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新工业革命》读后感锦集

《新工业革命》读后感锦集

《新工业革命》是一本由彼得·马什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97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013-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工业革命》读后感(一):如此

这书不是很合我的胃口,其由很多小案例构成,但不幸的是我对这些案例兴趣不大。作为一个外行的人,我更渴望的是快速得到精致的结论,但可能是我水平较低一直没能找到每章的主旨,所以这本书我也就草草的读过了,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象。

《新工业革命》读后感(二):过于纠缠细节,主题不是很清晰

过于纠缠细节,主题不是很清晰

作者注意到这一次伴随全球化的工业革命,特点是全球化、互联、个性化等。全书充满了各种企业的案例与细节(以制造业为主),这些制造业的细节相对来说不是很吸引人。主题不是很明显。可读性比较差。

《新工业革命》读后感(三):工业高边疆

1.前面讲了英国的崛起和工业革命的关系,中国的逆转,“黄金是贵妇,白银是侍从,铜是仆人”而铁更高贵。这个思路无比正确,中国过去是技术霸权,就像美国现在的霸权其实也是源于技术,技术会带来利润,这个世界关键的东西有两个:技术和品牌。

2.然后接下来讲的技术战争,就很是难懂了,涉及的公司和人太多了,就不好把握,不太容易懂,不过跟那个金融高边疆里头说的一样强大的技术力量和品牌力量也是支撑一个国家的强有力的工具。

3.利基是对市场的细分,是找差异,找蓝海,而科技为主导的创新可以主导这些东西,不单单是品牌营销。

4.那个什么环境那段没看明白,那个什么中国的环境保护是要通过国家来主导的,不然很难有成效。

5.中国崛起那段,让我了解了中国现在另外一个侧面,不是说中国就一无是处,还是有一些可取的地方的,在科技上,在产业上,是有后发的潜力的。

6.最后讲产业链那段,有些启发,嗯,在碎片化的市场和多样化的科技中,要找到一个属于你的领域,然后开拓!!!

7.那个什么时下3D打印技术流行,这个说的也是在这个背景下一些旁通的东西的思考,工业高边疆也是一个国家的边疆。

《新工业革命》读后感(四):制造业的出路——这是最近有关制造业未来最好的一本书

如果你想了解人类制造业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没有比《新工业革命》更合适的书了。

彼得·马什给我展现的是一副制造业全景图,既有历史的和行业勾画的经度和纬度,可以看到清晰路线图,以及为什么制造业来到这今天这样的十字路口。

最近3D打印很热,实际上,制造业未来还有多种可能。3D打印只是其中一个个性化生产的一个侧面而已。我们知道变化的确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一部分,但是不变的那些庞然大物和历史经验的积累,依然在今天的制造业中发挥作用。

作者从制造业的历史阶段,价值量体系的演变历史,利基制造业、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历史勾勒出不同的波澜壮阔的画面,让人是深刻的领会了那些基业长青的制造业企业核心在什么地方。

作者认为的未来制造业的方向,其实与中国提出的7个战略新兴产业的计划相当一致。然而作者也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问题。实际上中国过去更多的只承担了制造业发展到丰田生产方式之后的组装这一个环节。

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书中也提到了全球高端制造业对中国的提防,毕竟有些核心和专利技术是那些国际巨头几个世纪的经验积累。

这本书虽然在讲制造业。语言风格,让人耳目一新。简练又不失细节,信息量大又不缺深度。特别是书中对于德国和一些欧洲老牌制造业企业的分析,让我们真正的了解制造业而不是房地产应该是立国立家之本。

读完后,让我都有热血沸腾想要投身制造业的冲动,让人又想起那个发明创造不断涌现的时代。我想这就是制造业和本书的魅力吧。

《新工业革命》读后感(五):造物,人性中接近神的那部分

托马斯·卡莱尔在《过去与未来》一书中写到:当神出现时,人们往往并不认识他,直到几百年之后,人们回忆起那位带着荆棘冠冕、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拿撒勒人,才将其称为“神”。

对于需要长期积累的制造业来说,类似的情形也一次又一次的发生着。例如:

理查德·费曼在1959年就预见了原子级材料的制造,1974年,日本材料学家谷口纪男将其定义为纳米技术,1998年,旨在推进纳米技术应用的Nano-Tex公司在美国加州注册,将纳米技术引入衣物研发中;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预计,21世纪将成为一个全新的“碳”时代。

如果说纳米技术的实现周期并不算长,那么LCD大概算一个更显著的例子:这一领域的领先者康宁公司在1868年成立,在1959年发明LCD玻璃,却在工业领域中找不到合适的应用领域;然而康宁公司不懈的进入新领域,终于在21世纪初,通过与电视机行业客户的合作,为LCD电视开拓了一片市场,2002年,电视机领域99%的市场份额还被CRT技术占据,到了2010年,LCD电视便抢占了电视机当年销售量的77%。

相比起半个世纪的等候来说,更多的新产品还有待新技术的出现将其转化为日常生活的中的消费品。例如钛金属的大规模应用。纯钛的生产起源于1910年,然而到2009年,钛的全球供需量依然只有10万吨,而钢则达到12亿吨,因为钛的每吨价格比钢高出了60倍。钛的大规模利用已经被提上了诸多发达国家新兴工业的重点议程。

面对诸多传统制造业国家的雄厚家底儿,当中国将“世界头号制造业大国”的称号从已经雄踞此行业两个多世纪的美国手中抢过来,并以此为傲的时候,我们需要提醒自己:面临未来半个世纪的制造业新潮,过去的三十年是否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力?如何让制造业真正成为一个国家制造业中的中流砥柱,来抵御周期性金融市场颠簸所造成的经济困境?

中国制造业,需要教徒似的恒心持守:造物,如上帝造人,这是人性中最接近神的那部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