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社会风景的寓言》的读后感大全

《社会风景的寓言》的读后感大全

《社会风景的寓言》是一本由张旭东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社会风景的寓言》读后感(一):不一样的风景,解读不一样的电影世界。

说起电影,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陌生。它作为时下传递社会责任及情感的一种艺术表现行为,不仅表达出了导演对于时下某一事件的核心观点,还深刻揭露了某一社会现状。 在这本《社会风景的寓言》中收录了作者张旭东1988年以来共计12篇关于电影研究和电影评论的文章,深刻揭露了他对于当时电影艺术的认知和理解,最为关键的是书中还包含了部分关于“中国新电影”的内容,为读者划分出了我国第五代导演系的成长过程及作品,揭露了作品背后那些我们不曾关注到的一些社会热点。 翻阅这本书,想必很多读者会很疑惑。为什么书中没有看到一些像李安,冯小刚等名字,而是以作品先行。我们看到了《芙蓉镇》《孩子王》《红高粱》《秋菊打官司》《蓝风筝》《末代皇帝》等经典影视作品,也看到了贾樟柯这个不被大众所熟知的跨时代意义的导演。 贾樟柯不同于其他导演,他的作品都偏以展现小人物的情怀居多,无论是他的《小武》还是《三峡好人》等作品聚焦的都是小城小人物的生活,以小见大的变现手法凸显了时代潮流变化这个宏大的主题。更多的贾樟柯做了别人不敢做不敢拍的事情,他的电影虽然没有卖出特别高的票房,没有达到人人皆知的地步,但是贾樟柯的电影世界美学却每一个影迷都神魂颠倒,难以自拔。

再说张艺谋,作为一个执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导演他的创作能力毋庸置疑。在他的这部《秋菊打官司》中他用自己的一帧帧镜头实现了超脱于现实及电影画面的独特视角,形成了一种双重颠覆。简单来说便是他的作品表达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即反对意识形态驱动下中国的“表象”)又反对保护电影现代主义的欲望(即他的作品在为独立个体发声,吸引观众来关注这一群体),所以我们在《秋菊打官司》中看到了她渴求公平的艰难和人情世俗的冷暖,以及她在夹缝中谋求生存的艰难。 还有更加值得一提的《芙蓉镇》它层次分明的六个特征将那个时代的心酸勾勒的淋漓精致;还有《末代皇帝》《老炮儿》等电影都有很强的社会发展纪念意义。 电影是镜头的语言,文字是具象的呈现。作者张旭东先生一片片掷地有声的评论文字带领每一位读者走进了电影背后一些未曾关注的细节点,带我们领略了一次与众不同的社会风景!如果你也酷爱电影,那么这本《社会风景的寓言》是一本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

《社会风景的寓言》读后感(二):光影背后的真实

本书由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东亚研究系教授张旭东,自1988年以来的电影研究和批评文章集合而成。本书所探讨的电影,主要以“第五代”导演所执导的电影为主要分析对象,比如张艺谋的《红高粱》和《秋菊打官司》、陈凯歌的《孩子王》、田壮壮的《蓝风筝》等一系列影迷们耳熟能详的电影,当然本书也并非局限在“第五代”,以贾樟柯为代表的“第六代”导演以及后续新生代导演的作品,也都融进了本书。

正如本书的标题“社会风景的寓言”所言,文艺作品能够折射出一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缩影。电影这种光影与声影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更是有能力将社会风貌展现地生动且淋漓尽致。“第五代”电影正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崛起的“中国新电影”,这这个社会快速变革与发展的时代,中国电影开始审视自身历史,盘点民族电影的文化资源,探索审美突破的策略,努力学习崭新的“现代世界电影语言”,以此发出自己的声音并“走向世界”。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看过书中提到的《红高粱》、《秋菊打官司》、《红土地》、《芙蓉镇》等第五代电影,我也对这几位导演经历过的那个十年以及电影所传达的反叛与突破之间的联系略知一二。读完书我对这种联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导演们青年时期经历的一切,一方面正面滋养了“第五代导演”敢想敢干、不信邪、追求最高艺术标准、意欲冲击一切习俗和常规的勇气;而另一方面也给这代人输入了略显尴尬的种种矛盾。包括艺术上的精英主义与人民情感的并存,现代化和国际承认诉求与中国道路、本土气派的并存,个人英雄主义与集体想象集体诉求的并存,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并存。这些内在的紧张、矛盾和暖昧性,在所有的这些电影里都有明显的体现。他们试图跳脱出那种根深蒂固的影响,但奈何永远也无法摆脱局中人的思维定势。

尽管本书作为一本电影学的专著,专业性极强,专有名词和涉及到的美学、文学、符号学、社会学的理论知识极多,对于非专业人事有着较高的阅读门槛。但本书在某种程度上解答了我当初观看这些电影时对时代背景的困惑,也坚定了我作为一个普通影迷应该继续观看这些电影,并鼓励后来的年轻观众,通过光与影来重返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曾经走过的路,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下和现实。

《社会风景的寓言》读后感(三):电影文化研究

《社会风景的寓言》是一本关于电影的批评论文集。本书的作者张旭东,是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的教授,对西方文艺理论很熟悉,同时这些理论对他的写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本书的字里行间,随处可见的是阿多诺、本雅明、拉康、黑格尔、弗洛伊德等人的观点。在本书中,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电影文本情节的分析上,而是去挖掘电影背后的社会内涵。在对电影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他深厚的理论基础,加上对影片反复的观看,从而才能对电影进行深刻的解读。在这个过程中,还与西方的电影进行了比较。这样,纵向的研究,对中国电影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首先,在本书中,作者对于第五代导演进行了界定,第五代导演有什么特点,他们的影片反映了什么时代主题,在本书中作者展开了论述。他所选取的导演,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在对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导演的进行分析时,选取的是最能代表这个导演的创作理念的电影作品,比如陈凯歌的《孩子王》、张艺谋的《红高粱》《秋菊打官司》、田壮壮的《蓝风筝》、《芙蓉镇》等。在中国电影史上,这些电影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者运用了现代主义的理论方法,对这些电影作品进行了分析,挖掘出电影所体现出的中国的现实和时代内涵。

电影作为一门集合声音、画面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第六代导演贾樟柯,作为小镇青年,他的电影视角具有某种平民性,他的电影关注了很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物,有些甚至是边缘的小人物的命运。相比其他导演,追求宏大的主题、重大的历史事件等,贾樟柯的作品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但是,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本来就应该反映现实,反映普通人喜怒哀乐。电影《小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小偷,在意识形态领域,这样的题材本来是很少见的。而贾樟柯的诸多作品都体现了他对时代变迁中,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的小人物,只能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作者从背景与形成、测绘消沉、纪实的冲动、数字世界、静物等方面对贾樟柯的电影进行了解读,从文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贾樟柯是欣赏的态度。

《社会风景的寓言》是一本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有着独特的电影见解的文集。这些文章是作者在不同的年份写成的,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国电影及其所体现出的意识形态等方面会有一定的变化。如果你对中国的第五代第六代导演及其作品有足够的兴趣,可以打开这本书,会对你重新认识这些导演有着重要的启发价值。

《社会风景的寓言》读后感(四):中国电影的现代主义面孔

“谁藏在摄像机背后?”是现代电影语言向观者迎头抛出的一问。“谁”意味着主体的在场,反映出一种强烈的自我指涉性。电影成为主体经验的表达,“自我”的形象被有意呈现,个体经验取代集体经验成为电影影像表达的新焦点。换句话说,主体性成为八十年代以来新电影——也就是“第五代导演”的电影实践——的签名,一跃而为现代主义电影表意系统的核心理念。

作者张旭东多年以来深耕于现代主义的研究,《社会风景的寓言》是他系列电影研究文章的合集。他认为,对中国新电影进行现代主义理解是历史认识的需要。归根结底,电影研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史的研究。虽则是论文合集,架构之间却有着非常清晰而紧密的联络。最简单的线索可以从时间上的递进和演变来看:八十年代正是中国政治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年代,在这一社会语境下,以第五代导演为代表的新电影实践努力破除旧的电影传统,试图创造一套新的表意系统;进入九十年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受到商业化的强烈冲击,大众意识形态开始对电影的“主体性”呈现发生作用,新电影实践的现代性也随之发生变化。

张旭东通过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陈凯歌和张艺谋的两部作品来作为对象,以解读中国新电影分别在两个不同阶段呈现出来的现代性。八十年代的现代主义电影以陈凯歌的《黄土地》为代表。这一时期的青年导演们在旧的传统之外找到了一种外在的参考语言,即现代世界电影语言,在这一参考语言的支持下,年轻的第五代导演们创造了一套区别以往的现代主义影像系统。他们充分表现出对中国电影传统的颠覆,试图追求一种新的姿态,以现代世界电影语言作为基准,重塑自己的电影语言规范。这群现代派青年知识分子在努力构建新的审美话语,在其中,自我形象的构建成为目的,那些不曾被讲述的故事成为表现对象。

张艺谋的《红高粱》则走向中国电影现代主义的第二阶段。九十年代的国家以坚决的姿态发展市场化、现代化,在社会氛围方面随之带来两个变化:一方面,消费主义不可阻挡的势力催生了新的社会欲望,与之对应的集体性社会力量开始对第五代导演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剧烈变动的改革时代催生了人们对常态化的渴望,人们希望自己模糊的身份能够得到映现。《红高粱》通过诉诸社会想象力,以一幅物化又艺术的视觉图景满足了公众的集体欲求。作者因此也道出:“未完成的审美现代主义与演化自变迁了的生产方式的新兴大众意识形态之间的交叠,使红高粱成为第五代的最后一部影片。”

在书本的末章,张旭东也对第六代导演贾樟柯进行了解读,以贾樟柯电影为代表的这一时期中国电影同样放弃了前辈们所建构的整体上的象征意义,而是选择将“破碎而无序的现实的种种寓言式碎片”搬上荧幕。电影的主题回到粗糙的现实日常,贾樟柯意图记录的是那些细碎的社会纹理。而在变动更加剧烈的二十一世纪,第六代导演及其之后的中国电影又将如何寻觅自己的栖居之所?我们拭目以待。

《社会风景的寓言》读后感(五):中国电影之旅

中国电影走过了一段漫长的路,这其中的艰辛不只是电影人懂得其中的苦,作者观众的我们也在目睹它的成长。迎来新的偏向,并快速成长的中国电影再我的印象中是90年代以后,或许说是全球电影蓬勃发展得到时期就是九十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的制作精良的作品走向大众的视野,而在中国,这也是一个里程碑的开始。在中国电影史上成为他们为“第五代导演”。我想他们的名字和作品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了。第五代电影的成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范例,它的成功不仅仅是局部的成功,更是整个电影行业的成功,甚至带动的电视剧行业的蓬勃发展。《社会风景的寓言》为我们讲述中国电影的文化,让我们去看一看中国电影的发展和文化,走进唯美精彩的影像世界。 《社会风景语言》是向旭东所著的一部关于中国电影文化的书籍,它不仅是影评,也是对中国电影文化深入研究的心得,整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第五代”与“现代电影语言”探索,另一部分是“影像叙事与正方性”。普通观众看电影或许对于剧情和特效有着一定的发言权,在简单的逻辑面前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辩论,特效面前我们可以说出好与不好,而对于真正的电影艺术,我们便是门外汉啦。关于电影的系统认知与我而言,是从《大众电影》和《第十放映室》中去了解的,当然,这并没有让我真正的去学习电影的知识,只是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学会了欣赏。张旭东的这本书主要是对第五代电影人和他们的作品进行了系统而细致的分析,他们对电影行业的贡献和影响,自己这些光与影的呈现所带来的震撼。我想即使对电影的拍摄手法并不了解的我们,在张旭东的文字下也能去感受到这样美学的存在,这本书中说道张艺谋的《英雄》,它的美学是有目共睹的。光与影的美感被张艺谋运用的非常好。从这里开始,中国电影也开始了大制作。当然并不是大制作电影就能呈现出优秀的作品,后来的一系列电影的成绩我们也看到了。 电影是故事的载体,文艺片和商业篇会带来不同的呈现结果,电影与政治无法分开,这依旧是当下电影从业者不可避免的事情。在《影像叙事与正当性》这一部分,张旭东从《芙蓉镇》为我们讲述政治语言的人道主义。这部电影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并不陌生,即使我们没有看过,却一定听过。张旭东从电影的一般结构特征,想象的共同体,以及悲喜剧等各个方面为我们讲解评论了这部电影。而这也是中国电影历史的一部分。 好的电影电视作品是经过很多人努力呈现的结果。在现在快餐文化下,每年有着很多成品共观众观看,然而多数作品是失败的,人们认识到什么样的作品是好的作品。在电影方面新人导演接过了接力棒,《流浪地球》《哪吒》等优秀作品证明了电影人的决心,也让观众看到了希望。 《社会风景的寓言》是为我们讲述了中国电影文化重要的一部分,真正的好的电影应该是什么样,你或许可以从这里得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