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生学校:平静的力量》读后感锦集

《人生学校:平静的力量》读后感锦集

《人生学校:平静的力量》是一本由(英)人生学校 编著著作,未读·生活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1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学校:平静的力量》精选点评:

●太多自相矛盾之处

●平静的力量 无我的心态 无忧且无虑

●闲时翻翻还不错

●意外的有一些帮助。

●每个人都是脾气暴躁的吗?情绪的管理可能才是解决当代年轻人焦虑与抑郁的本源!

●LOVE&PEACE

●很有阿兰德波顿的风格的作品,在某些词句如同王尔德的话语,犀利而俏皮。本书想要说明的是对事情不要过高期望(因为很多期望是浪漫主义强加在我们身上的),要有更多耐心。多从其他角度看待问题,或许我们会心情平静。

●虽然流于鸡汤,但后半本写得还是不错的,比一般鸡汤的水准要高出不少。

●这本书,给了我平静的力量。

●常常自省,常常观照自身。

《人生学校:平静的力量》读后感(一):睡一觉,真的就好了吗?

我对“平静”一直有个奇怪的误解,总觉得它有忍气吞声、缴械投降之意。也许对自由的桎梏、个性的束缚过于敏感,我的偏见同样落在了“接受”“安稳”“退隐”这样的概念上。直到最近两年,才逐渐感受到它们相当大的一部分并非“投降”的起因,而是不回避和直面的结果。多酷。

也正因为这样,《人生学校:平静的力量》让我有种“对答案”的冲动。更酷的是,我发现我们的答案不谋而合,“选择平静的生活并不是做出让步——它往往更加精确地表明了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生活,才会走出生活的华丽乐章”,当然,在一天的阅读时光里,我发现了更加完整的答案。

我们为什么会紧张?为什么会愤怒?为什么会焦虑?为什么会着急得大哭一场?为什么会气愤得咬牙切齿?为什么会担心得睡不着觉?

没事,这些情绪过后,睡一觉、亲一口、吃个火锅就好了;这些情绪过后,常常就没了下一步。不对,作者说,这些情绪过后,“我们往往会有所收获,甚至受益匪浅,前提是要不怕麻烦,勤于剖析。”睡一觉、亲一口、吃个火锅只是回避的一种方式,你的愤怒、焦虑和紧张还会来的,到时候还得睡一觉,作者的建议是“相较于努力清空大脑杂念,更为可取的办法是小心翼翼地观察自身的焦虑表现,以发现潜在问题,这才是通往平静的康庄大道。”

不怕麻烦,勤于剖析。这里包含了不少工作。“人生学校”用了 6 万多字来讲述这项工作应该如何展开,对于跃跃欲试的你来说,这像是一本习题集。

这本习题集的结构也很清晰,前三章是你产生情绪的三个主要场合:情感关系、他人和工作。其中的例子颇具启发性,而产生问题的核心也一目了然:期待值。你愤怒、焦虑和紧张是因为你有期待,这是人类大脑工作方式的一大基本特征,“会对事情的走向产生期待,因此常常忽略实际的发展态势,同时又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种种预设。”于是,我们自然而然地将它当成了“衡量实际情况的标准”,潜意识里已经以此为准,对眼前的一切做出不假思索的评判了。“最终我们或许会以一种极不公正的方式看待现实问题。”

于是,我们愤怒、焦虑和紧张。

这就是大脑的工作方式。这就是人类。在从小到大忙于学习刷牙洗脸吃饭打游戏写文章计算复杂公式搞懂人情世故之时,相当一部分人类几乎对大脑的脾性完全视而不见,因此让步于迅猛的直觉和焦躁的情绪,一个劲儿地慨叹“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因为这是大脑,因为大脑就是这样工作的。

对,不合理的预估常常是我们无法承认的罪魁祸首。如作者所说,不怕麻烦,勤于剖析就好。但消极情绪的源头数不清,到底从哪里才能获得梳理它的技能?第四章给了我们一些希望:平静之源。“所见之物、所听之声、所处之地、所经之时、所处之感”可以给我们平静的力量,具体点说,就是建筑、音乐、旅行、历史、拥抱……在这里,作者仔细分析了每一样的实际魅力,就拿旅行来说,他所举出的其中重要功能不是发朋友圈,不是打卡签到,不是写诗,也不是休息和放松身体,而是“我们之所以会焦虑紧张,不仅仅是因为疲倦,还因为我们错误地看待生活。因此,那些有助于人们认识到宏伟与渺小的旅行,才是真正有利于身心的旅行。”

建筑、音乐、旅行、历史、拥抱……这些在无聊散文里出现惯了的字眼在《人生学校:平静的力量》里被挖掘出了你可能难以想到的功能,而它们很有可能是你焦虑的药剂。不妨试试。同时,它也提供了某些思路,让你不怕麻烦去自我剖析的时候调配出你自己的药剂。

这是一次颇为惊喜的阅读体验,在一堆很容易陷入陈词滥调的词汇里,它闯出的是一条新鲜的道路,甚至给我的勇气加了一码。不怕麻烦,勤于剖析,不要睡一觉就好。好的,感谢。

《人生学校:平静的力量》读后感(二):我也未曾有勇气去面对这世界

读书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一名语文老师曾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要学会心平气和、大智若愚地真心地对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那时候我尚且年少,也不过才十四五岁的年纪,脑子里的怪念头有一大堆,对自己未来的设想有很多种,总归每一个可能都要比现在好得多。这是人生的无奈,但不止我一人在面对这个真相。

十几岁时,焦虑与我而言,已经是日常小事,但是那时候总是觉得自己一副看透世事的样子,总以为“我已经足够心平气和”,什么狗屁少年老成,明明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转眼人生又走了十几年,得空时回首看当初,才发现,自己也好,他人也罢,都太过浮躁,从来没有平心静气过,即便有,也是自己营造给自己的假象。

即便当下,也没见得好到哪里去,但总归好过从前了。

前两年,严重失眠,每天晚上都只做一件事,关了灯,躺在床上,听窗外的雨声、风声、行人路过的声音,再睡不着的时候,就起床来,洗漱完毕之后,绕着三元桥走一遍,看早开的蔷薇,看落了的银杏叶,心会跟着慢慢静下来那么一点点。但仍旧是乱糟糟,没有办法做一个好好的梳理。

人生里值得烦恼的琐事实在太多,数不清的,纵然它们都高度相似,你甚至知道如何应对,但有时候就是带着那么一点不甘心。总觉得不至于此。

陷入到家庭的琐事当中:父母在某些事情上的不理解,导致自己心烦意乱。从来没想过如何去解决根本所在,而是以逃避当来解决问题的办法,每次都会被再次提及,反复说出自己的观点,到最后索性失联,假装自己并不存在。并不见得多好的童年,一直被索取的青年时代,这个不对等的关系让我恼火。

陷入过经济的危机中:因为自己不规划,导致超额消费,而每日里所做的每一个兼职、五年不敢辞职的最终原因,不过是担心,辞职后无法面对接下来的日常,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危机当中。每个月固定几天的时间还款,让人筋疲力尽。生活并不美好,这个不美好的原因是由我个人造成。

在职场里面没有被公平对待:在一间公司就职五年,兢兢业业,最终做的工作表面上看上去不错,听上去也不错。实则是一个实习生就能做完的。面对老板之前的承诺变成空,要秉着好脾性,看似体面的辞职,其实心里有一百个不乐意。却只得压抑自己,不可将这一切传达出来,让人错误意会。

最后它们都变成了——焦虑与不安。

就是在突然有一天,那些平常不过的词汇成为了敏感词,在讨论时不能被提及。

从前在解决这些不爽的事情上,我自认为有自己的一套:不开心的时候吃包糖,下班去吃块蛋糕,心情烦躁的时候,去跑步,如果觉得今天难捱,喝瓶红酒,倒头睡一觉,第二天又是美好又丧的一天。于是错误以为自己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安全地带,其实并不。人生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变得多好,也没发现自己精进到哪里去,甚至有点故步自封的感觉。

其实人们不难发现自己的压力之源,风吹来时,我们总能轻易知晓它的方向,一切都可预测,压力、焦虑、不安,也如是。以自己的那套体系来解决,最后的结果就是——未见消除,反而越垒越高。而掌控这一场游戏的人,是我本人没错。

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本书给出了答案:当焦灼和压力纷至沓来时,唯有平静才能让你找到力量。

的确如此,我们不能否认焦虑的存在,我们的逃避也不能让那些困扰我们的问题真实消失,它们仍然存在。我们都未曾有勇气来面对这些人生的难,但是这不能排除接连的困难朝你奔来。

唯有通过自我的教育,让自己意识到这些问题,通过保持平静的能力从而得到提升,而不是靠吃一颗糖,喝一瓶酒,或者至此不提某些字眼,某些话题。

只有当你我都敢于从自身出发,对自己的期待有明确的认识,不过分天真,知道出现问题时该如何解决。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收获内心的宁静,才能与焦虑和不安告别。兴许不会被彻底根除,但总好过当下糟糕的状态。

《人生学校:平静的力量》读后感(三):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白岩松的《幸福了吗》里写了这么一句话:不平静就不会幸福,当下的时代,平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在现今这个物质的社会里,很多人像无头苍蝇到处乱飞乱撞,为名为利,都在忙,都在抢,有谁愿意停下来等等?走得太快,灵魂就落在了后面。尘世浮华,物欲横流,人心浮躁,欲望越来越膨胀,内心便逐渐被贪婪腐蚀,被虚荣蒙蔽,功利心理越来越强。金钱和权力,越来越像是一种信仰,为了它们,可以欺骗、可以攻讦、可以践踏,可以不择手段,有谁会停下来反省一下,自己为了得到这些,是否失去了更多?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这句话颇有意味,意思是指大家都在忙碌的事情,你能够悠闲地对待它,才会有时间、有心思去满足自己的闲情逸趣。别人忙碌追逐的你不追赶,别人置之不理的你用心去体会。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发现什么呢?发现一种生活方式,发现生命的质量。

阿兰·德波顿是当代英国的著名作家,他的《人生学校:宁静的力量》指出:是内心的安宁,让我们有勇气面对世界。探究造成现代人抑郁和焦虑的根源,从自身出发,调整情绪,摆脱日常生活中的急躁。

德波顿的文字一直以睿智联想和理性分析著称,他将这种特点在《人生学校:宁静的力量》中逐渐发扬光大,形成其独特风格。德波顿擅长用独特的视角和细致的观察对日常生活进行精神分析,在21世纪知识快速更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德波顿深刻领悟到现代化进程给人类带来的重大影响。在其作品中,德波顿对现代社会做出了率真的批判,并力图通过温和的生活哲学为现代人寻找出路。

年轻的时候,常怀有梦想,梦想出人头地,梦想前途坦荡,梦想自己有一麻袋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长大之后才发现,梦想已经被现实击得支离破碎,即使用强力502胶水也难以粘合。工作生活一路坎坷,更多的是波澜不惊,一潭死水。曾经梦想的一麻袋钱,算起来也寥寥可数,一麻袋钱在城市里连一个厕所也不能够买到。所能看到的,只是镜子里日复一日忙忙碌碌的身影。

现代人当下的生活是枯燥单调的,每天都在规定的时间——八小时工作时间和八小时以外日常生活,规定的地点——工作地点和家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昨日的故事。唯一能够看到的只是孩子一天天的长大,而这种长大意味着我们生命的消逝。

如何摆脱这种焦虑?答案就是保持平静。

曾经有则禅宗公案说道,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和尚回答说:“得到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空空是大道”。生我之前我是谁,生我之后谁是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劈柴担水,无非妙道,行住坐卧,皆在道场。

生活的真理也正是蕴藏在生活的琐事之中。格物致知,就是从生活的日常之中,格出天地运行的大道,引导自己的内心找到方向,让理想的田地不再荒芜。生活中,很多人斤斤计较,要多占便宜少吃亏,并以此少占为苦;有的人志向高远,要超越同侪,战胜困难,成就不世之功。

无论说什么,其实归根结底,《人生学校:宁静的力量》就是让人学会“心安”。 佛家有云:“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只有做到“妾心古井水,誓不起波澜”,才能不为外物所影响,所干扰。人生的路总会有曲折、有挫折,每个人都会跌倒、会绕圈。面对困难和挫折,自怨自艾只是徒增烦恼,想办法解决好问题才能再次出发。

《人生学校:平静的力量》读后感(四):阿兰•德波顿的全球“知识付费”项目:《人生学校》系列图书引进中国

分部遍及伦敦、巴黎、柏林、台北等全球12个城市,超过500万人追随、受益的“知识付费”项目“教”些什么?你可能会很惊讶,是教你“好好生活”。

阿兰·德波顿是人们口中的英伦才子,他擅于从哲学、美学、心理学等角度审视生活中的现象。读过他作品的人,一定会被他广博的知识、富有哲理的文字,和字里行间的幽默所折服,德波顿的生活哲理书籍成为了众多读者书架上收藏的经典。

2008年,阿兰·德波顿与英国泰特美术馆前馆长索菲·霍华斯共同创立「人生学校」这一全球“知识付费”项目,致力于帮助当代人更好地面对人生、提升修养与情商,为教育事业带来新前景,这也为国内教育新形式提供了良好的引鉴。「人生学校」的项目遍及全球,在巴黎、阿姆斯特丹、柏林、台北等12个城市设有分校。线上的Youtube频道超过3.4亿的高观看量,380万粉丝受益终生。

同时,项目中汇集了众多资深教育家、权威思想家、知名作家,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探讨大众关切的哲学命题。《小说药丸》的作者在项目成立之初就积极投身其中,“第一份互联网报纸”赫芬顿邮报的创始人Arianna Huffington,美国生理学家、普利策奖得主Jared Diamond等都应邀参与,可谓是名人荟萃。在思想界大咖的联合支持下,「人生学校」在心理学、哲学、流行文化等诸多领域都有了强有力的专业支撑。学校除了开设课程、制作系列短视频之外,还出版书籍、提供心理学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大受欢迎。

迄今为止,「人生学校」已陆续推出近20册书籍,以套系形式呈现,可谓是设计感十足,又有着超高的辨识度。书籍探讨的内容也是丰富多样,涵盖了工作、爱情、家庭、幸福、精神、物质等议题,文风优美,又富于哲理,被Haper’s杂志、《经济学人》杂志、赫芬顿邮报等知名媒体多次报道。

2018年11月未读·生活家重磅推出《人生学校》套系图书5册,包括《人生学校:理想的工作》、《人生学校:爱情的真相》、《人生学校:平静的力量》、《人生学校:微小的幸福》、《人生学校:美好的品格》,是全新书系首次引进国内出版。那些学校里不曾教过的人生课题,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工作、爱情、情绪、幸福、道德——这5项困扰当代人的重要命题,是这套书籍的重点议题。如何扫除障碍确立自己的目标,用自己的喜好赚钱? 如何处理生活琐事,与伴侣更有效的沟通,谱写属于自己的完美爱情故事?如何在颓丧和焦虑中,保持心平气和,实现积极的情绪管理?如何再次发现细节中的闪光和乐趣,使自己被微小的幸福包裹?如何多一份容忍、如何举止自然,做一个强大且善良的人?

没有人天生就懂得怎样解决这些困惑和问题,获得理想的工作、称心如意的爱情都是需要学习的必备技能,掌控情绪、感悟幸福也不必盲目摸索,而善良这一温和的品格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强大支撑。这套书籍正是帮助当代青年人了解自己,树立自信,为追逐梦想和幸福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