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复盘:一个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的另类解读经典读后感有感

复盘:一个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的另类解读经典读后感有感

《复盘:一个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的另类解读》是一本由[美]辜朝明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37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复盘:一个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的另类解读》读后感(一):资产负债表衰退在日、美等国家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

因为是先看的这本书,没有看作者最著名的那本《大衰退》,结构上感觉有点涣散,抓不住重点。另外看其他读者评论,可能翻译也有一定的问题。

本书始终围绕资产负债表衰退概念分析日、美、欧等国的实践经验,同时对中国的总结与未来展望的分析也较为准确。由于书中涉及不少宏观经济学或者国际经济学相关学术概念例如扭曲操作、有效汇率等一些国内外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所以有些表述不是很懂,可能还需要结合上面那本《大衰退》一起阅读。

1、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概念:资产泡沫破裂后,私营部门债务最小化,不再贷款扩大再生产。

资产负债表衰退时期使用财政赤字并不会造成通货膨胀,货币乘数为负,且私人储蓄可为其融资。注意与结构性问题(如供给侧改革)的区分,后者起效时间更长。

2、量化宽松陷阱:在资产负债表衰退时期,量化宽松收效甚微,反而会加大通货膨胀及复苏时的成本,例如加息将更具有破坏性。

3、第4-6章描述了日本、美国及欧洲面临资产负债表衰退时的一些细节,政策反应及相关效果分析。

4、中国启示:人口红利减少,劳动适龄人口占比较高时才跨过刘易斯拐点,此时工资成本可能增加,如果未能实现经济转型(15-20年时间),可能未富先老。

《复盘:一个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的另类解读》读后感(二):辜朝明《复盘:一个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的另类解读》,非常精彩,极有见地

辜朝明《复盘:一个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的另类解读》,非常精彩,极有见地,日本、欧元区的论述尤其好,中国区那部分也很赞,很有启发。

在资产负债表衰退期间,私营部门开始减少债务,此时,不管中央银行如何放宽政策,也不会有借款人,货币供应量也不会增长,甚至可能下降,因为货币乘数在边际处已变为负值,由于货币供应量没有增长,经济就不会有所改善。降低长期利率=更高的GDP,这一公式在资产负债表衰退时期没有成立。

此时,政府应该尽早并充分的采取财政刺激,可以让最终的赤字最小化(通过稳定经济,私人收入将会稳定,从而使资产负债表完成修复),如果推迟采取财政刺激会导致衰退更严重,进一步降低资产价格,并减少私营部门可用来偿还债务的收入,这两方面都延长了资产负债表的调整时间。

财政赤字有两种,它们有完全不同的特点,第一种是政府管理不善,第二种是私营部门管理不善,但在大学经济学课堂中通常只讨论前者。如何区分这两种类型的财政赤字,最方便的指示器就是政府债券收益率,如果政府管理不善引起财政赤字会引起债券收益率提高,而由私营管理部门管理不善带来的赤字将使收益率降低。私营部门并不必然是比政府更高效的资源配置器。

处在第二种情况时,如果政府奉行财政整顿,那么将导致经济进一步疲软,事实上财政赤字还会增加,这是很危险的。

当经济陷入通缩螺旋的时候,政府必须要肩负起拯救整个经济系统的责任。这就是为什么政府要主动从相反方向采取措施。在资产负债表衰退中。财政政策的前瞻性指导,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

当不良资产问题很严重时,允许银行贷款展期,放缓速度逐步解决,是可行的。

奥地利学派经常认为清除不良企业和僵尸企业将清理经济并加速经济的最终复苏,但是这个方法在资产负债表衰退期间是行不通的,因为问题太大了,也就是说如果5%陷入经济困境,95%完全符合市场原则,那么允许破产期是不会引发一场全球危机的。但当95%的人犯了相同的错误时,惩罚他们就会动摇社会的根基,原因就是合成谬误。

在资产负债表衰退中,负责投资存留储蓄的基金经理,面临一个非常困难的局面,这些钱几乎没有有吸引力的去处,于是大部分的钱,流入政府债券,因此政府债券价格大幅上涨,然而收益率暴跌,尽管政府有大量和持续的赤字。

24年过去了,日本尽管财政赤字持续增长,但国债价格上涨,收益率下跌,这不是泡沫而是自然负债表衰退的自然结果。自2008年以来,同样的事情也在美国和英国发生过,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跌到2%以下。

当宽松标准的宽松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不能对经济复苏起作用时,经济学家们常把这个归咎于结构性问题,如何区分资产负债表问题和结构性问题呢?最快的衡量指标是利率,特别是政府债券利率收益。在遭受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经济中,通胀率很有可能低得多。

许多国家都同时面临这两种问题,在此时首先解决资产负债表问题,然后再想结构性问题转移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前者能迅速破坏经济,要求采取持续不断的财政刺激措施。而微观的结构改革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产生效果。

今天市场上投资基金过多汇率干预和资本流入控制不一定是件坏事,特别是对新兴经济体来说,大规模资本和愚昧资本从国外流入极易引发泡沫。

《复盘:一个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的另类解读》读后感(三):理解“资产负债表衰退”

首先复习储蓄——投资恒等式:

理想状况下,总收入=消费+储蓄=消费+投资,即储蓄=投资,即大家存进银行的钱,都被贷款出来做扩大再生产,这样经济就会处在运动状态,一直增长。

将等式扩展一下,投资=个人储蓄 + 政府储蓄(税收-政府购买),或者,企业投资+政府购买=个人储蓄+税收

衡量企业是否健康的指标主要来自资产负债表分析数据,比如负债比,当资产泡沫破灭,资产价格下跌,在企业的资产负责表上,资产栏比重下降,负债数额即使不变,比例也会上升,导致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数据相当难看,甚至出现资产负债表意义上的破产。这种情况下,企业想去融资贷款,也很难通过银行审查,无法达到放贷标准。此外为了维护企业信誉股东信心等,只能选择暂停贷款,优先还债。换句话说,停止扩大再生产。

此时,为了保持投资量,维持经济有一定量的增长,上述等式中,能做的就是鼓励消费,或增加政府购买。当然鼓励消费是个意愿,无法量化,政府购买就容易控制多了。

这里就可以联系起凯恩斯,罗斯福,以及书中提到日本90年代财政赤字迅速增长。

离开上述恒等式角度,广泛来说,经济萧条意味着企业停止招人甚至裁员,个人收入减少,市场经济活动不活跃。政府此时开建更多的公共事业,既能降低失业率,增加个人收入,又能促进市场经济活动,让资源流转起来。如同书里所说,给企业喘息的机会,等他们慢慢还债。而政府赤字过高,那是后面要哦解决的问题了。

(同时可以看到,增加政府购买,会挤占企业投资,也就是说在非衰退时期,政府应该要控制自己的支出。)

第二,资产泡沫何来。

想买某种资产的人(企业)多,价格就被哄抬上去了。上升到某个高度人们开始怀疑无法收回投资,产生恐慌,就会停止买入并抛售,价格回落甚至跌破价值线。

第三,关于财政赤字,

可以看第一章此节及前后文。

其实这仍是一场凯恩斯主义与奥地利学派之争,作者是凯这边的,看这一节

到这里(第一章过半),已经不想看下去了,因为我是凯这边的,对于作者所述“资产负债表衰退”已经有所了解,用不着再被说服一遍。不过倒是想起当时拼念宏观的光景。

最后翻了翻第六章,关于08年经济危机我国的应对。说起来作者对我国还挺了解,好的不好的,现存什么问题,将来会面临什么问题,想想这本书写于2013-2015,而将来的问题,也正是当下热议的将来的问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