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精选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精选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一本由萌妈cecilia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80,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一):跟孩子一样的高度,更有利于沟通

很多的父母是不是也有同感,孩子年纪越大,当孩子越有自己的想法时,父母就越难与他沟通呢? 有一次,我在孩子的班级家长群中,看到了一位父亲拍的几张照片:门前的街道上,街灯闪烁,但是街上延致门口的路面却留下一本本的书册与练习本,最后时一个被丢弃在地上的书包……照片的最后,那位父亲说明了情况,大致就是“这孩子要不得了,真想狂揍这小子一顿,父亲将孩子接回家由奶奶照看,嘱咐好好写作业,父亲下班回来就帮他检查作业。结果谁知,父亲晚上十点下班回到家,孩子还在看电视,作业还丝毫未动,一气之下,将孩子的作业本丢出街,并告诉孩子——你再也不用写作业了,就看电视吧。”

有过类似情况的家长,想必能够感同身受。那位同学的父亲想必也是被“逼”到抓狂的状态了。那时,我还为我家孩子虽算不上乖巧,但是还不至于被逼到此种程度悄悄松口气。谁知,不久之后证明,每一个孩子都有让父母抓狂的他能力与天赋,并且这是与生俱来的! 对于这种状况,大部分的父母都是选择沟通无效再打骂的方式进行“教育”,或者,更有甚者直接打骂管教。这种方式虽然立竿见影,立即收效,但是治标不治本。过不了多久,同样的错误或者问题又会出现,形成一个恶循环。 有没有比较好的教育方式呢? 在《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书中,一句醒目标语吸引了我:“比打骂更有效的十大亲子沟通工具”。的确,相信每个孩子与每对父母都不愿用打骂这种粗暴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那就必须寻找更为有效、适合沟通的方式。作者提出的十大工具——积极暂停、共情、选择的力量、奖励和表扬、积极关注、言行一致、ACT三步法,新的经历、建立信任和家庭会议。我不敢说每一种工具都能够对每一个孩子有效,但是针对自己孩子的性格脾性,选择适合与其的沟通工具和方式,真的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就如书中所提到的“积极暂停”,当父母与孩子沟通情绪爆发时,如果父母或者孩子摆出一副战斗的姿态时,那么对方一般就会用积极应战的姿态应对。这样,就会使原本不大的事情变得更加糟糕与失控。所以,这时如果能够“积极暂停”,让爆发的人情绪得到平复,再进行沟通,那样更加有效,孩子也更能接受。当然,“暂停的点”很重要,这就要因人而异,自己去分析去摸索了。 “言行一致”。 言行一致,指的是自己说的与做的事情要一样,或是“怎们说就怎么做。”但是,父母在这一方面往往是发号施令者,而要求孩子成为该行为的实行者。这样,孩子在接受沟通的信息时,也会进行自我筛选或者受到其他环境的影响。言行一致,更为重要的是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那样孩子不仅听到,还通过眼睛看到父母如何做,从而影响孩子。其次,除了语言沟通,也可以通过自身行动、环境、表情等去传达信息。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蹲”一字,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动作,更重要的是一个与孩子沟通的高度与态度。同样的高度,不是颐指气使,不再是父母与孩子身份,更多强调的是“平等”二字,同一种高度,是可以商量与被商量的态度,效果更为有效。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二):春节假期陪娃指南:大人喊小孩哭?一切该翻页了

春节马上就是到了,这是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也是一个难得的长假,调整休息的好时机。

不过,对于很多家里有娃的成年人来说,假期并不友好,甚至可能比上班的时候还要累:因为陪伴一个孩子,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更多。

同事罗小浩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平时工作非常认真,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可最近的情绪却不高,问下来才知道,按照他们夫妻之间的约定,节假日带孩子的主要任务,都要交给罗小浩了。

罗小浩的儿子阿虎,笔者也见过,是一个非常活泼好动的毛小子,属于家长必须特别留心的那种,要不然很可能会因捣蛋出格而闯祸,罗小浩对此也是心知肚明。

罗小浩说,他很爱阿虎,但有时候忍不住要骂他,甚至还要打两下,因为孩子实在有些胡闹。

但打骂孩子真的有效吗?罗小浩苦笑一下,下次还是一样,而且打骂过了之后,还得跟孩子道歉,而且心里非常内疚,所以在这样的纠葛下,罗小浩反而畏惧放假。

笔者原本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去帮助他,但最近看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一书,感觉非常合适他去阅读,因为写得实在是太恰当了。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由美国正面管教协会注册讲师、知乎大V萌妈cecilia所著,她非常擅长亲子沟通,已经帮助数十万家长走出育儿中的误区与迷茫。

萌妈cecilia认为,没有父母愿意打骂自己最疼爱的孩子,而且打骂过程中的一系列或冷或暖的表现,反而更容易让孩子感到困惑,缺乏安全感,甚至会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对此,萌妈cecilia给出了十个超级亲子沟通工具,分别是积极暂停、共情、选择的力量、奖励和表扬、积极关注、言行一致、ACT三步法、新的经历、建立信任和家庭会议,就是要鼓励父母「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在平等、相互尊重和理解的氛围中,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

笔者认为,这10个超级亲子沟通工具都很有效,如果具体到罗小浩的问题,选择其中的三个就足够了。

第一个是积极暂停,就是面对孩子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时,不要急着去责骂孩子,而是要以一种积极的姿态,让这个事情先暂停下来,这个过程不是要让孩子感到受挫,而是让他很自然地过渡,不会打断他的正常成长。

第二个是选择的力量。很多家长都喜欢替孩子做决定,罗小浩也一样,总觉得孩子东做不了,西做不好,恨不得所有的东西都给孩子纠正一遍,这样就导致了阿虎有很多不服气,也让罗小浩的生活多了很多压力。

是时候把选择权交给孩子了,不要想太多,不要觉得孩子做不了决定,给他一个机会,他的选择会让他有成就感,家长只要陪伴在身边,关注着他的成长就可以。

第三个是奖励和表扬。笔者给罗小浩算了一下,他滔滔不绝说了几个小时,都是孩子非常糟糕的地方,那阿虎有没有值得肯定的呢?

罗小浩想了想,有,真的有!

阿虎人很热情,跟每个人都会主动打招呼;绘画也有天赋,而且非常乐意去主动画画;善于学习,所有新鲜的东西都愿意去尝试……想到这里,罗小浩有些不好意思,他真没想到儿子有这么多的优点。

笔者的建议跟萌妈cecilia一样,就是要对阿虎的优点进行鼓励,形成一种正向的循环。

当然,孩子的问题也不能忽视,书中提到了哭闹、威胁、偷钱、打架、发脾气、找借口、过量糖果、电子屏幕、不愿分享、拒不认错、安全意识、总说“对不起”等各种孩子可能会犯的错误,但打骂一定要忍住,因为父母是成年人,想办法跟孩子沟通还是足够的。

罗小浩买了一本《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现在轻松多了,而且跟阿虎的关系也近了很多;其他家长有没有类似的烦恼呢?可以参考罗小浩的启示哦!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三):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将自己当成孩子的朋友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氛围,让孩子健康快乐地长大,形成品格健全、心智成熟的个体。

但是,我们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没有经过培训就直接上岗了。很多人都是摸索着前进,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与孩子一起磨合、较量,然后形成颇具独特家庭特征的相处模式。

最近有幸读到《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本书不仅提供了有效的亲子沟通工具,还提到与不同年龄段孩子相处的沟通术,通读全书,能学习到一些与孩子的相处技巧和目前遇到的一些困惑该如何去解决。

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与孩子相处,特别是孩子不听自己话的时候,有的喜欢用长辈的威严压制孩子;有的忽视孩子的需求,只按自己的意志来安排事情;有的喜欢把孩子当宝贝一样捧在手心里,要啥给啥,却很少有家长能把孩子当一个独立个体,平等地与之对话,要想孩子在生理和心理都发育完全,原生家庭的教育模式真的太重要了!

上面提到的这几种模式在我们家同时存在。比如说,外婆是带孩子的主力,琐事繁杂,确实辛苦,我们上班时间,孩子与她相处的时间最多。

她不会宠着孩子。以前带我的时候,她就是“虎妈”那种类型的家长,现在带孙辈,依然贯彻这样的风格。

在孩子调皮,不好好吃饭的时候,会一直大嗓门地吼着孩子,被吼骂的孩子不敢反抗,只默默地踢掉鞋子,玩着手里的勺子,无所事事,就是不肯再吃。孩子打闹嬉戏的时候,她会垮下脸,吓孩子:"你再打我试试。"

这时小朋友就不高兴了,坐到一旁,再也不跟外婆玩。

这样的吼骂让孩子自然而然地疏远外婆,虽然外婆每天带娃,确实辛苦,我家孩子却不愿单独跟她出去玩,也不会在她面前表露孩子的天性,总之,孩子和外婆没有形成亲密的关系。

其实对于看过各种家教书的我来说,并不认同我母亲的这样的带娃方式,但又不敢跟她提这个问题。

我有几次委婉地说了别人家吼骂孩子的例子, 她反而长篇大论,坚持"孩子就是要骂才能听话"的理论。

老一辈的人老觉得"棍棒底下出孝子",可他们不知道以前的教育对孩子心理方面的辅导真的太少了!长期打骂不仅会对孩子的生理造成伤害,还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

看了这本书之后,我不仅更深刻地认识到打骂孩子的危害,还深刻地意识到,与家人沟通,将科学的教育理念传达给他们的重要性。

而与外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孩子的外公则是另一个极端。

典型的只要娃高兴,什么都能将就的性子,只要孩子哭着要东西,就连孩子要牙签之类的危险物品也会给。

所以我和孩子爸一直不放心外公独自带娃。孩子要啥给啥,长久以往,孩子的性格不知道会有多怪。

这本书中提到的做"刚刚好"的家长,我也深表认同,也正好解决了我不能改变现阶段老年人带娃方式的烦恼。

“不因别人宠而自己严,不因别人严而自己宠。”读到这儿,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不管外公外婆是怎样的教育方式,我和孩子爸只要坚持科学的育儿理念,在与孩子相处时,不扼杀孩子的天性,让她平等地与大人对话,就能让她与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

说到这儿,就想提下孩子爸和孩子两个人的相处模式。

孩子的爸爸和我都工作繁忙,但因为疫情影响,今年他长期在家里办公,陪娃的时间相对比较多,娃由此对他特别依赖,要爸爸陪着一起在书桌上看书,睡觉也要爸爸陪着,半夜还会突然哭醒找爸爸。

孩子之所以这么依赖爸爸,一个是爸爸陪她的时间比较多,另外一个是爸爸能理解他的想法,与他平等地对话,从不轻易发火,也不一味宠着她。

遇到娃哭闹不止的时候,也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她破涕为笑,然后又能开心地玩在一起。

孩子在爸爸身上能获取安全感,也能得到尊重,对比跟外婆外公相处的模式,自然会非常喜欢爸爸了。

至于书中提到的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沟通技巧,具有普适性,任何一个家长都能在这部分找到拿来就能用的技巧,非常实用。家长们收藏起来,时常温习,可以解决与孩子相处过程中的绝大多数问题。

目前,我家孩子刚好满两岁,越发地会逗人开心,越来越有主见,老母亲深感安慰。与此同时,伴随孩子成长的是个性也越来越突出了,虽然还达不到"糟糕的两岁"那种可怕程度,但有时候还是会惹人生气,比如要什么东西非要得到,要不然直接往地上一躺,哭闹不止,这时候总是让我们很头疼。

下一阶段,我将结合书中提到的“给予明确的界限”,帮助她平稳度过第一个叛逆期,也期待我和孩子能共同成长。

家长这个身份,不比其他的社会角色更轻松,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及时调整教育方式,所以随时吸收这方面的教育理念,可以让我们成为更好的家长。

我们身上肩负着孩子的未来。对他们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被家长温柔以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