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盛极一时的爱情》影评精选

《盛极一时的爱情》影评精选

《盛极一时的爱情》是一部由李冉执导,梁翠珊 / 张宁浩 / 任彬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盛极一时的爱情》影评(一):我能接受正儿八经扯淡片子,但三观炸裂的不行

我能接受正儿八经扯淡的片子,我也能接受脑洞非常奇特的精分雷片,哪怕是飞得很高,或者是思路很奇怪的远叔都能接受,但唯独接受不了三观炸裂的片子。这部《盛极一时的爱情》就是那种我的电影评判体系里的三观炸裂的片子。所以我给出了本届平遥影展的最低分。 首先这个片子当中充满着人物层面的不合理,比如说一个30岁的高知女性,已经到博士阶段,出国游学访问学者,但是她的社会认知能力竟然这么差,对情感的判别能力这么差,对人的判别能力这么差。 这个人又是一位讲师,是每天跟学生打交道的一个老师,在表达和感知方面竟然有这么多的缺陷,并且机制恋爱脑,她既然能够接受一个一无是处的渣男,但接受不了自己的艳遇对象变心,这个人物就存在非常大的缺陷。 我觉得这个电影当中最要命的还不是女性形象,男性人物毫无看点,一个是准备继承家业的一无是处的妈宝男企业家,另外一个是自以为是的油腻渣男艺术家,这两个人物毫无看点,并且浑身上下皆是缺点,从头到尾让人反感。我对这位欧洲戏剧导演渣男非常厌恶,这个人物的毫无美感更显的女主这个人物的空洞并完全不值得可怜 如果说电影节展电影有所谓的雷片,这部电影则是真正意义上的烂片。虽然创作百无禁忌,但烂片最好不出现。

《盛极一时的爱情》影评(二):真正的反俗套就是还原生活本身

在平遥主竞赛里面看到这样一部片子非常惊喜。一是因为题材,二是导演的功力。目前电视剧探讨“中产”女性生活状态的还是挺多的,但是电影真的不多。其实也能理解,文艺片肯定更倾向关注边缘或底层一些的人物,算是电影这种媒介人文关怀的一面,商业片肯定要更猎奇,所谓中产女性这种白开水一样无聊的生活谁要看呢。有时候自己都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意思,从小到大除了求学求职婚恋,没什么特别的内容,连挫折都没什么特别的,但你要说特别满意,那也没有。反而随着年纪渐长,总觉得生活有一种压抑灰暗的底色,说不出哪里好,但也很难看清哪里出了问题。蜀乔的婚礼跟我的婚礼,跟我参加过的很多婚礼都太像了,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怀疑,是不是在外人看来,我也是像蜀乔一样在自己的人生中这么不投入、迷茫、不自在的一个人?当时就有点眼睛发酸。蜀乔的种种经历、困境都太写实了,唯一不同的是她出国之后面临的新的生活是我没有经历过的。我都不禁自我怀疑,如果我有同样的境遇,是否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我有她那样的勇气吗?看下来就觉得导演太厉害了,国内生活那种无声的痛苦刻画得极好,而国外生活那种美妙、放松、舒展的氛围也实现得那么好,尤其是露天戏剧那一段,我其实没怎么懂这一段戏剧的寓意,但我能代入到女演员的状态,不管这些戏剧演员他们在演什么,那种自由和投入就足够感染人了。

而且我太喜欢最后那个艺术家下车走远的镜头了,看到蜀乔放弃国内的一切去找他我还有点怀疑,从一个男人跑到另一个男人那里有意义吗?到这意识到这本就不是一个俗套的故事,我不应该指望女主手撕渣男走上人生巅峰,也不应该怀疑导演会用另一个自私的男人欺骗观众。这是蜀乔必经的成长,她的人物弧光不是到影片结尾就结束了,她自己真正的人生其实才刚刚开始。我们看到的是她觉醒的一个珍贵时刻,而之后的成长,人生真正的苦涩,她需要自己面对。

看完之后才知道这是导演的处女作,真的太厉害了,能把一个不容易的现实主义题材找到切入点,还完整传达自己的想法,让观众感受到,真的不容易。演员的表演跟整个片子的调性也是和谐的,就整个是一个特别完整的作品,而且特别诚恳。看多了追求奇情奇观的院线片,和只顾着自我表达的新人电影,就觉得这部片子特别难得,有导演自己的洞察和体会,也有诚恳的记录和反思,也有对我这样觉得无人在意的一些中年女性的理解和关照。很感动,也很期待导演的下一部作品。

《盛极一时的爱情》影评(三):布尔乔亚的鄙视链顶端永远是热爱文艺的精致留子,最好还是女性

没去现场看过这些‘大作’的人光看看这些‘影评家’们的访谈似乎还觉得真的是什么大师佳片嘞。

实际上呢,首映现场全厅嘘声不断,映后导演带着演员狼狈逃跑,豆瓣清一色的一星烂评。

一个如此不堪入目的三角恋玛丽苏烂俗爱情故事,嵌套上崇洋媚外的自由召唤和对内地一切的踩一捧一,配上古董一般的电影本体。除了叙事真的非常符合布尔乔亚审美是一文不值。留子们是不是对现代人的生活有什么误解?这种东西能拿到龙标还被平遥这么推?

你说先锋?里面的戏剧确实是有趣的,欧洲景观也很漂亮,但是导演显然不关心戏剧,而只是把戏剧变成了简单的一个符号:我们欧洲很文艺,我们欧洲人很热情,我们欧洲人尊重女性,我们欧洲人不用被封建压抑。一到国内好家伙,刻板印象全往齁死人的程度写。

不否认这些差异,不否认这些问题,而的确艺术也不负责解决问题。但是这个导演一来不用现实全用想象,二来往死里夸张,真的很像投名状。

结合一些片子,发现一个最近的现象:许多新入行的导演(容我冒昧,女性为主)的生活完全与社会大众割裂,不事生产也不做调研,被困在“精英”“文艺”圈层的信息茧房里,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只有从上到下的听闻,观点普遍经过同一圈层的极化。选取题材只能找一两个自己身边茧房之下看似“社会大众”的例子(以爱情关系为主),着重的去移情其中的“不幸”(以与自己立场相似的主体为主),并将其视为一种肤浅单薄的二元对立问题,以泄愤和共情作为创作出发点,充分运用想象和构建而不是调查研究进行写作。同时顺便展现自己“精英”“文艺”的审美趣味和审慎讲究(以及一些很自然的崇外),构建一套布尔乔亚式的鄙视链体系,以求获得同一阶层的共鸣。而电影这个媒介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询唤功能,你拍的再烂都会有人被询唤从而与你共鸣的,毕竟这样的人真不在少数。

电影其他有什么可称道的地方吗?分镜毫无设计,一看就是导演开摆让执行和摄影free的,就管能看了。演员的表演很尽力,但是这个导演的本根本没什么空间来演的。景观化的中产阶级生活神话,和现实八杆子打不着。女性困境?你管这就叫女性解放?拜托现在是什么年代了啊。。

中国电影到底还是个靠关系的场域啊,真烂。要不是导演现场带着演员走了,不然映后肯定得问问这姐姐,是不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感觉很丢脸啊?

这种片入围平遥你究竟靠的是什么关系?都什么水平啊?中国当代电影创作者真就这水平?观众挑几个上去都比你能拍。

和这个片能共鸣的朋友,很抱歉我这么措辞。但是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多去关注一些客观实在的世界,去看看除了咱中产free play留学随后升迁的成长之外的其他人生路径。我们需要触及现实的电影,需要拓展边界的电影。我们不需要这样的电影。

其实最好的态度是不评价,少说话。但是实在忍不住。哎。

那些影评自媒体好像真的是能买的?全都在给这个导演站台,发各种通稿,这真的太酷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