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AAA读后感摘抄

AAA读后感摘抄

《AAA》是一本由黑木亮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356图书,本书定价:47.00元,页数:2012-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AAA》读后感(一):不给力

这本书涉及到评级这么一回事,但是没有触及评级标准的透析,觉得有点上当的感觉。

我们真的需要了解评级公司到底按照什么体系在运作评级工作。因为评级到现在还是在流行着。

既然作者已经切到这个板块,作者是认为评级行业有问题的,但为什么不能深入到具体的问题点?还是行业封杀。

《AAA》读后感(二):告诉你信用评级是怎么一回事儿的小说故事

中国市场上仅有的信用评级的真实故事。主人公身为职业信用评级师紧张、风光的一面,而在生活中又表现出面对艰难、凄惨生活坚持不懈的一面,故事犹如画面徐徐展开,带你了解职业信评师的工作和生活。故事很长,其中除了关于生活中的细节描写外,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刻的经验将信用评级的方方面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AAA》读后感(三):内容不算艰深 文笔……

文笔实在太差了:形容美国女分析员 永远都是“一头金发,鼻梁高耸,比男人还能干”

形容日本女性总是“小小的脸,大大的眼睛,穿着XX色开衫”

形容日本男性总是“武士般的酱油脸“

看得我尴尬症要发作。作者的日文写作,是逃课还是找人代写的啊。早稻田没有写作课吗。令人费解。

石油战已经买了,怎么办……

《AAA》读后感(四):终归是个故事

看过很多书,有很多书自己都是看不懂的。尤其是一些经济类的书籍,自己虽然也学的是理科专业,但是在有些过于专业的经济类书籍面前,自己也只能流露出外行的疲态。没有办法,隔行如隔山。细想一下,其实自己真正读懂了的经济类书籍真的不多。

既然这样,那就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读一些浅显易懂的东西,于是这本书就走入了我的视野。虽然对AAA评级是相当地陌生,甚至可以说是一点儿也不了解,但是听说这仅仅是本小说的时候,还是决定读一读它。

笑话,专业书籍读不懂,小说还能读不懂嘛,这又不是日文原著版,也不是英语翻译版,而是货真价实的汉语版。自以为认识几个人字的我,自然是对这本书没有丝毫的畏惧,开始了阅读之旅。

都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虽然已经有了将近三十年的读书经验,但仍是在这本小说上栽了跟头。没错,这本小说,真的是让我望而生畏了。当然了,这里的望并不是远观,而是自己打开了这本书之后,才开始发现,这小说原来还是经济学。

这话也许说得不太负责任,但事实的确如此。在大约看了五十页之后,我仍然是无法入戏。没有办法,这前五十页中出现了大量的人名、公司名以及一些有关AAA评级的知识。知识我是看不懂的,客观的讲,那就是一点儿也看不懂。对于当年雷曼公司破产的消息,我也不是很感兴趣,读的甚少,所以对于评级,真的是一窃不通。这就是一个关键,既然这里无法看明白,那么背后一些人名和公司名便更是白瞎了。我从如此的书评中得知,这本书的主体是世界三大评级公司,还仅仅是涉及到其中的两家。天哪,我哪里知道世界三大评级公司是什么,我又怎么可能知道这仅仅涉及到的两家又是什么呢?别说什么原著了,仅仅是这里的书评就让我读得昏头昏脑,不知所云。

我一直都坚信,小说就是一个故事,至少也是以故事为主体的。是故事就应该有故事的特点,有故事的结构,有故事所能吸引人的地方。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小说,这本小说里也讲了一些故事,这些故事就是有关AAA评级战争的。尽管我不懂评级战争,但我总觉得我应该能够明白这个故事,但是读完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真的是读不懂。故事的特点找不到,故事的结构弄不清,故事吸引人的地方更是不明白,至少吸引我的地方是没有。不过有一点,我还是坚持着将其读完了。

对于读不懂的书,我总是爱与其他人交流的,不过别人却给了我截然不同的答案。没办法,也许这真的是一本好书吧,但我实在是读不明白。这不是自己爱读的故事,不是自己想要的故事,但这终归是个故事。

《AAA》读后感(五):“信用”评级,带着娘胎里的邪恶

2008年,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150多年的投行在瞬间瓦解,让世人震惊不已,以此为标志的世界金融危机咆哮席卷而来。危机环境下,人们一面想方设法尽快走出困境,一面探究总结危机爆发的根源所在。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将聚光灯打在信用评级机构身上,许多专业人士认为,危机的酿成信用评级机构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回首20世纪80年代以来,短短三十年的时间,世界各地已然危机频出。日本八十年代末经济泡沫的破灭带来了长达二十年的衰退,如今依然没有走出阴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又对世界经济格局进行重新洗牌,也许人们对剧痛教训的记忆只能持续不到十年,2008年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再次将罪恶丑陋的妖魔们打回原型,再一次警示受伤的人们别再轻信。

日本作家黑木亮这本小说《AAA评级战争》正是以这三次影响巨大的经济危机为背景,描绘了所谓信用评级机构在经济危机前后所扮演的角色,揭开其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得以近距离观察“信用评级机构”到底是个神马东西。小说以三条线索交替进行,三个主要人物的曲折经历,为我们编织出银行、保险公司、信用评级机构和行业或地方监管机构之间错综纠缠的复杂关系网,也展现了不同价值取向的人们在利益纷争的商业环境下如何生存打拼的人生百态。比如乾慎介为了照顾天生残疾的女儿,为了家庭和睦放弃了自己大有前途的工作,水野良子因为与梁濑次郎观念不同而被迫离职,这些既让我们体会到了商界争斗的残酷,也感受到生命中信念坚持和家庭温情有多么可贵。

回到本书的核心,“所谓的信用评级,既然不是科学的东西,也不是光明正大的东西。这至多只是信用评级公司的意见,也就是说只不过是分析师的意见而已”,“至于他们的分析是否正确,我想这是由市场来判断的”,“我们不是神,而是市场的衍生物”。梁濑次郎的这番话实际上道出了信用评级机构的本质,一向标榜的“公正客观立场”在有限信息获得的条件下是不可能真正做到的,更何况还有利益往来的诱惑。信用评级机构是市场的产物,从它出生那天起,就带着娘胎里的邪恶,追求经济利益是它天生的本性,不然他何以生存,何以发展。所以,既然信用评级机构能否保证自身的信用都成问题,又如何能为投资者们进行投资决策提供可依赖的依据呢?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许多国家信用级别相继被调低,信用评级机构在国际社会翻云覆雨,折腾得惊天动地,实际上它们只是不断的重复着“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的行径,通过各种可能的手段来保证其自身能够从中渔利而已。所谓“信用”评级机构,其“信用”不过是无耻的标榜罢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