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口与日本经济》读后感1000字

《人口与日本经济》读后感1000字

《人口与日本经济》是一本由[日]吉川 洋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口与日本经济》读后感(一):读一本烂书的乐趣在于反驳它

实在无法认同对于人口减少未必带来经济衰退的论证,单薄可漏洞百出

首先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不能反证人口减少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试看近30年日本经济增长和人口变化之间的相关性便可知。

其次全书仅考虑生产侧而不考虑消费侧,创新刻意提升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但如果人口减少消费力不足,生产力再高也无法提振经济。尤其是在旧技术红利已耗尽,新的技术红利未出现之前尤其如此。近几十年并没有出现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即使出现了也很难像前两次工业革命那样,对生产和消费发生颠覆式的改变。

最后科技进步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就像每5年需要更新的CPI品目一样,老龄人口的抚养成本也水涨船高,人口减少造成抚养比的提升,势必会造成经济增长乏力。

《人口与日本经济》读后感(二):一本不错的人口经济学以及日本经济的科普,但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方案

如果您像我一样,对人口学和经济学不是特别了解但是略知一二的话,这本书还是蛮适合的:它对人口学的几个核心观点理论(马尔萨斯,凯恩斯,维克赛尔等人)进行了比较好的总结,介绍了较低的抚养比,人口红利等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日本人口的变化过程。并且作者认为,日本经济(或者说东亚发展型国家)的腾飞不仅仅来自于人口劳动力的增长,更来源于城市化带来的的需求激增以及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我想,作者作为日本政府的高级智囊,在这本书里必须要展现对于日本经济前景的乐观。所以作者有以下观点:首先,既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而非人口本身的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那么我们只要保证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那么经济增长依然有可能实现。其次,GDP是一个不完美的指标,即便我们在将来没有快速的GDP增长,依然能保障人民幸福的话,那么即便经济指标不增长也是无伤大雅的事情。

首先,我是比较赞同在东亚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单纯的人口红利并不能解释整体的经济发展,对中国也是如此。但是我在想一个问题:虽然我们可以认为,城市化而非人口的结构带来了经济发展,但是城市化和人口结构之间是不是也有很大的关系?只有在人口结构相对年轻的情况下,年轻人愿意走入城市带来了城市化的加速。如果人口结构已经提前老龄化,那么城市化的进程是不是会受影响?

第二点是关于日本的经济增长。我不是很了解日本的经济,但是我认为当前的日本经济较低增长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现象,毕竟其社会和经济发展都已经比较到位,一个成熟的经济体很难看到非常亮眼的经济增长数据。更何况如果全球的人均寿命都在增长,对于老龄的定义也会发生改变,那么日本还是会有相当可观的可劳动人口(作为发达经济体,良好的经济条件和医疗保障才会让国家有老龄化的困扰),那么在这个情况下,即便我们担心劳动力人口不足会导致经济下行,日本的经济也绝非毫无前景的。

当然,随着全球自由主义的蔓延、经济的增长以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于很多国家来说人口的增长仍然都是一个问题。不仅仅是其和经济增长未能缕清的关系,也还包括国家民族主体性,全球影响力等多种问题。中日韩等国目前都面临着即便有鼓励生育的政策,人们都没有反应的一个情况。也因此,这本书讨论的问题对中国来说也是重要的,并且我也看到了儒家文化圈的几个国家就这个同样的问题进行更多讨论的可能。本书作者给出的开放性并且有理想性的建议和结论是很好的,但是具体怎样落实科技进步去弥补人口的减少,甚至利用科技进步去促进人口的增长,都是一些未来可以讨论的很棒的问题。

《人口与日本经济》读后感(三):每一片雪花,都有自己的选择

我们往往认为,“老了”这个命题属于私人定制类型。我老了、我什么时候老、我如何老去、以怎样的方式养老,都是千人千面,以每个人自己的生活为基础交出不同的答案。而看了【日】吉川洋的这本《人口与日本经济》,你会发现,人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这张网,作为系统中的某一个节点,天然地收到社会这个大系统的制约和影响,所有这些都可以从超前老龄化的邻国——日本,窥得一斑。

本书作者,吉川洋——日本宏观经济学家, 毕业于东京大学经济系,后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师从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士·托宾。现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立正大学校长,2010年获得日本天皇颁发的紫绶褒章,曾任日本经济学会会长,在多个政府经济政策咨询委员会中担任委员或会长。他长期参与日本经济财政政策的制定过程,被誉为“日本宏观经济学泰斗”。

这本《人口与日本经济》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人口变化的历史与相关理论;

二、人口减少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三、人口减少与人均寿命的关系;

四、经济对人类的意义。

以日本为镜

众所周知,日本的少子老龄化问题十分严重。2019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的总占比已超过28%,位列世界第一。由于劳动力严重短缺,2017年,日本65岁以上老年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12.2%,其中65—69岁男性老年就业比率高达52.9%,即该年龄段中超过一半的老人仍在工作。

然而,也许你不曾想到,这样的日本也有过因为人口过剩而陷入困境。日本的“弃老”传说广为人知,1930年文坛巨匠菊池宽甚至著文提议限制生育来减少人口,以缓解就业困难和生活困 难。1940年,经由政府鼓励移民海外的日本人约有76万之多。由此不难看出,人口问题是造成 日本决定加入两次世界战争的根本原因之一。

除了少有的几次战争和饥荒,导致了人口的减少。最大的原因,令人吃惊的却正是由于经济的繁荣,人均收入得到了长足的增长,发达国家的富裕阶层、中等收入的阶层,为了保持较高的生活水准,人们开始控制孩子的数量。这与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明显背道而驰。

马尔萨斯理论·认为,收入水平提高之后,人们将增加生育孩子的数量,但另一位德国历史学家布伦塔诺发现事实恰恰相反。低收入家庭的出生率并没有显著下降,而教育水平和收入较高的富裕阶层的出生率,明显降低了。究其原因,根源还是在经济增长上:

1、社会进步,层出不尽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令人眼花缭乱。生育年龄段的社会人为了享受这些商品和服务,既要花钱也要花时间。而生儿育女这样劳心劳力还要花费大量金钱,令他们对此敬而远之;

2、为了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准,父母开始控制孩子的数量;

3、为了孩子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和较好的前途,从时间和金钱上考虑,人们也不得不生育较少的孩子;

4、人们为了生活质量,选择晚婚或不婚或丁克,导致结婚率降低且婚内出生率降低;

5、就业环境恶化,人们无力负担一个或以上的孩子,甚至婚姻;

6、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不再把生育看作是必须承担的义务,生育权被彰显。

这里补充一下,我认为其实还有两个原因——男性意识的转变,部分男性不再把传宗接代当做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主动选择不生育或只生一个;社会环境的变化,空气污染、转基因食物、不良的生活习惯、药物的滥用等造成男女不孕不育症的增多,也是一个原因。

少子高龄化导致经济大幅衰退,这样的悲观论调正在全日本蔓延,而本文作者吉川洋指出人口减少,人均收入就会增加,只要在教育投资等领域打造创新,今后的日本仍有机会存在。现在的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长寿国,而“长寿正是经济增长的最大成果“。人口减少虽然比较艰难,但“只要能持续打造出创新,就会有办法。为此的忍耐是必须的”,重要的是要在国民中间广泛共有这样的信念。 ——这,也许就是作者论著本书的目的吧。

正视中国的少子老龄化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还没有出来,网传是13.7亿。你知道历史上第一个“亿”的人口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是宋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清乾隆盛世达到了3亿,而解放后,从1949年的5亿到1979年的9亿,仅仅用了20年的时间。从这个数据,就不难理解1979年国家出台严格控制人口的独生子女政策了。

毋庸置疑,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享受到了人口红利随之而来的10%的经济增长率,而在数据转变为7%的阶段时,于2015年废止了独生子女政策、开放了二胎。但是,每年新生儿的出生数据依然是在下降。下降的原因参照日本。

如何让出生率回升?已看到:

1、开放二胎,甚至三胎;

2、人为降低离婚率,具体参见一个月的冷静期;

未看到:对适龄生育期夫妻的社会资源的倾斜,尤其是女性。如何培育有生育意愿的夫妇?建议:

1、父母需要在生育前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此举可以维护已出生的孩子的存活率;

2、保障妻子在生育过程中的经济地位,不仅丈夫要发放奖励,建议政府也给予补贴;

3、保障养育者有充分的休养时间,社会托班等帮助实现或进行补贴,以防产后抑郁(无论男女);

4、加强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人口是社会资源,生育是全社会的重点。

科幻小说中,那些进化超前的外星人,多半设定都是无所不能但又生殖能力超弱,这也许是一种平衡,也许也可能是人类进化的方向?人口减少并不意味着人类进化会停止。如果人类个体越来越强大,只要不会灭绝,其他的担心就先放一边吧。

归根结底,种类的增殖,是动物本能;经济增长,是政治个体的需求;而生不生、生几个,完全是夫妇二人个人意愿的自由选择。人口的减少,也可看作是人类每一个个体的自由意志参与、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雪崩,是每一片雪花的选择。无论如何,即便是灭绝,也是人类自己的选择,无关对错。

.

《人口与日本经济》读后感(四):专家能有什么坏心眼,只不过想我们多生孩子而已,不信你看看隔壁日本

文章开始前,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公安部公布了2020年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数据,显示只有1003.5万人,比2019年减少了足足175.5万人,下降幅度14.9%;

2010年中国老年人口(大于65岁)总数为11894万人,2019年中国老年人口总数为17603万人;

2010年中国老年人口占比为8.87%,2019年中国老年人口占比为12.57%。

一方面是新生人口的减少,另一方面是老年人口的增多,中国真的人口少子化老龄化真的开始了。所以,前阵子有专家建议放开三胎,引发了无数网友的热(man)议(ma)。

其实从总体大局观上看待这个问题,人口专家又有什么错,他只不过是站在人口经济学的角度上,建议你多生几个孩子,为社会做贡献罢了。至于那些福利、房价、物价、教育内卷等等客观存在的问题,是别的专家需要解决的。

我们都知道现在全球范围内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就是日本了,下面我们看一下日本的一组人口数据:

2016年的速报数据,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26.7%,也就是说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

日本15岁以下的人口比例为12.7%,现在日本儿童的数量已经不足老年人数量的一半。

有专家推测,在这个背景之下,日本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现有的1亿2711万人口预计将在2065年减少至8100万。

因此日本提出了维持1亿人口的目标,并且会进一步改善生育和育儿环境的“育儿支援”政策。

可见解决人口少子老龄化这个问题,对日本来说,远比中国更迫切。但是日本一位著名的宏观经济学家吉川洋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意见,他认为人口减少并不意味着经济会走向衰退。他的观点书《人口与日本经济》一经出版后,引发了众多重量级媒体的热议,上市仅8个月。销量就超过100000册。

吉川洋作为东京大学教授、立正大学的校长、师从198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并且长期参与日本经济财政政策的制定过程,被誉为“日本宏观经济学泰斗”。这样一位权威人士对人口与经济的分析,应该算得上是专业了。

接下来我们看看吉川洋教授为什么说:人口减少不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1、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不是人口

人口减少确实会对财政、社会保障以及地域社会的未来都产生重要影响,毕竟人口减少就意味着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嘛,这也是很多网友说“是因为韭菜不够割”了的原因。

不过吉川洋教授却用一组事实来说明了人口和经济增长、劳动力并没有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1870年到今天的150年间,经济增长和人口几乎毫无关系。经济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之间的差距就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致相当于“人均收入”的提高。

也就是说,即使劳动力人口没有变化,只要平均每位劳动者所能创造出来的商品增加了,经济增长率就也会提高。

这也就涉及到第二个原因了。

2、创新的作用

很多人会认为“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体力,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日本确实会因为老龄化而导致劳动率降低。但事实上,劳动生产率并非指劳动者的干劲儿和体力。

也就是说能够在一个国家的经济整体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大因素是,投入新设备和机械的“资本积累”,以及广义上的“技术进步”,即创新。

这个方面我们在中国也是可以愈发感受到的,比如超市自助结账、车站自助检票、机器分拣快递等。原本需要10个人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一个人或一台机器就可以。

上面说的是技术上的创新,还有一种创新就是产业上的创新。

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资源限制、燃油效率等问题,日本汽车工业通过产品创新解决了这类问题,因此才成了世界汽车工业的引领者。这个思路放到现在来也是一样,比如纸尿裤,大家都会觉得这是婴幼儿产品,但受少子化的影响,婴幼儿纸尿裤的销量一直无法增加。因此有人提出了成人纸尿裤的概念。

成人纸尿裤不是生产技术上的创新,而是在需求上的产品创新。现在日本成人纸尿裤的出库量已经超过了婴幼儿纸尿裤。

同样的还有,铁路公司把原本开往休闲度假景区的特快列车用于远距离通勤列车。因为有一些乘客不愿意长时间挤在拥挤的列车上,所以他们宁愿多花钱也要坐着舒适的车上班。

这些例子都是不同于“人口”下行压力的角度来思考,创新出了新的经济增长。可见经济增长不取决与人口数量,而是来自于创新的牵引。

3、长寿

当今的日本是世界闻名的第一长寿国家。

根据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日本的男女合计平均寿命是83.7岁,男性为80.5岁,女性86.8岁。在近半个世纪以来,日本100岁以上老人从339位增长至58820位,最长寿的是一名116岁的女性,她在2013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为为全世界最高寿者。

平均寿命的延长其实也得益于经济的增长。

收入水平的提高能够有助于人们享受到高营养的饮食和防寒保暖的温暖住所;医疗水平的增加减少了新生儿死亡率;全民保险制度的设立,让老年人患病率和死亡率减少。

当然,人口寿命延长随之而来的政策就是:延迟退休。关于这一政策的颁布,也同样引起无数网友的讨(man)论(ma)。

作者在书中对于经济和人口方面的分析, 主要是针对日本的国情而言。每个国家国情不一样,并且经济学家的分析和预言,也只能是预言,谁也不知道以后会怎样发展,毕竟上个世纪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写的书《人口原理》,在几百年后被证实,他的很多推论都是错误的。

比如,他说越富裕的地方,人口就会越快增长。可实际上呢?越是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就越低。

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年轻人能够享受的商品和服务种类不断增加,享受这些商品和服务既要花时间,也要花钱,这就导致年轻人愈发对生孩子敬而远之。并且父母们为了保持较高的生活水平,让孩子得到高质量的教育,以及可以从事专业程度更高的职业,所以不想生二胎。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因为各种新兴娱乐以及女性意识的崛起,而选择独身。

所以说,吉川洋教授说“人口减少并不意味着经济会走向衰退”这一说法并不等于就是至理名言,只能说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各种思路,以及寻求应对之法。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都是专家的事,我作为一个一胎男孩的老母亲,估计能做的就是“生二胎”为国家人口做贡献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到2050年将减少2亿人,到2040年左右,中国将进入老龄化的后期阶段,即以长寿为主导力量的老龄化阶段,中国的人口负增长已经势不可挡,从现在开始亟需开展研究和进行政策储备。

你说,专家喊我们多生几个孩子又有什么错呢?专家要我们延迟退休又有什么错呢?

可是,我不想生二胎又有什么错?我们作为政策下的那一代独生子女,以后一对夫妻要养四位老人(甚至更多,比如长寿的爷爷奶奶),压力巨大的我们还要延迟退休,要一直奋战到劳力枯竭,我们抱怨一下又有什么错呢?

中国人不是最喜欢说“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自有路”嘛,也许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总有一天会找到人口和经济的平衡之法呢!

生二胎?我得再想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