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九案侦办组》读后感1000字

《九案侦办组》读后感1000字

《九案侦办组》是一本由姜晨竹著作,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21-6,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九案侦办组》读后感(一):向人民警察致敬!

书是根据重启9件悬案调查开始写起,因为专案组一直在不同案件间奔波来奔波去,所以造成读起来会分不清哪个是哪个案件。 但是本书写出了中国警察公安为了破案,还以逝者真相,在极端困难情况下,经过艰难,利用新的技术手段破解疑案的过程。没有推理,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死咬着一点线索,坚持去一遍一遍筛查,才能最终破案。这才是警察破案的真实状态,没有神探,没有推理,靠的是广大刑警,不辞辛苦,才能破解案件,抓住凶手,还逝者以公平,还亲属已真相 。向人民警察致敬!

《九案侦办组》读后感(二):让他们不知道怕什么

作为一名刑警,前两年公安部对于命案积案的专项行动是亲身经历的,而这本书的主人公关局长的原型就是当年公安部刑侦局的副局长(现在是局长)的刘忠义。 侦探小说一般为了吸引人都会把主人公塑造成天赋异禀的神探,会层层设套,最后直至谜底。 而作为一线的刑侦人员的感受是,破案最难得的是有合理的侦查方向,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在试错,然后排除,何时找到正确的方向,至关重要。 经常看到一个案件发生后,社交媒体上议论纷纷,甚至有人微博破案,也有人质疑刑警的专业程度。其实说实话,这个行业的专业程度远超大部分人的想象,但是,警察破案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键盘侠不知道罢了。 书中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这些命案积案的破获基本都运用了新技术,特别是DNA,还有一些其他技术。我们私下也会讨论,该不该过多披露运用这些技术破案的详细过程,因为相比较大众的好奇心,我们更担心的是模仿犯罪。我觉得如果真正出于为人民负责的态度,而不是为了出风头,这种详细的报道还是少一点好。 上述两点是现代和未来破案的重点方法,第一个是传统的,第二个是未来的,都是让罪犯摸不着的。 对于想犯罪的人,就是要让他们怕,但又不知道怕什么。

《九案侦办组》读后感(三):先说结论:值得一看

成立专组侦办悬案的设定会让人想起《信号》,书里的悬案也都是国内的真实案件改编,但实际上与《信号》存在很大差别,可以说本书非常具有中国特色。《信号》里的主角团本质是没什么地位的小虾米,而本书主角团除了记者外都算业界大拿,他们的工作不是亲自去一线家访,而是挨个“家访”各地牵头部门,听取已有的成果报告,提供破案新思路,明确侦办方向,几乎没有做什么一线工作,更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指挥。 作者写作时,前期的内容基本是主角团到达当地——介绍案情经过——调查成果报告——主角点出疑点和侦办方向——主角移动到下一个地方。这样一来,很大的篇幅在讲案情经过和前期调查结果,主角团推理的篇幅非常少,有的推理结论甚至没有解释原因,反正主角听完案情想一会儿就要求这个不用查,那个不用查,然后非常突兀地直接进入下一章开始新的案子,中间没有任何过渡。等九个案子都过一遍之后所有案子同时进行,所有情况同时发生,这符合现实发展规律,但不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读者就像在做题,前面老师慢慢讲解,要求你记住九个案子的各种信息,然后后面开始考试,所有案子的新老情况新老人物一股脑地乱序出来,就像“翻书马冬梅,考试马上冬天的梅花就要开了”,让人非常难受。 记者罗的额外感情线也莫名其妙,法医朱那种不自觉抬杠和厌女的发言也令人不适,当作者试图让罗朱再来个感情戏的时候,这种不适更是达到了顶峰。 本书当然也有亮点,比如“真实”。内部报纸,初期摸排,检材使用,家系调查,现场走访,队伍分工,上级来指导时下级的各种反应,主角每次做动员时的话术,甚至抓住嫌疑人后组织倒查,其属于中国刑侦的特色都非常明显。“工作合力”、“压实责任”之类的词,任何一个体制人看着都“亲切”,这种真实是非常难得的,包括有的案子嫌疑人已经去世,有的案子直到结尾也仍是悬案,这部分内容都是很扎实的(看了一眼出版社……感觉侦办方面的一些细节真实性应该都有保障)。如果作者放弃所有虚构,采用纯纪实的方式,或者挑几个案件做重点描写,或许阅读体验会更好些。 最后,对所有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公职人员表达我的敬意!

《九案侦办组》读后感(四):恶魔在人间

这本书看得我汗毛倒竖,晚上回家的时候心里总是惴惴不安。上一次有这种体验还是看蜘蛛的《十宗罪》,跟看恐怖片似的,让人头皮发麻。

最让人心惊胆战的就是封面上的这句话“根据20世纪9大悬案改编”,里面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骇人听闻的重大案件,虽然有的经过警方不懈努力最后将罪犯绳之以法,但仍有不少疑难案件悬而未决。也就是说,这里面诉说的每一起案件,都是真实发生的。

在告破的案件里,你会发现正如东野圭吾所说“世界上最不能直视的就是两件东西,一是太阳,二是人心”,为了钱可以将受害者一家灭门,连孩子也不放过的,为了钱可以连续作案多起,谋财害命绝不手软的。也有纯粹心理变态仅为了满足私欲就连杀多名女子的,也有一时气不过激情杀人的,更有无所事事整天怨天尤人最后将三个孩子凌辱而死的。总之,这里面没有一件是因为受害者欺负了凶手最后被害死的,每一起都看得人牙根痒痒。而那些制造了惨案的凶手,有的在抓捕时已经成家立业,他的孩子甚至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也有的居然摇身一变成了某某局的副局长,也有的病入膏慌最后死在病床上没能受到法律的审判和制裁。这对于死者家属来说,是多么悲愤的一件事,这些凶手为了一己私欲害得多少个家庭支离破碎,而他们竟然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着抢夺来的一切,有的人的生活甚至可以说美满幸福,多讽刺。

好在,世界上有黑暗必定有光明,心怀正义坚持不懈立志一定要抓住罪犯的警察,正因为他们心中正义的光,才会让十几年前的悬案最终告破,还死者一个安宁,还生者一份慰藉。

年龄越大胆子越小,以前是无知者无畏,现在知道得越多越害怕。你完全想象不到平时老实勤恳见人就笑的“老实人”,竟然是多起碎尸案的真凶,你也不敢相信小卖部里总是叮嘱你晚上早点回家的人会是多起抢劫杀人案的主谋,你更震惊自己慈祥的父亲竟然灭了人家满门,其中包括一个跟自己年龄差不多大的女孩儿,你羞愤的发现原来结婚不久的丈夫在多年前曾经因为“不行”而凌辱致死三名未成年的女孩,其中最小的才八岁……

看到这些恶魔,心中痛恨、胆寒,人间的恶魔也许就潜藏在你习以为常的角落,磨着尖牙伺机而动。

以后国粹,万不敢太晚回家的。但愿在各位警察叔叔的负重前行下,每个地方都能“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嘶——如此理想的状态也就是想想,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最佳的办法还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九案侦办组》读后感(五):书中与现实中的案件原型

先说一下感受。书只能说是一般,完全是为了看案件的侦破过程才读的,感情线的设置完全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刚开始还猜想对方不会是其中一个案件的真凶吧,后来才发现真的想多了……

而且侦破过程也不是一个个案件写的,而是东一个西一个,然后又突然开始破案了,时间线比较混乱,不管是犯罪过程还是侦破过程都比较糟糕,甚至比不上很多网上的信息,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好在本书有不少官方媒体站台,真实性应该还是有保证的。

找了一下书中的案件和真实案件原型,整理如下:

警告,以下有剧透!

警告,以下有剧透!

警告,以下有剧透!

1、

书中案件:黔贵省东南州“开里两案”

书中结局:已破案。

现实案件:贵州省凯里市“12·1”凯里灭门案

现实结局:已破案。

2、

书中案件:“8·05”白金-包头连环杀害妇女案

书中结局:已破案。

现实案件:甘肃省白银市连环杀人案

现实结局:已破案,凶手高承勇已执行死刑。

3、

书中案件:黔贵省南阳市芳城区“2·10”连环杀害女性案

书中结局:已破案。

现实案件: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2.10"连环杀害女性案

现实结局:已破案。

4、

书中案件:三晋省云城市“4·19”三名女童被杀案

书中结局:已破案。

现实案件:山西省绛县“4·19”案

现实结局:已破案。

5、

书中案件:广粤省深惠市代号为“ZJ”的案件

书中结局:已破案。

现实案件:杀人碎尸、剥离受害人脸皮案件/深圳系列剥脸皮案件

现实结局:注意该案不是2003年的马勇案(该案是“割脸皮连环杀人案”)。目前找到的消息只有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抓获了犯罪嫌疑人,但没有下文。网上也没有关于此案的详细报道。

6、

书中案件:江南省安平“12·28”石灰厂八人被杀案

书中结局:已破案。

现实案件:湖北省红安县12·26八人遇害案 ,又称“红安八尸案”

现实结局:官方没有通报是否破案。从书中看是因为摸排时灯下黑错过了凶手;同时网上流传嫌疑人在被关押期间死亡。综合起来看有破案但不愿公开的可能。

7、

书中案件:龙江省“呼河血案”

书中结局:发现了嫌疑人,但在抓捕前嫌疑人因病死亡。

现实案件:黑龙江省呼兰—巴彦系列残杀公安政法干警案,即“呼兰大侠”案

现实结局:没有相关消息,但网上确实有传言称嫌疑人已经因病死亡。假如确实如此,则此案应该已停止侦查。

8、

书中案件:辽阜省海阳市“9·30”案

书中结局:已破案。

现实案件: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洮昌小区灭门案

现实结局:案件侦破时有报道,但只抓获一名罪犯,该人一口咬定没有同案犯;而根据现场勘查结果应是多人作案,猜测还有罪犯在逃,因此没有多作宣传。另外此案和前面的案件不同,不是在2016年九案攻坚时破获的,而是在2020年云剑行动中破获。

9、

书中案件:“小超市”系列抢劫杀人案

书中结局:未破案。

现实案件:???

现实结局:九起案件中唯一一起没有查到现实原型的,不知破案与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