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真实的查理·卓别林》经典影评有感

《真实的查理·卓别林》经典影评有感

《真实的查理·卓别林》是一部由Peter Middleton / 詹姆斯·斯宾尼执导,马修·沃尔夫 / Jon Price / Charlie Carter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真实的查理·卓别林》影评(一):童年的魔鬼长大了

老伙计在群里说自己刚看完真实卓别林这部片子,他就退群了,他说要准备自己的长片了,他可能不想和我们同流合污,浪费自己的时间。

于是乎,我就想知道本片有什么魔力,让他受了多大的刺激,我就全网搜索,终于在某哩找到了资源,自带中文字幕,耗时两天时间,差不多算是看完了。

像名人纪录片,能够处理的如此生动有趣,确实让我非常意外。《岛屿的煎熬》我煎熬了半个多小时,实在是扛不住了,就删了,打开这部纪录片,没想到一下子被吸了进去。片子最有趣的还是与希特勒类比,没想到很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让人忍俊不禁。

结合先前研究卓别林的生平,本片详尽,介绍了卓的生平,从一个个问题开始,从一个个答案入手,都是一手的资料,用事实讲话,还原了真实的卓别林,我们跟随导演,在历史资料中寻找答案。

像卓别林这样伟大的演员,公众对他的印象只能是刻板的。这部纪录片却给我们还原了诸多细节,当然最真实那个他,连他自己可能都无法言说清楚,要不然为什么卓别林本人参加自己的模仿秀,怎么才只得了第20名呢。

当人达到某些巅峰,不论是政治的还是艺术的,人性的善恶美丑,人都自私,童年的阴影都会被放大,所以卓别林一生多次婚姻,永远之喜欢年轻女孩,这些似乎源于他童年缺乏的安全感。包括很多宫廷斗争,都是互相残杀,即使是骨肉至亲。

《真实的查理·卓别林》影评(二):小记

人都是复杂的,卓别林也不例外。就拿千年偶像苏东坡来说,即有很多学者认为,起于五代的缠足之风便是经过他而由宫廷走向民间的,使其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从而给之后的无数女性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痛苦。现系于苏东坡名下的有一首《菩萨蛮》,全词是这样的:“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故而,孙机先生便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一书中指出:「追随苏东坡的秦少游有“脚上鞋儿四寸罗”、黄山谷有“从伊便窄袜弓鞋”之句。南宋时,缠足在贵族妇女中已相当普遍。萧照《中兴祯应图》中的妇女,都是一副怯生生的姿态,其身心已明显地受到缠足的戕害。这帮“苏门学士”,欠下了从北宋末到民初之汉族妇女一笔还不清的债。」 当然,对于苏东坡,这些都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也丝毫不会影响其那种光耀后世的人格魅力。他依旧成为了一位当之无愧的千年偶像。然而东坡在当世虽“眼见得天下无一个不好之人”,却随着名声愈大,依旧招来了那些居上位者的嫉妒与不断打压,因此才有自题画像诗所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情况,记载于宋人费衮的《梁溪漫志》卷四一段文字:「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识见。”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也当作如是观,是他内心在面对这样的现实时一种映射。 两天来我分了好几段看完了纪录片《真实的查理》,时长为一个小时五十分。其中有历史照片、采访的各种音视频以及情景重现,并通过旁白的统合,将此三者近乎完美地融入到了纪录片的叙述当中,大致建构了查理·卓别林的个体生命及艺术生命。有一段台词令我印象深刻:卓别林塑造了流浪汉,流浪汉成就了他。我想,前者的流浪汉无疑是艺术的,后者则是现实的。 总之,纪录片以电影《马戏团》的结尾而终,即,流浪汉成全了女郎,离开了马戏团,继续寻找新的生活。这一点,回味悠长,似乎喻指所谓“真实的查理”既有广受推崇的一面,也有始终不为外人所了解、只能独自前行的另一面。

《真实的查理·卓别林》影评(三):《真实的查理·卓别林》影评: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大师的形象

纪录片揭开了20世纪的历史,讲述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

讲述查理·卓别林的故事也意味着揭开20世纪历史的面纱。大众娱乐的爆发,美国从埃利斯岛到流放,革命,战争,现代名人的诞生,媒体,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希特勒,埃德加·胡佛。这一切都需要房子的空间,支持球员在生活中的身影。大多数传记作者会要求一个10集的系列。非凡的新纪录片《真实的查理·卓别林》只有一部故事片那么长。值得注意的是,时间轴上的每一章都出现了。然而,这部电影远不止是其要点的总和。

自然,节奏是轻快的。但也有大胆、冒险的繁荣;这部电影不断寻找新的角度和切线。其中有一段1983年对艾菲·威斯顿(Effie Wisdom)的采访录音,这是卓别林儿时的朋友,后来与他重新相识。在这里,它重新出现在镜头前,一位女演员模仿着当时92岁的智慧之语。这一场景既迷人又离奇,不禁让人不禁要问,如果卓别林留在英国,他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这将使他在好莱坞塑造的形象变得新奇,即使对那些自认为已经了解他的观众来说也是如此。(这部电影也应该是一个有用的初学者指南。)

时间旅行是双向的。如果说卓别林成为了20世纪的象征,那么他也是从19世纪成长起来的——尤其是在狄更斯式的伦敦度过的贫困童年,电影暗示他从未真正逃脱。当然,他也不断地向未来推进。所以,这部电影用当代的方式来塑造他,感觉是对的。他对妇女的(不当)对待是理所当然的。但在他的缺点和矛盾中,导演彼得·米德尔顿和詹姆斯·斯宾尼也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大师,一个永远独一无二的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