆放在家里,自由地发挥着应有的作用才动人,但我想这只是因为曾经摆放着桌子的场景里有他的情感寄托,其他人在哪儿看到这张桌子都不会产生异样的情绪。说到底物或者说艺术品没有感情,只有风格,人从中体会到的感情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投射。世上只有两种感情,一种是和活人交往产生的,一种是自己臆想出来的,不论是回忆,做梦还是憧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