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长学问了作文

长学问了作文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希望以下这些长学问了作文,能对您有帮助。

第一篇

学问学问,不仅仅是指课本上的知识,生活这门“大学问”更加繁琐复杂,值得我们去探究,去学习。去年暑假的经历,使我受益匪浅,让我真正长学问了。

暑假一到,我就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去了姥姥家,到了那的第3天,姥姥说带我去参加他们的老年大学组织的下乡采风活动,去长长学问。乡下采风能有什么学问呢?我将信将疑跟着他出发了。20分钟后,我们到达了城郊的扶贫驿站。接待我们的是一位20多岁的大姐姐漂亮大气,听人介绍说他是重点大学毕业生。也是这个村的支书,就是在他的带领下,这个偏僻落后的乡村才摘掉了“贫穷帽”。

我们参观了他们的扶贫工厂,干净整洁几十米的工作台旁坐满了不同年龄的不同性别的残疾人,他们正在投入的做手工井然有序,我凑近一看多么精美的工艺品啊,色泽鲜明,美丽多彩让人忍不住纷纷赞叹。大姐姐自豪的说,别看他们这个小工厂不齐,其实做出的工艺品不仅在网上热卖,还畅销到了国外,我看着大姐姐自信开心的样子,心里对她佩服的五体投地……

离开扶贫驿站,我心潮澎湃: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为什么能够刷新人们的认知,在狭小的天地里能干出骄人的成绩呢?这是由于心中的信仰和奋斗的热情。

下乡采风活动的经历,让我知道了,当代青年就该有支出大姐姐的勇气和担当,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为国家燃烧光和热,绽放自己的光彩。我也知道了生活是什么,今后要怎样去生活更懂得了解自己努力奋斗的生活,才会格外的幸福的道理。我在这一次下乡采风经历中真的长学问了。

第二篇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

家乡的小河悠悠流淌了三十余年,甘醇爽口,清澈如昔,见证了岁月的艰辛,传递着人性的真善。

因为村里土地重新分配,我家原来毗邻小河的地段成了别人家的田地。放学回来,刚放下书包,正忙着的母亲,便催促我赶紧去田里捡拾遗落的花生,说要把地早早腾出来,不能误了人家的农时。

我拿个小铲子,欣然前往。拾花生比起其它的农活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更有魔力,拾的时候我们可以随意而任性地吃,不必再在意父母责备的眼神,毕竟那年月什么都得计划着来。花生往往是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可以享用的,还有,就是在嘴里泛酸水的时候才可以吃上两粒。

沿着小河,听着潺潺的水声,哼唱着,不成曲调的,只有自己才能听得懂的歌儿。随手捡起一个泥块掷向水中的小鱼,看着它们惊惶地躲到水草下,菀然一笑;抑或拿起片状的泥块,在水面上打一串水飘飘,让快乐贴着河面飘向远方。我喜欢小河,它带给我童年的乐趣,我在它的怀抱,学会了狗爬式的游泳,学会了从水草丛中摸鱼儿……对于一个木讷的孩子来说,这实在是个理想的乐园。

远处几个人影渐渐明晰了,我家原来的田地也渐渐近了,而我却渐渐迟疑了。地里有几个人手里拿着耙子,正排成一排,在那儿扒寻花生。从他们的欢声笑语中我感知到了他们的丰收,我很想跑过去跟他们说,这些花生是我家的,可是我不敢,我怕要不回花生,还被人家笑话,只是呆呆地站在河边,远远地观望。

路过的邻居怂恿我拿出男子汉的样子,要回属于自己的东西。我终于在邻居的鼓励中,跑到那家人跟前,端起一筐花生就走……

结果是,那天晚上,我被母亲狠狠地揍了一顿,母亲还将那一筐花生送了回去。委屈异常的我一直嚎到深夜,我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儿!

那户人家离我家并不远,听到我的哭声,又将一筐花生送过来,但被母亲谢绝了。

半夜醒来,听到父母仍在嘀咕拾花生的事。在学校,我一直是父母的骄傲,母亲为自己第一次动手打我感到自责,几次来到我的床前为我抹去眼角的泪水。而我,依旧装着熟睡的样子。

翌日清晨,母亲将我唤醒,向我道歉,告诉我说:“人生有许多东西一旦错过,再去索取很可能就是过错了。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你端那筐花生,已经不完全是讨回了,它也凝聚了人家的劳动艰辛。换位思考,人家这么做,你会怎么想呢!更为关键的是这家男主人已身患绝症,家境极其贫困,但又极要面子,平时从不接受别人的帮助。如今分到这块地,算是他们自己能接受的一份意外之喜。救人于无形,我们也算做了一件善事。”

母亲只是一位普通的村妇,平素对我的要求颇为严格,殊不知竟还有如此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

往事如烟,诸多尘封的往事,随着小河缓缓地流淌在我的童年的记忆里。母亲不只教给我勤劳的习惯,还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增长了为人处世的学问。

第三篇

父亲知道我们要回来,吩咐母亲忙了一桌子的菜。开饭了,父亲坐在桌旁,知道菜不少,但却分不清哪盘是哪样菜。

父亲是教师,上世纪八十年代民办教师转正(因师范档案遗失),九十年代退休。也许是年龄问题,面对面看人都很模糊。医生说是脑萎缩压迫了视神经,年纪大了,也不便手术。

门面杯下肚,父亲话匣中的老话题打开了。

我只读了五年级,后来就考进了滨海师范,在那里,我只读了一个月,就被分配下来做教师,那时教师实在缺啊。

“爷爷,你只读五年级就考上师范了啊,太厉害了!”我儿子媳妇插了一句,满是惊叹。

“是的,读书那五年可苦了!”爷爷呷了一口酒,“那时我在月港读书,离家15里路,每天早上四五点钟起来,包两个熟山芋或几根山芋干,一个人要穿过几里路的芦苇滩……早出晚归。要是冬天,四处空荡荡的,没得穿,风直灌,冻死了。”

当然,父亲再怎么说,他上学时的那种“苦”,也只有我们这辈人多少能体会到一点。

工作后,父亲辗转了张集几个学校,最终还是因为家里需要人手,回到了本村的大通小学,这一干,便到了退休。

那时的学校不像现在,有早晚自习。虽然不是“朝九晚五”,但“朝八晚四”那是肯定的。所以父亲总是忙完学校忙家里,忙了家里忙学校。有时还将学校的事情带回家里。

“我回村里教书,平时在家时间,除了忙忙家务,关键是想带带你爸他们兄妹几个,看看他们能不能念出书来。”

“那个时候还没电,晚上黑灯瞎火的。你爸他们几个就围着“煤油灯”做作业,你爹爹也就挤在旁边改他的作业。”母亲一旁补了一句。

“爷爷,你只读五年级,会改作文啊!”我儿子也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喜欢打趣。

“现学啊!有老教师带呢,只要你谦虚一点,懂得尊重,他们会教你的!你们年轻人现在都应该这样,包括你爸他们。”在他眼里,我们永远是年轻人。

……

“现在苦日子过去了!退休工资也不低,就不要再那么苦了!”我提示了一下,我怕他们累着。

“不苦?那还亏得呢!”母亲嗔怪道,“现在是眼不好的,要是眼好,还肯苦呢!”

父亲一辈子没有其它爱好,除了教书就是农活,因为母亲农村户口,农村有地。可他不像母亲那样想得开。

说到这儿,父亲陡然又来了精神:“眼不好,但心亮。自家小秧地在哪,眼瞎起来也摸得着。地里的小秧和杂草,手一撸,分得清清楚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不叫苦。就好像你打小麻将的呢,能叫苦么?”

母亲不再吱声,我觉得父亲的话不无道理。

“没事做,浑身不舒服的。还是动动好!再说,养小鸽子还要粮食呢!”

我们终究没有说服父亲放下“地”。我们知道,长期的劳动,让他对土地已经有了难以割舍的情结:“那就随你意吧,只要你自己乐哉就行!不过体力活要悠着点!”

边吃边聊,菜“扫荡”得差不多了,酒也消了不少。

按照惯例,离席之前,父亲总习惯性的站起来训诫一番:“‘家和万事兴。’小家和,则大家和,大家和,则国家和。前提是“有国才有家”,所以必须爱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多钱少,并不重要,没病没灾,开心就好。”然后顿了顿,“一家里,你们读的书都比我多,但生活这本书,你们未必比我读得透彻!”

母亲扁担长的大字不识一个,但此时,总不忘调侃一下她的老头子:“教书没教够,说起来,一套一套的。”

于是,幸福家宴便在全家儿孙满堂的欢笑声和掌声中落幕。

我们都知道,父亲尽管眼睛不好,甚至连筷子都不知道往哪个盘子里伸,但他的心却如明镜高悬,普照着他的后代人奋力前行的路。

“老人家中宝。”我想,这样的每顿饭下来,我们和我们的儿孙们肯定会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长了不少学问的!

第四篇

我桌上有一盆可爱的如意,它的鲜艳来自不易,这一小小生命都得要不少学问。

如意的花语是长寿、健康。因此它开花的时候,会给我们带来比较好的预兆。我好想我桌上那个如意花开时节快点到来。

我的这盆如意,五六个大叶片挨在一根茎上,叶片侧着脸互相照应着,放在我的电脑旁,成为我新单位办公桌上的第一盆花。

二十多年教书的日子里,我习惯于把办公桌放在教室里,后面配个书橱,办公桌上、书橱上总是有绿植相伴。班级小干部总会把书橱打理得清清爽爽,书摆得整整齐齐,绿色的藤蔓从橱顶下延,时而遮住害羞的小多肉,时而扫在整齐的书本上。我的办公桌上也曾出现过如意,课间,几位养花高手的学生会向我介绍这花的习性及如何去养护,在他们的照料下,教室的一角总是春意盎然。

现在摆在桌上的这一盆如意,叶片可数,绿意正浓,当年学生向我介绍的知识,我都忘记了,我只能尽心每天给它浇水,隔三差五给它松土。

不知过了多少天,我突然觉得花片颜色有异,下面的叶片泛黄,与同事商量,这花怎么啦?

“你是不是忘了给它浇水?”

“我天天给它浇水的呢!”

“这花不能天天浇水,只要有湿度就可以了。”

“哦,那有可能是水浇多得了。”

我愧对于自己养花知识太少,于是就不那么勤快浇水了。可一段时间过去了,下面的几片叶子还是耷拉下来,最终还是没有直竖起来,只有两个叶片还挺着,我赶紧把它端到对面办公室去晒晒太阳,因为我们办公室是南北对开的,我住在北面办公,常年见不到阳光,何况如意呢。

对面同事丽丽老师,看了我的如意,十分怜悯,决定把如意救活再给我养,她桌上的几盆绿植注满绿意,枝枝向上,叶叶饱满,自己都自认为是养花高手。

她说:“等到如意再长几个叶片时,把它还给你。”我特别高兴,寄希望于丽丽老师,待到叶片多绿时,仍然能在桌头看见如意,我满心地期待。

起先的几天,我天天去对面看看那如意,丽丽老师真是用心,每天把它放到阳光下沐浴,细心呵护。后来一阵忙碌,竟然也忘记去看了,也许是因为有了指望。

办公室事情比较多,而且繁杂,原本的三个人忙不过来,领导安排丽丽到办公室,丽丽来的那一天,随之带来的还有她自己的绿植,我突然想起我的如意。

我问丽丽:“我的那盆如意呢?”

丽丽指着后面窗台说:“你的那盆如意没有救活,又栽了其它的绿植,在后面呢么?”

我的心一沉,原本注满绿意的如意依然似乎就在眼前,怎么就这么决然地走了呢?

我不懂它的习性,不懂它的需求,不理解它的病因,原来我给予它的,都不是它想要的。

我时常想起那盆无声的如意,觉得它走得不明不白,是我辛辛苦苦把它培养坏了,还请了丽丽,也没有救活它。

后来,我的办公桌上再添一盆如意,吸取教训,我多方查询做好攻略,浇多少水,多长时间浇一次,什么时候晒太阳,晒多长时间为宜,精心伺候。

果真这盆如意没有让我失望,样子越发让人喜爱,拥有自己的一盆花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呢,真是长学问了。

养花草如此,万事万物岂不更是如此!

第五篇

淡烟疏雨轻笼下的老街,像一幅被唐诗或宋词定义过的场景。桥头的柳,演绎着沧桑与柔美;桥下的水,氤氲着婉约与朦胧。

桥侧,法桐树撑开一把大伞。“伞”下一个简陋的鞋摊,守着一位穿墨绿大衣、阔腿裤、黑布鞋的老人,俨然日本平民诗人与谢芜村的俳句:一朵深渊色。

摊前,一个穿米色风衣的女子,不时俯下身,对老人比划着。她的手,时而划出一道长长的漂亮弧线,时而急速斩截的向下一切,时而蝴蝶穿花一样环绕成一个炫目的曲线。

老人的手,也不断比划着,——那是一个聋哑人,他们在对话,用手语。她是他的顾客,又是他的翻译。

她的手语打得真美,甚至比电视上那些手语播音员还有感染力。常常,不自觉地,我会跟着她手语的节奏,笨拙地比划着。虽然不明就里,但总觉得嗅到了一股馨香。

一次,一个衣着入时的女人来修鞋。鞋修好后,拿在手中来回摆弄,嘴里连珠炮一样吐出一串话:“针脚怎么这么粗?这破手艺,也太糙了。死老头,没本事别出来混饭。”

她实在看不下去了,说:“大姐,你说的这些话,他听不到,但天听得到。”

那个女人嗷叫着跳起来,指着她的鼻尖问:“他是你爹?”

一向文静的她,也恼了,两个人掐了起来,招来不少看热闹的。

老人一直在观战,一脸关切。女人在众人一致的谴责中落荒而逃。

她俯下身,与老人比划起来。

“她在说什么?”我问身边的人。

“他们在说刚才那场架。老人的手比划得很零乱,说明他很着急。”

她握着拳头,重重地比划了一下。

“那是在说,‘老爷子,放心,有我呢。’”

热心观众的旁白,让我粗略读懂了那些线条,进入了他们无声的世界。他们的手上,不只有手语,仿佛还有更多的东西在流动,流进空气,流进桥下荡漾的涟漪。

——汤汤流水,像一块天然的版面,刊发了这幅最美的图面。

第六篇

那是一个多么让人快乐的星期天啊!我真的长学问了。

早上的时候,我坐在沙发上,拿着遥控器打开电视机,开始看我最喜爱的动画片。

“孩儿,快来,快来!”妈妈在厨房里喊道。“干啥?我在看电视。”“今天我来教你做饭吧。”“好啊好啊!”

只见妈妈先说的,打开电磁炉对我说:“今天我来教你一道入门的饭吧!――米饭。”

天渐渐的明朗了起来,太阳缓缓地升了起来,白云是真的白啊!我看着妈妈的手,先把米放入锅中,用碗把水放入锅中。再把水倒了,再盛一碗水,放入锅中。放入米枣扭头对我说:“把米枣放进去之后,不要放入最底层,不然会糊的。”我有点不耐烦的对妈妈说:“不就是做一个米饭吗?有什么难的,到晚上让我做饭,我也会。”“你个淘气的小鬼,还有学问没传授给你呢?”妈妈说:“我就再教你一道入门的菜吧。土豆。”

妈妈把土豆拿了出来,放在桌子上面,然后找到菜刀,把皮削了下来,用菜刀切成条条状,把菜锅又拿了出来,放入油,把蒜瓣和切好的辣椒放入菜锅中,把七好的土豆放入菜锅中,放在煤气上烧。之后再撒入盐和酱油,不久之后一锅香喷喷的土豆就做出来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的功夫就到了晚上,妈妈让我做饭,我学着妈妈倒在了动作,在煤气打开之后,我再放入油和葱,再放入土豆,我急得出了一脸汗,一直着急盐放多了,可把我给急的。

米饭我做的时候,米枣在最下里,我放的有点多,就这样,我把今天做的饭菜放在妈妈面前。妈妈尝了之后对我说:“让我再教你的时候,你不好好听,下次注意点吧!”“下次我一定会好好的做的。”

我总算懂得了,做饭不能急于求成,做饭要一心一意,可不能三心二意的,不然会把做的饭给弄糊。从那次以后我做的饭可都没糊过,我又多了一点学问。

第七篇

在这个默默无闻的小镇默默坚守已有19个年头,平凡的日子早已漂淡了当年的鲜衣怒马,每一个细胞似乎都已习惯此处的地僻而事简。不曾想过,寻常日子也会让我长学问。

周末上街,想买点草鸡蛋。若干次失败的经历,让我对买草鸡蛋这件事甚是谨慎。带着屡次的教训,我知道鸡蛋大的不行,摊上鸡蛋多的不行,有专门鸡蛋框的摊位也不行,买鸡蛋不带点“行家派头”更不行。一转下来,顺利的淘汰了几个摊位,最终瞅准一摊——摊主是一位定有花甲年纪的老者,摊位仅一个小小的竹篾的篮子,岁月在篮子上留下了很多的印迹,显得很是破旧。篮子里的鸡蛋却个个光滑圆润、小巧精致。老者黢黑的面容,沟壑的脸颊见人满面笑,甚是慈善。不用说,我认定他了。缓步走进,拿起鸡蛋东瞅西看,不时还要评头论足一番。

“这鸡蛋都是自家鸡下的,都是草鸡蛋,你放心……”老者自信的边说边开始将鸡蛋装袋上了称,全无一点我印象中农村老爷爷的颓唐、迟钝。

“这多少钱一斤?”我试着问了价。

“7块,都是好的,你放心……”口里说着,称重已毕,“16块5,给16块吧!”

我心想,看老者、看行头、看货品、看价钱定然是草鸡蛋无疑。只是老者麻利的手法,让我又隐隐有些生疑。但还是拿出手机准备付款。赶巧手机响起,是一个准备填志愿的学生家长打来的,接完电话已是十几分钟过去。

“你是老师吗?”老者问。

“是的,这两天学生正在填志愿,耽误您时间了,不好意思。”我很是歉意。

“老师,你等一下!”说话间老者到后面三轮车上重新装了一袋,“呵呵,这袋送给你的!”

哎?怎么后面还有行头啊!莫非又上当啦?小情绪还没来得及捋顺,老者已将袋子递到我面前,我下意识的连忙推辞。

“那你拿这袋吧!”老者顺势就把先前的那一袋收了回去。

我很是纳闷,回来过称——重量过剩,专业鉴定——质量上乘。自我思忖,定是老师的身份让老者对我网开一面,擒而不伤、如愿得蛋。感慨之余发了个朋友圈“长学问了”,不曾想评论区更是让我长学问:

“老师,鸡蛋还有吗?如果有剩下的给我几个呗!”署名“日本友人”

“明天我打算去看火箭发射,把卖鸡蛋的老头也带着,把他塞到火箭里面去。”署名“特朗普”

“老头的小动作比起印度当局要高尚的多了!”署名“时事评论员”

最过分的是“前蛋与后蛋,形徒相似,实质味不同,得吾师使民善变矣。”署名“抄十遍”

生活!你品,你细品,你长学问了?!

第八篇

即使没有月亮,心中也是一片皎洁

——路遥

今日有幸提笔,与各位中考学子相逢,以金庸老先生之言相赠“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诗酒趁年华,中考之际,不妨和各位学子,同仁共探为师之学问。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作为一个做学问者,首先要高瞻远瞩认清前人所走的路,也就是说,总结和学习前人的经验是做学问的起点;其次应深思熟虑,就像热恋中的情人那样热切、不惜一切的追求自己的目标;最后在学习和苦苦钻研的基础上,才能够功到自然成,一朝顿悟,发前人所未发之秘,辟前人所未辟之境。

细细把玩品味大师这三重境界,想来自已为师之路多年,可研究过“境界”这一学问?

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初为人师时,看着树影婆娑,花香清幽中迎面而来盈盈笑脸的少年,将金庸老先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斗胆一改:“有人的地方就有课堂”,“有课堂的地方就有老师。每天备课,做题,熟悉业务和学情,三尺讲台之上,亦可快人快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切磋琢磨,意见相左时,肆意地舌战群儒,教学相长,祈愿自已长成学生喜欢的样子,口吐珠玑,心中有爱,眼中有光。以破传道,授业,解惑之难。现在想来此乃为师之第一重境界。

肖培东在《我就想浅浅的教语文》一书中指出:语文教学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底蕴、人文价值,有着不可推卸的“教化”功能。

金老也曾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亦斗胆一改“师之胜者,利国利民。”“教化”一语中的指出老师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学生人格品行的塑造。师者如兰,生处幽而无人不芳;师者如竹,生临风而怀虚净直;师者如菊,生傲霜而抱朴见素;师者父母心,生方知宅心仁厚。“教化”学生沐风栉雨,汲取知识之营养,有朝一日,文能提笔上朝堂,武能上马闯战场,长得意气风发,成为国之栋梁,不负期望。此乃为师之第二重境界。

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强调为师应有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此乃为师之第三重境界,我等凡夫俗子还需静心修炼,方能得道。

为师之路漫漫,学问多多,吾将载酒问字,上下求索!

第九篇

“他一点学问都没有,凭什么对我的作业指指点点!”我在方形的彩纸上写道,然后拿起一枚大头针,狠狠地把纸戳在留言板上。

自从弟弟上学以后,他不知怎的越来越爱钻牛角尖,我与他的矛盾越积越多,常常起口角。妈妈不想伤了和气,给了我一个厚厚的日记本,但我觉得,写日记这种事情也太不够解气了,我要把他的“罪行”写在最显眼的地方,一抬眼就能看见,等他懂事以后,让“被害人”——我,一一“断罪。于是,用来贴备忘录的留言板就有了用武之地。

那之后,我开始在留言板上宣扬“仇恨”。

弟弟擅自拿了我的东西,害我找了好半天,写下来,钉板子上;弟弟在我录音的时候闯入房间,浪费了我二十分钟心血,在板子上记大过;吃饭的时候,他碰洒了我的汤,去板子上再添一笔……

一张张纸片,杂乱无章地挂在板子上;一枚枚图钉,深浅不一地扎进板子里;一个个文字,潦草有劲地刻在纸片上……日复一日,原本干净好看的留言板,变得像极了一件打满补丁的旧衣服。风一吹,张张纸片“哗哗”乱舞,如五颜六色的旗帜,晃眼地炫耀着我记仇时的得意。

这天,好朋友要来家里,这块板子既影响美观,又会让朋友看见自己消极的一面,却没有地方放,无奈之下,我只能踩着凳子清理纸片。

我没想到,把钉子扎进去那样容易,抠出它们却又难又费力,不一会,指甲就像要脱落似的痛。当我总算把钉子收回盒子时,探头看见留言板上满是小洞。

即使把钉子都拔下来了,它还是没法像以前一样好看了。我心里失望又后悔,后悔自己宣泄愤怒,毁掉了这块板。

忽然,我像是明白了什么,看着垃圾桶中的纸片,愣愣的,失了神。

我对弟弟说出那些话,就像往他心里扎钉子。我可以轻轻松松地让钉子嵌进他的稚嫩心灵,深深浅浅,肆意宣泄,可是,若要收回那些话,拔出这些钉子,是非常困难的事。虽然我及时停住,将钉子清理干净了,那些伤害也无法消失,就像那块“毁了容”的留言板,我没法收回那些伤害,再也不能。

说话,是一门学问。赞美与赏识能让人喜悦,但是,说出否定别人的话以后,多少句欣赏也愈合不了已造成的创伤。

我终于学会如何面对在弟弟面前犯下的错。可是,在与其他人交流这门学问上,我又掌握了多少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