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此生有美自芳华的读后感大全

此生有美自芳华的读后感大全

《此生有美自芳华》是一本由朱光潜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此生有美自芳华》读后感(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评《此生有美自芳华》

谈到美学,不得不提到朱光潜这位美学大家。初涉美学的我,从朋友处得知一部美学入门经典非常适合初次踏入美学地界的读者阅读,它就是《此生有美自芳华》这本书,它属于朱光潜美学精选集。吸引我阅读《此生有美自芳华》的原因之一,是腰封清新雅致的图案加上裸背线装的装帧,它在视觉与阅读效果上给了我大大的美感与舒适感。海棠花,象征着快乐、聪慧、美丽,它是雅俗共赏的“花中神仙”。用吴冠中的《海棠》作为此书的腰封底图,寓意就与海棠花的美、雅俗共赏相得益彰。裸背线装的设计手法在翻阅的过程中可以起到平铺的效果,可以让读者将书籍直接平放在桌面上,减轻双手拿捏的酸痛感。《此生有美自芳华》本书共收录了唐、宋、元、清共10位书画家的13幅作品,以及国外18位著名艺术家的24幅经典油画作品。

《此生有美自芳华》读后感(二):看见美

直白一点,这本书吸引我的原因一共有三点,一是本书的作者朱光潜,二是这本书描写的是美的艺术,与我平时的研究有关,三是裸机线装的装订,书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书名也不错不过不是吸引我的主要原因,关于美学,朱光潜善于用一种哲学的角度来看待,是难得的。

本书的前几页是些在国际上知名的经典字画,这些都是被大家公认的艺术品,在后续的文章中,作者首写对美学做一个客观的概括,并加以自己的看法。后面几张着重拿这些经典艺术品作为实例讲述美学。这本书设计得很巧妙,先是把这些字画放在最前面,让读者看不出个所以然,然后才开始讲如何欣赏美,当看完本书之后或者在看的过程中,读者定会不由自主的翻回前面几页重新欣赏。

我之所以喜欢朱光潜的文章,主要是因为他对于很多学科与国学都有着广泛的认识,不仅对于美学有如此深刻的造诣,他还出版过心理学相关的书籍。作者善于用简单的例子讲述复杂的知识,就比如说在56页,有一幅图(如下图)就是简单的几根线,作者带着我们看出了两个很重要的道理。你可以把其中的两根线分出来单看,也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不同的看法会得到不同的效果,总结起来就是形象是心灵从混乱的自然中所创造成的整体。然而不协调的两条曲线却总是容易被下意识排除,这种引发出不快感的形式会引起情感上的不谐和。

《此生有美自芳华》读后感(三):与朱老谈美

桐城,古称“桐国”,因其地适宜种植油桐而得名。这里依山傍水,气候温和适宜,还有著名的景区六尺巷、嬉子湖、龙眠山等。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的美丽城市。

《此书有美自芳华》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美!第一,在于书的名字给人美的感受;第二在于书的设计,书封是吴冠中的代表画作《海棠》,尽显唯美气质,另外裸背装帧本身也自带美感;第三在于书中汇集的40幅中外艺术名画,全彩插图,当真是一场视觉盛宴;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本书汇集了美学宗师朱光潜先生最著名的两部美学著作《谈美》和《谈美书简》,共计28篇文章。综上几点,相信你也和我一样迫不及待的想读一番了吧。

“美是唯一的真实,当它到来时,一切都形同虚设。”人人都喜欢与美有关的人或物,也同样逃脱不了对于美的追求。但是,究竟什么是美?艺术和美之间有哪些联系?怎样才能寻找到美?在本书中,朱老先生以28封书信的形式,以老朋友的口吻,与大家一同探将关于美学的知识,而书中数位中外知名书法家和画家的佳作,让读者在阅读文字的同时进行直观的艺术欣赏,深入浅出,更加容易理解吸收,绝对是入门美学的不二之选。

曾经在知乎上看过这样一句话:“朱光潜的《谈美》给人的感觉十分扯淡,很多话完全没有论证过程,十分唯心有些甚至和科学不符…..”我想,这位读者大概是没有仔细阅读文章的。在自序中,朱老就这样说道:“在写《文艺心理学》时,我要先看几十部书才敢下笔写一文章;在写这封信时,我和平时写信给我的弟弟妹妹一样,面前一张纸,手里一管笔,想到什么便写什么……我不敢勉要你全盘接收……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我所说的只是一种看法,你不妨有你自己的看法。”正如前几天看的另一本书中作者提到的“你读到的一切都是你的,只属于你,不属于我……我必须允许你看到的‘我’,和我期待你去看的,不一样。” 认识不是唯一的,没有标准的答案,而且自古以来对于美的评判标准就不是唯一的,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即使在别人眼里不是最美的,在自己看来却是无价之宝。之所以是书信的方式来探讨,自然会存在争议之处,而书信又能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无法与其他的美学论著相提并论,混为一谈。

书中的美学只是对于初入门的学子有启蒙的作用,类似美学课本的教科书中的内容并未涉及很多,虽然有所欠缺,但是我们还是要感谢一位八十岁的老翁还可以提笔给我们写下这么多的有益文字。希望此书也可以对你们有所帮助。

《此生有美自芳华》读后感(四):美感

忘了是在初中还是在高中的语文课本里面,学习了朱光潜先生的一片文章——《谈美》,那时候读起来觉得很枯燥,觉得没意思。本以为我早已把这样令我觉着无聊的文章抛在了脑后,然而当其他很多文章都被忘记了,没有印象的时候,这篇文章又偏偏冒出来,好像刻在了脑子里,这时候你才发觉,很多看似读来枯燥无味的东西,往往可以令人回味无穷。 这书里的内容整体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谈美”,写作背景是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青年们尚不能对美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标准,诸多知识冗杂,反而无法剥出“美”的真态。加上当时社会呈现浑浊不堪之气,对于美的感受也淹没在时代混乱之中,须知“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于是在这危急存亡的关头,朱光潜便以老朋友的口吻,给青年朋友们上了一堂深刻的美学课。 第二部分是“谈美书简”,这时作者已然是一位八十三岁的老翁,经历了世事的沧桑沉浮,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动荡的一段时期,阅历和思想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应出版社同志之邀,朱老先生进一步完善他在美学方面的研究。 里面的经典之处太多,我只简单说一下他的第一篇。 人们会以怎样的态度去欣赏一棵古松?有的人以实用的态度去欣赏,“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意志”,看一棵古松可能想到它的实用价值,树干可以作木材,针叶可以作手工装饰,松果可以喂食松鼠等,当持着这样的态度去看待古松时,带入了目的性,反而不能以最纯粹的眼睛去看待它的“美”了;有的人以科学的态度去欣赏,“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以乐观的,理论的态度去解剖一棵古松,可能想到它的根茎花叶、日光水分等,同样不能用美的眼睛去欣赏它;而另一种人则是“全副精神都注在松的本身上面”,不去想别的什么,把古松孤立于其他情感之外,“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向直觉”,就像艺术家作画一样,看到的只是古松本身的形象,不是旁的什么木材,什么树木品种,没有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带进去,几乎是以孩子的视角在看待一棵古松。他们才真正体会到了一棵古松传达出来的“美”。 从对待一棵古松的三种不同态度出发,简单易懂地让人们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美感”,对于这一类文章来说,可以说是相当有趣味了。 后面还有很多篇文章,可以说篇篇精彩,处处藏着生活与自然中美的哲学,某些你从未注意到的小细节,某些你浅略思考过但尚未形成系统的问题。可能有些人初读时觉得枯燥无味而放弃了这本书,只能说无缘,只要你静下心来跟着作者去思考,通读下来,真的受益匪浅。

《此生有美自芳华》读后感(五):遇见美

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朱光潜先生作为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美学家之一,他对现代美学的开拓和认知有着独到的见解。同时作为中国美学史上的标杆性人物,他对中西方美学文化都有很深的造诣。在这本《此生有美自芳华:朱光潜美学精选集》的著作里我们可以跟随先生遇见美、发现美!

朱光潜先生对美学论著中最重要的两部作品莫过于《谈美》和《谈美书简》这两本著作跨度将近半个世纪,而此书则是将这两部作品汇集一册,在这本著作里我们能更加全面的学习美学知识。通过先生的文字和书中收录的中外知名书法家和画家的经典之作,我们能更加透彻的理解美学。

“美是唯一的真实,当它到来时,一切都形同虚设。”——顾城

在这部作品里的第一章“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我们可以看到先生分析了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三种态度,而美学的关键在于一双有审美的眼睛。这棵古松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会随着观赏者性格、情趣而变化。而这三种态度:实用、科学、美感则说明每个人的角度和对古松的认知都有差异,恰恰是因为这三种态度可以验证现实生活中的美感。我们个人对美的认知和判断,不能只凭借形象的直觉,我们更多的是依靠经历和体验。

当然在这本书里的两个部分你会发现先生对于美学的认知和变化尤为的明显。两本著作跨越了近半个世纪,先生对美学的研究是更加的精深。书中书信体的形式,以跟青年读者们谈心论美为主旨,用通俗晓畅的语言阐述了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文风朴实,深入浅出。青年时期的先生有一股傲气和侠气,而暮年先生的文字则多了一种大气和人间的烟火气。而在本书收录的这两部作品里,则是把先生谈美学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原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看过你在解放前写的那部《谈美》,拿这部新作和它比起来,我们感觉你现在缺乏过去的那种深入浅出的文笔了;偶尔不免有‘高头讲章’的气味,不大好懂,有时甚至老气横秋,发点脾气。”对我来讲先生这两部作品的差异在于他的经历不同。但先生对美学的论述说明了他顺应了现代审美的改变和现代美学的发展,另外先生也在追求古代美学的特色。先生对美学的看法很独特,对美学的分析也很到位,这些在书里都有具体的体现,在这本书里你会发现朱光潜先生不愧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开拓了中国美学研究的新领域。

朱光潜先生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地位,可以说是标志着中国现代美学的开创阶段。而本书的宗旨则在于“希望爱好文艺和美学的朋友们都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各抒己见,引起讨论,活可以解放一下思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