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电影编剧有没有秘密读后感摘抄

电影编剧有没有秘密读后感摘抄

《电影编剧有没有秘密》是一本由芦苇 / 王天兵著作,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6,页数:8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电影编剧有没有秘密》读后感(一):一切,从即刻开始

带着功利心态翻开这套书的我,要替芦苇老师给上自己两个耳光。读完《电影编剧有没有秘密》,我推翻了自己曾经对于创作的绝大多数设想,从此刻起,才算开始。芦苇老师近六十万字的访谈,不会带着你从一个电影小白恍然成为中国电影编剧大师。这六十万字,是带着你过日子的,成为一个真正且丰满的人。毕竟,电影的最终目的为塑造人物,是芦苇老师一生奉行的编剧之道 “从类型开始悟道。”当我每每打开摄影机,抄起写作本,都费劲心思地琢磨着可以怎样搞些“花活”。即使内心深知苦心冥想的故事早有前辈创造出了更加优秀且完整的版本,为了标新立异,不惜舍弃类型意识,让残疾人在学会走路前就丢掉拐杖去奔跑,必定会摔得满身是血。关于电影剧本的创作,芦苇老师通篇想要强调的都是从零开始的类型意识。即使是被国内电影爱好者津津乐道,在世界影坛留名的《活着》《霸王别姬》,芦苇老师也从来都是直言不讳地指明这两部作品剧本的写作也从未脱离电影类型本身。从类型开始悟道,悟的是在一切成熟前适合自己的那根“拐杖”,至少可以让自己安全的向前进步。 “从积累开始探道。”《霸王别姬》里的京剧昆曲、《活着》里的皮影戏、再到未被拍摄执行的芦苇版《白鹿原》里的秦腔。芦苇老师把从八岁起便热爱的民歌和戏曲统统融入到自己的创作当中。这些戏曲和民歌,给予了芦苇老师观察中国现实社会和农民生活的全新视点,让电影中对此适当的表达变得活灵活现,为观众的视觉体验进行全面的丰满升级。读到这里,自觉从前积累的路走窄了,被困在了电影这一亩三分地之中是万万不可取的。 “从使命开始布道。”芦苇老师写完《白鹿原》电影的原版剧本,曾主动给张艺谋写信表示“我们吃这里的,喝这里的,乡土养活了我们,于情于理我们应该为它拍一部电影”。可张艺谋却因奥运会一事无缘《白鹿原》拍摄,最终落得王全安那一版令人失望之作(更多幕后故事详见书中)。但从此之后,中国似乎再也没有一位如芦苇般具有“乡土情节”的电影人了。这种“乡土情节”不同于如今绝大多数主旋律电影,将历史与战争设做消费品,而是关注人民生活变迁本身,不脱离时代转化的史诗电影。在芦苇老师的理想之中,中国的史诗电影应该能透过小人物看见大世界、大气象,更要看见历史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真相。或许当这样真正的“史诗电影”问世的那天,我们才能挺直腰板证明自己不是“善于遗忘的民族”。这份使命或许早在1905年便开始召唤,但选择回应的却寥寥无几。 魏书钧在自己的电影《永安镇故事集》中骄傲的写下那句“为华语电影 提一个!”,我不喝酒,我能做到的唯有在未来把这套书多翻上几遍。

《电影编剧有没有秘密》读后感(二):与芦苇对话

在看这本书之前还真没关注过编剧这一行,看了之后才发现目前豆瓣评分最高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和《活着》编剧居然都是同一个人,也就是芦苇。可惜在这两部电影之后芦苇所参与的电影之中再也没有能超越或者匹敌的电影了。

两本书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芦苇和王天兵的对话,在对话中讨论了芦苇创作电影时背后的故事,究竟是怎么样才能写出霸王别姬还有活着这样的电影的,还有芦苇的人生经历、读书爱好,对于一些电影的评价等等。

这套书最喜欢的部分就是芦苇关于聊书那部分的对话了,芦苇最喜欢纳博科夫和契诃夫,其中最为推崇梅绍武译的《普宁》,还聊到了比较冷门的四川作家李劼人和《创业史》的作者柳青。芦苇的读书经历是真的丰富,这告诉我们好的编剧不是一蹴而就的,真的是要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还有芦苇对于戏剧的喜爱也使得他写的剧本更加的生动有特色。

芦苇的人生经历还告诉我们,想要创造好的剧本就要去亲身体验剧本里的那种生活,芦苇在谈话中提到了好几次他花了几天甚至几个月去剧本提到的地方体验生活。此外就是要多读书,芦苇是这一个特殊的年代长大,经历了许多我们现在人所不能经历的事情,很多事情在我们现在看来都很荒谬。芦苇初中没有毕业就退学了,甚至在初中还留过级,但是这并不影响芦苇的发光发亮。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他最开始也并不是编剧出身,而是因为自己zhiqing时期学过画画,成为了电影厂的美工,之后才成为编辑的。

前面说芦苇在写出《霸王别姬》和《活着》这两个剧本之后再也没有亮眼的作品了,但是书中发现芦苇还是很有想法的,比如书中提到的《龙的亲吻》,因为版权已经被购买了所以只是说了个梗概,但是就从这个梗概来看就非常的精彩,不比霸王别姬和活着差,要故事有故事,要转折有转折,期待之后的成品能震惊所有人。其他提到的素材也都很不错,明明中国有这么多好的历史人物故事能够供人拍,却没有人去尝试总是在原地打转,诶,多方因素造成的把。

谈话上册的中还有说芦苇在写回忆录,写他们这代人回忆wg,这个我也挺感兴趣的,期待以后能出版。书中也有提到很多关于那段时期芦苇的经历,这个部分略微敏感就不提了感兴趣可以自己从书里看看。

《电影编剧有没有秘密》读后感(三):嘘,不能说的电影秘密都在书里了。

这套书真的太赞了,

2022年个人读书Top10~

简约的黑白设计,函套+精装装帧,值得收藏,装书架也很有品味,内容更是热爱文学和电影人的宝藏之书。

本书收录了,两位著名编剧芦苇和王天兵关于电影和文学的对话集,作为职业编剧,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电影创作的探讨分析。

有我们熟知的电影《活着》《霸王别姬》如何从文学作品二次创作成为新的影视作品。

人物从文字中走出来,呈现在可视化的立体人物,对于时长的压缩把控,生活背景符合当代历史,人物命运的走向,转场时间变化的承接,用芦苇的话说就是种下戏根,确定类型,让影视更加的复合真实。

书中除了收录了两位编剧的对话,还特别收录的三部电影的剧本《图雅的婚事》《赤壁》《白鹿原》也让读者过把演员读剧本的瘾。

芦苇老师也对一些热门电影做了品评,很敢说,对于电影的不足和优点直白的给出自己评论,对于大环境中影视行业有着期望也有很多的不满和无奈,实实在在的娓娓道来,很真诚。好想听一场他们的现场对话呀。

营销说电影人人手一本,听着确实很营销。

实际也是为了营销,但实事是如果你是一位文学电影的爱好者,真心建议不要错过这本书。好不夸张的说它会拓宽你的文学和电影的边界和认知,同时也会丰富的影单和书单,挺宝藏的一套书,希望它被更多人看到,希望更多的人拥有一套好书。

《电影编剧有没有秘密》读后感(四):敢说真话的芦苇

我这个人平时没什么爱好,唯独喜欢看个电影,而且十分愿意去电影院中观看,毕竟家庭影院的效果是无法与大银幕相比的。

话说回来,喜欢看电影是一回事,懂电影又是另外一回事。我是属于那种看热闹类型的观众,来电影院看电影图的是个放松,或惊险刺激、或恐怖惊悚、或欢乐愉悦。

除了一些特别知名的导演和演员,我一般不关注编剧是谁。

所以直到今天我拿到这套书——《电影编剧有没有秘密》,才知道有芦苇这么一号人物。不过《霸王别姬》与《活着》这两部家喻户晓的电影我都看过,也是翻开这本书才注意到,芦苇是这两部剧作的编剧。

《电影编剧有没有秘密》是一部访谈录,收集了芦苇和另一位编剧王天兵的十多篇有关于电影的对话。

其中白色本《电影编剧的秘密》包括了两人对谈中国电影的过去、现状与未来;包括了芦苇对于各种类型电影的分析,以及他编写的很多电影的创作历程;还包括了他对于世界电影以及电影人的一些分析与评价。另外还附赠了《图雅的婚事》与《赤壁》的电影剧本。

黑色本《电影编剧没有秘密》中通过对《赤壁》、《白鹿原》《惊蛰》等几部电影,芦苇更加详细地解读与分析了应该如何撰写一部剧本。这本书另外附赠了《白鹿原》的电影剧本。

对于我这个看电影只看热闹的人来说,专业性的知识确实没太理解,但是我看清楚了一点:芦苇此人热爱电影、执着于编剧这份工作、并且坚守自己对于电影的理解与对电影的信念。

芦苇在谈到自己创作剧本的过程当中,自然就谈起了自己是如何做起了编剧这份工作的,以及他是如何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写出了那么多好的剧本。

芦苇并不谦虚,因为他的成就摆在那里,他没必要谦虚。他讲述了自己是如何用“笨”办法去体验生活,去积累素材,去记笔记,再写出剧本的。

他也说起了一些国际级知名的导演想请他写剧本,他觉得自己对于某类题材水平不够,不敢接;他还严肃地批评了许多知名的导演与演员,其中很多都是与他合作过的友人,他毫不避讳地谈起他们拍过的电影,称他们很失败。

他谈到自己对于电影的热爱,不会因为电影大环境的变化,就更改自己写作的初衷。

有《电影编剧有没有秘密》这本访谈录中,芦苇对于中国电影的未来不持乐观态度。

不过这并不影响观众走进影院,至少不影响我这类看电影就图个放松的人群看电影的热情。

但是我心里也很清楚,对于中国电影多一个芦苇,总比少一个芦苇强!

《电影编剧有没有秘密》读后感(五):实用编剧指南

书名:电影编剧的秘密

作者:芦苇、王天兵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提到电影,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电影院里经常会放电影,有时在社区的广场上也会临时搭个幕布,放一放。但是,好电影的背后一定有一位好的电影编剧,他可以说是电影的灵魂人物。

拿到这本《电影编剧的秘密》不是偶然,我有个大学室友当时学的是编剧,她给我安利了这本电影学院、戏剧学院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参考书。因为她知道我一直对她们的专业很好奇,很有兴致。事实也确实如此。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底层逻辑,都有规律可循,而这本书值得读也是因为读者们通过读书觉得编剧不是高高在上的,创作时可以教的,也是可以进行学习的,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而我们知道的《霸王别姬》《活着》分别获得过1993年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1994年该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正是芦苇编剧的,那个时候他已经是名扬国际了。

但是,他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努力获得的。芦苇并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满打满算他只读到过初二,有的只是坚持不懈的自学,成为世界级的电影编剧。芦苇出身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些经历证明,草根也是可以出精品的。这也更能激励现在的青年学生们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优秀电影。

芦苇的启蒙读物之一是美国电影编剧的入门书——悉德·菲尔德的《电影剧本写作基础》。这本书的作者是手把手教手艺的,对电影编剧感兴趣的普通人也能看懂。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关注过好莱坞电影,书上对好莱坞电影的叙事功底做了总结“故事横跨数十年,人物命运与历史洪流交相辉映,很有气势。”

看过这么多电影的我们,可能并不是很懂电影的类型。我们所知道的是哪部电影的票房很高,哪部电影更值得看。芦苇指出,电影类型有如文字的文体,也像建筑的结构,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和限度。

看电影我们只关心电影有没有深度,电影能否引发我们的共鸣。而电影编剧的眼中只有四个字“功力”和“扎实”。芦苇提到,公里不仅仅是技巧,更多的是一个人的全面素养和能力。扎实是衡量一部情节片的标准,也是一部好电影的基本品质。

看来看电影并不是看导演拍这部片子有多卖力,也不是在于画面的精美绝伦,更在于合理而精彩的情节。

当然,芦苇也表达了对中国电影市场的担忧,也或许也是我们看电影的人所担忧但又摆脱不掉的。大家有目共睹,电影院的场次是根据票房看的。先不说导演受到的专业训练程度,影响最大的就是电影环境与市场利益的相对应。潜心创作者少,导致精品化的电影少了。

这本书可以说是老少皆宜,只要你喜欢看电影,都可以从中找到你想要了解的电影知识。除此,你还可以更多的了解芦苇和他的成长故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