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打造让孩子自主学习的住宅读后感精选

打造让孩子自主学习的住宅读后感精选

《打造让孩子自主学习的住宅》是一本由四十万靖 / 渡边朗子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20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打造让孩子自主学习的住宅》精选点评:

●读书笔记:别把小孩关屋里,关不住。完。

●一句话就是,多让孩子和家长同处一个大空间……多交流……

●* 家庭团圆,沟通交流,共享开放空间 * 除了说话,交流,还可以增加书写、绘画、涂鸦; * 3X:eXplore+eXchange+eXpress,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家; * 打造需要用五感体验的空间,视觉、味觉、触觉、嗅觉、听觉,并联结自然; * “思考的游牧民”,自由“洄游”并让所有成员放松愉悦的家庭空间; * “住宅是和家庭共同成长的半成品”,“不光动脑还要动手的家”,共同成长共同创造的家。

●虽然调研对象似乎是小升初的,但我作为幼儿园小朋友的家长表示也是很有启发。这里的观点不是说不要儿童房,而是说不要让儿童房成为封闭的学习场所,允许孩子在家里自由选择学习场所,给孩子充分的沟通,包括视觉沟通,嗅觉沟通,让孩子能在同一空间内感受到家人的存在。另外公共空间的设置绝对值得提倡。我现在想想我自己的家,买的房子总面积不小,但两间次卧都很小,放下床和柜子就基本没啥空间里,或许这个也是设计师的用意[捂脸][捂脸] 书里提到的游牧民式的学习也是比较符合我自己的习惯,我看书的地点就会根据心境和心情变动,阳台的吊椅,沙发,书房,卧房随便选……今天下午的书就是在餐桌上看的

●全书一半的内容是案例,另一半是阐述理论。作者就是要告诉大家我们之前所认为的给儿童一个安静的学习空间不如给孩子一个他喜欢的环境,在他喜欢的愉悦的环境下能更好更有效的学习。共享空间还能增进感情。

●内容比较水,不过开放融合式的家庭住宅设计,游牧式学习,住宅需要与人一同成长的概念是不错的

●说的是怎么设计,实际上是怎么跟孩子沟通

●日本人写的书,适用场景结合了日本的多种住宅模式,相对来说中国这种格子间的楼房,可以借鉴的部分就比较小了。其中一些观点还是挺有启发性的,比如并不需要单独设置一个儿童房让孩子学习,比如在学习时候最好让孩子可以看到父母,比如如果有儿童房可以打开门或者把门设置成透明,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学习时候可以更多的接触外界事物,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在身边,也可以让孩子在进行非专注类学习的时候,可以有更多和家长交流的机会,最后提醒一下,整本书针对的对象是小升初阶段。

●对于小学时期的孩子,独自闭门在儿童房学习并不好,在其他空间,和家人充分交流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打造让孩子自主学习的住宅》读后感(一):每一位“懒妈妈”都会关注的内容

这本书先和我们展示了10个案例(小升初的成绩优秀孩子的家庭住宅布局分析),和我想的不太一样,我们以为孩子是需要单独的条件好的房间的,但至少在小学及之前,他们是喜欢和家人们呆在一起的,特别是妈妈

《打造让孩子自主学习的住宅》读后感(二):结论参考价值很低

看完这本书是带来很多困惑的。不算是一本特别好的书。首先,笔者说是结合了200个考上名校的学生房间而总结出来的规律。但是实际上案例只有区区11个。然后结论更像是一开始就有了,拿着案例硬套的结论。即,作者觉得传统住宅是好的。然后研究了一圈来印证,说你看有11个家庭就靠这样的住宅考上了名校。但却没有一个反例比例,即不遵循这个规律考上名校的比例又是如何?200个样本针对他要讨论的话题和结论来说本来就不够了,其中的11个案例就更是寒酸了。真正说到的每个房间里有特色的布置每个案例顶多一两个。总的来说就是一本非常敷衍的书。案例多少有一些参考价值,但结论是可以忽略的。希望大家也不用浪费时间读全本了。最多把11个案例看了就可以了。一句话最起码在书里面重复3遍,真的读起来像是遇到了江湖郎中,充满了困惑。

《打造让孩子自主学习的住宅》读后感(三):大概看看第三章就行了

第3章10种方法能够将自己家快速变成“培养聪明孩子

的住宅”137

1.不要孤立儿童房140

2.让家里任何一个空间都可以变成孩子学习的场所141

3.在家庭内部“搬迁”142

4.打造能让孩子和家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空间143

5.充实属于母亲的空间146

6.巧妙地向孩子展示“父亲的背影”148

7.注重招待客人的空间149好

8.打造能够通过五感去体会的空间150

9.实现“书写交流”152

10.打造展示空间154

《打造让孩子自主学习的住宅》读后感(四):一家人共享一张书桌,是一件何其幸福的事啊

书中的前十个案例蛮有趣的,后半部分的理论,基本是重复作者在观察“聪明孩子”的住房得到的结论:那些考上重点中学的孩子,究竟在怎样的住宅环境中学习的呢?

结果让我们大吃一惊:学霸们更喜欢在客厅啊,妈妈做家务旁边的小桌啊,庭院的树荫下刷题。如果把这句话单独抽出来,简直觉得不可思议,读书不是更需要安静的环境吗?但是看到作者讲到的这些家庭,你就会明白,给小孩子用来学习的环境,不是全家人全体肃静、消灭娱乐换来的,恰恰相反,对孩子最好的滋养,是全家其乐融融,孩子在爱和平等的环境中,自由生长。所以,如果有一间开放式的书房+客厅,一家人共享一张桌子,各自做心生欢喜的事情,何其幸福啊!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再想想近年来试卷评价方式的革新,无论哪一科,更多的是让应试者来做设计、给计划、提建议这样的试题,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可以给孩子足够多的讨论空间。想想这样的学习环境,像极了我们在办公室头脑风暴的样子。

用来装点门面的华丽书房,父母精心设计的儿童房,重金打造的护脊书桌,或许都是父母一厢情愿的自我感动。再多的装潢,都不及一家人在客厅里互相陪伴着的亲子时光。

《打造让孩子自主学习的住宅》读后感(五):塑造家人之间的交流空间

拿到书,有点公众号题目的感觉,要不是我家住房设计师推荐,我断不会读这样的书,而且开篇就是考上重点中学的孩子们的住宅分析,更是很强大的功利性,让我望而却步。书非借不能读也,借来了,不读似乎是浪费,索性翻完了全书,收获很大。 首先作者说,理想的住宅是:除了家庭氛围和睦融洽之外,还能够轻松地邀请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来家中做客谈天,喝喝茶吃个饭,度过愉快惬意的时光。同时和亲友近邻的交流也会给家庭成员们留下美好回忆。 这体现了作者对住宅的核心理解,就是交流。 作者对十一个孩子家庭的房间分析也是如此,孩子们应该在这个住宅空间里,能保持和大人们的交流,空间适宜交流,而不是阻碍交流。 作者一再强调不能打造孤立的儿童房! 作者认为出了对话交流之外,还应该增加信箱、绘画涂鸦等交流方式,让亲子的形式丰富,这需要空间上提供可能和装置。 作者还提出了一种游牧民式的空间使用概念,孩子的学习空间的自由,可以客厅,可以房间,可以餐厅,可以任何一个他喜欢的地方,两个孩子还可以交换房间,有一个新鲜感,加强孩子对空间的认知和使用。作者提出了:大环境共享、洄游式房间,小而丰富的住宅、五感丰富的住宅。 家应该与住在其中的人一起成长,是全家人一起建设的住宅。而且家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港湾,如果每一个人都把它看成半成品,不断完善它,用心呵护它,那它也会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并且一直延续下去。 总之,交流是家的核心,促进融洽交流,使得家庭和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