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古代景点的作文300字

关于古代景点的作文300字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古代景点的作文3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白云山坐落在广州中心,是广州最美丽的山,那里风景优美、山清水秀,有“羊城第一秀”的美称,还是国家五A级景区。

走进美丽的白云山,就能看到宏伟半圆形大门,犹如一条五彩缤纷的彩虹桥,上面还刻着三个金黄的大字:白云山,霸气极了!

过了大门,再走一会儿,就来到了古老的能仁寺。能仁寺门前是两头巨大的白象,就像是守护能仁寺的小卫士。门后则是一个华丽的大殿,外表光滑美丽,模样像极了故宫,里面还有许许多多金色的大佛,神态各异,外貌几乎和真人一模一样。

沿着枝繁叶茂的大树走,不一会儿,就来到宽阔的大草坪。草坪真大啊!仿佛大的无边无际;草坪真美啊!花草迎着微风摇来摇去,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草坪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再往里走,就到了白云晚望。从晚望台上鸟瞰,车就像蚂蚁一样小;楼上都亮起了灯光,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城里起了一层层薄雾,就像披着轻纱的美丽少女。

白云山真让人流连忘返啊!

第二篇

“古庙依然锯釜溪,大潮舟楫景旋迷。”在风光旖旎的龙凤山麓,水波粼粼的釜溪河畔,镶嵌着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王爷庙。

王爷庙采用中国传统的对称式建筑:川剧戏台靠山面水,左右各配建了精致的回廊;戏台前坝内,建有水池假山;右回廊一侧沿河,还建有角亭、拱桥、游廊。整个布局小巧玲珑,显得典雅不俗,

庙内的圆形水池别具风韵。池中央假山怪石嶙峋,危峰兀突,一股细细的水柱在群峰中向上蹦出两米多高,然后又潇洒地垂落水面、和池中的睡莲相嬉戏,

川剧戏台是整个建筑的主体部分,它分为两层,下层在上面较宽岡的戏台映衬下,显得较矮,里面雅座齐备,是茶客们聊天的好地方。上层拱门雕栏,更是展览、幵会的好场所,

戏台的屋顶上,楼角飞檐在一串火龙宝珠的装饰下,显得富丽堂皇,一座“福禄寿禧”的镀金雕塑,栩栩如生;几个半尺高的活泼孩童,有的捧着仙桃,有的端着寿饼,有的抱着美酒,祌态逼真;“哪吒闹海”和“战桂花”的雕塑,更是惟妙惟肖。

在庙内的玻璃框里,陈列着不少关于王爷庙的沿革、资料、照片,从这里,我才知道,该庙建于淸代,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因自贡盐业发达,盐商们为了祈求盐船在水上运输途中不发生事故,才合资修建了此庙,用以祭祀镇江的水神—龙王爷。

右回廊里,展出了张大千、赵熙、范增等名画家的诗画墨宝,使人大幵眼界。俯视河水,大有“风生碧涧鱼龙跃,月照青山松柏香”的妙趣。

左回廊一侧,游人也可赏花观景,环境如此幽雅,怎不使人产生“人在画中游”的联想?、

我坚信,随着改革的深入,王爷庙作为自贡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作为盐都历史的见证,将会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第三篇

寓言有很多种,譬如《拉锁封寓言》、《克拉姆林寓言》等。我今天看的这本书就叫做《中国古代寓言精选》。

这本书中聚集了古代的一些寓言精华。寓言的意义就在于每个寓意,寓意就是每个寓言告诉读者的道理。我每读完一个寓言故事,都会细细品味它的寓意,所以读完这本书后,我就懂得了许许多多的人生大道理。

虽然说这是寓言“精华”,但是这本书中每个寓言都非常具体。有的寓言家喻户晓,有的却无人知晓。

这本书不像其他寓言书,他的故事后面并没有直接写明寓意,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慢慢品味,这样就可以使读者的理解更加深一层。使道理刻进心中。

这一个个故事充分地表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我想,这些故事一定是老百姓们一传十,十传百才创造出来的吧!这每个故事都体现了中国的风格。是什么让这些民间寓言流传至今的呢?是——智慧。

看了这书,我觉得古代的老百姓真厉害啊!

第四篇

【一、烽火传军情】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为了讨得美人欢心而随意点燃烽火,最终导致亡国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周灭商后建都镐京,历史上称作西周。初期,周王为巩固国家政权,先后把自己的兄弟、亲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青鸟传书】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

【黄耳传书】

信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

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上,信鸽主要被用于军事通信的目的。譬如在公元1128年,南宋大将张浚视察部下曲端的军队。张浚来到军营后,竟见空荡荡的没有人影,他非常惊奇,要曲端把他的部队召集到眼前。曲端闻言,立即把自己统帅的五个军的花名册递给张浚,请他随便点看哪一军。张浚指着花名册说:“我要在这里看看你的第一军。”曲端领命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笼子放出了一只鸽子,顷刻间,第一军全体将士全副武装,飞速赶到。张浚大为震惊,又说:“我要看你全部的军队。”曲端又开笼放出四只鸽子,很快,其余的四军也火速赶到。面对整齐地集合在眼前的部队,张浚大喜,对曲端更是一番夸奖。其实,曲端放出的五只鸽子,都是训练有素的信鸽,它们身上早就被绑上了调兵的文书,一旦从笼中放出,立即飞到指点的地点,把调兵的文书送到相应的部队手中。

【鱼传尺素】

在我国古诗文中,鱼被看作传递书信的使者,并用“鱼素”、“鱼书”、“鲤鱼”、“双鲤”等作为书信的代称。唐代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一诗中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古时候,人们常用绢帛书写书信,到了唐代,进一步流行用织成界道的绢帛来写信,由于唐人常用一尺长的绢帛写信,故书信又被称为“尺素”(“素”指白色的生绢)。因捎带书信时,人们常将尺素结成双鲤之形,所以就有了李商隐“双鲤迢迢一纸书”的说法。显然,这里的“双鲤”并非真正的两条鲤鱼,而只是结成双鲤之形的尺素罢了。

书信和“鱼”的关系,其实在唐以前早就有了。秦汉时期,有一部乐府诗集叫《饮马长城窟行》,主要记载了秦始皇修长城,强征大量男丁服役而造成妻离子散之情,且多为妻子思念丈夫的离情,其中有一首五言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这首诗中的“双鲤鱼”,也不是真的指两条鲤鱼,而是指用两块板拼起来的一条木刻鲤鱼。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没有现在的信封,写有书信的竹简、木牍或尺素是夹在两块木板里的,而这两块木板被刻成了鲤鱼的形状,便成了诗中的“双鲤鱼”了。两块鲤鱼形木板合在一起,用绳子在木板上的三道线槽内捆绕三圈,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打结的地方用极细的粘土封好,然后在粘土上盖上玺印,就成了“封泥”,这样可以防止在送信途中信件被私拆。至于诗中所用的“烹”字,也不是去真正去“烹饪”,而只是一个风趣的用字罢了。

【古代传递书信的三个典故】

我们在阅读古文和古诗词时,常会遇到一些有关书信传递的典故,平时见得最多的是“鸿雁传书”,其次是“鲤鱼传书”,另外有一个我们不太熟悉的,至少是我自己不熟悉的“黄耳狗寄信”。这些典故你知道怎么样来的吗?

(一)鸿雁传书

据《汉书·苏武传》记载:西汉苏武曾奉命出使匈奴,匈奴迫使他投降,苏武不肯。被匈奴君主放到北海牧羊。苏武忍辱负重十多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修好。汉朝又派使节到匈奴,要求放苏武回汉,但单于仍不愿放人,谎称苏武已死。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真情告诉了汉使,并让汉使这样对单于说:汉朝皇帝打猎时,曾射到一只北方飞来的大雁,雁足上系着—封信,说苏武没有死,仍在北海牧羊。单于听后,知道无法隐瞒,遂放苏武归汉。

鸿雁是大型的侯鸟,勇猛,每年秋季南迁。看到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后来,人们便把传递信件的使者称为“鸿雁”。“鸿雁传书”一词也由此而来。

(二)鲤鱼传书

古代写书信,写完后,用两个木板夹住,两个木板都雕刻成鲤鱼的形状,这就是“鲤鱼传书”的来历之一。

另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内有尺素书。”这可能就是“鲤鱼燕传书”的来历之二吧!

"鲤鱼"的"鱼"与"余"谐音,有剩有余,是非常吉利的!因此这个典故也被广东泛的运用!

(三)黄耳狗寄信

晋书陆机传:“初,机有骏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笑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取消息不?犬摇尾作声。机乃为书以竹筒盛之而系其头,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这就是“黄耳狗寄信”的典故!不过这个典故在诗词中用得很少,因为狗这种动物太俗,不雅观,没有“鸿雁”、“鲤鱼”那么吉祥。

第五篇

在你迟到后,不要找理由,而应去找出你弥补损失的方法;在你伤害了情感时,不要忏悔,应该去把它重新唤回;在你乱了分寸时,不要一错再错,重要的是做好分内的事;可当我们的人生那张白纸上有了污点时,我们又该怎样做?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著名的老画家在一次作画中,由于腿有点残疾,站立不稳,不小心将手中的笔抖落出一滴墨汁,正好贱在画纸上。侍从忙走过去想替他换张纸,老画家摆摆手说:“不必!”由于那点贱落的墨汁刚好落在画纸的中央,看得出老画家对它颇费思量,手中的狼毫在砚盘里蘸了一下又一下……突然,老画家提笔,画纸上就出现了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侍从很惊奇地注视着这幅画,原来贱落的那滴墨汁,竟成了雄鹰爪下的石子,真乃天衣无缝。

人常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在犯错中长大的。人生有时就像一杯清水,关键看你放进去的是什么。如果你不小心去进去了一粒黄土,相信那杯水在一瞬间就会成为泥土色。真是那样,难道你就愿意让这颗小小的泥土毁掉整杯水吗?若你能再往里面添加一些颜料,也许就会使它变成五彩六色,而为此更加精彩。若放上几片茶叶,它就会茶香四溢。

柏拉图也曾说过:“不要不在乎一些鸡行蒜皮的小事,它会使你养成一个终生受害的坏习惯”。在你的人生道路上,你应该及时捡起地上的鸡毛,在你成功的时候,也许你已经将你所有捡起的鸡毛织成了诸葛亮手中的神机妙“扇”!

一文不值的石头会在雕刻家手中成为一件艺术品,在你将一件废品丢入垃圾桶前想想拿它做点什么,在你努力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因某事而失败了,为何不想想在这件失败的事情上创造更大的成功呢?

我们多么希望,在我们人生那张白纸上,写上的都是成就,画上的都是辉煌,可希望终究难以实现。不同的是,有的人将人生白纸上的污点越抹越大,让它毁掉整个人生;有的人却将污点视为人生新的起点,在总结经验教训后将生命的高度提升,创造更美的人生。

拿出你的颜料,将你人生中的污点变成雄鹰爪下的石子,荷叶上闪光的露珠,让你人生白纸上画的艺术品价值更高薪。

点评:这是一篇要求以“被咬了一口的苹果”为话题,运用联想和想象的作文。作者比较自然地从苹果被咬了一口联想到了“人生有点污点”,然后由此生发开去,提出了“当我们人生的那张白纸上有了污点该怎么做”的问题,接着引进一个老画家将不小心抖落的一滴墨汁天衣无缝地点染成一幅精美图画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化害为益”,进而引用熟语和柏拉图的名言证明自己的观点,特别是结尾三段回扣前面材料,以画喻人生,告诉人们如何正视人生的污点,追求人生的更高价值,扣题准确,联想自然,内容较为深刻,材料翔实。从表达上看,思路流畅,结构严谨,特别是结尾部分对材料的回扣和对观点的深化值得称道。另外,文章语言优美、雅致、流畅,设喻自然贴切,修辞运用自如,显示了作者较为娴熟的文字功底。

第六篇

丹麦安徒生放弃了他的家庭对他长大成为一名医生的希望,他不顾众多皇室的嘲笑,选择成为了一名作家。而现在是世间的人们都只记得孤苦伶仃、流落街头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在晨曦时刻的海面之上化为泡沫的小美人鱼。谁会去留意当时的皇家医生呢?

所以说,坚持理想信念而创造出的精神财富,往往都会比现实之中的物质财富更加具有价值。而坚持理想信念的道路却经常与孤独和非议为伴。近日,18岁的留守女孩报考考古学专业,就在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部分的网友认为,家境贫寒,却报考没前途的考古学专业是一个非常不明智的选择,而这种观念除了有着对考古学专业脏乱累的固有印象之外,更多的却是折射出来的,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之中,鲜少有人踏实做事,安于寂寞,以及世人们普遍对这一种人缺乏支持的现象。

因此我认为,钟方荣身上最难得可贵的品质是淡泊名利,安于清贫,默默做事,不求扬名立万,但求无愧于身,无愧于国。

钟方荣的志向是考古,他的未来可能就像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先生一样,将中国的文化脉络,通过修复敦煌壁画的方式去发展,去完善,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奉献出自己一份薄弱的力量。而樊锦诗先生将大半生都奉献给了敦煌的壁画,如果不是因为他心中拥有着踏实做事淡泊名利的品质,他可能在漫天黄沙中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吗?这种安于清贫的,沉默是金的精神不仅仅是去实现自我价值的钥匙,还大有可能推动自己的国家的某一领域的进步和发展,可所谓无愧于身,更无愧于国。

而大部分的网友们认为,追名逐利才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观点,无疑是片面而又狭隘的,物质的东西是极易失去的,转眼间,贫穷或富贵乃是人生的常态,更何况身后的财富不过是一捧黄沙。而精神方面,例如钟方荣身上这一种淡泊名利的品质,才可能对个人以及社会的发展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而这种精神是不会湮灭于时光之中的。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与其说是支持钟方荣填报考古系专业,更不如说是希望这一种珍贵的品质能够在纷乱浮躁的,物质物欲的社会之中可以像一股清泉,洗涤人们的心灵,洗涤人们的思想,正如樊锦诗先生之于钟芳容。

鲁迅曾经说到过:愿中国的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份光。钟芳容的事例,也启迪了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踏实做事,正确看待物欲,才能无愧于身,更加无愧于国。

第七篇

明显陵应该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特殊的一座陵墓了。在其中永远躺着的是嘉靖皇帝的亲爹。嘉靖当上皇帝的时候,恭睿献皇帝早已以王侯的礼仪葬在这里好几年,但嘉靖以原坟冢漏水为由,以皇帝的礼仪为恭睿献皇帝重修了一次坟墓,并与其母慈孝献皇后合葬。王陵与皇陵围成一个“8”字型,构成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陵两冢”。前两天,我和表妹趁着爸爸出差,顺路来到钟祥游览明显陵。

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阳光照在明显陵入口的大红门上,显得格外慵懒而又堂皇。门口有一个圆形的大水塘,一圈至少得有两百米,太阳的倒影在水中依然耀眼,两个太阳把整个入口的水都晕染成橙黄色。检了票,进了大门,三座对称的拱桥跨过水渠,的确似长虹饮涧;这条水渠又从左右两边绕到高大的柏树后面向前淌去,水是静的,分不清哪边是上游,哪边是下游。原本我以为这高大的红门就已经是陵墓的入口了,却不曾想这的确仅仅是个入口,远处另一座金黄的房屋正在阳光中闪闪发光。过了这间屋子,就是下马碑,高耸得与百年前植下的松柏并肩。抬头,是入云的松柏石碑和在晴空下随波逐流的云朵;低头,石质小路经过百年的变迁已经破损不堪。沧海桑田,弹指瞬间。当年一挥手江山动摇的帝王,如今只剩了这一路的残损的石头,还有闪烁的光芒。

明显陵真的很大,而且同所有的中国建筑一样,非常讲究层次感。就像大观园,进门一定要有那么一块石头让你看不见,才有了层次感。明显陵的层次感就体现在它的一道又一道门。走过下马碑,是成双成对的石头雕塑,从动物到神兽再到文武臣子,一个个仿佛眼中有不灭的光芒,即使已经被风霜雨雪磨平了棱角。过了这些石雕,又是三座拱桥,还是同样的小渠绿水,一水三桥,静静地长流于此。然后又是长长的两边种满了高大柏树、铺满了风化石子的路,随后又是三座拱桥。拱桥的前方是一个圆形的池子,比入口的要略小一圈,据说入口的水池与这个池子底下相通,因此无论是雨是旱,这池子永远不会涨落。里头养了一大群鱼,五彩缤纷,绿色的池水被鱼鳞染成了仲春的草原。

这水池坐落于一个广场之上,再没有树木遮挡。几步台阶走进内城,一副衰败模样。当年农民军占领钟祥放出的那把火,晕染了天空,把所有人双眸映得火红。内城不大,两边各有一个小亭子,左边是嘉靖写给他父亲的祭文,右边则是写给他母亲的。从刚走过的几步台阶一直走到内城主楼,地面都是浅浅的白,润滑而柔软。细细揣摩,才能看出原来是汉白玉。整个内城即使阳光照射,也同汉白玉一样,静谧无言。已经是五点了,斜阳照在碑文之上,画出阴阳分割的斜线,好像把石碑斩断。

好像阴影中的百年前和阳光灿烂的现在。

好像风雨中摇摇欲坠的帝国和此刻光芒中美丽的中华。

再进主楼,最后一道门了,再后面,就是坟冢。主楼是全木质结构,早已在大火中离去,如今我能看到的是重新修建的,少了年代感,显得格格不入。二楼只有一个巨大的石碑,又是嘉靖写的祭文。石碑正对入口,从二楼的天台可以望见来路,遥远而沉寂。远方天际线的城市只是淡淡的一抹灰,不属于古代的这里。

恭睿献皇帝和慈孝献皇后的坟冢特别大。原王陵漏水,是个椭圆形,直径112到125米,皇陵则是正圆形,直径101米。围墙十分高大,把我们和古树托到了一个高度。坟冢里有众多高大的柏树,有的目测我都抱不住。我们说,这东西“一砍好多天,一卖好多元,一判好多钱,一关好多年”。走了一圈下来,半个小时已经悄然逝去,日头已经浅浅地够到了远方山峦的尖尖。

回去的时候,再回头望一眼明显陵,依然是那么庄严肃穆,好像我们从未来过。千百年来多少人来过这里,也没有留下足迹,只有岁月用它的刻刀一笔笔塑造了属于过去的气息。

太阳又一次在钟祥的山上落下,就和从前一样。

第八篇

王之涣登上鹳雀楼,他放眼望去,圆盘一样的太阳闪着金光慢慢落入山间,连绵的群山就像被染成金色。小巧的渔船伴着渔歌徐徐归航,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流向远方,投入大海的怀抱。景色多美丽啊!王之涣想,如果要看到更遥远更美丽的景色,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第九篇

亲爱的哥哥:

您好!

哥哥,自从暑假,我们一直没有见面,你的成绩还好吗?今年寒假,我想请你到南京玩。

我最想带你到中山陵。坐二号线到苜蓿园,在乘坐景区内部小交通的接驳车就到中山陵了。这里风景如画、鸟语花香一棵棵高大的梧桐树矗立在道路两旁,茂密的枝叶织成了一条条绿色通道。我们再到玄武湖。坐着小船,抬眼远望,巍峨的紫金山尽收眼底,右面,这是那已经六百多岁的明城墙,这告诉了我们南京的历史玄武湖就像这里的一个明珠。南京有许多民俗,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八在夫子庙举行的“金陵灯会”,每年二月二十八日正是梅花盛开时,会举行“梅花节”等等。

你一定想来了吧,我等你。

祝你学习进步。

你的弟弟郭xx

10月23日

第十篇

关于古筝的作文

古筝已陪伴我七年有余,它与我是密不可分的,听我筝即听我心,我爱它,因为它时而引我进入绿野仙踪般奇幻的梦境,时而带领我奔赴沙场征战,时而使我心情舒缓,时而令我激动高亢,它是我心头的太阳,照亮我整个心房。

小的时候,总是在电视上看到古筝表演,当时觉得它的音色特别有韵味,于是下定决心要学习它。第一节课我印象特别深,古筝原老师教我缠假指甲,而我在弄自己的,老师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把我吓得一哆嗦,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下课后,我低着头和妈妈走在公园的小道上,沉默了许久,妈妈轻轻的问了一句:“还学么?”“学!”我也不知道我是有多大勇气说出这句话,“因为我喜欢它。”从此,我便进入了古筝的世界。那时我聪明伶俐,一些没学过的指法,自己摸索着就能会,常常受到原老师的表扬,也渐渐地开始关注我。我越来越优秀,伴随着级别越来越高,原老师对我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可谓精益求精。严师出高徒,我凭借稳牢的基本功和极强的表现力逐渐成为了原老师众多学生中的名人。

其实我有的时候也觉得弹琴很枯燥,在一个阶段总是弹一首曲子,时间久了,就烦了。可我从来没想过放弃,因为信念。这一学,就是六年。

最后的一次演出,我第一次独奏一首较难的曲子,说来也奇怪,我并不想常人口中的“经历的越多越不会紧张”,而我正好相反,经历的越多就越紧张。上台前,我的手心都是冷汗。到我了,原老师帮我摆好古筝,冲我微微一笑,说了句“加油”,这是原老师第一次在演出前给我鼓励,当然,也是最后一次。我心想:这是最后一战,我一定要把握好!我面带微笑的走上台,深深地鞠躬,坐好,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演奏开始。我的手指轻盈地在二十一根弦上跳动,我沉浸在美好的筝音中,音符舞动着,我的心也随之舞动着,此刻想想一路走来,是何等的艰辛,它将成为回忆,永远的刻在记忆的石头上。一曲终了,我起身,又是深深地一躬,我流泪了,那是收获的泪水,六年来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已听不见台下经久不息的掌声,只觉得自己好开心好开心,终于熬过了这场考验。

这些年来,大大小小的演出、比赛我已数不清有多少次,假指甲不知换了多少副,弦断了不知多少根,证书、奖牌也在书柜中占了近一格的位置,它们是这六年来的证明者,也时时鞭策着我有付出就有回报。

如今我已不学古筝了,它仍旧放在书房的一角,午后闲暇时,我还是会饶有兴致的弹上一会儿,享受一下它那清脆的琴音。感谢它这些年陪我一路走来,让我领略到与众不同的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