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美国制造:国家繁荣为什么离不开制造业》经典读后感有感

《美国制造:国家繁荣为什么离不开制造业》经典读后感有感

《美国制造:国家繁荣为什么离不开制造业》是一本由瓦科拉夫·斯米尔 (Vaclav Smil)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9.90,页数:24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国制造:国家繁荣为什么离不开制造业》读后感(一):蛋疼的翻译

我从来没抱怨过翻译,不过真的要破处。文字上的选择和错误根本也就不提了,但是连数字的位数翻译过来都有严重的问题,英语的亿对应中文的十亿,就光这一个数字就错了不知几回,而这本书的立论又是从数字对比而来,读的时候抽耳光的心都有了。这样马虎没有仔细审核的翻译实在说不过去。

至于书本身的内容数据多到反而开始掩盖观点,概括一下,国家生产率的提高赋予国家竞争力,制造业的繁荣可以带动更多的其他产业,而整个带动效应的结果就是富有的中产阶级;制造业差了,外包多了最富的人越来越富,也就拉大了贫富差距,整个社会自然也就开始走下坡路。

《美国制造:国家繁荣为什么离不开制造业》读后感(二):国家繁荣不能没有制造业

《美国制造》是 Smil 对150年美国制造业兴衰史的描述和回顾,他认为制造业的重要性远非其对 GDP 的贡献率可以反映。

制造业衰落,造成就业岗位流失和产业链的缺失,是最明显的问题。

他把美国的制造业分为三个阶段

上升期:1865-1940年,

- 其中 1865-1899年是现代社会的形成, 蒸汽机,美国制造体系;钢铁业的发展;电力照明系统

- 1900-1940年,工业和家庭进入电气化;汽车,家用电器的大规模普及。福特的 T 型车,工业塑料的产生

统治期 1941-1973

- 二战 1941-1947, Smil 认为二战对美国制造业反而是退步。对生产力增长是抑制,且没有推动创新。

- 1/4世纪的霸主 1948-1973

衰退期 1974-至今(2010)

涉及的主要行业

汽车:被日本

钢铁:

飞机:

电子,计算机

# 主要对比国家:

日本:汽车业

德国:中小企业

中国:沃尔玛帝国,苹果手机

《美国制造:国家繁荣为什么离不开制造业》读后感(三):美国制造业通史

本书由Vaclav Smil在2013年所著,总体叙述了美国制造业从南北战争至今的详尽发展历程,记录了它从崛起、昌盛到衰落的经历。作者对于美国的制造业衰落感到高度的担忧。他认为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关键的组成部分,重要性远非对GDP的贡献率数字所能够体现的。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美国能源的蒸汽化率很低,人口从事农业的比率很高。此时的美国是一个依赖欧洲进口的工业前经济体。在南北战争前,美国制造业始终弱于英国、法国和德国。在19世纪的最后40年里,凭借着技术进步的转型,美国的制造业崛起,促使美国走向强国之路。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耐用制造品的头号生产大国。进入20世纪,美国大规模制造业门类进一步成熟,尤其是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钢铁、冶金、电力、化工等行业的创新和应用。二次大战后,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加上电子元器件的技术创新和快速的商业化,使得美国制造业的统治地位得到了巩固。通过三代人时间,美国从一个农业国变为了世界上最强大、门类最为齐全的制造业强国。 作者认为美国的去工业化开始于1990年冷战结束之后。中国制造业随着改革的推进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在世界工业占有率上逐步超越美国。但他也认为从美国制造业从1974年就开始走上下坡路。1974年至1990年,美国制造业就开始渐露疲态:这一趋势,是发生在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美国经常项目余额转负,和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的事情。直接的导火索便是石油危机引发的能源问题。由于能耗问题美国制造业开始了结构转型,首当其冲的便是钢铁业,钢铁产量暴跌。之后汽车制造业和电子制造业又受到了日本的挑战。但最终受益的大玩家并不是日本,而是改革之后的中国。 在20世纪80年代,沃尔玛货架上的商品仅有5%来自国外,20年后,公司80%以上的供应商都来自中国。作者认为中国也许受益于低工资与汇率方面的优势,但都不一定是决定性的。比中国工资更低的国家数不胜数,汇率被低估的程度也有待商榷。中国无疑把自己改造成为了一个成功的世界大国,但美国制造业的问题更多出在了自己身上。 作者认为美国的制造业问题在于:分配不均导致的贫富差距失衡、美国自身的故步自封心态和(一条隐含原因)金融霸权的过于有效。 在制造业衰落开始时最先开始的是日用品类消费品制造的转移,这一衰落使得中等收入阶层的就业机会减少,工人相对收入下降。同时由于全球化、税收政策和社会理念等原因,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事实上不断扩大,这影响到了美国的社会结构。因此,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和收入不均现象并存造成了中产阶级空心化。(贫富不均如何反过来影响制造业的逻辑我没有在书中理解的特别清楚。) 其次是美国制造业本身傲慢自大、不思进取,没有全力钻研产品的“好用”程度,而流于表面功夫。这一点上作者重点批评了通用汽车公司,认为他们的失败完全是咎由自取。他们曾有一手好牌,是汽车工业的王者。但他们把美国人的好恶投射给全世界,认为全球人都和他们一样喜欢一脚油门一美元的大皮卡,没有钻研更优秀的产品,于是在产品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还有一条书中提的不多但是依然隐含着的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金融霸权使得资源来的太容易了。试想,如果你坐拥亿万家产,靠投资就能赚取大量财富,想来你也不会勤勤恳恳的打工干苦活来挣辛苦钱——相似的道理。美国的金融霸权使得在需要发动战争或遇到危机时,美国可以操纵美元和美债轻松收割全世界的羊毛,再把美元发给军队或失业者。美国不需要为就业失业费上如此多的努力。这也加剧了产业的空心化。 对于解决方案,感觉作者并没有想出特别有效的方案,最后的结尾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担忧情绪。大致上,作者建议美国守卫并巩固高端制造业,然后再通过行政手段逐渐重建中低端制造业。但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恐怕并不像川大统领想象的那么简单,仅仅一纸调令就可以将产业回迁——经济活动要服从他自己的原则,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美国的制造业衰退无疑是全方位性的,而我们也可以从美国和日本的历程中吸取经验教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