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制造汉武帝(增订本)》的读后感大全

《制造汉武帝(增订本)》的读后感大全

《制造汉武帝(增订本)》是一本由辛德勇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制造汉武帝(增订本)》精选点评:

●考据学就像是在拼一副不知是否完整的拼图,在蛛丝马迹中一步步拼凑出一幅大图景。当然,也可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一无所获。

●三刷

●二刷,辛神的文献学功底和考证功夫真令人叹为观止,当然更厉害的还有他一如既往的满级吐槽能力……此次增订本附录了《汉武帝太子据施行巫蛊事述说》和《〈制造汉武帝〉的后话》两篇文章,借用某豆友的话来说,“一篇答疑,一篇补刀”,这可以说很辛德勇了。

●还挺有趣的,罕见的逻辑自洽。 卫太子的谥号确实很能说明问题。而且居然是李夫人得以和武帝合葬………

●在「輪台罪己」問題上對《通鑑》的政治構建問題爬梳得相對合理。但在巫蠱之禍這一問題上對漢武帝和戾太子關係上的分析就顯得心證過度了。諸如在第六章:〈漢武帝謂戾太子不類己故事的原型〉中,對王儉建構漢武帝與戾太子關係所參考的「漢家故事」僅憑心證,在沒有文獻證據的支撐下便推測王儉是通過漢高與漢惠,漢宣與漢元之間的「子不類父」建構出了漢武帝與戾太子的矛盾關係,顯得太過單薄。此外,在附錄:〈漢武帝太子據施行巫蠱事述說〉篇中,對「壺關三老」勸諫的過程亦做了心證十足的分析,從而間接證明太子據在巫蠱事上的「不清白」,亦顯得很奇怪。作為一本志在通過文獻整理梳理《通鑑》對漢武帝「史學建構」的「製造漢武帝」過程的論著,存在這樣的論證薄弱環節,會使得作者本身的論述亦是在「製造」一個作者心目中的「漢武帝」。

●说实话,没看懂,不过辛神的小学功底做的真扎实啊。

●所以哪来那么多两条路线的斗争,都是宫斗对不对!#请跟我们走一趟,同志#

●立论过于草率。辛神之长处在于历史地理学和版本目录学研究,政治史是其短板。当然,辛神写此书颇有几分暗讽时政的味道,这是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辛德勇偏执吗?未必,审慎对待又坚定保持自己的观点恰是一个真正的学者的品格。近年来辛神的写作,现实关怀和实际考量比重有所增加,未尝不是好事。想来田余庆先生对他的一句话多少还是令他有所触动吧。写作此书时,辛德勇教授研究、思考的出发点乃是阅读与授课中涉及到的实在问题,即司马光《资治通鉴》之史料采选与史观取向,由此深入到对历史建构的探讨、对具体史实的解读,可谓开示法门、曲径通幽之作;其中处处彰显的朴学精神与实证要求,显示作者治学之严谨与博达。细处精雕细琢、大处理路清晰,是本书展现出的特质。

●从轮胎悔诏说起,说我们读的历史很有可能是假的,有理有据。

《制造汉武帝(增订本)》读后感(一):读《制造汉武帝》司马光制造了汉武帝

支持辛德勇 司马光制造了汉武帝 年代早的史料可信 就像 汉书 虽比史记所引用的史料多 却都是画蛇添足 如对贾谊董仲舒的书写美化成分太多 这种衬托似乎更显现了汉初汉武帝对儒家 儒术的重视 却不知武帝朝的 儒术 仅是政治斗争的工具 史记的作者是 当局者 他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 而汉书的作者不过是拾人牙慧帮腔作势的远观者 自以为拆解了当局者迷的藩篱 实则是墙倒众人推把虚伪和聪明砸在了墙角下

《制造汉武帝(增订本)》读后感(二):《制造汉武帝》的大致脉络。

本书的脉络还是相当清晰的,第一章指出与《盐铁论》和《汉书·武帝纪》相对照,武帝所谓的“轮台罪己诏”所针对的内容,只是有关西域轮台地区军事部署的局部性问题,是因贰师将军李广利西征受挫所做的策略性调整,而不是朝廷根本性的大政方针。 第二章指出武帝与戾太子之间的政治路线之争的说法出自《资治通鉴》,而《资治通鉴》的相关记事采录自《汉武故事》。 第三章考证《汉武故事》属于“有实故事而以为杂史者,实杂史而以为小说者”中的前者,本文全篇为神仙家小说,故事背景为求仙问道,武帝与戾太子政治路线之争则是在神仙与帝王的交往中插入的一条政治斗争线。 第四章则对《资治通鉴》的历史观进行了论述。司马光为人博学多识,必定认识到《汉武故事》的不可信,但是司马光竭力体现其个人的主观意念,大量采录野史小说,所以司马光采用《汉武故事》是为了其政治期望而故意为之。 第五章则考证《汉武故事》作者为南北朝时人王俭,王俭父亲王僧绰和母亲武康公主卷入宋文帝与其太子刘劭之间的争斗,并惨遭杀害,王俭很有可能是为了抒发自己内心的政治与家族情感而创作了《汉武故事》,宋文帝与刘劭之间的争斗可能就是《汉武故事》中武帝与戾太子政治路线之争的原型。 第六章考证了刘邦与惠帝,宣帝与成帝可能是“武帝太子不类己”的原型。

《制造汉武帝(增订本)》读后感(三):讀後記

該書啓發我之處在於知曉《資治通鑑》部分臆改史實,以符合司馬光之立場。比如其引用不可靠的《漢武故事》(由此益知史料學之重要)來制造出漢武帝晚年由外拓改爲內守的變化,實則與《史》《漢》《鹽鐵論》相左。由此書之注又覃及姜鵬之文《〈资治通鉴〉文本的内外语境——兼说〈通鉴纪事本末〉的体裁障碍》,文中論述唐太宗之形象,《貞觀政要》與新舊《唐書》迥然不同,前者爲了“塑造一位相對完美的貞觀政治形象”,便“努力掩藏太宗窮兵黷武這一不足取法的側面”。《資治通鑑》與其有相同的寫作目的,“作为编年体通史, 不能像 《贞观政要》 那样随意取舍史料, 更无法抹去唐太宗东征西伐的事迹, 因此也更需引入不为它种史籍重视的康国求内附事件, 以修补贞观政治的形象, 而这种修补意图本身, 隐含了作者的立场与取向。”史料之辨析不可不慎也。 又書中談及巫蠱之禍戾太子並非如後世所說的是被江充冤枉,而是偶人詛咒武帝確有其事。多以理推之,可備一說。

讀此書時,恰逢辛德勇來我校講座,“雙槐樹遺址與上古時期的天文曆法”,討論北斗九星的問題,辛以爲在搖光上下兩側的兩個瓦罐並非星,而是指南北,但尚無確證。頗覺辛氏想像力豐沛。

《制造汉武帝(增订本)》读后感(四):史料真伪的辩驳,于无声处听惊雷。

《制造汉武帝》辛德勇

阅此书,还要多谢几位同学的推荐,加之今年有《秦汉史》一课,因此不免怀着功利之心。

之前久闻辛德勇教授大名,此书切入点虽小,但范围广博。以轮台之诏切入,史料广泛,指出史学界所公认“刘彻彻底转变其治国方针的纲领性文件”仅仅只是军事上策略的调整,而《汉武故事》中武帝与戾太子的故事系作者王俭自己的政治意向,却又阴差阳错,为司马光用于《资政通鉴》。司马光,王俭为何要重构汉武帝与戾太子的故事,原因各自不同的时代与政治背景。

司马君实先生大作《资治通鉴》,被朱熹评价“温公修书,凡与己意不合者,即节去之”,蒙文通评“(司马光)毁斥用兵之类,盖亦以激于熙宁间事”。因此,辛德勇先生指出“王安石兵法所主张之富国强兵政策,与汉武帝之敛财于民、用兵于外,正相类似,而这却是一贯主张“以拊循百姓为先,以征伐四夷为后”的司马光所极力反对的”。

而王俭的背景则更加复杂,在宋文帝刘义隆与太子刘劭的宫廷斗争中,其父母也受牵累,因此“借神仙故事来曲折地表现他对这场宫廷斗争的看法”。

正如封面所言,“本书是一个案式的史学研究,提示研究者和普通读书史料的正确性是历史著作立论的基础。”此书大兴考据之功,简单史料,作者却能准确找到端倪,值得历史研究者前去学习。

《制造汉武帝(增订本)》读后感(五):历史的真实与真诚

此书的成书初衷是辨析《资治通鉴》的史料价值,触发点是作者对田余庆先生以《通鉴》作为立论的史料依据表示异议。作者强调《通鉴》的“二手性”,司马光相比于历史学者的角色定位,其政论者和议政者的色彩更浓,因此存在“径随己意构建历史”的嫌疑。

在论证司马光作为历史学者的“不合格”外,作者进一步论证汉武帝晚年并没有明显的“政治路线转变”,同时,《通鉴》的“轮台诏事”的史料依据《汉武故事》本身亦不足信——后者是刘宋王俭的“径随己意构建历史”产物。

此书一再强调,我们能够看到的历史,存在“多重组合的历史构建”,是不断层累的“再造”,离真实越来越远。(此论颇有顾颉刚“古史辨”色彩。)历史学家的责任是在层累的建构中找到真实的隐线,并“发掘”每一次建构之背景和目的——而这又是另一重值得一再探寻的真实。

此书(及其原论文)发表出版之后,引发了学界“论战”,关键一点是历史研究如何探求历史人物的“心灵世界”。历史人物的“言”、“行”、“思”三者并不必然一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历史研究的终极困难,对真实的追求,往往在对“心灵史”的把握上逡巡不前,到了“自由心证”的尴尬地步。

但换一个角度看,既然历史文本的形成中无可避免地因为各种目的的建构造成了与真实的距离,历史研究中本着找到真实的“宏愿”而造成的自说自话、各自表述的状况同样也可以看作是精彩纷呈的百家争鸣。当真实成为历史之时,真相就成了无可抵达的谜团,但往真相而去,拨开笼罩真相的迷雾的努力,亦是人之为人的本能。

真实是多样共存的,历史研究和历史阅读需要方法、努力和真诚。辛德勇从文献学的角度以“汉武故事”作为典型例子给予读者的提点和提醒,值得深思。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