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读后感摘抄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读后感摘抄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是一本由(美)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76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012-9-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读后感(一):当别人叫好时,你敢不敢唱衰

在人人看好时,保罗·克鲁格曼却看到了“繁荣”背后的阴影。“萧条经济学”并不是在回归,而是始终伴随着经济周期,而日本十年的“增长型衰退”、美国的次贷危机、房市泡沫都不会是个例,在金融全球化下,它们是否起着警示作用?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读后感(二):萧条经济学的回归

市场心理是极为重要的,甚至从一定意义上讲,投资者的期望甚至偏见都已经是基本的经济要素了。

美国国债是绝对安全的,这不是因为美国是地球上最负责任的国家,而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要是美国政府崩溃了,几乎一切都会崩溃。

所谓萧条经济学:现在,对于世界大片地区而言,经济需求面的失灵,即私人消费不足以充分利用可用的生产能力,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繁荣的明显的、近在眼前的制约因素,而这一状况在两代人的时间里从未出现过。

日本经济奇迹的原因:好的基础教育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大批普通工人;政府引导发展重点产业。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裙带资本主义。

关于通货膨胀:无经济过热,就无恶性通货膨胀。产品价格的提高,不是因为央行印了更多的钞票,而是因为需求强劲。

为什么日本央行以及美联储如此大规模大力气的宽松政策没有引起恶性通货膨胀:无经济过热,就无恶性通货膨胀。日本和美国皆是陷入了流动性陷阱。0利率以及没有经济增长点,导致央行多发行的货币并没有进入经济循环。美联储印钱的效果仅仅是把银行的债务暂时保存在美联储,而银行从美联储得到的钱并没有贷出,仅仅是放之不动,因为0利率让银行没有贷款的必要。那么,美联储的这一政策,更大意义上是提振市场信心,这也回归到第一段的:市场心理是极为重要的......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读后感(三):认识历次经济危机爆发的来龙去脉还是很重要的

这本书比《现在终结萧条》好看多了,或许这本书是通过各次金融危机介绍萧条经济学应该回归,讲故事有意思;也或许是在当年,克鲁格曼还不是那么固执的凯恩斯主义者,他至少会在各种措施、各种思路中思考,而不是之后对凯恩斯主义偏执的相信,以至于认为丝毫不需要解释。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有不同,却总有些相似的故事和情节,这本书正如作者所说的,是写给一般大众看的,浅显易懂,并不是写给专业的经济研究者。但不管对谁,了解历次危机的来龙去脉对看清趋势还有很有帮助的。在文章中也有不少认同的观点和思路,比如:1、一国在货币贬值时要遵守的两条规则:一步到位和确立控制的信心。2、如果一国政府的财政信用令人怀疑,长期债券往往卖不好,而大量的短期借贷更会增加风险。3、亚洲金融危机的几点:1、自我实现的恐慌;2、开放的金融市场令各国抵御危机能力减弱;3、美元计价的外债。往往危机总会有这些相伴。当然,我仍是以批判的思维来对待克鲁格曼的一切作品,因为我尚未接受凯恩斯主义的洗脑。比如对互助社的模型,我深度怀疑,当互助社模型拥有银行之后,人们的消费行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且,举例中使用的是冬天的到来,让人们不愿外出。可是实际的经济中,冬天怎么会无缘无故的到来?是什么让冬天来了呢?还有克鲁格曼证明财政刺激的必要性和作用的逻辑,似乎就是因为其他政策不管用。是的,流动性陷阱为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说服模型,怎么能保证财政刺激的效率呢?财政刺激不会引起通胀等等的证据是不是太薄弱了些呢?再长一点来看,这次的刺激不会是下一次危机的开始吗?当然,面对实际经济时,总会很难,或者如果我作为政策的执行者,尽管凯恩斯主义不令我信服,迫于各种压力,可能也不得不如此。但是,这依然不能阻止我们对更好的策略、更清楚逻辑的追求和探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