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美国科学·物理科学·第二级读后感1000字

美国科学·物理科学·第二级读后感1000字

《美国科学·物理科学·第二级》是一本由[美] 蒂莫西·库尼 等著著作,后浪丨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0.00元,页数:1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国科学·物理科学·第二级》读后感(一):“外国的月亮”和“中国的月亮”

科学,故名思义,就是分科而学,即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比如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等进行研究,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但常规所指的科学一般偏向于特指狭义的自然科学,不包括社会学和思维学的内容。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且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千家万户。所以掌握一定量的科学知识、具备相当的科学素养正在成为一种“标配”——而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了解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对于学生而言,了解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而树立起在将来的科学研究中作出一定贡献的目标,这是应当而且必须的。科学唯有不断向前、不断更新才能对人类生活和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和美国小学标准科学教材的设计体例、思想相比,中国小学的科学教材原来特别注重的知识传导,这从原来的课程名称——自然——可以大致看得出来。但随着中外交流、学习借鉴,如今小学已经越来越注意教育和引导小学生不仅仅要学习一定的科学知识,还对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思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而这些方面,正是如《美国科学·第二级》的重点关注。每一册《美国科学》的每一章,都设置有“如何阅读科学”板块,都会介绍一种“目标阅读技巧”,在具体章节的学习中这样的目标阅读技巧都会重复出现,以便学生在学习、阅读过程中时刻加强印象、强化练习阅读技巧,最终固定、强化为自身科学素养、技巧的一部分。

在《美国科学·物理科学·第二级》这本教材中,设置了四章内容,分别为“物质的性质”“能量”“力与运动”和“声音”,每一章的内容则按照“指导探究”“如何阅读科学”以及“引导探究”三个板块来层层深入,不仅介绍相应的科学知识,而且更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理解和思考,能动手去做一些简单易行的小实验的就以这样的方式来加深相应的知识理解。其实除了这些实验之外,如果足够留心的话,章节中的很多内容,也都引自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和常识,而这些内容其实也都可以由学生来动手再现——即使没有老师的讲解,学生自己去尝试,也会对这些知识有一个较为深刻的把握。这一点,值得中国的小学科学教材甚至初中的物理、化学等学科教材借鉴一下。

其实,还可以看到,美国科学教材在介绍知识的同时,也非常注意向学生介绍一些本国的科学家。这一点,也值得中国的科学教材借鉴。有一个现成的例子是,今年的央视“开学第一课”节目因为邀请了很多的明星,而非科学家、运动员,而为人们所热议。从社会的未来和孩子更进一步的成长来看,明星的示范作用显然远远不及科学家,“追星”不是不可以,但要弄清楚要追的“星”都是什么样的“星”才行。

但在另一方面,在努力加强学习、借鉴的同时,也不是说“外国的月亮”就都是圆的,有一些自己做得好的方式也是可以继续发扬的。还是拿这一本《美国科学·物理科学·第二级》来说,在讲了物质以外,还介绍了有关能量、力与运动、声音的有关知识,似乎还缺少了光学、电磁波这些生活中同样更为常见的知识介绍。毕竟,作为小学课本,这些知识也是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的,也需要作一些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以方便初中、高中作进一步的学习。

《美国科学·物理科学·第二级》读后感(二):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习美国科学

1、 科学是什么——是结果,更是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随处可以听到“科学”这个词语。但究竟科学是什么,可能并非人人都清楚。辞海中的“科学”解释为: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实践经验的结晶。

其实,科学是结果,更是一种过程。作为一种社会精神生活现象和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态,科学不仅仅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等各个领域的具体规律性只是的理论体系,更应该是人类获得只是的社会认识活动。

“科学”概念的内涵决定了科学的学习方式,而人类所具有的探究天性,也使得科学探究成为我们学习得有效途径。因此,在国际上,无论教学内容如何,科学探究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最为重要的课程理念。

孩子学习科学,和科学家所从事的探究过程有很多相似之处,尽管孩子的探究及其结果也大多不会像科学家那样对增进人类的知识有所贡献,但它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探究包括问题→事实证据→解释→评价→发表于交流,强调探究过程意味着对孩子的认知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也意味着孩子需要较高的智力投入。因此,注重科学学习,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智慧潜能,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更有利于孩子深刻领会好掌握探究的学习结果。虽然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许多问题、困惑和失败,但这却是一个人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将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和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的回报。

科学的内涵决定了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美国在为科学教育的课程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创造出一种以探究课出发点,以实验活动为中心,注重让孩子“从做中学”的新课程。《美国科学》系列图书就是其中的代表教材。这是美国小学标准科学教材,全美有40多个州正在使用。这套教材基于美国科学教育标准编写,每个年级包括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物理科学及太空与技术四个科目。系统、全面、科学地逐步呈现小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知识。

这套教材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即在实现人的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发展,把个人和自然及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整个教材课程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在小学阶段,孩子们从观察、测量和认识物质的属性开始他们的科学学习,低年级主要以认识、发现为主,到了高年级则要开始进行一些科学实验。

科学在实验室,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美国科学》的探究特色除了要孩子自己思考并从中得出结论外,还十分注重科学与生活的联系、认知与情感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总和,较多地介绍科学的历史发展和科学的广阔社会背景,学习内容十分广泛,且富有趣味性,学习任务富有挑战性。正是这一开阔的北京和紧密联系生活的特点,有助于激发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孕育热爱科学的情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与科学价值观,因为也容易让孩子感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探究无处不在。

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不是一条条的定理和结论。所以说小学科学课程就是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要细心呵护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并形成稳定的心理品质,科学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借鉴美国科学教育经验,会让孩子们在探究中学习,体验科学的奇妙和伟大,并能快速提高、发展和创新。

《美国科学·物理科学·第二级》读后感(三):让孩子更科学地认识这个世界

文|欧阳欣

不知道有多少和我一样的90后还记得小学有自然课,劳动课,科技课等有趣的课程。儿时的我最喜欢上的就是自然课,在这门课上,我了解了许多与大自然有关的知识,知道了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为什么有山峰河流,为什么人会感到冷热交替……我是满怀着好奇心上这门课的,因为它总是能带给我惊喜。

前几天我翻到这一套《美国科学》,我仿佛又回到了儿时,回到了老师带我们在操场上拿着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自然课堂,于是我捧起这套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美国科学·物理科学》

这套《美国科学》(第二级)是美国小学标准科学教材,由蒂莫西·库尼博士等人编著,全美有40多个州正在使用。这套教材是基于美国科学教育标准(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简称NSES)编写,包括了四个科目: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物理科学及太空与技术。这套书系统全面地讲解了小学生应当学习和掌握的科学知识,对孩子有着很好的科学启迪作用。

书中每一章的开篇都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实验的结果书里是不透露的,只有真正动手去做,去观察,去记录才能够得到结果,揭开实验最初的疑问。实验不仅仅提升孩子的科学阅读兴趣,更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他们对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保持好奇心,对于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保持求知欲。

只有孩子真正完成实验才能够准确理解课程内容。教材的主体部分,作者用了许多高清的照片和较为宽松的排版来讲述重要的知识点,这样能够更好地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与把所有知识点都堆砌在一起一股脑地推给孩子,采用填鸭式强制灌输知识的方式完全不同。

每一章的最后,作者均添加了延伸阅读,给孩子们介绍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领域专家或工作人员,在孩子心底树立科学榜样。

这套《美国科学》(第二级)内容覆盖面极广,从天文到地理,从远古到现代,用最通俗简单的语言给孩子带来科学知识,让孩子们明白科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枯燥原理,而是触手可及的存在,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和科学打交道。

如在《美国科学·生命科学》一书中,孩子们可以通过简单的酵母实验,来了解酵母生长需要哪些条件,从而得出生物生长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便会明白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水,空气以及温度都藏着科学的小秘密。

再如在《美国科学·物理科学》中作者引导孩子观察不同物质的形态,并通过水油混合实验让孩子明白即便是相同形态的物质也会有不同的性质,让孩子更细致地观察,更深切地体会科学的神奇。

这套书在培养孩子的科学阅读兴趣的同时,也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环境观,尤其《美国科学·地球科学》与《美国科学·太空与技术》中带领孩子通过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去了解地球的气候变化和地理变化,也通过对恐龙方面的知识讲解间接给孩子树立宏大的历史观,同时通过对宇宙以及技术的知识讲解,让孩子明白学习科学并不是无用的。科学不仅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更能够带领我们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让我们知道更多关于生命的奥秘。

这套科学教材非常适合孩子们阅读,它不仅仅能够培养孩子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阅读能力,为孩子接下来的初高中专业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还能够给孩子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环境观,懂得尊重生命,珍爱地球,在孩子们心底里种下一颗保护地球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

《美国科学·物理科学·第二级》读后感(四):学习科学要用更科学的方式

科学,那是初中才有的课,最多称得上副科。

科学实验,不是高年级学生或者科学家才做的吗,跟小学生有半毛钱关系?

论文,第一反应是枪手,很多人自己不会写,但为了毕业证,不得不找人代写。

为什么学科学?还不是为了应试,不喜欢、脑袋又笨,谁愿意学。

当科学家,那是开玩笑,小时候不懂事,别见怪。

这就是我对科学的第一认知,谈不上感兴趣,高中时为了分数才拼命地死记硬背。但自从得到一套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美国科学》标准教材书,科学在我心中的形象完全被颠覆了。《美国科学》遵照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编写,总共有六个级别,每个级别分设四大单元: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物理科学、太空与技术。

拿到四本书的第一反应是书本很精致,大开页的书中有大量的关联性图片,色彩鲜艳且逼真。再仔细看看,这些书都是针对小学生的,不得不感慨美国对科学教育的重视。书的封面上写着内容科学顾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哇塞,太高大上了,这本书肯定很专业且内容丰富。

1、学科学之前需要了解的

学习的第一步是先了解如何阅读科学及使用科学的方法,会用到的科学工具,要注意的科学研究中的安全问题。这俨然是培养科学家的思路,这就不难理解,美国为什么容易出诺贝尔奖得主了。

2、每个章节的内容框架

背景知识——指导探究实验——如何阅读科学——科学歌曲——每课具体内容——引导探究实验——科学中的数学——每章回顾与备考——人物传记

如果说以上结构是一个单元,那每一本书都是由这样的几个单元构成的。在每本书的最后还有这样一个总结结构,能帮助学生整理复习,检验自己是否已经完全学会知识点:

聊聊考试——整理——完全探究实验——结尾小试——科学节项目——术语表

3、教材特点

字少图多,浅显易懂,符合小学生的阅读习惯;穿插实验,引导孩子们观察、推理、预测、交流、测量、排序、比较、分类、调查、建立模型以及得出结论,注重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小学生难理解的专业术语在术语表中有讲解,不存在因为词语不会而不能学习的问题;每一课都有检测点,重点明确;每一课都有延伸,涉及其他学科,综合性强;作业不是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更多的是需要利用地图或是找到相应的实物,运用逻辑能力、画画能力、写作能力才能完成;写科学日记,更是从小培养论文能力。

4、内容特点

二年级的生命科学主要讲了植物、动物、植物与动物如何共处、生物如何生长和变化。地球科学主要讲了地球的土地、空气和水,地球的天气和季节,化石和恐龙。物理科学主要讲了物质的性质、能量、力和运动、声音。太空与技术学科主要讲了地球和太空、世界上的技术。

各学科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贴合实际,从身边最常见的事物开始,从小学生的视角出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出孩子的学习兴趣,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的内容不仅限于书本,课后会推荐相关书籍,还会一起读人物传记。

5、学习的方式

要求学生主动学习,而非被动填鸭式;教师起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导和辅助,绝非是标准答案的告知者;硬性规定的作业虽少,但变相要求学生们读大量课外书籍,学习的自主性和自我学习能力要求大大提高;比起学习具体的知识,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的正确养成更加重要。

6、学习的意义

学习的目的如果说是为了应试,不如说是为了了解生命和生命赖以生存的环境、其他生存空间的探索。通过学习植物、动物、土地、空气、水、天气和季节,我们更能了解我们是谁,在大自然里我们扮演着怎么样的角色;通过学习物质形态、能量、力与运动,就不难理解为何我们的生活是这样进行的;通过学习太空技术,我们会对科学更感兴趣,更有动力去发明新的技术造福人类。这还是一套科普书籍,可以充当孩子们的十万个为什么。

学完这套课程,我改变了对科学的认知,也意识到以前学习科学的思维模式是不对的,更有兴趣、会下意识地去关注日常生活,更加善于发现新的未知的东西。好的教材是学霸之路的第一步,好的书籍可以帮助我们走向成功,好的思维习惯可以让我们的一生受益。

7、早教实验

作为一名孩子妈,我是很重视早教的。本着试试看的心态,我把这套书一页一页地翻给我女儿看,发现她非常喜欢里面的图片,遇上不懂的,也会很积极地问我 。就像物理科学第一章的第三课,她很好奇这只青蛙是怎么折出来的,这个黏土做的小人是谁,我也来做一个。虽然关注的知识点不对, 但她明显很感兴趣。我可以引导她自己做手工,也可以试着慢慢灌输她知识,一举多得,一书多用。

我还可以和她一起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学习简单的科学方法,从小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比如生命科学中的一个关于“植物需要光吗”的小实验 ,就算3岁也是完全可以完成的,只不过要帮忙记录。

这套书籍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看,会有不同的理解,适用性广泛。《美国科学》是小学生的教材,但是在我眼里,它现在就是早教书。

作为家长,我觉得上不起国际学校,没关系,可以看外国教材。没专业老师教,没关系,那就自学或者父母教,大不了当作课外阅读,总会有点收获。还没上学,正好我想把这套《美国科学》当成我女儿的早教书,就当是科学启蒙书籍。多看、多学、多接触新事物新方法肯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再说了,封面上写着“培养学生STEM素养”,这不是时代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吗?加油吧,少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