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牡丹亭》经典影评1000字

《牡丹亭》经典影评1000字

《牡丹亭》是一部由方荧执导,张继青 / 王亨恺 / 徐华主演的一部戏曲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牡丹亭》影评(一):不在柳边在梅边

作为艺术文化,布景,词曲,服装什么的就不用说了,整个故事下来,给人一种无限悲伤的感觉。

从春香撺掇小姐赏春色,丽娘刚开始拒绝,认为春色并无可赏之处,在普通人看来是赏心悦事之事在她看来并无新意,这里就可以看出丽娘心中对万事存悲的态度;游园之时,春香所述之物,丽娘也能从中看出消极的一面(这里具体的词曲不记得了);惊梦之后,面对与梦境不符的现实(戏曲中丽娘说芍药栏不见了),丽娘心中不念感慨万千,所以有了后来身体极度消瘦下来,面对镜中花容不再的自己,害怕容颜无人识,便自己描画,我想,丽娘在这时心中的悲已达到极点。作为一个有情才女子,懂得美好之物须的有人赏,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体恤下人,做事有担当,这样通明理的人,正因为懂得万物的道理,才会知道不被欣赏的惆怅,再后来,也知道面对自己的命运,这样的聪明可爱的人,也只是时代洪流里的一个小人物,时代悲则我悲。

不负春色,游园惊梦;梦醒时分,柳边梅边?春思致瘦,不免悲伤;花容无识,奈何他人;拜别母亲,香消玉殒。

女性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着,不同时代的女性角色更能反应当代的真实情形。

《牡丹亭》影评(二):唯有一个“美”字留在心底

看完书,然后来看戏曲。 这应该算第一次看戏曲(我问妈妈她喜不喜欢戏曲,她说不喜欢。然后她说她以前带我看过京剧,不过是小学,我,。我完全不记得了。。。我盲猜我当时睡着了),最大的印象就是,真美。 (以下发言非常不专业,用词可能很多不恰当,如果有熟悉戏曲的轻拍) 是真的,太美了。 无论是唱词,念白,配乐,服化道,还是演员的身段,唱腔,步子都无话可说。 虽然我很不习惯这种慢慢的感觉,但不得不承认,作为古代的一大娱乐方式,看这个的确是种享受,会感觉一切都慢下来了,慢慢的去感受一个故事,感受一段情。太有味道了。戏曲真的是中国的一大宝藏。 回到故事本身,受时长限制,电影只演了原本子故事的一半。 就到杜丽娘死的地方就没了。 回过头来想一想杜丽娘这个人。 杜丽娘是大户人家的小姐,锦衣玉食,应有尽有。然而,她却是孤单的,寂寞的。 她身边除了丫鬟春香,连个能说话的都没有。 她才十几岁,正是花一般的年纪,有着最美好的一切,却被囿于一个小小的四方宅子里。花开花落有她欣赏,有她心疼,可她的盛放和落败又有谁来在意呢? 她实在是寂寞的。 而这么一天春日游园以后,她梦到了个俊俏的书生,女儿家春心萌动自是美的,一颦一笑,亦娇亦憨。同他欢好之时的一切都让她欣喜,但黄粱一梦后,一切终成空。她的心上人,到底也是梦中人。 “寻的个梅根相见”,却终是不见。于是落得个郁郁而终的结局。 电影到此就结束了。 有弹幕说,杜丽娘这是闲的。这话讲来实在轻巧。汤显祖想表达的,实际上是古代女子困于深闺无人赏识却又无法抗争的命运的悲叹与无力。杜丽娘能做什么呢?落得这般境地,恰恰是她什么都不能做。如果这个故事是现实,那么到这里就结束了。也无非是个可怜的女子病逝罢了。但汤显祖偏要讲个不同的,他让杜丽娘复活,他让杜丽娘抗争,杜丽娘是勇敢的,她不想做个只能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木偶,她去追寻柳梦梅,去追寻心中的爱情,去打破封建礼教对女子的重重束缚。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于是我们的世界里从此有了这么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牡丹亭》影评(三):游园惊梦牡丹亭

好梦成真是惊喜!如果为梦而死?再如果,死过去又活过来……明代天才汤显祖著写的《牡丹亭》,就讲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太守的千金杜丽娘每日里读书写字作女红,摊上个整日里忙于应酬的爹和每天都烧香拜佛的娘,哪儿也不能去,包括自家的后花园,就只能在闺房深帏里呆着。这种状况,连天上的神仙也看不下去了,命令园中的百花一夜之间绽放如春,顺便还弄了个观赏牡丹的亭子。

在丫鬟春香的蹿撮下,杜丽娘深夜来到后花园赏玩,累了就在亭子里睡着,并且做了一个梦。她梦见了书生柳梦梅赠柳,而且两人还缠绵恩爱了一番。自此,杜丽娘相思成灾,一病不起,就这样死掉了。

杜丽娘临死前给自己画了一幅肖像,还要求死后将自己埋在后花园的梅花树下……为了一个连面都没见过的人,就让自己爱慕而死。更要命的,还阴魂不散,寻寻觅觅三年之后,给阴司判官老爷巡逻的大队人马逮住了。

见不到那个梦里的男人就不甘心!杜丽娘的深情厚意,再加上神仙的求情施恩,判官查了生死簿,才知道原来真有人叫个柳梦梅。他上京赶考落难,而且就住在自家的院子里……送佛送到西,好事做到底,判官老爷给了杜丽娘一支具有起死回生妙用的还魂香,叫她如此这般。

穷书生柳梦梅闲得心慌在花园里溜达的时候,无意中捡到了杜丽娘的自画像,回到房中高兴地不得了。姐姐、姐姐,甜甜美美地叫个不停;作揖下拜,就跟猪八戒见到女孩子一模一样。当杜丽娘真的来到了他面前,有一阵子差点吓死了——准确些来说,得知杜丽娘是个鬼,确实吓了一大跳。了知来龙去脉,柳梦梅当时就去找绳子,说要吊死自己,然后两人结伴到阴曹地府做夫妻。

倘若没有还魂香,结局可能就那样了,但是他们有。柳梦梅磕磕绊绊跑去刨坟挖媳妇的时候,遇上了前来帮忙并且变身成佯装是守墓人的爷孙俩,受到阻挠还立马表示要撞死在这……

不用说,结局当然是大团圆。

看这出戏的时候,我首先得告诉自己杜丽娘不是杜十娘,而且觉得还没成年就X娘,特别是姓杜的,长得都很漂亮;而且十有八九还是个执拗的烈货,不怕死的一往情深。做了她们的男人,一定是不敢出轨的,否则,要你好看。本来,她们确实很好看,倘若再多一些,就真的过头了。

然后我觉得死去活来的爱情固然美,美得妙不可言。问题是,这个美梦是神仙花公花婆搞的鬼,而且他们还自鸣得意地自称情圣情痴——难道人世间的爱恨情仇都是他们的游戏玩耍么?真叫人无语。

需要特别解释的,我说的这出《牡丹亭》是秦腔版本(或者说是张掖市七一秦腔剧团改编的)。与汤显祖原版本昆剧它们不同的,去掉了太守,太守夫人,道学先生等等闲杂人员,就是由爱得死去活来的杜丽娘,要死要活的柳梦梅与贩卖春色的花公花婆,多情重义的判官,一个丫鬟,再加上一群凑热闹撑场子的花魁喽啰们来演故事。这样的话,就有足够的时间和场景来吆喝,使劲啊啊啊地煽情,腻腻歪歪地让人鸡皮疙瘩掉了一地,或者边看边哭擦眼泪用完一包抽纸。

我是边看边想,为毛这么多情啊?用不着“落难公子中状元,小姐赠金后花园”这般俗套,就剩纯情,难道他们不要吃饭咩!就像我,情很多,多得不得了,怎么就遇不到这样的美事?难道是我不够帅?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假如杜丽娘没有貌美如花,亦或柳梦梅有点矮挫猥琐,那天晚上不是被赶跑了,就是后来真的被吓死。

再想想我自己,不算见不得人那种模样吧,为何,为何如此这般?唯一可供猜测的,大约年幼时,呆在剧团里总在服装道具箱子盖上睡觉,听过太多的戏,梦里生根,最后不肯向现实妥协……大约是这样,惟这样,才释怀。

罢了,罢了。就让我如此这般醉生梦死,吟唱如戏一样的一网情深:“真爱真情无死生,爱到尽头生亦死,情转真时死亦生……”

附件:汤显祖《牡丹亭记题词》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彷彿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