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波西米亚楼的读后感大全

波西米亚楼的读后感大全

《波西米亚楼》是一本由严歌苓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波西米亚楼》读后感(一):苓珑心语

曾经特别特别崇拜严歌苓,然而这本散文随笔集读完以后,却对她有了新的印象,对她的经历和心路历程了解更多,她的形象也立体很多。私以为,严歌苓的小说要比这本随笔价值高很多,可能是毕竟是随笔和散文和文章的集合,统一性和格局都不大完整。不知道是不是她的独特经历,她的很多观念都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对立和融合。我浅薄的生活阅历使我无法分辨她在作品中呈现的价值观和她实际生活的行为对立是好是坏,不能否认的是,严歌苓女士的文字有一种让人沉静的力量,她的作品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波西米亚楼》读后感(二):真实的严歌苓

大多数人熟知并喜欢严歌苓通常是通过她的小说或者由她的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无论是少女小渔、小姨多鹤,还是寡妇王葡萄、犯人陆焉识,她刻画的人物总是非常传神,让人充满共鸣。

但这本《波西米亚楼》却是她为数不多的非虚构类作品,从她的生活,她的家庭谈到她的创作等等。正本看完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严歌苓这么会写小说不仅仅是她天赋高,也是因为她的生活就如戏一般精彩。她跟她的丈夫的故事被她创作成了小说,写进了《无出路咖啡馆》,被FBI监控下的爱情让人们不能不惊叹异国文化差异之巨大;而《母亲的小鱼》写的则是她的父母的真实故事,她的母亲活脱脱就是《一个女人的史诗》中田苏菲的原型,爱得卑微,爱得有那么张扬……

不仅仅是小说的起源地,讲到她母亲去世那段也很让人动容,无论是多伟大的人物,在母亲面前始终是个小女孩;而讲到怀念对她有知遇之恩的梅新先生时,也能感受到她深深的遗憾。

最让我惊喜的是非洲札记那部分。严歌苓随她的丈夫在非洲阿布贾地区出访的经历也被她写得有滋有味,虽然很艰苦,但能感受到严歌苓在那个地方生活得有一种原始的快乐。

可以说,《波西米亚楼》让我更全面了解到真实的严歌苓。

《波西米亚楼》读后感(三):读后感

最近接触的女作家有三个,庆山、三毛、门罗和严歌苓,她们都有不一样的写作方式,对事物的观点也是各有自己的理解,但是对女性、生活的看法又有些一致观点。她们都爱花、爱静修、爱旅游,对写作有执着的单纯信念。

严歌苓的其他书都没有看过,也忘记是因为什么才想要读她的书,但是也感谢缘分让我认识了这位作家。我一直相信读者是可以从作品中窥探到作者的性格的,尤其是散文,如果不是表达他的观点,那就不会有作品的出现。写作,就是为了将内心的躁动抒发。

这位作家给我的感觉是理想与现实的综合体,对于写作她是理想主义,充斥着各种幻想;对于生活有着现实的计较和要求,还有些“文化人”的天真。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在继兄家借住还要这么麻烦地连夜搬走。给父母打电话来证明,或是塞些烟、票就可以了吧;强硬一些,没有警官证的人就可以直接哄走或者报警。如此退让实属有些不能理解。

可能是我太天真、太自私了。

最近总是看小说,网络小说,耽美言情。明知道不应该,还是忍不住点开。在网速受限又偷懒的时候,打开一部只有文字的小说,是最容易方便的。然后就是,工作荒废,学习拖延,肆意吃喝。关键是还像老赖一般不知悔改,将错就错。

《波西米亚楼》读后感(四):“资本家”严歌苓

严歌苓很有名,在之前也读过她的几本,像《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等,尤其是《第九个寡妇》印象最深,甚至还梦到过王葡萄。

这本《波西米亚楼》是作品里为数不多随笔性质的,共有三部分,【波西米亚楼】、【苓珑心语】和【非洲札记】,非常扎实。想到这里突然想起,前两天刚刚重读了村上的两本随笔,看来我对随笔有一种特别的执念。当然,我自己也清楚这种执念的来源,内心足够脆弱,总想着偷窥别人的想法,亦步亦趋。

因为不太喜欢【非洲札记】这部分,因为这部分至少拖延了一周。【非洲札记】主要讲的是作者陪伴丈夫到非洲阿布贾工作期间发生的事情。至于为什么不喜欢我也想了想原因,可能是作者在这部分里”资本家”的身份太过突出了,有女仆式的管家,有部分特权,与当地居民天差地别的生活。我本身肤色略黑,身体也较为孱弱,不由自主地代到阿布贾的小黑孩身份里,难免有”阶级冲突“。看完之后再回想,其实还蛮有意思的。

到了【苓珑心语】到了这部分,作者更多地提到了创作和自我,这恰好是我想要”偷窥“的部分。配合【波西米亚楼】部分里的介绍,作者的生平和精神世界展露了更多。有人说,这是一本给人了解严歌苓的书籍。的确如此,对和创作相关事物的看法,对自己的解剖,还有关于自己的创作理念。其实创作的部分更多的是关于每篇作品的创作理念以及背景,相比于书里的故事性,这里多了更多的感性。

总得来讲,这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土壤并不肥沃,有这样的人实属难得。

注:女性主义文学并不等同于女权文学,本文是指以女性视角观察世界的文学。

《波西米亚楼》读后感(五):散文,最见一位作家的内心

本书收录了严歌苓发表的所有散文和演讲稿,分为四个部分,按照或经历或类型分类,是严歌苓那时候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不太喜欢现代作家,所以没有学现当代文学,也会在自己的阅读取向中故意避开现代作家。但《芳华》的上映就给了我一个契机让我想去了解严歌苓,在她所有的作品中我选了这本,她为数不多的非虚构文学,将她的许多生活经历分享出来,让我了解严歌苓的文风和生活。 第一部分叫做波西米亚楼,和本书同名,和她最开始居住的公寓同名,这里是一切开始的地方,严歌苓海外的生活从这里开始,她也从这里看到了许多不一样的世界。第一部分写的非常细腻,作家对生活有着特殊的敏感度,严歌苓也是如此,她分享出来的每一个小故事都是自己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反思,然后分享,散文大概就是如此吧。 第二部分叫做非洲札记。非洲是在这个世界上我认为最神秘的地方,严歌苓有机会和外交官的丈夫出使非洲,近距离接触这片神秘的大路,多么幸福的事情。不知道她接触过多少阴暗面,在文中表现的更多是欧洲人在非洲的生活,随笔确实非常随意,是自己经历过生活的体现。 第三部分叫做苓珑心语,这一部分的名字突然有点小文艺,感觉还有点搞笑。 这部分分享了严歌苓创作小说时的所见所闻,文人内心细腻又容易被世事触动,严歌苓即是如此,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变成手中的素材,到了她那个境界,创作也许就是将心里的故事用笔娓娓道来,灵感如同流水般细细流淌。 最后一部分是她在各个大学的演讲稿,这部分我略看的,因为不大喜欢…… 严歌苓的散文,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女性的温柔,社会的残酷和文化的碰撞,是一本不多忽视的佳作。书籍就是有这样的力量,读者在书中领会自己从来没经历过的事情,作者将自己的心情、观点、所见所闻分享出来,并触动读者的内心,读完这本书,仿佛随着严歌苓度过了大半生。阅读可以延长生命,就如同本书一样,阅读的快乐就是随着作者所喜所悲,随着作者见识这个世界的真相。 我感觉我喜欢上严歌苓了,她的每一本小说都如雷贯耳,《天浴》《扶桑》《小姨多鹤》《少女小渔》等等,因为我的刻意回避,都是只问其名未见其真容,在读完《波西米亚楼》之后,敬佩之情让我想要更进一步的了解严歌苓,想要多读几本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