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失踪宝贝》经典影评有感

《失踪宝贝》经典影评有感

《失踪宝贝》是一部由本·阿弗莱克执导,卡西·阿弗莱克 / 米歇尔·莫纳汉 / 摩根·弗里曼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失踪宝贝》影评(一):混沌之死

最后二十分钟堪称一流,男主做出了选择,问题却留给了观众——这不仅仅是法律与道德的纠缠,而且延伸到了一个更为原始的母题之上——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究竟意味着什么?究竟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真的有资格为别人的命运做出选择吗?或许其结果终究是空虚与隔膜吧。

这让我想到了庄子的故事: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先秦·庄周《庄子·应帝王》

《失踪宝贝》影评(二):让我来拍结局

这样的结局说明导演或编剧对人性可以改变是持消极态度的,但完全可以给大家一点希望的,如果是我拍,最后作为小女孩教父的男主,男主女友,小女孩和麻麻一行四人出现在审判道奇的法庭上,男主说了些好话为道奇求情,最后道奇回头温柔的看看小女孩再带着些许严肃和期盼的眼神看看。这样男主这个人物可以得到一点升华,不完全是一根筋的钢铁直男,然后作为小女孩的教父,他和女友也会和女孩更亲密,顺便起到监督妈妈的作用,然后在审判这种严肃的环境下各路角色暗中都给到妈妈一些压力,让她觉得自己真的要去改变,和之前说要改变呼应,一箭三雕还留有余地,岂不更好。

ps:所有人都是为了小孩能在有爱美好的环境下成长真的很感人,大家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去尊重和呵护,中国“养儿防老”的这种思想真的得加速淘汰了,虽然这是电影,但觉得真的相形见绌。

《失踪宝贝》影评(三):Life sucks either way.

影片一开始本来以为是常规的英雄主义片,看到一半感觉不对,看完结果胸口憋闷,有好多话想说但又都说不上来的难受。

人是活在一个个瞬间的,这些瞬间做出的选择决定了我们自己和他人的人生,可面临选择时,真正的两难选择是两边都是地狱,你却不得不选一边跳下去。是贷款还未发生的悲剧掩埋真相让女儿和母亲彻底失去彼此,还是冒着极大的风险赌一个母亲能戒毒负责的可能性。男主的选择是做“less wrong”的事情,也即把选择权交给命运,不去主动隔断Amanda人生的一种可能性。而“黑警”们见多了悲剧,早已不相信所谓的“改邪归正”,他们选择Amanda主动排除毒虫母亲可能带来的种种危害。我依旧无法偏向那种方式是“正确的”,唯一能希望的就是命运之神眷顾Amanda,让她平安长大。

Life sucks either way.

《失踪宝贝》影评(四):失踪的宝贝

写于2015年01月15日,网易博客@从前有座山

或许我被剧透过,所以就算影片中间没有了希望,我依然很清楚地知道故事的最后一定会找到阿曼达小女孩。但是绝没有想到过这一切可以连成一串,变成一个惊天大阴谋,幕后推手居然是在影片前半部分备受褒奖的老警长,所有都被颠覆了,影片从本来的打击拐卖儿童失踪案,瞬间换了个风格,上升到人权平等和自我救赎的哲学问题上了。帕特里克被抛到了道德边缘,救与不救的决定权全然落在他身上,一边是阿曼达对于养育人的选择权和海琳作为亲生母亲应有的抚养权利,一边是老警长和妻子置于谁更有利于阿曼达成长的威胁和劝解。而在结局时,当阿曼达被交还给海琳抚养,在海琳面对媒体作出的种种承诺之后,当我们对于阿曼达的未来有了更些许期待的时候,海琳的本性继续暴露无遗,毫无更改的迹象,帕特里克看着阿曼达继续独自一人在屋子里玩洋娃娃,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对于这个问题,诚然从两个方面都可以说出一堆道理,而我认为,从人权角度考虑,阿曼达的抚养权理应归海琳所有,而如果在接下来的法律限定时间里,海琳尚未按照要求做出有利于阿曼达成长的改变的话,并且海琳给予阿曼达提供的成长环境确实已经难以符合一个正常的孩子应得的需要,法律是有权收回抚养权的。在这里要强调的是,避免个人英雄主义。

《失踪宝贝》影评(五):孩子们会原谅VS救救孩子。

爆点发生在电影正中间,到毒贩叮叮叔家里居然发现了小女孩被杀,于是他愤怒到极点,把那个男人爆头了。同样的情节也发生在《真探》第六集,惊人的相同(女主也相同)。

我们会发现,波士顿城的执法者在看到不忍卒睹的情景后,比如说儿童被害,就会引发强烈的杀人冲动。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机制呢?为什么一定要将之置于死地呢?好像一报还一报一样?

但67分钟,警探却说,儿童总是逆来顺受的。

说你千万不要碰警探的财路,不要碰他们的线人,否则他们把你往死里搞。第80分钟,真是说了一句大实话。美国真是完蛋了,每一个街区都由毒网控制。

这个电影让我感受到:做这样的道德选择,实在是太难太难太难了。如果我们是男主,同样也会陷入到巨大的痛苦中。

小本的处女作是如此惊艳! 漂亮的环境光摄影,扎实的社会学调查,深入的美国社会的洞悉,以及有血有肉的人物,都让我们想起了《真探》。

接拍镜头很有纪录片的感觉,让我们了解了人们生存的真实状态。有一个“免费面包”的招牌很显眼。电影中间有一座小山上面充满了涂鸦,也让我印象深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