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传播学原来很有趣:16位大师的精华课(大师精华课系列)读后感摘抄

传播学原来很有趣:16位大师的精华课(大师精华课系列)读后感摘抄

《传播学原来很有趣:16位大师的精华课(大师精华课系列)》是一本由清华大学出版社著作,89出版的302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1-9-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传播学原来很有趣:16位大师的精华课(大师精华课系列)》读后感(一):有趣的课堂,有趣的传播学

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既为江湖,就一定有一套属于该群体的游戏规则。想在规则之下,获得群体的认同、甚至取得战略优势,赢取舆论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舆论的造势以及趋势引导的掌舵人,则是传播与交流担任。因此,学习传播学 — — 这门研究传播与交流过程的学科,对于身处现代江湖的你我他非常重要。如果您不想啃大部头经典理论书,这本《传播学原来很有趣》或许可以帮你敲开「传播学」这扇大门......

《传播学原来很有趣》是「大师精华课系列丛书」之一,由任职政府宣传部门、致力于传播理论学习与研究的梁萍撰写而出。在书中,经典传播理论与新媒体语态下的传播相结合,并以课堂演讲的方式,围绕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传播学现象,让十六位世界闻名的传播学大师讲解自己的传播学理论。阅读时,就像坐在大师的课堂之上,听着大师们将各个经典传播学理论逐一娓娓道来......

「引言」告诉我们,这本书的设置非常特别: 这是大学新闻传播专业一年级新生的课堂,这是一个借新型智能设备开设「智能交互课堂」,这是一个由「世界闻名的传播学大师」亲自传授专业知识的课堂。

讲述内容很有趣

《传播学原来很有趣:16位大师的精华课(大师精华课系列)》读后感(二):历久弥新的传播学大师理论

传播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也是一门与其他众多学科紧密交叉的学科。

它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传播学研究传播过程,即传者、媒介、受者、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传播学研究的重点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传播过程、手段、媒介;传递速度与效度,目的与控制,也包括如何凭借传播的作用而建立一定的关系。

每一个领域的经典理论都是大师的智慧结晶,但理论也很难避免陷入枯燥与乏味。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又趣味横生的氛围中理解传播学经典理论,正是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

全书模拟了大学生上通识课的模式和情景,只不过这节通识课“群星荟萃”,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物理界限,集结了传播学领域有史以来16位享誉世界的传播学大师,包括威尔伯·施拉姆、沃尔特·李普曼、库尔特·勒温等等响当当的大师。每位老师都以课堂演讲的方式讲解自己的传播学理论。除了“请”来这么多的大师讲课,本书更是敬业地为这一模拟课堂塑造了许多为与读者一起济济一堂的同学们,2021年的年轻大学生与不同年代的外国大师出现在同一个“虚拟”场景下,对传播学的经典理论进行讨论与辩论,学习氛围不可谓不好。

随着社会环境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传统纸媒,到广播电视的时代,再到如今全民普及手机和互联网,传播学大师的经典理论,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通过应用也焕发出新的生机,不断地进行更新与迭代。而我认为本书另一个颇有价值的地方,就是让大师们“穿越时空”,与当下的年轻人从传播学的专业角度,剖析时下最时髦的话题。

从所有美眉们的挚爱“李佳琦”的爆火,到令人上瘾的微博和个性化推荐,再到IP衍生剧集的层出不穷,每一个话题都是在现在这个特定年代才有的现象,而这些现象其实都逃不出几十年前就已经有所定论的传播学经典理论。理论使读者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更加理性与客观地在这个信息时代生活。

本书的优点就在结合了时代,用最通俗的方式给读者介绍了传播学的经典理论。但与之相对应地,也让这本书的深度打了折扣,普通读者把这本书作为传播学的科普读物、甚至通俗读本来读都可以,但如果想通过本书入门传播学,或者成体系地了解传播学这一学科,那么就是对本书抱有过高的期待了。但想到以这样一种方式来把传播学介绍给普通读者,的确值得肯定。

《传播学原来很有趣:16位大师的精华课(大师精华课系列)》读后感(三):《传播学原来很有趣》:大佬们的传播学科普课

传播学是一门关于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学科。虽然,大众传播本身几乎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与每一个社会人都息息相关。然而,如古话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大众鲜少了解传播学的学问,而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至19世纪末才逐步形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才诞生于美国,其发展历程不过八十年,与它的研究对象几百亿年的历史相比,不过沧海一粟。尽管如此,在不长的发展过程中,传播学也产生了香农-韦弗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等经典理论,涌现了一批优秀学者。

为了解这些传播学的相关知识,近来阅读了《传播学原来很有趣:16位大师的精华课》一书。《传播学原来很有趣》选取了传播学发展历程中重要的16位大师,如美国传播学主要奠基人威尔伯·施拉姆、社会心理学之父库尔特·勒温、著名传播学家梅尔文·L.德弗勒、法国社会学三大创始人之一加布里埃尔·塔尔德等,向读者介绍他们的主要传播学成就,组成传播学的理论脉络,帮助读者了解传播学这门学科。值得一提的是,可能是为了体现传播学具有可交流的特性,作者梁萍采用了一种课堂互动式的场景写作,16位传播学大师化身为大学生课堂的导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为学生普及传播学的知识,也解答他们关于传播学的疑惑。生动活泼的课堂让传播学知识通俗易懂,不再是枯燥平面的理论。但是,私以为有一点值得注意,作者借用大师为导师普及传播学知识,其中自然包含大师的经典理论,但同时,也有作者对于经典理论的理解阐释与应用,但由于在书中都出于导师之口,便不免模糊了二者的界限,需要我们仔细分辨。

大师们的理论多产生于以广播、电视为主要传播渠道的时代。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网络已经取代上述媒介成为主流。作者在《传播学原来很有趣》中十分注重经典理论在最新传播学案例中的应用,紧密围绕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传播学现象。比如卡尔·霍夫兰导师讲“传播与说服”时,便通过宣传广告说明了宣传顺序的重要性,他认为宣传过程中,率先提出的论点最容易引起受众注意,最后提出的论点则更容易让受从记忆,因而,在广告宣传中要优先向受众介绍那些能够唤起他们需求的内容,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而乔治·格伯纳导师讲“电视教养理论”时,则用传播者对受众的迎合解释了流量明星为什么火爆的现象。直播带货、手机成瘾在书中也多次被相关理论解释。

总之,大众传播是信息在传播者、媒介和受众之间流动,而传播学则是流动模式的总结,以及传播功能、效果的探讨。在网络普及、信息碎片化并流动迅速的今天,多学一点传播学知识,对于分辨信息的真假、不做盲目的乌合之众总会有些帮助。

《传播学原来很有趣:16位大师的精华课(大师精华课系列)》读后感(四):传播学其实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义务教育里可能涉及到传播学的考点很少,因为没有一门必修学科是传播学,需要到大学的时候去主修(本书中设定的主角马鹏伟就是一个以不挂科为目标的新闻传播学的大一新生),所以很多非相关专业的人员就会不了解传播学,但是与天文水文之类的专业相比,其实传播学贯穿在我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时代的现在,更是到处都与传播学相关,尤其是进入职场后,开始工作发现大部分的广告宣传、市场运营做的都是非常基础的传播学。

因为最近读通识类理论类的书比较多,尝到了读大师经典名著及学科发展的解读乐趣,现阶段非常喜欢这类书籍,感觉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在增强,读书的成就感比较高。又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系列书。值得读。而且,读这种书,感觉很像是前阵子看的大型电视剧《功勋》,比起学到的理论知识,专家们刻苦专研,做学问的坚持和方法才是最有魅力最吸引人的地方。书中的传播学大师们,很多都是将毕生的精力用在了做学问上,才让人类文明往前一步步迈进。

讲传播学就不能绕过威尔伯·施拉姆,他建立了第一个大学的传播学研究机构,编撰了第一本传播学教材,同时也是第一个获得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被称为“传播学之父”。他提出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政治、经济等领域。

这本书的内容就是系统的讲述传播学的相关知识的,也是选择了16位传播学的世界级大师及其主要观点做内容,然后通过课堂的方式讲述出来。围绕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传播学现象,与大师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学习是非常有利的。研究理论,提出理论创新,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属于非常深奥的。但是其实传播学的范围非常的广泛,与生活息息相关,比如通讯就属于传播学,我们的微信短信飞信都属于传播学,那这些先贤们的理念来龙去脉就非常好理解了,毕竟,他们的时代,这些先进的传播现象还没有,我们可以预判他们的预判。

书中还配了漫画版的插图、思维导图,讲述理论知识的脉络结构,演变过程。非常容易读懂。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传播与交流过程的学科。无论是个体传播者间的信息交流,还是通信、媒介方面的内容,都属于传播学研究的范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传播媒介的改变,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已经成为现阶段传播学研究的最主要的研究对象。其实,这一点在出版业非常明显,出版就属于文字传播,随着文字的发展书的出现,到现在各种咨询、社交类软件等出现,电子书或者其他信息传播已经非常迅速,也是人们的主要研究阵地。

这本书介绍了16位大师及其观点,因为传播学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交叉学科,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政治经济等多方面都有交叉和联系,我们也能感受到理论研究的严谨性和普遍联系,看问题要更加全面具体。本书也特别提倡“学以致用”通过马鹏伟的设定,告诉读者要多去实践和思考,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总之,推荐阅读。

《传播学原来很有趣:16位大师的精华课(大师精华课系列)》读后感(五):《传播学原来很有趣》:从复杂到简单,只需16节大师课!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传播与交流过程的学科,从这一概念延伸开来,其包含的意义是非常广泛的,无论是个体传播者间的信息交流,还是通信、媒介方面的内容,都属于传播学研究的范围。 ——《传播学原来很有趣》 最近读了这本《传播学原来很有趣:16位大师的精华课》,从这本书的主标题可以看出这本书的重点:传播学,以及它要讲的主要内容:16位大师的课。 这本《传播学原来很有趣:16位大师的精华课》封面十分的简单,就不再过多赘述,因为全部书名比较长,以下就简称《传播学原来很有趣》,下面我们直接讲述这本书的大体内容。 在这本书的序言中,作者就通过例子详细的解释了传播学的具体含义,以及这本书要讨论的重点:传播学理论。 这本《传播学原来很有趣》的精巧之处在于作者全程选择了闭嘴,而让大师出现在讲桌上,这些大师们不仅仅会阐述自己的理论和观点,还会结合社会与现实中的例子,让理论和例子相结合,让课堂内容变得特别的有趣。 当然作者也明确指出,这本书所选取的只是一些代表性理论,小伙伴们可以通过大师们的观点,来了解大师们的思考框架,或者,找到自己喜欢的传播学大师,再搜索其他相关的文献,或者文章,具体来了解这位传播学大师,或者和他相关的传播学内容。 当然,这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不仅仅只是把大师们扔在讲堂上,让他们孤单的讲课,而是在引言给出了一个故事:让新闻传播学专业的马鹏伟和他的女朋友卢方娜,同时学习这门课程,并且,通过对高新技术,比如:头戴式智能设备、内置AR眼镜等高新技术的上场,来帮助他们走进大师们的课堂。 这本《传播学原来很有趣》总共分为16个章节,也就对应了16位传播学大师,里面每一章中,不仅仅有重点的概括,还有关于大师的大体简介。 在这本书中,你不仅仅可以在威尔伯.施拉姆的课堂上了解到如何让读者点开你写的文章,你还能在沃尔特.李普曼讲师的课上,了解到为什么人们会形成刻板意见,以及为什么公众的舆论大多数是不正确的。 在库尔特.温乐的课堂上,讲师对于“把关人”这个角色进行了另类解读。在保罗.F.拉扎斯菲尔讲师的课堂重点为传播效果,他将会告诉你为什么大众媒体影响不到选民,以及,相对于媒介传播,为什么人际传播的作用更强一些,对于影响大众传播的效果也给出了一些观点。 哈罗德.D.拉斯韦尔的课堂内容则更加的硬核,它不仅仅告诉你,什么定义了传播学的本质,并且会从实际出发告诉你,大众传播的重要性、口号的实用技巧、以及如何通过巧妙的方法让你的宣传更具艺术感。 接下来的很多讲师则分别从传播的效果、传播中媒介的作用、对于媒介依赖者的解读、并且通过刷微博这个例子告诉你,媒体是如何影响公众的、还对受众进行更加细致的解析、通过对IP句的解读,让你对公众和舆论有更加深刻的了解,等等一系列和传播学接地气的知识点。 并且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连贯性并不强,所以不用从头读到尾,可以先读自己想读的那一节课,所以十分适合碎片化阅读。

所以说这本《传播学原来很有趣》,不仅仅适合传播学理论的研究者,也很适合正在学习传播学的在校大学生,当做了解传播学的入门读物,以及所有对传播学感兴趣的人阅读,喜欢这本书的小伙伴,建议自己找书来读一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