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后感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后感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后感篇1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后感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比如:没练好钢琴,考试没考好……该怎么办呢?灰心,懊恼,这只会让挫折给打败,不如学会自强,继续努力!

这时,我记起了一句话是“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可是什么是道德呢?道德就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道理,在生活中,我们必须走对每一步,拒绝坏习惯。道德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道德就在我们大家身上,无时无刻不在我们周围。无论在社会上,在家里,在学校,都要想书上介绍的人物学习,做一个有道德讲文明的好学生。一次我坐在公交车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走上来。这时,车上已经一个位子也没有了,我心理纠结着要不要让老奶奶坐,还是给自己坐,不过我想我们应该尊老爱幼。所以我连忙把座位让给了老奶奶,老奶奶说:“谢谢你。”那一刹那我感到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我心想:原来帮助了别人,自己心理比别人还要快乐啊!我以后一定要多帮助别人!道德是一种爱心,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刻,给于最真诚的帮助。在有些地方地震时,我们豪不犹豫的拿出自己的钱,捐给了灾区,虽然我们的钱很渺小,可是有句话叫:“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多做一个动作,多说一句话你就已经获得了道德。比如:见到老师说声好,同学之间相互帮助、诚实守信、不说谎话、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对于我们来说:在家洗衣做饭扫地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学会感恩、不乱花钱、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也是永远不回过时的美德。

总得来说,这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让我懂得父母给我们生命,老师给我们智慧。让我懂得了很多,学会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不要让自己成为社会的累赘、负担,让我们从小做起,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后感篇2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后感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本书列举了一个个关于道德的故事,让我收益良多,比如有:成龙不需替身、小鬼当家、下跪的藏羚羊……有些让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比如有:总理借书、别拿诚信开玩笑等。。。

尤其是那个“小鬼当家”故事,我看了深受感触;我必须和大家分享一下。小女孩卓佳的家庭很特殊:妈妈由于先天小儿麻痹症,双脚无力,行走需要借助轮椅;爸爸患矮小症,还驼背。在平常的日子里爸爸在锁厂里打工,妈妈给一家服装厂剪衬衣、t血衫的线头,贴补家用。虽然一家子日子过得很苦,但卓佳的懂事与孝顺却给了父母最大的安慰。因为父母身体的特殊,卓佳从小就会做家务,帮助他们减轻负担。七八岁时卓佳已经承担起几乎所有的家务活,十一岁时卓佳洗衣做饭已经干得很利落了。就这样,卓佳每天过着辛苦但充实的生活。做家务、照顾身患残疾的父母,已是十一岁卓佳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许,在每日简单朴素的生活中,为父母做点什么,是她快乐的源泉。读完上面的故事,我触动很大,我觉得卓佳是一个极其懂事、孝顺的一个孩子,我们要向她学习那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不为自己的父母病和残缺而感到自卑,反尔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这个年龄所做出的同龄孩子做不到的那种积极的坚强的生活的态度。从卓佳身我想象的出她每天该有很忙碌,忙碌的连和同学玩耍的机会都没有。而我呢,每天有父母安排好的一切东西,生活在父母的用心呵护之下,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心存怜悯之余,觉的我现在所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少了点。我觉的我们虽然比卓佳的生活要好,可是我们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卓佳在这种环境下,都能坚持的去做,那么我们有什么不能够比她做的更好呢?我暗下决心,要用最好的学习来回报父母,还需要在家中和父母学着做一些日常工作。我要像卓佳学习。争取做个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写到这里;心情稍微平静下来,但是卓佳那忙碌的身影在脑海里,久久不能退去。眺望窗外,阳光明媚,我陷入沉思:说不定在某个地方,我和卓佳手牵手,一起玩耍。卓佳笑的是那么的开心。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后感篇3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后感

当我翻开《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本书时,一片文章《一碗牛肉面》,立刻映入了我的眼帘,那种蕴含在面里的亲情却是说也说不尽的。

文章篇幅不长,但意味却很深长。儿子带着一位盲人父亲来店里吃面,囊中羞涩的他为了给父亲吃好一些,假意要了两碗牛肉面,其实他只吃葱油面,父亲的筷子不住的给他夹肉片。看到这里,我便想起了我家每天饭桌上的情景,我家里的饮食几乎是父亲一手“操办”的,从买菜到做饭都是他一人干,他总是想尽办法换花样地做菜,只为了让我多吃一口,他的筷子经常触碰那些菜,但却都是为了夹给我吃的,每每听到我说好吃,他就脸上洋溢着笑容,而他自己却先要把前一天的剩菜吃完。我曾不只一次地和他扭,总想把菜夹给他吃,但我似乎并不懂得他心里真正想的,妈妈就劝我作罢,说我吃往往比他自己吃还要令他快乐……

文中父亲年事已高,而且是个盲人,难免行动上多有不便需要儿子帮忙,但父亲依然是父亲,即使是吃碗牛肉面也想让儿子多吃点,尽管眼前什么都看不见,却仍然执意要摸摸索索地把肉夹给儿子,他碗里有多少,就夹多少,他巡回反复地夹着那几块肉片,他不知道,那是儿子夹回来的肉,心里只想着让儿子多吃点,是啊,父亲的筷子是停不下来的,儿子吃比他自己吃还快乐。

而那位儿子呢?其实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他该做的,他不但懂得“百善孝为先”的道理,他还懂得父亲的心。他清楚的明白,要是父亲给他夹的时候他直接告诉父亲他不需要肉片。那父亲会怎么样?他会不会因为被拒绝而误认为儿子在嫌弃他呢?他会不会因为觉得自己不能为儿子做些什么而苦恼呢?这样和父亲去挣有什么意义吗?到最后即使父亲吃了,那他也不会感到快乐的,所以正所谓“孝”不只是细心呵护照顾父母,最重要的,是不要伤害他们的心。

此时,我耳边似乎回响起《懂你》这首歌,眼前浮现出那MV的画面,那就是一个穷苦人家,几个孩子吃了仅有的一点稀饭上学去了,而母亲却因实在饥饿忍不住舔孩子们吃过的碗,泪水顿时模糊了双眼。是啊,父母的爱无处不在,它细微到一个小小的举动;一双缀满爱的筷子,一个焦虑或安慰的眼神。我们是不是也该有所感恩?是不是也该尽自己所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我思绪万千……

啊,父亲的筷子,总是在不经意间忙碌。孩子们想要孝顺,就先得“读懂”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