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看吉卜力动画时学会的事》读后感锦集

《我看吉卜力动画时学会的事》读后感锦集

《我看吉卜力动画时学会的事》是一本由(日) 清田予紀著作,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23-6,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看吉卜力动画时学会的事》读后感(一):宫崎骏到底用什么方式,拨动了我们的心弦?

说起吉卜力工作室,大家更熟悉的可能是灵魂人物宫崎骏。我数了数,自己看过6部吉卜力电影,《龙猫》、《天空之城》和《千与千寻》更是刷过不下3遍。

在宫崎骏的动画世界里,不可思议的魅力到底是什么?它如何打动了我们?

本书从心理学角度对吉卜力作品中的人物及行为展开分析,让我们充分理解宫崎骏想表达的东西:责任、关爱、付出、共情、守护、治愈……正是动画里天真烂漫的少女主角以及围绕在她们身边充满人情味的故事,教会了我们这些。

*《龙猫》中的“并排心理学”:

小月第一次见到龙猫是在一个雨夜,当时她背着疲乏的小梅,在公交车站等爸爸回来,这时龙猫出现了在小月的旁边。如果龙猫这个大块头直接从正面出现,小月可能会被吓得落荒而逃,正因为在旁边,小月才可以鼓起勇气抬头看。

现实生活中,当我们与刚认识的人隔桌相对而坐,也会感到紧张。但如果是并排座位,人们就不会太注意对方,反而更轻松地聊天。

*《千与千寻》的无脸男象征什么?

无脸男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角色,存在感不强,但又让人印象深刻。这个宛如孩子般的生物,只会说“呜啊”,他想给小千一切,但又不知道小千真正需要什么。

最终,他不得不面对现实:他阻止不了小千的自我成长。

*为什么我们的外表反映了心理年龄?

《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的苏菲会给你答案。

*如何用“引起注意法”获得对方关注?

《天空之城》中的朵拉绝对是高手。

读懂吉卜力动画背后的心理学隐喻,就能找到隐藏于内心的真实自我!

《我看吉卜力动画时学会的事》读后感(二):看动画,涨知识

提到吉卜力,那就不得不说一个人---宫崎骏,1941年1月5日出生于日本东京都文京区,日本动画师、动画制作人、漫画家、动画导演、动画编剧。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由宫崎骏以及他的同事高畑勋、铃木敏夫等,于1985年创办的一家动画工作室。代表作《龙猫》《天空之城》《千与千寻》《幽灵公主》《侧耳倾听》等等。

《我看吉卜力动画时学会的事》该书的作者清田予纪是一位心理学家&畅销书作家,他运用心理学来解读吉卜力动画人物的性格特点,剖析名场面当中隐藏的线索,帮助观众更透彻地看懂吉卜力经典的10部动画电影。同时,作者还用心理学知识搭建了动画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指出当我们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应该怎么去做。 宫崎骏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全世界人的喜欢和追捧,不单单是画的好,更重要的人物的设定和剧情的合理性流畅性。这本书就是通过宫崎骏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分析,动画场景中的探秘,来给我们解读一个我们不曾了解的宫崎骏的动画世界。 我觉得,看完这本书,我们都可以做一个合格的影评人了,我们学会分析正反派人物性格,学会解读场景中的隐藏伏笔,也学会了分析影视角色中人物心理活动。人物的性格决定了人物的成长高度,心理活动能反映出人物的成长过程,而且这是相辅相成的。 看完这本书,你能够深刻地反思人性与自我,并学会包容、接纳他人。

《我看吉卜力动画时学会的事》读后感(三):不要忽视孩子的孤独 家长要多关注多陪伴

心理学书籍《我看吉卜力动画时学会的事》里面就有说到《魔女宅急便》里的琪琪有个重要的伙伴,那就是黑猫吉吉,从不带着问题去看动画片的我,读了书后才觉得特别的奇怪,为什么琪琪会和猫说话这个问题。

黑猫吉吉在故事里,是琪琪的心灵上的朋友,它会说话,是个倾诉烦恼的对象,还会给琪琪参谋和建议,是个非常难得的存在。

那琪琪为什么能和吉吉说话呢?是因为魔女所具备的特殊能力吗?回答当然不是,用心理学的回答,这有可能是“假想同伴”,顾名思义,就是想象中的伙伴或朋友,这让我想到前些天介绍过的一本儿童文学《欧文的雕像》,同样也是在讲欧文把石像当作朋友,跟它倾诉心声,一起玩,因为石像要被拆掉而努力拯救它的故事。

无论电影或者书籍,都在强调着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孩子很容易感到寂寞和孤独,也很容易被家长所忽略,因此就出现了“假想同伴”。

那哪些孩子容易出现“想象中的朋友”呢?

大概可以总结出以下的特征:现实生活中朋友很少的孩子,一个人玩游戏的情况居多的;独生子女;从性别的角度上看,女孩比男孩会更多。所以《魔女宅急便》的琪琪很具备这些特征,而《欧文的雕像》欧文也是。

“想象中的朋友”实际上是自己安慰自己心灵上的一种存在,但会随着年龄增长,朋友增多而逐渐不存在。琪琪把小猫假想成朋友,倾诉心声,但她很幸运,在周围的朋友和熟人的关心下,她的耳朵也不再能听到吉吉的说话声。

家长再忙也好,一定要多关注孩子,多安排时间跟他们聊天,看看除了生活需求外,孩子还想要些什么;不要害怕各种的亲子活动,挑战才能让彼此更了解对方。

《我看吉卜力动画时学会的事》书里还有对吉卜力动画各种场景的心理分析,像为什么动画主人公里多数是青春期的女性、反派角色带给我们的人性启示、结局为什么都很模糊,不点明真正的结局等,用心理学的角度去解开吉卜力动画的神秘面纱,每晚挑几个看看,你会对动画故事有更深的了解,喜欢心理学的朋友可以带回家慢慢读。

《我看吉卜力动画时学会的事》读后感(四):挖到宝了!看动画也能学心理

《千与千寻》中,千寻骑在龙背上正遨游于天际,突然想起了白龙真正的名字,你知道这背后的心理学隐喻是什么吗? 原来,这与“普鲁斯特效应”有一定的关联。 · 书名:我看吉卜力动画时学会的事 作者:[日]清田予纪 · 相信不少小伙伴都看过吉卜力动画,每部作品都是从一开始就为观众打开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感动于小魔女琪琪在修行之旅的成长,小月和小梅在乡间生活的温馨日常也让人心生向往,朵拉的那句“头发被剪掉了才是大事”更是让人感动得一塌糊涂…… · 无论处在什么年龄,我们总会被吉卜力动画打动;反复观看多遍,总能有新的发现。如若将吉卜力动画世界里这种独特的魅力放于心理学的视角,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 对于琪琪无法听懂黑猫吉吉的说话这个结局,始终难以释怀。在这本书中,作者给出了“假象同伴”这个解释。假象同伴,即某个年龄的孩子想象中的朋友,这实际上是自己安慰自己心灵的一种存在。 · 琪琪逐渐适应了新生活,结识了一群新朋友,而吉吉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在全新的环境中,他们逐渐成熟,因此,琪琪听不懂吉吉说话。或许,成长总是要伴随着失去的代价。 · 小月与龙猫在雨夜初见时,龙猫是出现在她的身侧,这个设计其实是很重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由于爸爸迟迟未归,小月的个人空间也会因紧张而扩大,特别是面对正前方的事物。 · 如若龙猫这只庞然大物贸然出现在前方,小月一定会吓一大跳的。正因龙猫与小月并排站着,才使她逐渐打开了心扉。 · 本书巧妙地将心理学知识与动画结合在一起,如若你先前对某些情节并不理解,或许在这本书中,也能够找到解答。 · 每个人都会有段异常艰难的时光,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失意,学业的压力,爱的惶惶不可终日……不妨暂且停下来喘息片刻,看一部温馨可爱的动漫。 · 吉卜力动画经典片单: 1.风之谷 2.天空之城 3.龙猫 4.红猪 5.崖上的波妞 6.千与千寻 7.起风了 8.魔女宅急便 9.哈尔的移动城堡

《我看吉卜力动画时学会的事》读后感(五):用心理学去分析吉卜力动画

提起吉卜力,就会自然而想起宫崎骏。谁不爱宫崎骏动画呢,动画里的天空、原野、食物、飞行、美好的情感是无数人的桃花源啊。湛庐出品的这本《我看吉卜力动画时学会的事》,不是带你去感叹画面的清新、色彩的治愈、故事的蕴意,而是另辟蹊径,从心理分析入手,带你重温那些经典动漫的名场面以及背后蕴含的深远意义。

《千与千寻》,一句不要忘记你的名字,让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想,记忆这个东西为什么会淡忘呢。书里说,新旧事物的不断更迭,遗忘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但总有一些东西是“一定要记住的”。千寻的苦恼大概在于,她知道自己忘记了很重要的东西,但又不知道是什么。

《哈尔的移动城堡》,看第一遍时,我对苏菲突然的衰老无法接受,更对苏菲的坦然无法理解。而这本书里从心理去分析,让我找到了答案,苏菲的自卑从她变成老太婆时开始慢慢被打破,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感到自卑时,不妨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开始。

书里还总结了动漫里的反派角色的人性深层原因。让我们在看动漫的同时也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

运用心理专业来分析吉卜力动画里的人物、场景、手法和魅力,角度新颖又引人深思,我想我应该以书里的的观点去重新认识一下吉卜力动漫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