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家门口的“牛人”作文

家门口的“牛人”作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家门口的“牛人”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俗话说得好,江湖上高手云集,各行各业的精英也是层出不穷,而我的身边也有很多“牛人”,她们的“牛事”也许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但是我更佩服我家门口的这位“牛人”。

这位“牛人”姓王,我们亲切地喊他王爷爷。王爷爷今年已经有六十多岁了,眼睛虽然小小的,却十分有神,仿佛能看透世间所有。而他那浓厚的眉毛,大大的鼻子,却让他看起来显得格外慈祥。头发已经花白的头顶上经常扣着一顶黑色的帽子,见谁都乐呵呵的。可就是这样一位看起来普普通通的退休老人,却有着让人惊艳的技能——唱戏,教戏。

王爷爷是个名正言顺的老戏迷,他爱看戏,爱听戏,但更爱唱戏。他生、旦、净、末、丑都能唱,而且唱得惟妙惟肖。早上公园里,和着配乐,他一会儿转着圈,一会儿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连停下来的姿势都是那样的精美。还有他的眼神,真是传神哪,把一个待字香闺的古典佳人演活了!这还不算完,随着鼓声渐起,只见王爷爷眼神一变,拿起地上的长枪舞起来,虎虎生风,又连翻好几个跟头,看得人眼花缭乱。鼓声忽停,他犀利的眼神扫过来,畏惧感油然而生。每天早晨,我去学校上课,路过公园听到王爷爷在大展歌喉,边唱边比划:“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有时听得入迷了,我就顿住不走了。我想,“王爷爷真是位牛人,居然能把戏唱得这么好。”

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王爷爷不仅会唱戏,还能教戏。一天,我看见在公园里唱戏的王爷爷,心血来潮跑过去,央求王爷爷教我唱戏。王爷爷被我打断了戏曲,也不生气,乐呵呵地说,“好好,来学来学,都来学。”后来找王爷爷学习唱戏的人就越来越多了。“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戏曲声时常在公园里飘荡,爷爷边唱边教,我们边学边唱。惬意的笑声不时传出,掺杂着王爷爷一两句的夸赞声,欢声笑语生动了这片土地。

“牛人”处处有,我家门口这位就是。王爷爷真是一位“牛人”,他既会唱戏,又会教戏。我真佩服这位“牛人”。

第二篇

我生活在一个小城镇里,虽然地方不大却十分有烟火气,在我们那个小地方总是有人每天一大早就来卖豆腐,这么多年一直没变过。

那是一个老奶奶,总是骑着她的小三轮车来我家门口卖豆腐,好像自打我记事以来,她就一直在,现在已经七十多岁高龄了。她头发是银白色的,总是驼着背,走起路来步子迈得小,虽然她已经七十多的高龄了,身子骨却十分硬朗,看起来慈眉善目的,十分和蔼。

每天早晨6点半左右,她总会骑着三轮车来我家门口这边大声吆喝:“卖豆腐嘞,卖豆腐嘞!”每天都是如此,她的豆腐十分新鲜,且味道非常不错,都是现磨的。我们一家和街坊邻居都会隔三差五地去买,一是看老人家挺不容易的,二是觉得她的豆腐做得十分鲜美,味道是真的好。而且这么多年以来,她从未提过自己家豆腐的价格。十分朴实,是个平淡、随和的人。

你以为她遇到下雨天就不来了吗?不,完全不是,她会披上雨衣,盖上豆腐一如既往地来到这里,卖当天新鲜的豆腐,因为她知道,这些豆腐如果卖不出就会浪费了。毕竟这些都是她的心血啊。每当这时邻居们都会争着去买,因为觉得下雨天老人很不容易,而且自己不用到别处,家门口就有卖,多么幸福而又幸运的一件事啊。

这么多年以来,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来到这里卖豆腐,从未缺席,无论是寒风凛冽的冬季,还是烈日炎炎的夏日,她总能和住常一样,来到我家门口卖她辛苦磨出来的豆腐,有时甚至想上前问她一句:”老婆婆,您累吗,卖了这么久的豆腐,是不是早就想放弃了?"可每次我都停下脚步,因为我看到别人买她豆腐时她脸上久久挂着的笑容,我想我不必问了,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这位老婆婆虽没有特殊的本领,但她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赞叹,有谁可以像她一位多年如一日的起早贪黑磨豆腐、卖豆腐?她的意志力使我敬佩,真是个当之无愧的“牛人”。

第三篇

“嘭”,老大爷一只脚蹬在爆米花机上,手里的杠杆猛的一拉,顿时,烟雾弥漫在我眼前,爆胎般的声音刺入人们的耳膜,大米浓郁的香味也向我们袭来。忙碌的人们,奔跑的儿童纷纷驻足,被他吸引了过来。他——就是我家楼下专门做传统手工爆米花的刘大爷。

年近六十的刘大爷皮肤黝黑的像包公,总看见他穿着一件被火星烧的满是洞洞的汗衫。在楼下晒着玉米、蚕豆、黄豆,那些可都是刘大爷的宝贝,我最喜欢看刘大爷做爆米花的样子了。

瞧!刘大爷又开始展示他的绝技了。首先他用少许的木条点燃炉子,我不解的问刘大爷:“为什么不用煤炭呢?”刘大爷笑着告诉我:“用小木条烧炉子,好处可多着呢!和煤炭相比呀,既不伤眼睛,还能让每颗米都受热均匀,而且还节约了成本,这可是一举三得呀!何乐而不为呢?”说着,他将预热好的锅立在地上,再将二斤左右的玉米倒入锅中,加入少许的糖精,将锅盖合上,用他特有的工具将锅盖紧了又紧,免得它漏气。接着,把锅往炉子上一躺,左三下右三下的摇了摇锅,加入了更多的木条,左手拉着风箱,右手摇着那“一肚子”玉米的锅,身子微微前倾,眼睛盯着锅上面的压力表。他的手像老树皮,经脉凸起,手心已满是老茧,深邃的眼睛闪着光。黄昏中晚风习习,火红的光亮映着他黝黑的脸庞。看着压力表的指针指向100的时候,刘大爷麻利地站了起来,用迷你的小笤帚将锅身上的木灰全部扫掉,然后迅速的把锅口对准老婆婆事先准备好的口袋中,用一根铁管插在锅的耳朵上,一只脚踩着锅的尾巴。刘大爷朝身边围成一圈儿的孩子宠溺的笑笑说:“注意喽!快把耳朵捂起来!”我也赶紧捂住耳朵,眼睛直勾勾的盯着锅,只见刘大爷右手用力的那么一撑,“嘭”!爆米花像雪崩一样涌入大网兜里,然后刘大爷拎起大网兜,抖了抖,既抖出了一些潮气,也能把玉米花的“外衣”褪去一些。空气里弥漫着爆米花的香味,妈妈说这就是她小时候的味道……

这气味像磁铁一样把人们吸引过来。“刘大爷,给我来一袋儿!”“老板,给我来一一袋!”“”老板……”我赶紧挤进人群,好不容易抢到一袋。一眨眼的功夫,一锅爆米花就被抢光了。塞几颗到嘴巴里,又脆又甜,那味道胜过了任何一种零食。

黄昏的夕阳倾泄而下,洒在甜丝丝的爆米花上,也铺在刘大爷驼着的背上,我情不自禁地对大爷竖起了大拇指:刘大爷几十年如一日,只为做好一件事,现在还有多少人愿意守着这种赚不了多少钱的老手艺呢?耳边似乎还回响着刘大爷的那一句话——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不要失传了才好啊!

第四篇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话说的真没错,有些人他们虽没有创造伟大的功绩,没有在史册上留着他们的千古之名,可以在我看来我身边就有着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牛人。

一大早,空气里便开始氤氲一股面香的气息,我知道,门口的面店又开始工作了。

我噔的一下从床上爬起来,迅速的刷牙洗脸,在妈妈的叮嘱声中背起我的书包,三步并两步冲进了面店。“李伯伯,给我来碗鸡蛋面。”“好嘞,马上来。”李伯伯笑盈盈地应着,转头先是洗了洗手,然后走到了面台桌边。

只见李伯伯先自然地在桌子上撒上面粉,然后从盆子里拿出发好的面。在桌子上揉了两下,然后手指在面间穿梭着,小小的面团开始逐渐被拉开,被拉得又长又细,轻轻地在桌子上拍打几下,雪白的面条随着弹动打起一层面粉的粉尘。师傅高的身影再一次甩起面来,一瞬间,面条变得更加的细长,反复多次后,李伯伯一甩手,细丝般的面条利落的落在煮开的水面上。然后一下子散开,接着在滚开的水面上翻滚着,下锅后,面香味渐渐地传了出来,没一会儿李伯伯便拿着长筷子将面捞了起来,快速地放入已经放好了佐料的碗中,最后放上早已煎好的溏心蛋再加上几粒葱花作为点缀,一碗香喷喷的面条便可上桌啦。这样的一碗面吃完,学习的一天也就这样开始啦。

这一碗简单却美好的鸡蛋面一直伴随着我走过了初高中的许多个清晨,给我的每一天都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李伯伯在我家旁边做面已经许多年了,从我记事以来好像家门口就开始有这么一家面店了,我小时候也是经常的吃李伯伯家的面条,这么多年来似乎没有过什么样的变化。我曾经也问过他为什么不用机器做面,这样不是又省时间,自己又可以省一些功夫。师傅只是笑了笑说:以前也是尝试过,但是顾客们反馈来说面没有那么劲道,不好吃了,所以后来也没有再用机器做面。

在外求学多年后再回到家里,第一件事便是去李伯伯的店里吃一碗面条。再见李伯伯的时候可以明显感觉的李伯伯的年纪越来越大了,做面的速度也不再如从前那般利索,但那面里的味道却从来没有变过。

在这个小城里有无数像李伯伯这样的人,他们一代又一代的坚守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你或许会说他们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一直在做罢了,可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他们的牛就正在于他们对于传统手工艺的坚持,他们所做出来的东西就带着尘世的烟火味。

第五篇

一到周末,我们一家三口就会到家门口的公园去散步,缓解一周工作学习的压力。

在公园的东北角,有一座亭子。亭子的右侧是一片茂密的柳树。每到夏天,杨柳依依,河风习习,顿感凉爽、惬意。因此,这座亭子总是围满了人,最经常进行的娱乐活动便是下围棋,我这个“围棋迷”当然不会错过,每次都要前去观战。

时间久了,我发现了在一拨又一拨下棋的人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先生。老先生年纪虽大,但眼眸很清澈,特别是他在棋局中那种镇定自若、处变不惊的风度让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孩子艳羡不已,每次只要他来下棋,周围的人鲜少不为这个老先生点赞的呢!老先生性格也随和,见谁都笑呵呵的,从没见过他跟谁急过眼。

早就想与老先生切磋一下的我终于“逮到”了一次机会,我发现他特别喜欢以“中国流”来开局。开盘老先生执黑,一看到老先生下在了右上角小目处,我心道一声“果然”。当我沉下心时,我突然感觉有一种压力感扑面而来,尽管老先生仍在微笑,但我却感觉他就像一位“横扫战场”的将军,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这应该就是别人所说的“压迫感”吧!

我深吸一口气,然后紧贴黑子下在了小目处。老先生先是微皱了一下眉头,然后又笑而不语了。四个角都如法炮制后,老先生沉吟几秒下在了天元处,我的眉头一下就皱成了个川字。这一步棋让我目前的状况陷入了“四面楚歌”之中。很快到了中盘阶段,我的“大军”从四面杀来。中央的一子也变成了一小片棋子。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叶孤舟,看上去随时都有可能被淹没;可无论我如何兴风作浪,这一叶孤舟却始终漂在海面上。我只能无奈地看着老先生做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眼”,而我却只能“望洋兴叹”。我不服输,求着老先生问有什么办法能够不让中央黑子做出眼来,老先生默默不语,只是在棋盘那么一比画我顿时豁然开朗:真是强中自有强中手啊!这个地方一般人哪里会算得到,看上去一点也搭不上边嘛!我面露羞赧之色,老先生见状乐呵呵地拍了拍我的肩,对我再次微微颔首,一点也没有瞧不起对手的架势:“孩子,回去再练练,我们啊,下次再切磋!”“嗯嗯,一定。”

夕阳的余晖下,老人的身影拉得很长,我望着老先生远去的背影,“真乃牛人也!”我在心里暗暗说道。

第六篇

漫步于凤凰之城,小区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在小区楼距间曲曲折折的小径上建设起来的“花海航母”了。伫立于花海中,炫彩蝶舞的美景让人惊叹不己:园内矢车菊、百日草、孔雀草等30余种花卉和景观植物竞相绽放,娇艳动人。成片的花海与自然山水交织成一幅优雅浪漫的山水田园画。当人们徜徉于芬芳的花海中,拍照留影醉心美景时,却极少有人想到栽下这大片鲜花并精心呵护的种花匠。

而这种花匠,就是我今天笔下的主角,咱家门口的牛人,张叔。

每天清晨,出门时,我们总会看到一位身材高大、头发花白、脸上刻着岁月皱纹的四十多岁男子。他每天都在花海航母中来来往往,不停地劳碌着。他就是张叔。张叔就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对待那些小苗、小花,对刚播下的种子,他总是仔细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成活情况、长势如何、土壤肥料、温度如何等等,比照顾自己孩子都精心。

种子萌发,茁壮成长,长势喜人,这是一般花匠都能做到的本职工作。那张叔的牛,牛在哪里呢?看张叔修枝剪丫,赏心悦目,是小区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张叔修枝,剪刀声、手锯声连绵不断,干脆利落,枝条簌簌掉落。张叔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理发师,前后左右仔细端详,力争给面前的苗木修剪出最好的造型。“剪枝时要重点剪去重叠枝、交错枝和过密枝,让苗木枝条尽量往外生长,这样不仅美观,也更透光,有利于树木生长。”修剪完毕后,张叔还会拿出保护剂涂抹在切口处,“切口的地方水分蒸发快,容易造成周围枝条枯死,保护剂可以有效起到保护作用。”

……

张叔剪枝,是小区的靓丽风景。而张叔,自然也成了咱们小区最靓的仔,最牛的人。

第七篇

总有平平常常的叫卖声,平平常常的小商贩,平平常常锻炼身体的老人,每家门口都有,不足为奇。但她似乎和别人不一样,比他们都要“牛”一点。

她就是个拾荒的老婆婆,也像其他人那样弯腰弓背,个子又瘦又小。但她不和别的拾荒者那般苦大深仇的模样,千沟万壑、树皮似的脸上绽开的笑容,比哪个小姑娘都要灿烂。更“牛”的是,她每天捡到的废品都比别人多得多。大家心中,都暗暗纳闷。

那一日,阴雨连绵,一天都没怎么见着太阳,大家心中多少都有些烦闷。我下楼去扔垃圾,看到她身边放着两捆纸箱,正吃力地从我家门口的垃圾箱内翻出一个比她高不少的箱子。我走了上去,帮她把箱子压扁,与别的废品捆扎在一起。“小姑娘,谢谢你哦!”她笑眯眯地望着我,还一边不住地喘着气。我又看了一眼她旁边的两个“庞然大物”,“哇!老婆婆!你也太厉害了吧!这都是你一天找到的吗?”她的笑容是如此美好,我没有任何顾忌,这个问题脱口而出。哪知她摆了摆手,脸上丝毫没有为自己的劳动成果展现出的半丝喜悦和自豪。老婆婆莫非有什么难言之隐?我为自己的问题感到后悔。

她缓缓开了口:“这是我和我女儿共同的劳动成果。我们住在东边那个小区,要到你们这来卖废品。她脚不方便,所以我一个人来,顺便也在这儿看看有没有可以拾走的。”她长长地叹了口气,本来就不高的个子,现在感觉更加瘦弱不堪了。“她的腿,很早就跛了。”这一句补充,更是听得我鼻头酸酸的,心也受到猛烈的撞击。“可日子不能不过呀!我们娘俩每天都十分努力,而且,在小区里多走走,对她的脚也有好处哩!等她再锻炼一段时间,我就去看看有没有厂子收她。到那个时候,我们可就啥都不愁了!”老婆婆头微微上扬着,眉眼里尽是期盼祝愿。她又向我抿了一下嘴。我也抬头看了看天空,已是黄昏时分,这一天都细雨迷蒙,可这时,远方,却透出一丝太阳的光影。她就在这微光中,摇晃着,拖着大纸箱离开了。

原来,“牛”人拾荒最有收获的只是因为她还有个助手。可这老婆婆,在我心中,比原来还要“牛”上几百倍。无论生活给我们讲了怎样一个笑话,设了怎样一个骗局,我们都应该像“牛人”一样,用最灿烂的笑容迎接阳光。我已将瘦弱的她,刻在了自己的脑海中。也许她穿着破烂不堪,也许她生活无比糟糕,但这位老婆婆,是我家门口,最特别的“牛人”。

第八篇

正所谓“高手来自民间”,身边的牛人数不胜数,我家小区楼下的王大爷就是一位“牛人”。

王大爷家住在楼对面的一楼车库里,在角落逼仄处,旁边常年堆放着垃圾桶,垃圾桶边石砖的缝隙里长着一棵小小的香樟树。

每天放学回家,总看见王大爷穿着一件老头衫,白色的衣领上有些许泛黄。上面写着劳动最光荣的字眼,红红的字体很是显眼。常常看见王爷爷佝偻着背,在那个角落里晒他的纸盒子和旧报纸。

这天早晨,阳光温柔地照在我的床上,我还在做着甜甜的梦:在小区的广场上,看着我的风筝越飞越高,我在草坪上奔着跑着,空气里都是快活的因子在发酵着。

一阵叮叮咣咣的声音越来越响,一声、两声、三声……逼近我的耳朵,金属的杂乱的碰撞声终于把我从梦中惊醒,我踩着混乱的步子,走到窗边,揉揉我的惺忪的睡眼:楼下一个穿着白色老头衫的老大爷在用力蹬着三轮,只见三轮车头绑着一个大圆锣,仔细听去,声音很是沉闷,呜呜咽咽仿佛在诉说着些什么。

我看着他蹬着蹬着,一圈又一圈,蹬过了小区的角落,蹬过了垃圾桶,蹬过了那棵小香樟树,朝着远处艰难的行进,直到消失在视野当中。

一抹斜阳在西边的天空中晕染开来,一阵叮叮咣咣的声音再次闯入我的耳中,我一阵兴起:奶奶,我家车库里面那些废纸盒,可以卖给对面的王爷爷吗?奶奶点了点头。

天空如同墨水泼洒开来,我跟着奶奶走下楼去,奶奶走到楼下的王大爷的住处,奶奶和王大爷好像说这些什么。我站在那呆住了:一张小床、一张方桌子、一把矮椅,一旁的纸盒子和废弃的报纸书籍摞在一起,整整齐齐。床上的传单虽然很旧,但是铺得平平整整,没有一丝丝褶皱,如同被熨斗熨过了。我在心中暗暗思忖:一个收废纸的老大爷的住处竟然这么整洁,心中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陡然升了上来。

不一会儿,我跟着奶奶往我家车库走着,王大爷跟着,走在后面。当我们走到我家车库里面,在角落边,奶奶掀开一张破布,里面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些废弃的纸盒和报纸,还隐约可以看见些蛛丝。这时候,王大爷走上前,走进去,他佝偻着腰,在里面拨弄着。不消几分钟,只见他把报纸和纸盒一份一份理好,两大摞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时候奶奶嘴角泛着一丝笑意说:“王大爷,您给要一下?”王大爷稍微直了直身体,他站将起来,扫了扫身上的蜘蛛网,眯着眼睛淡淡的说:“这里一共49斤上下,张奶奶。”然后他拿起他腰后面别着的大杆称,我连忙走过去,奶奶和王大爷相视一笑,49。5斤这个数字钻入我的眼睛里,我全体都震悚起来,手上的汗毛一根根全都竖了起来。我的脑袋里蹦出了三字:“牛!真牛!”

回到家中,我拉起奶奶的衣袖询问。奶奶摸着我的头说:“王大爷你别看他收废品,但是咱们这个小区的一号牛人哦,他瞧上一瞧就知道废品的重量,这是他最牛之处;虽然收废品,但是人穷志不短,别人给他废纸,他一定要给人钱,咱小区人都知道这是他的原则,这也是他的牛人之处;虽然住在垃圾桶边上,家里堆着的是废纸,但是你看他屋子收拾的干干净净的,是个爱干净的小老头,这也是他牛人之处。小区里大家伙都知道他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坚持收废品,每天清晨叮叮咣咣的锣声低声哼着,我们都知道这小老头又开始收废纸了……”奶奶的一番言语,让我眼前再次出现了那个王大爷,那个佝偻着的王大爷,那个收废纸的牛人---王大爷。

入夜,我睡得昏昏沉沉。迷迷蒙蒙下着雨,我看见有一个老大爷,穿着泛黄的白色老头衫坐在三轮上,耳边再次响起了叮叮咣咣的锣声,一旁的垃圾桶边那棵香樟树在风雨之中,绿得发亮。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