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从大到伟大2.0》读后感100字

《从大到伟大2.0》读后感100字

《从大到伟大2.0》是一本由刘俏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3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大到伟大2.0》读后感(一):重塑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

本书贯穿着一个等式:增长率=投资率*投资资本收益率(ROIC)

作者指出,近些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等式右侧的第一项,投资率。中国的高储蓄率推动了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即投资拉动经济的模式,导致生产要素的需求旺盛,进而推动要素企业的扩张,形成了很多巨型的上游国企。资本市场的不成熟导致了逆向选择现象的出现,并且目前的资本市场主要是体现出融资功能,尚未看到中国的资本市场存在资源配置的力量。这两个决定性的外部因素(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相对薄弱的制度基础设施)推动了中国企业追求规模的扩大而非投资资本收益率的提升。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的企业治理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并且中国企业的股权结构呈现出复杂的金字塔式,这导致了现金流权利与控制权相分离,加剧了代理问题。盲目追求大规模的企业,不断的进行多元化经营,认为多元化经营能够降低企业的风险,但是,却忽视了盲目的多元化会在股票市场带来“多元化折价”问题,并且,无效多元化会降低企业的ROIC。

在指出一系列的问题之后,作者强调未来中国的经济转型,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提高企业的投资资本收益率,而非盲目扩张企业规模。

《从大到伟大2.0》读后感(二):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本想打四星,但后记中的一篇文章《一百万分之一的人生》让我毫不犹豫给了五星。

2019年1月18日参加一个讲座,与刘教授有一面之缘。最后交流环节中提问的人都能获得这本赠书,很遗憾虽然我每次都举手了,但都没点到,于是自己下单买了。书买回来之后,一翻开便停不下来,用了整整三天读完,受益匪浅。

先说说优点。全书的论点和逻辑非常清晰,围绕"伟大企业需长时间保持稳定ROIC>=WACC"的观点,用大量案例和数据说明了“什么是伟大企业?伟大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微观意义?如何从政府政策、金融制度改革、公司治理等方面为打造伟大企业做好铺垫?”。判断什么是伟大企业,是一件很主观的事,但对于投资而言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书中提出和解答了许多我从未想到或想过的问题,很有启发。

但同时,也有许多疑问:

1. P45 最后一行,应是Richard Foster(而非Dick Foster)和Sarah Kaplan写的《创造性毁灭》(Creative Destruction)。 2. P50 刘教授认为找到了成就伟大企业的答案,就是价值创造,ROIC是与企业价值创造最为密切的指标。希望能写写寻找答案的过程。 3. P71 解释了沃尔玛维持较高营业利润率的原因,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沃尔玛实施全球统一采购,由于采购量大,在与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过程中有明显的议价能力,这有利于大幅降低采购成本”。但从同一页的图表可以看出,沃尔玛的销货成本(占销售收入比例)是比K-Mart要高的,这无法解释其具有更明显的议价能力。哥伦比亚大学Bruce Greenwald教授在其《企业战略博弈:揭开竞争优势的面纱》(Competition Demystified)一书的第五章第二节反驳了这种观点,并认为进货运费等区域性统治优势带来了高于竞争对手的ROIC。从数据来看,我更倾向于Bruce Greenwald教授的观点。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涉及沃尔玛的数据是1994-1998年,Greenwald的数据是1984-1987年。 4. P73 为了强调ROIC的重要性,作者比较了华润创业和沃尔玛。但华润创业并非纯粹的零售企业,为什么不拿永辉超市、步步高等纯粹的零售企业与沃尔玛进行比较呢? 5. P208 作者认为中国国有企业之所有无法避免“多元化折价”有三个原因,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即在位的国企管理者是没有动力、甚至抗拒自己所在的企业被专业化拆分。同时,国有企业追求规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企业规模越大,寻租空间也越大。 6. P228 制鞋和服装本是东部沿海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在经济发展、人力成本上升的过程中,为什么许多跨国公司(如阿迪达斯)将生产基地从中国转移至越南,而不是从东部地区转移至中西部地区?毕竟相对而言,中国的经商环境应是好于越南的。

总体而言,这本书的学术味恰到好处,既能旁征博引,用数据和研究说话,又不会太过迂腐。值得一读。不,是多读几遍。

最后,真的很喜欢刘教授的《一百万分之一的人生》这篇文章。智慧决定我们这“一百万分之一的人生”的高度,包容决定我们这“一百万分之一的人生”的厚度,对自己真诚决定我们这“一百万分之一的人生”的强度。

《从大到伟大2.0》读后感(三):ROIC

何刚财经大课解读

A. 什么样的企业堪称伟大?

1、企业追求规模增长天经地义,在过去40多年里,投资驱动催生了大量中国的巨型企业。

2、阻碍中国企业做大做强、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因素,也恰恰是投资,尤其是低效率的投资。

3、伟大企业,就是能够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不断进行价值创造的企业。也就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比竞争对手更高的“投资资本收益率”。

B.投资资本收益率可靠吗?

1、企业想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就要看它的“投资资本收益率”,是不是总能超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还要看,它能不能明显超过同行的投资资本收益率。

2、投资资本收益率这个指标,和企业的价值创造关系最为密切。因此,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成功,要看投资资本收益率高不高。

3、中国股市上市公司总体上低水平的投资资本收益率,是中国股市涨不起来的主要原因。

C.公司治理需要怎样改进?

1、95%的中国上市公司都有实际控股股东,他们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对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破坏性。

2、全世界主要的公司治理机制分两类,总体上看,市场模式优于管控模式,更符合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

3、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复杂金字塔结构,给了控股股东以巨大便利,不利于形成比较公平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D.多元化战略为啥是误区?

1、“持续价值创造战略”就是伟大的战略,因为它可以保证企业投资资本收益率持续领先。

2、企业对多元化战略的偏好,是因为强劲的投资扩张冲动;而企业碰到的多元化战略挑战,则是因为实际上的投资效率低下。

3、经历多次经济危机冲击之后,各国企业陆续走上了“去多元化”的战略减法之路,更加强调业务的战略聚焦。

E.中国企业如何走向伟大?

1、任何企业都是特定社会经济制度条件下的产物,讨论中国企业如何走向伟大,就是讨论如何塑造中国企业从大到伟大的制度基础。

2、提升制度环境的市场化程度、让金融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以及鼓励发挥持续恒久的企业家精神,都是要塑造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实现从大到伟大转变的关键制度基础。

3、虽然堪称伟大、或接近伟大标准的中国企业还不多,但结合全球公认的伟大企业榜样,中国企业走向伟大的方向还是非常明确的。

《从大到伟大2.0》读后感(四):从大到伟大…

初次认识到刘俏老师,源于北京光华管理学院的两篇讲话,一篇是一百万分之一的人生,一篇是循心而往,向上生长,里面有句话特别感同身受:我们正经历着像疫情这样一场当代社会彻底的压力测试;我们还必须承认我们也已经度过了一个稳定、确定的时代。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在经济上的安全感在逐渐消失,在文化上也面临不确定性。偏狭的认知和极化的思潮还在蔓延,我们关于科学精神、文明演进、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智慧以及习以为常的秩序的认知受到挑战,社会阶层固化和逆全球化的进程正在加速……主动踏平影响你们了解世界的障碍,去直面那些让人痛苦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与其凋零不如燃烧”(It i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事实上,“如果人类总是选择最安全、最中庸的道路前进,那么群星就会变成遥不可及的幻梦”

这些叙述和我最近关注的中国未来向何处去的问题,有了很强的契合,也和几个好友一起彻夜聊过里面的经济章节,刘俏老师的著作提供了一个看待中国经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崭新的视角,指出了过去四十年的增长更多的靠国有企业主导的投资,倾向性的政策还有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也从世界五百强中国企业的占比中剖析构成中国经济现状的企业事实,目前我国企业五百强的绝大数依然来自于国家针对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投资而来的国企或者地方性国企,近几年也慢慢露出了像京东,阿里巴巴,华为,格力,小米这样的新型企业,充分说明了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构成底色,刘俏老师也说明了促进增长的因素也构成了当下我们转型的巨大阻碍,从微观角度看,中国企业从大到伟大的过程就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转型的历程。

在叙述中,一个概念被反复提及,就是ROIC,投资资本收益率,这本是经济社会最基本的概念,就是投资一块钱,能够带来多大的收益,这个概念理应成为共识,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不断的面临偏差,中国企业的成长说实话是很难的,尤其是民营企业,具体上包括金融工具的效率偏低(一位在银行工作的好友也提到了资金流向内部只敢给到风险小的所谓国企,国企银行和国企企业之间的互相投资,大致构成了经济增长规模增长的现状,但终归不是市场经济的正途),企业受地方政绩比拼的影响还有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会在做出选择的时候面临很多的杂音,我身在互联网企业的翘楚企业之一,对这种观念感同身受,从近几年部门业务线要求找到能够赚快钱,赚大钱的需求到行业红海,要依靠专业能力,依靠技术创新来不断追求价值创造,也反应出了这种趋势,当下的中国企业都面临经济下行,投资不热,疫情等各种不确定的风险,收缩战线,聚焦专业越来越成为主流,这本是长期发展和经营的必要!

另外,刘俏老师书中的人文关怀确实牵动了我较多的心绪,在偏理论实证数据的风格中处处透露着对中国经济,中国企业从大到伟大的期待,对年轻人永远相信,抱有期待,对激发千千万万底层的创新活力的期待,以及在不断的各种演讲中释放这种期待,引导大家承担起道德责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对真正有深度的思想抱有敬畏之心,通过更加系统,注定更加辛苦的思考去理解事物背后的本质,构建我们的认知,尤其是积累一些读书,行路,没有功利目的的生活体验,往往是这些无用的阅读和生活积累,让我们一生能够做很多不同的人,有足够大的精神世界去接受生活的高尚和卑微,并鼓励大家建立智慧,包容,真诚的心态,这些无时无刻不在流露的人文关怀也更突显老师的“人性”和担当,在这个不确定性的时代,呼唤这种健康而长远的生活方式,包容而又有深度的思考方式,对于广大投身在经济领域的年轻人而言,不啻为一种鼓励!

最后,阅罢此书,更能体会尹烨老师的一句话,读的书越多,见识的越多,越有一种对世界的坚定和从容,一方面是因为有了解,所以不畏惧,另一方面是因为越了解,越发现自身之浅薄,不由得生出了一种敬畏,在这两者之间,我们或许更能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更能帮助自己从容且坚定的面对工作和生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