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绝不妥协 : 中国企业国际经贸摩擦案件纪实读后感摘抄

《绝不妥协 : 中国企业国际经贸摩擦案件纪实》是一本由杨晨、彭俊等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假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33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绝不妥协 : 中国企业国际经贸摩擦案件纪实》读后感(一):中国律师有担当!

本书深入浅出,基础知识和办案过程穿插,让本来专业深奥的贸易救济主题变得可读性很强。几个事例选取得也很典型,体现了20年间中国产业升级的过程,涉外律师能力飞跃的过程,贸易规则变化的过程,国际贸易局势调整的过程。不变的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秉持的公正公平、安分守己的价值和品性,不变的是中国企业家艰苦创业、目光长远的精神和能力,不变的是中国律师勤奋敬业、奋力追赶超越西方先进法律技术的毅力和决心。

本人读书时期曾在作者的团队短暂的实习过,也曾参与过书中提到的一个小案例,这一直都是学习国际贸易法的我的骄傲。二十年间,几位律师深耕贸易救济领域,为中国和中国企业获取宝贵的发展时机,坚守中国公平法治的价值观念,也将法治理念、国际规则、西方人的斗争方式植入一代企业家们的大脑,塑造新一代企业家们的思考方式。我为作者们感到骄傲,也深深敬佩。特别是结尾部分和彭律师的后记,让我这个涉外法律后生倍感振奋。在当今贸易制裁成为大国攻防新工具的当下,也希望新一代律师们担当作为,和企业、行业、政府、人民一道,捍卫中国人的权益。中国必定是无往不胜的!

《绝不妥协 : 中国企业国际经贸摩擦案件纪实》读后感(二):一本专业性很强的爽文书

首先,拿到手能感觉到果然是中信出版的,纸张用得非常好,手感无与伦比,甚至有种胶版纸的感觉。

本来期待此书与经济学相关更紧密,结果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作者虽然为了易读,语言用得尽量通俗化,但是对于法律知识仅仅了解个经济法皮毛的我,初看还是点头大……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而你恰好又比较喜欢看人物传记/好奇各类背后的故事/爱看采访/爱看新闻/爱吃瓜,我建议你一定要忍住这最开始的不快,因为此书非常值得一读。

本书设定就非常网络爽文——“我代表国家与万恶的xx国做斗争!”读书的时候,WTO只是知识点上的一个知识点——

“中国与2001加入WTO的意义之一是任何国家及地区在贸易方面对中国采取歧视性的措施,中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该国家或地区采取相应措施。”

就是这么短短一句话,可能感觉比较抽象,而这本书却非常详细地反应了这二十年有何争端以及如何艰辛地采取了措施,对于我等普通人来说,这二十年不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更生动的一件一件事件——大年三十通宵奋战在一线,却是在与超级强国争分夺秒做斗争,不仅他们的父母感觉到无比骄傲,我们也是(燃起来了)(这不是爽文是什么)

《绝不妥协 : 中国企业国际经贸摩擦案件纪实》读后感(三):一片祥和的表面现象,谁能想到背后竟然是如此的波涛汹涌?

时至今日,在军事威胁和意识形态都无法获得实质性的效果的时候,经济贸易和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如火如荼的开始了,审时度势,这是国际博弈的主题。站在互为竞争立场的位置,中国很难独善其身,尤其是自2001年中国入世以来,相关的各种经贸摩擦从未停止。

2001年12月11日,在经过了15年三个阶段的艰难谈判,中国终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是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的一个典型的里程碑事件。自此以后,中国的商品遍布世界各地,全世界在品尝到中国商品物美价廉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本国产业受到重大影响的事实。

由著名律师杨晨等根据在国际贸易摩擦法律事务中亲自经历的典型案例出版的《绝不妥协》是一部描述中国入世20年来,中国政府、企业以及中国的法律人逐步成长的故事。从国际经贸争端解决机制的初学者,逐步成长为熟悉规则的积极参与者,再到现在能够熟悉运用国际准则和规则的使用者,用国际惯例和通用的机制来钳制和反制对方,上演着一幕幕充满悲情、刺激、果敢而又激昂的经贸大戏。

西方国家一直以来都用有色的眼镜看待中国,无论是百年前还是现在,这一点从未变过。在中国入世以后,20年来牺牲环境、安全等因素,用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为整个世界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甚至于进口垃圾,接受众多不合理的贸易磋商条件。中国的隐忍并没有让国际社会产生任何的认同,反而对方还变本加厉,提出众多不合理的要求。

跨境争议、反倾销、反补贴、报复性关税,以及各种花样层出不穷,这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行业领域甚至于中国各级政府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小到食品、服、玻璃装,大到钢管、轮胎、光伏产品,近年来则是专注于通信技术、芯片制造等高科技领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而以杨晨为典型代表的中国律师们,跟随中国入世以来的20年里,持续的进行着一场场艰难的国际贸易摩擦战,从不熟悉到逐渐摸透,再到游刃有余,看似简单的几个字,但真实的磋商和博弈过程肯定是处处荆棘和坎坷。

中国从入世之初的全球第八经济体到如今的全球第二经济体,20年来的发展不可谓不快,国际竞争力也是逐年增长,但是来自国际上的各种竞争、博弈和恶意从未间断过。作者用真实的案例为广大国人介绍了这些年来的风风雨雨,一片祥和的表面现象,谁能想到背后竟然是如此的波涛汹涌?

《绝不妥协 : 中国企业国际经贸摩擦案件纪实》读后感(四):无路可退的孤勇之战

正如本书标题和序言所表达,本书记录的就是加入世贸组织(WTO)20年来中国企业决不妥协的一个过程。“绝不妥协”四个字,表达的是中国企业面对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时的态度,也是中国企业从加入WTO开始不断探索、努力适应规则甚至到最终能够运用规则的全记录。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贸易规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乃至入世后GDP的飞速增长,这些事实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高速发展的宏观表现;那么本书所呈现的中国企业、中国法律界这20年来的成长与变化,可以看作是这幅宏观画卷的微观组成。正是得益于无数个这样细微的变化,才有了我们所感受到的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自信的脚步。

本书实际上是一个案例集,但是并非仅面向法学或者国际贸易方向专业人士的专业案例集,它的受众更多是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在阅读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几个观点。首先是WTO框架下的自由贸易绝非指完全的自由贸易。它指的是再WTO框架下的自由贸易,换言之是有规则限制的有条件的自由贸易。成员国认为其权益受损就可以运用相关规定捍卫自己的权益。因此,中国企业入世后面临的局面并不是单纯的被针对,相反只是在这个框架下不可避免的风险而已。第二,相较于其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WTO增加了对知识产权、服务贸易的关注。故而我们看到,入世后中国企业面临的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相关所占比重不低。第三,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正因为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不被承认,在面对各类贸易摩擦时,中国企业往往更为被动。以反倾销调查为例,因为无法以同类商品在国内售价作为标的,而需要以第三国的价格为标的,这就导致倾销(以低于正常市场价格出售商品)的认定更加容易成立,中国企业也更加被动。有了上述的概念后,在阅读本书时我们就能以更加客观的观点去看待了。

抛开具体的案例不谈,本书中所呈现的最为感人的是中国企业家们独到的企业家精神。虽然对于什么是企业家精神迄今并无定论,但是积极的、敢为人先的,有韧性的这些特征或许都可以算在内。在加入WTO之初,面对接踵而来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中国企业选择的往往是“鸵鸟政策”,将头埋起来。这样带来的损害远超过应诉且失败。为什么中国企业不应诉?正如本书所言,一方面是对不应诉后果的估计不足;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能力不足。无论是国内法律环境还是应诉的经验、知识都是不足的。在这种情况下让企业选择应诉何其困难。所幸没有放弃,无论是构建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选择更合适的风险应对方式或是健全法律法规环境。正是这样的没有放弃,使得中国企业敢于应诉、积极应诉再到积极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WTO规则捍卫自身权益。这里面的每一步,都可以看到作为个体企业家的努力。每每读到此,思及自己,总会觉得或许这就是不适合的原因。正因为没有这样的韧性、没有这样的风险偏好,自己是无法去做企业的。也因此,更加印证本书标题“绝不妥协”。正是这样的精神下,才有了入世20年来的成就,才有了从规则接受者向规则制定者的转变。

《绝不妥协 : 中国企业国际经贸摩擦案件纪实》读后感(五):绝不妥协

联想到之前看的一本书中介绍的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构建双循环的相关内容,可以了解到,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我们正从注重出口到出口和进口并重,外资引渡到外资和海外投资并重的时代。而我们国家加入WTO的“入世”则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历史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大事。 这本书展现了很多经典的国际争端解决案例,贯穿了中国入世20年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原因和总结得失,能够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入世这一重大事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深刻和深远影响。 这本书从参与国际经贸摩擦和规则制定的律师们的视角,通过剖析国际经贸摩擦案例,结合政策变化和产业变迁,观察和总结了政府、行业和企业在中国入世后的变化和成长。 最早了解到中国加入WTO是从历史书中了解到的。那时对这一历史案件并没有太过深入的了解。但是慢慢的长大发现生活中关于引渡外资和海外投资的新闻越来越多。而外资和海外投资都要遵守相关的规则。当产生国际贸易摩擦的时候,相关企业就可以根据 WTO的相关规则条例提诉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2001年中国GDP为1.34万亿美元,占世界比重为4%。入世后的第10年的2011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达到7.55万亿美元增长了接近600占世界比重提升至10.28%。 2021年是中国入世的20周年。而中国也是在入世后,从入世时的老八变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可以说中国经济与中国入世一同成长。 这本书并不需要非常深厚的法律专业性知识才能阅读。虽然是从案例着手的,但却更多的是以案件参与人的口述,将案例中的法律点和故事点串联起来,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和总结中国面对更加复杂的国贸环境的变化和成长。虽然一些事实情节可能进行了相关处理,但是并不影响案件的真实性、专业性和可读性。 本书的受众可以是法律人士,也可以是企业家,经济界人士,学生或者关注国际法律和经贸关系的读者。 其中涉及的案例主要是具有代表性的几个行业,如钢铁,瓷砖、轮胎和光伏。可以相对清楚的了解到主导中国出口产品的产业迭代升级以及高附加值产业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也可以了解到在中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时。从适应规则到参与并主导规则制定,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出击的成长和成熟。以及彰显出的依法治国和涉外法治的重要体现和进步。 2021年是中国入世2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失败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梳理经典案例,回顾历史,总结经验,立足当前,展望未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最早看的一部美国电影已经不记得是什么了,但还记得曾经非常喜欢的一部美国动漫《成龙历险记》。从这本书了解到中美之间电影市场的开放始于尼克松访华后双方于1979年签署的中美文化交流协定。但是好莱坞从国内的掘金之旅却是在分账片制度确立后才开始的。 原来最开始外国电影公司票房分账比例只有13%,后来提高到25%。这还是由历经快4年之久的的美国诉中国出版物案尘埃落定之后的谈判结果。 此后国内票房节节高。美国电影行业从中国获得了更多的回报,而中国电影产业也迅速前进并站稳脚跟。可以说中美双方实现了共赢。 第三方机制允许具体案件诉争当事方之外的其他WTO缔约方参与到争端解决的案建程序中。第三方有权对该案中的规则解读和适用提交书面陈述和发表口头意见。 这本书里提到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第三方机制,很是有意思。有点像法律诉讼中的陪审团。欧美在政府部门自建WTO律师团队,而日韩印度等完全依赖欧美律师,中国则走出了自己的特色道路,通过与中国律师所合作培养自己的WTO律师。第三方机制则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利用第三方机制中国从第三方做起,做一个积极的旁听生。通过旁听其他国家之间发生的贸易摩擦案件快速理解规则、到解读规则,甚至使用规则。最后中国从需要聘请国外律师来负责起草书面陈述和答辩进行开庭辩论,到后来成功培养出中国自己的WTO律师负责案件的书面陈述和答辩状以及开庭辩论,也是非常给力。 从学习规则到后来的影响规则、制定规则,我国一直在进步。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中国在国际经贸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升,我国对国际法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而人才的培养仍需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面对未知的、复杂的国际经贸未来,唯有做足准备,才有应对挑战的无限可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