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天才赢在注意力读后感锦集

天才赢在注意力读后感锦集

《天才赢在注意力》是一本由黄扬名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2018-9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才赢在注意力》精选点评:

●在喜马拉雅听过,注意力的区分方法简单易懂。

●养娃处处皆学问。注意力并不是平时认为的就“上课专心听讲”、“保持专注”那么简单,注意力涉及警觉、注意力转移、冲突排解三大系统,所以想提升孩子注意力,也需相应从这三方面入手(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这本书没有宣传的那么神奇,冲着他注意力这个来的。前面主要是给我们讲了一下注意力是什么,包括三点警觉,注意力的转移,冲突的排除。主要是针对小孩子,让他意识到集中注意力的好处,然后告诉了各种方法,主要是各种各样的游戏在游戏中学,最后就是提升注意力的方法三个运动睡觉冥想。里面各种各样的游戏还不错,一句话爸妈只能为你加油,成长是你自己的事。

●是被书名骗了吗。

●里面好多实用的小游戏,跟女儿玩的不亦乐乎,我再也不用为注意力培养焦虑了!

●适合比较小的孩子

●听完扬名老师的新书发布会,立刻买了一本。花了几天看完,对注意力有新认知。我们以为注意力等于专注力,但那只是注意力的一个方面。注意力还包括警觉性和注意力对转移。警觉性好比一个哨兵,帮助我们发现周围环境是否有变化。比如能不能注意到出门前有没有带作业,放学后是不是背错别人的书包。注意力的转移涉及到注意力的分配,比如抄写汉字时,需要同时关注书本上的字和自己写的字,如果转移能力不佳,就容易抄错。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应该是从这三方面去锻炼,而非狭隘地培养专注力。本书不仅从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角度澄清注意力的定义,也提供了很多有趣有用的游戏,在家就能玩! 力荐!

●有理论解惑,提供方法指导。可以写多张技巧卡。这位奶爸真有心给力。

●有料,把我对专注力的理论部分又扩充了一丢丢,一些游戏内容,家长们可以读一读,尤其是三岁以上再上一点的

●感觉膝盖中了一箭

《天才赢在注意力》读后感(一):孩子的问题原本就是自身的问题

注意力不仅包括专注力,还包括警觉能力和注意力的转移能力。

我之所以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是作者真的给了很多实际的例子,相较于市面上大部分育儿书籍都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上来说,这本书里的游戏我觉得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这一条我觉得很实用。当然爱贝睿本身针对是6岁以下的孩子,所以我觉得这个年龄段以下的孩子可以尝试阅读并尝试其中的游戏项目。当然以我个人的亲身经历来说,推荐这些游戏,首先自己要准备一个小抄,反复来练习这个游戏,观察自己的孩子,调整游戏的难易度,这是最难的部分,在我看来,做好这些事,比上班工作还要更加用心,且自己专注力要更高,所以我们必须本着下班会比上班更累,休假会比工作更累的决心去推行这些事,慢慢地让这种行为习惯深入你的生活了,才会相对好一些。

第二是这本书仍然沿袭推荐了运动对于大脑的好处。我觉得这一点是现代家长相对比较缺乏的部分,因为我们自己就没有持续运动的习惯,忽然发现应该先从自身开始养成持续运动的习惯,运动确实能够带来专注力的提升。只有我们自身的专注力提升了才能言传身教。

第三就是给成年人推荐了冥想训练,这一点也可以尝试起来。

《天才赢在注意力》读后感(二):孩子多动、写作业慢?给你一套搞定熊孩子的秘方

2017 年 5 月 16 日,一个不到 2 岁的宝宝在无人照看的婴儿游泳池游泳时不慎翻入水里,出现了令人窒息的 72 秒, 而妈妈一直在屋外埋头玩手机,还好最后一刻妈妈看到了孩子,冲进了游泳馆救了孩子。

2017 年 1 月 3 日,令人最为唏嘘等新闻……西安的肖女士带着 6 岁的女儿和不满 4 岁的儿子到温泉世界玩,4 岁的儿子游泳池内溺亡,儿子拼命这水里挣扎的时候,妈妈就在两米开外处玩手机,直至孩子浸没在水中……

据报道,某人在路上低头看手机时,没有注意到地面的井盖丢失,结果掉入地下水道中。还有人因为看手机过于投入,导致撞到路灯的立杆上。央视在6月份报道过一起因为低头看手机掉入护城河淹死的案例。

当看到这些报告的时候,您有没有想过这些人恰恰也是注意力有问题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呢?

很多人提到注意力的时候,首先想到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东扭西扭,扣扣索索,反正就是不好好写作业,或者是上课不认真,老是有一些小动作,其实这只是注意力的某一方面,真正的注意力可能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个样子。

现在给大家看一个选项,请你来判断一下这些那些是“注意力”不足的表现。

您觉得这些项目里那些是注意力不足呢?如果现在我告诉您这三项都属于注意力不足的表现,您是不是会觉得有些惊讶,感觉自己认识的注意力怎么好像不是这么回事呢?

刚刚的这个练习就来自于《天才赢在注意力》这本书。很多家长都想着如何提高自己孩子的注意力,可是对注意力却没有全面的认识,往往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天才赢在注意力》这本书恰恰就可以弥补我们这个缺憾,让我们更加科学,系统的认识注意力!

《天才赢在注意力》的作者黄扬名那可是名副其实的脑科学专家,学术富二代。他是美国约克大学心理学博士,现任台湾辅仁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艾伦.巴德利就是那个工作记忆模型之父,认知领域奠基者级别的大师是黄扬名的博士导师。丽莎.菲尔德曼.巴雷特情绪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是黄扬名的博士后导师,作为研究认知和情绪的两位大师的弟子,黄扬名博士在爱贝睿专门开设了儿童注意力,儿童大脑发育课程,深受广大家长的热爱。他同时是两个儿子的爸爸,大宝八岁,二宝四岁,在和孩子斗智斗勇中积累了丰富的育儿实战经验,自称为没有原则的爸爸,却时时体察孩子的小心思与无条件的情感支持,是孩子成长中的心灵守护神。

《天才赢在注意力》即是他学术的阐述,也是他在爱贝瑞的工作总结,全书分为四个部分:1、认识真正的注意力、2提升注意力的方法,3日常注意力问题与解决4,给孩子的彩蛋。

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认识真正的注意力。平时我们说到的注意力,其实是专注力,并非真正的注意力,它只是注意力的一部分。

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研究,把注意力系统分为三个方面:警觉,注意力的转移,以及冲突的排解。

所以上面那三个项目恰恰都属于注意力缺乏,只不过是注意力不同方面的缺乏而已。我们想要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单纯的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往往不能达到自己预想的效果,甚至有些时候专注力过强,还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你光顾着专心看手机,不小心撞到了电线杆上。

注意力的培养应该科学而且系统,这恰恰就是《天才赢在注意力》的第二部分的重点,在这里黄扬名博士通过众多的游戏,让我们在家里就可以跟孩子玩的不亦乐乎,让孩子提高注意力的同时,我们还可以派遣自己的无聊和增加更孩子的亲密关系‘这个互动同时还可以提升父母的注意力。

第三部分,属于我们大家都比较关心的一些日常问题,比如很多孩子不愿意抄写生字,或者写镜像字,做作业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爱走神,玩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等问题,都给予了详细,科学的解答,还有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最后我们来说其中最有趣的部分——第四部分,以往我们读书的时候,都是写给大人的,教会大人如何去搞定孩子,《天才赢在注意力》这本书最后一部分则是直面孩子,像一个朋友一样跟孩子探讨注意力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更能让孩子愿意接受注意的锻炼和培养。

这本书我用了一天看完,然后就开始跟我闺女实验里面的游戏,我们玩的是不亦乐乎,虽然孩子年龄小,我只是用了最简单的方法,但是真的受益匪浅。

如果您也在被孩子的注意力问题困扰,可以和我一起看看这本书。如果您有更好的注意力游戏,欢迎留言分享给我!谢谢。

《天才赢在注意力》读后感(三):孩子为什么总是“三分钟热度”?做到这一点,让孩子成为人生赢家

之前微博上看到个段子,某家长为了逃避给孩子辅导作业,希望让未来的亲家现在就把孩子领走,家长们不差钱,但唯一的要求是:把作业辅导好。这件事立马戳中了很多家长的痛点,大家都心酸地笑了,然后纷纷吐槽:陪孩子写作业每天都处于崩溃的边缘,虽然那些花的都是钱,但要的是我的命啊! 甚至有位孩子妈妈因为辅导孩子写作业,被气到脑梗……陪孩子写作业到底有多闹心?从这里可见一瞥。孩子做作业难,多半是由于注意力不够。 生活中随处可见注意力的问题,孩子上课老走神,对新玩具总是三分钟热度,跟他说话总是心不在焉,甚至有的家长怀疑自己的孩子患了多动症。关于“注意力”,孩子的大脑中到底藏着什么奥秘?家长该怎么做,才能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天才赢在注意力》这本书就系统地为家长解释了什么是注意力,教育家长如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以及如何甄别培养孩子注意力过程中常见的“坑”。 本书的作者黄扬名称得上是“学术富二代”,博士师从认知领域奠基者级别的大师,工作记忆模型之父,艾伦.巴德利,博士后师从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全球情绪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丽莎.费尔德曼.巴雷特。他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在和孩子“斗智斗勇”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我们真的了解注意力吗? 一直以来我们认为注意力就是专注地做某件事情的能力,也就是“专注力”。实际上“注意力”和“专注力”是两个概念。注意力不仅包括专注力,还包括警觉能力和注意力转移能力。 警觉力不足,我们会注意不到道路上突然驶来的汽车,容易发生危险。注意力的转移就是可以在两个需要注意的事物间自如转移注意力,例如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已经念到下一页了,孩子却还盯着前一页的图片。让绝大多数家长焦虑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注意力”里的专注力不足的问题。这跟我们平时理解的注意力有很大不同。 怎样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专注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想提高专注力,我们可以做哪些努力呢? 首先,我们可以先改变外在环境,把容易让孩子分心的东西拿走。孩子的大脑额叶发育还不完全,特别容易被环境干扰,所以作为家长要给孩子一个较少出现感官干扰的环境。孟母三迁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拆解任务。孩子的专注力是有限的,如果一次交付的任务太复杂,他们往往很难招架,自然会影响孩子做事情的兴致,从而影响注意力。如果把任务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不仅可以让孩子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提高专注力,还可以让孩子得到更多“顺畅、专注、完整地完成一件事”的体验,建立自信。 幼儿园的水龙头旁边通常会贴着一张图片,描述整个洗手的过程,把复杂的洗手任务拆解成具体的步骤和动作,帮助孩子完成洗手这个任务。 此外,家长通过想象游戏或者讲故事也可以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如果让孩子站着不动,他很难坚持一分钟。如果我们让孩子想象自己是一个很厉害的武士,要站好守卫城堡,他就能多坚持几分钟。有趣的故事会具有很强的代入感,会让孩子印象深刻,需要的时候都可以用故事中的角色提醒孩子集中注意力。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全面提升专注力的方法。作者黄扬名作为一个研究大脑的科学家,告诉我们运动不仅可以反映大脑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大脑的发展。运动可以通过影响大脑来改善注意力,同时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注意力训练过程。此外,睡眠和注意力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好的睡眠会帮助提高注意力,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又反过来对睡眠产生影响。 除了运动和睡眠,想要提升专注力,冥想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一些“发呆”的时间,说不定一个好点子就诞生了。 本书还教给家长一些简单有趣的小游戏,来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例如“照镜子”游戏、找不同游戏、“心脏病”游戏可以帮助提升孩子的警觉能力,打地鼠游戏、连连看游戏、猜骰子游戏可以帮助提升注意力转移能力,糖果游戏、逢七过、说相反游戏可以提升冲突的排解能力。 真的是越专注越好吗? 虽然很多家长希望提高孩子的专注力,但是,我们发现有的时候并不是越专注越好。过度集中注意力时,则无法保持警觉。物理学家牛顿在实验室工作到非常忘我,结果该吃饭时才发现锅里煮的不是鸡蛋,而是自己的怀表。大书法家王羲之专心写字,吃东西时要蘸蒜泥的时候,蘸了墨汁。 生活中孩子如果过于专注玩玩具或看视频,就会忘了时间,进而忘了该做的事情。过度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于社交也有很大的影响。患自闭症的孩子就是过度专注于一些事物,而忽略了环境中其他更重要的事物。 我们要引导孩子懂得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让他们既可以专心做事,又可以留意周围环境的突发状况。虽然很不容易,但是一样可以通过练习做到。 首先,我们要知道孩子注意力哪方面比较强,哪方面比较弱。其次,要多加练习。如果警觉力不好就多做警觉力有关的练习,多练习看看周围环境的变化。如果注意力的转移能力不好,就要练习该注意看哪儿的时候就看哪儿。如果冲突的排解能力不足,就要做忍耐训练。然后就是要持续练习。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们要让孩子意识到培养注意力是他们自己的责任,父母的作用只是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

作为家长,我们的注意力合格吗? 我们家长在训练孩子提升注意力的同时,也要反思自己的生活。现代社会,大量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我们的感官。有的时候想去做一件事情,突然看到一条信息,就被吸引住了,等看完了才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但是原本要做的事情还没有完成。所以,我们也应该对自己的注意力水平有个清楚的认知,然后有针对性地提高改善。我们也要学会“放下”,学习“少及多”的人生哲学。努力减少自己的注意力负担,成为人生的赢家。

《天才赢在注意力》读后感(四):比起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父母做到这一点,最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

一位妈妈和久未谋面的朋友聚会回来后,焦虑大哭,因为儿子。

这位妈妈姓程,儿子5岁,幼儿园中班。朋友的儿子4岁,小班。

程女士说,朋友的孩子认识快1000个汉字,上了四个英语培训班,能阅读英文绘本,除此之外,还在学拼图,钢琴,又考上了学而思的尖子班。他幼儿园每天只上半天,剩下半天就是上辅导班。

程女士平时对儿子的教育也很上心,给他报了围棋班,跆拳道,还叫他识字。可是跟别人的孩子一比,落差实在是太大了。

聚会当天,她刚好陪儿子做围棋作业,五盘棋,孩子输了四盘。看到孩子如此懒散,不上进,她就觉得自己很失败,于是就忍不住爆发了。

为了那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小朋友从很小就辗转各种培训班。不管是朋友聚会还是亲戚聚会,炫娃已经司空见惯,家长们也是私下暗自较量。

难道,孩子很小就能认识很多字,学会了很多才艺,将来就会发展地很好吗?

事实是不一定。

卡尔·纽波特说:在新经济形式下,有两种能力至关重要,一种是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一种是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而想要具备这种两能力,都离不开注意力。也就是说,真正决定孩子以后发展得如何是由注意力决定的。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曾做过一个关于注意力的棉花糖实验。在实验中,他请一些小朋友到实验室,每人前方放一个棉花糖。如果这些孩子可以忍耐15分钟,不吃掉眼前的棉花糖,就会得到两朵棉花糖。

这项研究后来的追踪调查发现,那些等待15分钟再去吃糖的孩子,长大后,不管是学业、事业、还是婚姻状态,都比那些迫不及待吃掉棉花糖的孩子要好很多。

所以,如果你想让孩子未来能有更好的发展,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一个注意力好的人,不管做什么都很高效。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呢?

在《天才赢在注意力》这本书里,有详细的介绍。

这本书的作者黄扬名,英国约克大学心理学博士,现任台湾辅仁大学心理系副教授。他开设的儿童注意力课程,得到上万家长的认可。同时,他还是两个孩子的爸爸,有着丰富的育儿实践经验。

《天才赢在注意力》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什么是注意力,如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以及常见的注意力问题如何解决。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迈克尔·波斯纳一直致力于注意力的研究,他将注意力分成三方面:分别是警觉、注意力的转移,以及冲突的排解。

警觉也就是察觉。小时候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陈毅吃墨水,陈毅边吃糍粑边看书,居然把墨水当成了糖,还浑然不知,弄得满嘴是墨。其实这就是警觉力不够导致的。

那么什么是注意力转移呢?假设你正在给孩子读绘本,当你已经在读下一页内容的时候,孩子还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前一页,这就是注意力转移不够的表现。

最后就是冲突的排解。前面介绍的棉花糖实验的例子,其实就是排解冲突的过程,因为孩子必须时刻控制自己想吃的冲动,自己与自己在做斗争。

这跟我们平时理解的注意力有很大不同,当你觉得自己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应该先弄清楚是注意力的哪一方面出了问题。

注意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影响了我们工作、学习、生活、人际关系,还影响了人的一生。

想要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就要对症下药,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解决方案。

(1)如何提高孩子的警觉力?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丢三落四,考试看错题目,做作业写错字,这就是警觉力不够的表现。黄扬名在书中给大家介绍了三个常见的游戏,比如玩“照镜子”游戏、找茬儿游戏、玩“心脏病”游戏。

这些游戏的玩法都很简单,孩子的参与热情也比较高,在游戏中训练孩子,是最好的育儿方式之一。

(2)如何提升注意力的转移能力?

注意力太集中也不是一件好事。

比如太专注看书,吃了墨水的陈毅;边走边看书,撞到树上的陈景润;认真做实验,把怀表当成鸡蛋煮的牛顿。

太专注一件事,往往会闹出笑话,甚至是生命危险,试想一下,一个高速公路上的司机,突然被广告牌画面所吸引,而忘记看路,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

想要训练孩子注意力的转移能力,可以陪他们玩打地鼠、连连看、以及猜色子游戏。这些游戏都需要参与者反应敏捷,灵活迅速。

生活中,我们经常称呼那些只知道读书,啥也不行的人为书呆子。想要避免孩子“呆笨”,一定要重视训练孩子的注意力转移能力。

(3)如何提升冲突的排解能力?

网上经常有人发帖子问,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爱看书的习惯?

下面的网友一般都会说,想要培养孩子爱看书,首先你自己有没有看书的习惯。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同时,从注意力的角度来说,它在帮助孩子减少解决冲突排解的状况。

生活中,经常看到,父母们坐在客厅里看电视,孩子在书房里学习三心二意。如果父母也爱学习,家庭氛围好,孩子就会更容易进入学习的状态里,因为外界没有什么别的诱惑。

提升孩子冲突的排解能力,可以帮助孩子心无旁骛地学习,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像逢七过的游戏、说相反的游戏以及前面提到的糖果游戏,对于提升孩子的冲突排解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1.冥想

脑神经科学的相关研究发现,冥想对几乎所有的心智能力都有帮助。它可以帮人缓解压力,提高记忆力、以及增强专注力。

耶鲁大学的研究发现,冥想能让大脑胡思乱想的回路信号减弱。在美国和加拿大,已经有学校把冥想纳入课程规划。

从小引导孩子养成冥想的习惯,多多益善。

2.运动

2003年,美国纳帕威尔中央高中的体育老师保罗做过一个实验,他要求一部分学生提前半小时到校,进行体育锻炼,另外一部分学生则按照平时的作息规律。

研究结果出人意料,提前运动半小时的孩子,更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更用心,成绩自然更好。

运动可以促进神经元的联合,神经元联合的越好,大脑运转地就越好。

因此,想要提升注意力,一定要保持运动。况且很多运动本身,就需要很高的注意力,比如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

3.睡眠

人在疲劳的时候,注意力会下降,睡眠会帮助身体恢复各种机能。不要让孩子熬夜,睡懒觉,养成健康良好的睡眠习惯。

从小到大,我们亲眼目睹了这个时代的瞬息万变。曾经我们信奉为真理的东西,如今却被证明是错的;曾经我们追求的铁饭碗,如今却消失了;曾经我们厌恶一成不变,如今却害怕变幻莫测。

但有一样东西,变化得却很慢,那就是人的教育理念。小时候父母让我们拼命地学习画画、跳舞、书法;如今轮到我们自己当父母,还是这样要求孩子。

纪伯伦说:你们的孩子凭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你们可以给他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的身体,却不可以荫庇他的灵魂。

优秀的父母不是让孩子学习很多技能,而是培养孩子掌握技能的方法,不管这个时代如何发展,衍生出很多新的技能。这对于一个专注力很棒的人来说,都不是挑战。

最好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而不是立足当下。

《天才赢在注意力》读后感(五):~读书笔记~

第1部分 你真的了解注意力吗?

注意力包括警觉、注意力的转移、冲突的排解三个方面。当你希望孩子“集中注意力”时,首先需要弄清楚你说的到底是注意力的哪个方面。

如果一个人在和你讲话的时候总是很专心,而且还会贴心地记住你的生日、口味偏好等,那么这个人的人缘肯定会很好,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是如此。

第一,要让孩子体会到集中注意力的具体好处。我们需要做一些规划,甚至加上一些外部奖赏,让孩子亲身体验集中注意力的好处。例如,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他集中注意力15分钟,那么就可以休息5分钟,这5分钟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这个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孩子的发育状态以及练习的经验进行调整。第二,降低集中注意力的门槛。孩子的大脑发育还不完全,特别是跟集中注意力有关的脑部区域,所以孩子要想集中注意力就比较费神。当我们希望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就不要打扰他们,也可以用游戏的方式;

人的注意力系统分为三个方面:警觉、注意力的转移,以及冲突的排解

警觉,也就是要随时侦测信息。从出生后,人的警觉就比较稳定,不会再出现明显的发育成长。10岁以下的孩子的警觉能力是相对稳定的,而且他们的警觉能力高于成年人。

注意力的转移,也就是能屈能伸,可以在两个需要注意的事物间自如转移注意力。相较于警觉,注意力的转移就较主动,也就是说,人们有意识地决定要把注意力从一个物品转移到另一个物品上。在两岁前,儿童注意力转移能力会逐步提升,到了两岁后会到达一个稳定状态。因为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还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儿童,所以他们的注意力转移能力并不会在两岁就达到高峰。注意力的转移,除了受到大脑相关区域发育的影响之外,也受到多巴胺(dopamine)的影响。多巴胺主要与大脑的弹性运行有关,而注意力的转移正是依赖大脑的弹性运行,因此多巴胺分泌异常,也会影响注意力的转移能力。

冲突的排解,指的就是当环境中有很多信息在竞争的时候,我们选择注意什么,并且搁置其他项目。我们经常抱怨“孩子在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其实就是孩子无法排除玩具、宠物或其他环境变化的干扰,进而无法全神贯注地学习。整个大脑额叶在儿童发育的过程中是持续进行的,一直要到青春期之后才会达到高峰,所以他们的冲突的排解能力,也会逐步提升。

事实上,我们多数时候都错怪孩子了,不应该说他们注意力不足,说他们冲突的排解能力不佳,或许更合适一些。研究发现,警觉能力的提升,也会提升冲突的排解能力。但是,冲突的排解能力的提升不利于提升警觉能力

新生儿的注意力具有反射性,即易被外界刺激引导(例如,听到巨响,会转过头)。在这个阶段,注意力的转移的发展就相对重要。注意力的转移能力越强,日后的自我控制能力就越强。注意力的发展是有先后顺序的,反射性的功能发展得较快,而需要主动控制的能力,则会跟随大脑额叶的发育逐步提升。

第一,如同波斯纳等人的做法,在不同的位置依序呈现刺激,然后检视孩子是否能够学习,并在刺激出现前就注视那个位置。若孩子能提早注视那个位置,表明他的注意力的转移能力发展较好。第二,让孩子看一个没见过的东西,看看他是否会先进行观察再伸手去拿,还是会直接伸手去拿。若孩子会先观察一阵子再出手,表示未来他的冲突的排解能力可能较好。

我与爱贝睿团队开发了一个新型儿童注意力评估系统,欢迎大家进一步了解(http: //attention.ibrainbaby.net)。

一般来说,多动症的确诊时间一般在学龄后,因为这时孩子发育得比较稳定了。《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有标准。

一些孩子的注意力缺失与生理上的发育缺陷有关,所以不要过度苛责孩子。要了解孩子的状态,帮孩子安排最适合的干预方案,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提升注意力。

专心很重要,但过度专心也不好。家长需要引导孩子明白什么是恰到好处的专心。在该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就集中,该放松的时候就放松,孩子才会有更好的表现。

如果人把注意力过度集中在一个东西上,就很容易忽视其他东西,很可能带来危险。——警觉不够。过度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于社交也有很大影响。患自闭症的孩子,就是过度专注于一些事物,而忽略了环境中其他更重要的事物。引导孩子,让他们懂得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是很重要的。这涉及两个问题:第一,让他们意识到,哪些行为属于“注意力程度”的范畴;第二,让他们领悟到“集中注意力”的不同程度,比如,怎样算无法集中注意力,怎样算过于集中注意力,怎样算恰到好处地集中注意力。

注意力的故事;或者日常环境

我们教孩子控制自己集中注意力的程度也应如此,要教他们具体做法。例如,当希望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就让他们把其他东西拿走,只能注意该注意的东西。人的天性本来就很容易留意环境的变化,孩子的大脑额叶发育还不完全,特别容易被环境干扰,所以要格外注意。你可以在孩子的书桌前贴上眼睛的照片,可以选发怒的眼神。当孩子开小差时,就可能看到这张照片,会赶紧调整注意力。(这个方法有点好玩~)建议给孩子一个较少出现感官干扰的环境,这类干扰不仅包括视觉、听觉的,强烈的气味也会影响孩子,也需要留意。

首先,我们要知道孩子能够保持专注的时间是有限的,特别是当他们做一些不感兴趣的事情时。我们可以帮孩子拆解任务,每个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孩子一次能够保持专注的时间。——小番茄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以及生活中的小事,引导孩子:明白什么是恰到好处的专心,并且教他们一些具体方法,控制自己的专心程度。

警觉依赖主动性,所以要训练孩子的警觉性,格外费力,因为儿童注意力的发育过程是先发育被动性的部分,才发育主动性的部分。两个原则:• 循序培养孩子的主动性; • 不使用过于强烈的感官刺激来训练孩子的警觉性。

如果我带大宝一起等妈妈购物,一般会和大宝并排看着镜子,然后这样对他介绍游戏规则:“现在,我们来玩‘照镜子’游戏。你在镜子中看到爸爸做什么动作,就要做同样的动作,比如,举起左手,或者伸出双手。”你可以一边慢慢地介绍规则,一边带孩子示范两次。一般三岁以上的孩子,很快就可以领悟这种游戏规则。第一,它可以训练孩子的警觉能力,因为孩子必须察觉爸爸、妈妈动作的变化。第二,玩这个游戏,也涉及注意力的转移。仔细想想,这个过程其实和抄写有点儿像,都是先观察,然后想办法复制。如果做一点小小的改动,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个游戏来训练孩子的创造力。可以跟孩子玩“动作接龙”,就是两个动作之间要有关系。比如,如果我在镜子前做出扔球的动作,孩子首先要观察并且判断我的动作是扔球,接着他要想什么是和扔球有关的动作。如果他想到的是接球,那么就要在镜子前做出接球的动作。这时,我就要做一个和接球有关的动作,例如,拍球。这样就可以一边提升孩子的注意力,一边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绘本也可以作为“照镜子”游戏的道具。在家中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你可以找一本有人物角色的绘本,然后模仿绘本中一个人物的动作,让孩子从绘本里面找找,看看你做的动作是哪一页的哪个人物的动作。也可以反过来玩。

如果我们要通过找不同游戏来提升孩子的警觉程度,希望可以借此改掉丢三落四的习惯,就要对这个游戏进行特别规划。例如,如果你想帮孩子改掉“忘记拿东西”这个习惯,就可以选择那些画面中有人物,而且手中拿的东西有变化的。也选择那些有“人的表情变化的”图片,鼓励孩子发现这些表情的不同。

其实类似UNO里面的拍7《德国心脏病》

第一,注意力本来就需要转移,能够顺畅地调整自己关注的事物,才是良好的表现;第二,训练孩子转移注意力和分心是不同的。注意力的转移是主动把注意力的焦点从一个东西上转到另一个东西上;分心是孩子因为其他事物的干扰,而被动地将注意力的焦点转到那个事物上。要注意: • 在正确的时间,注意该注意的事物。 • 在训练的时候,要掌握适当的节奏。

《九宫格打外星人》;也类似太鼓达人也可以玩找座位游戏:就用一张白纸,画上10×10共100个格子,也可以画上5×5共25个格子。然后,准备一些棋子,或者其他能代替棋子的小物品,待会儿要把它们放到小格子中。 先说最简单的玩法:数字可以按顺序写,如1在左上角、100在右下角。然后,在写完数字之后,我们就可以随机喊数字,让孩子把棋子放到指定的位置上。如,可以喊13, 19, 95, 48等。可以设定一次玩一分钟,看看孩子可以成功放几颗棋子。这个游戏也可以进行乘法口诀训练。(数字顺序也可以是随机的)

我们可以把扑克牌作为素材,看有几个人,就选几个花色的扑克牌。假设你跟孩子玩,那么你可以选择红桃和黑桃,然后把牌随机放在桌上,你跟孩子一人选一种花色,看看谁能把各自花色的牌按顺序找齐,先完成的人就赢了。如果孩子玩得比较熟练了,可以选择都是红色的花色,增加难度,让孩子不能只靠颜色就找到下一张牌。连连看其实有很多延伸性,也可以做物品接龙。你和孩子利用家里的物品来接龙,可以根据物品的名称或颜色来接龙。例如,从白色的抱枕开始,接着可以找白色的杯子、碗,或者可以找不同颜色的枕头。用这样的方式,可以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相当有意思。

可以从两个杯子开始,等孩子比较熟练了,再增加一个杯子。最后,不一定要用赌博的方式,可以帮孩子累积点数,拿了一定的点数可以换一个奖赏。

冲突的排解能力和额叶发育的程度高度相关,所以很难让年纪太小的孩子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与其逼着孩子训练,不如减少干扰,提升孩子的兴趣。 • 循序渐进,从训练抑制简单、强度弱的刺激做起。 • 提升孩子对于“非干扰”事物的兴趣。

首先,你要准备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糖果,比如,一种圆形,一种长方形,需要不同的颜色。玩的时候,先把各式各样的糖果摆放在桌上,先让孩子选定形状和颜色,然后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比如5秒)找出符合那个形状和颜色的糖果。比如,如果孩子选择的是红色和圆形,那就只能找红色、圆形的糖果。如果拿错了,或者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挑出相应的糖果,就要被扣分;如果在规定的时间里准确找到相应的糖果,就可以吃掉它们。也可以拿别的东西来取代糖果。重点是,只要这个东西是孩子喜欢的,让他们有“被奖赏”的感觉,就可以用它们替代糖果,激励他们“自我控制、提升注意力”。

一般的玩法就是大家围成一圈,然后从1开始依序喊数字,如果数字是7或者7的倍数,就不能喊出这个数字,必须做一个动作。在这个游戏中,我们必须一直留意每个人喊的数字,从这个人到下一个人,所以需要注意力的转移。另外,我们可能会有跟着别人做的冲动,所以即使当轮到自己的那个数字是7的倍数时,也会有强烈的念头要喊出来。抑制自己不喊出数字的过程,就会训练冲突的排解能力。简化的话,一旦到7,下一个人就喊1

最简单的玩法就是父母说一个形容词,孩子必须说出相反的形容词,比如父母说“大”,孩子就要说“小”;父母说“黑”,孩子就要说“白”。谁先出错,谁就输了为什么这个游戏可以提升孩子的冲突的排解能力呢?首先,当我们听到别人讲话的时候,会想重复这个人讲的内容,这时,孩子要控制这种冲动才会赢,所以这个游戏会不知不觉训练孩子的冲突的排解能力。其次,孩子要根据大人讲的内容,讲出相反的词语,必须保持警觉,于是可以训练警觉能力。复杂一点的玩法就是一次说两个词,例如,如果我说“大,黑”,大宝就要说“小,白”

把刷牙和洗脸的步骤用图画的方式贴在洗手池旁边。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把步骤喊成口令,“第一,我们挤牙膏”“第二,先漱一下口”“第三,开始刷”,然后和孩子同时做这些动作,孩子会很开心地和你一起做。拆解任务,不仅可以帮助孩子高效地完成当下的任务,还可以让他们在一次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注意力。拆解任务,说穿了,其实是为了让孩子在注意力能力还不成熟的状态下,挑战有难度的任务。通过建立自信,让孩子的注意力发展得更好。第一,帮助孩子拆解任务只是一个必经阶段,更重要的是,在执行这个任务之前,要让孩子了解整个任务,让他意识到,现在只是让他一次完成一个步骤,以后还是要独立完成整个任务。第二,拆解任务不仅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训练,对成年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

让孩子在想象故事情境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注意力。如果让孩子站着不动,他很难坚持一分钟。如果你说:“你是一个很厉害的武士,现在要站好守卫城堡,不可以被零食、宠物干扰!”他就可以多坚持几分钟。

运动能力好的人,大脑肯定也好。运动不仅可以反映大脑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大脑的发展。这是大量的相关研究得出的结论。运动会让大脑分泌一些神经传导物质,比如多巴胺。多巴胺会让我们感到更快乐。其实,除了多巴胺,大脑还会分泌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会促进记忆的形成,去甲肾上腺素会帮助人更集中注意力。运动还可以促进神经元的联结。很多研究发现,神经元的联结程度越好,大脑的运转就越快。注意力这种跟效率高度相关的能力,受到的影响也会特别明显。运动对注意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第一,通过影响大脑来改善注意力;第二,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注意力训练过程。可以创造室内玩的方法:比如抢球游戏,类似篮球里的抢球;左右不对称(周伯通...)

因为睡眠本身就是一件需要注意力的事。要能够睡着以及集中注意力,我们都需要排除周围的干扰,也就是我们之前讲到的冲突的排解。• 父母要帮孩子养成固定的睡前习惯; • 父母在跟孩子玩游戏的时候要尽量温和轻柔,不要让孩子太兴奋。

打坐、冥想对几乎所有的心智能力都有正面影响,例如,会提升人的记忆力和幸福感,当然还会提升创造力和注意力。成功冥想,需要一定的注意力。没错,要想进入冥想状态,我们就要排解冲突,把一些杂念排除在外。在家里的话—— 第一,营造适合冥想的环境;首先,要避免出现太多的声光刺激,要准备微弱的光源,并且搭配和缓的音乐。就是要让孩子静下来什么都不做。这不容易,但你可以引导他,用和缓的方式,让孩子可以在没有外在环境干扰的情况下,开始冥想,去体会冥想是什么。(还是APP吧)第二,按部就班地引导孩子。我们可以从短暂的冥想开始,5分钟起步。其次,我们可以从具体的引导开始。他们不懂什么叫放慢呼吸。所以我们要跟孩子说:“当爸爸说1的时候,你就要吸气;当爸爸说2的时候,你就要吐气。我们来练习看看。”你在做的时候,要逐步放慢速度,让孩子进入冥想状态。

人类的注意力会被两类内容吸引。第一,强烈的感官刺激。例如,闪烁的灯光、巨大的声响等。这虽然是我们被动接受的刺激,但可别小看这股力量,因为从演化的角度看,人类能够迅速察觉这样的外在刺激,比如猛兽的形象或叫声,才得以存活下来。第二,跟“被动接受”相反,即我们心中主动想要注意的东西。例如,当人们去商店买酸奶的时候,就会特别留意酸奶的位置。但是,如果有坚定的决心,那么第二种东西的影响力可能覆盖第一种东西的影响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很专心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即使别人大声叫我们,我们也有可能听不到。手机就具备了这两类东西的特点:第一,它有较强的刺激,孩子本能地就会注意;第二,一旦孩子通过手机得到愉悦感受,就会主动想玩手机。引导孩子:你可以先记住两个关键词:开心,约定。我们可以想办法让孩子觉得做这些正经事也很开心,进而让他们真的喜欢上做这些事。如果孩子比较小,可以用“帮帮虚拟小朋友”的方法。其次,我们应该策略性地限制孩子接触手机、电视的时间。这需要跟孩子做点儿沟通,你也可以跟他们讨论,寻找替代方案。在使用电子产品上—— 第一,父母要选择刺激比较弱的素材,这样才不会让孩子从小就暴露在强烈的感官刺激之中。这对他们的感知能力的发展比较好,也更不容易上瘾。第二,父母要陪孩子一起使用它们。这会让孩子认识到这是在和爸爸、妈妈一起共度时光,而不是和手机共度时光。

记住三点:降低门槛,增加动机,适度休息。第一,帮孩子降低写字的门槛。一边看字帖一边看自己的写字本,是一个注意力不断转移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注意力分散”高发的时间,对孩子来说,这有点儿难为他。我们怎么帮他呢?我的建议是:先给他用那种可以描着写的练习本,孩子只要沿着字的轮廓去描,就可以轻易写出一个字。通过这种方式,让他好好体验顺畅、正确地写一个字或一句诗的过程。第二,增加孩子把字写正确的动机。例如,我家大宝不喜欢写字,除了必须写的作业之外,他不喜欢重复抄写。这时候,我就会跟他玩“猜猜这是什么字”的游戏。父母也可以用字来和孩子玩文字接龙游戏。第三,让孩子适度休息。对孩子来说,抄写实在是一件很耗费心力的事。

第一,孩子一般更喜欢那些成就感更大或者挫折感更小的事情。所以如果发现孩子对于某个科目的学习产生了挫折感,要赶紧介入,找到原因,并想办法帮助孩子降低在这个科目中的挫折感,并且找到更多的成就感。第二,爸爸、妈妈要成为孩子的榜样。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比如,如果你希望孩子学习好,数学成绩很高,那就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很讨厌或害怕数学的态度,而要表现得更积极,这样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沉睡皇后》的游戏;《佩格与小猫》(Peg & Cat )的动画片,适合幼儿园至小学衔接阶段的孩子学习数学知识,小一点儿的孩子也可以看。

第一,找出易让孩子分心的事物。你可以仔细观察孩子,如果你发现孩子易被一些东西影响,就帮他消除这些干扰。如果他总是盯着玩具,就把玩具收起来。第二,找出会影响孩子的“人祸”,对症下药。如果孩子是因为爸爸、妈妈在身边,所以容易分心,那么爸爸、妈妈就该避免在孩子需要专注的时候出现。不要打断孩子做事情,因为孩子要保持专注非常不容易。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当孩子准备写作业的时候,我们就不该去逗他们;当他们在玩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唠叨他们的作业还没有写。第三,帮助孩子养成看到爸爸、妈妈就要警觉、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不断想要购买新玩具和注意力有关系吗?有!除非一个东西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否则我们的注意力不会持续太久。第一,你可以购买经典款的玩具,不要一味跟风。因为有时候,一些当红的卡通形象玩具的价格很高,可是一旦这股风潮过去,卡通形象不红了,孩子可能就不想要了。第二,观察孩子真正的喜好。比如,有时,大宝会吵着要乐高,我就购买乐高的很多系列,如警察系列、消防局系列。可是,我发现大宝真正喜欢是其中的人物,而不是警察系列,所以后来我只购买人物。第三,你可以学习一些博物馆“隔段时间,换一些展品”的做法,你可以把一些玩具收起来,隔段时间,再拿出来给孩子玩儿,孩子就会有新鲜感,又会玩儿上一阵子。培养孩子的耐性,鼓励弹性思考。注意,这两点不仅可以应用到玩具上,还可以应用到孩子的学习上。“木头人游戏”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耐性。你也可以跟孩子比赛“看谁先说话”:两个人都不可以说话,憋不住先说话的人就输了。这也是简单又有趣的训练方式,孩子的“耐性、自我控制”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来。数字油画(这个其实超累)鼓励弹性思考。 事物具有多面性,我们要多鼓励孩子去发现。比如,同一个玩具,虽然本来有一个固定的功能,但也可以拿来做别的事情。例如,可以告诉孩子,用乐高积木做一个箱子,就可以拿这个箱子去装其他玩具。如果孩子能够从不同角度去看同一个东西,每次都会有新鲜的体验,注意力就会持久一点儿。

注意力方面的问题主要分两类:第一类是外在表现,冲动、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比如上课的时候老是做小动作;第二类是内在的不专心,不能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上,比如,上课的时候走神儿、开小差。动画片《哆啦A梦》中的两个角色,恰好符合这两种类型,胖虎属于第一类注意力有问题的孩子,很冲动,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相信你一定想到,大雄属于第二类,常常不专心,无法集中注意力。男孩的注意力问题大多跟无法抑制冲动有关; 女孩的注意力问题大多跟动机低落有关。

其实这部分算是总结,虽然是给孩子的口吻,但孩子能主动做这些事情并不容易~~成年人也要反思自己的注意力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