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宋武帝传》的读后感大全

《宋武帝传》的读后感大全

《宋武帝传》是一本由张金龙著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0.00元,页数:3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宋武帝传》读后感(一):失望

我很喜欢人民出版社的这套皇帝列传,每本必买。但老实说,最近几年出的几本传记质量上有所下降!这本《宋武帝传》尤甚。举一个例子:本书p7第7行“至吴……恩遁还入海”,注引自《宋书》,作者称为这是见于记载的刘裕参加的第一次战斗,发生于隆安三年十二月;p13第6行“晋末……贼遂大崩”,注引自《太平御览》,作者称为是刘裕戍守句章城被困及刘敬宣解围,发生于隆安五年春。但是从这两段文字的具体内容看,明显写的是同一件事情,甚至基本文字都是一样的。从具体描述来分析,似乎第一处引用是正确的,如“会遇贼至、疑高祖淹久、众骑并至”等,就是东征至吴,是进攻,而与第二处引用的戍守句章城不符,不是守城。我没有查阅文献,不清楚这两段史料上下文的具体内容,但是明显记载的是同一件事,是无法作为不同时间发生史实的例证的。其实这本书我刚读了开头的十几页,就发现这样一处明显错误,有点失望。这样的错误不应该出现在这样的书里!

《宋武帝传》读后感(二):乱世枭雄刘寄奴

刘裕生活的时代属于中国历史上最为纷乱动荡的年代之一,在士族高门当政的东晋晚期,刘裕以出身低级士族的一介中下级军官,因时际会,诛桓楚,平卢循,收巴蜀,灭南燕,亡后秦,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国家,同时既是南朝历史的开创者,也是东晋门阀政治的掘墓人。

刘裕的形象,我们更关注和熟悉的是战场上无敌统帅以及四方征讨的赫赫武功,但本书还揭示了刘裕的另一个形象,即手腕高超、心狠手辣的政治家。刘裕出身低微,没有自己的后台资源,在他一生的奋斗中,他始终重视吸纳各类人才为己所用,既有自己的宗族,也有和自己一同拼杀的战友,还有投靠过来的曾经的敌人,以及愿意投效自己的士族门阀。刘裕的要求只有一条,即无条件服从自己的领袖地位,遵从这一条件都会给予足够的权力和利益,而敢于蔑视和挑战自己权威的人都会进行惩治甚至诛杀。从京口起兵的那一刻,刘裕心中可能就已经萌发了将已经名存实亡的东晋朝廷取而代之的信念,对于阻碍自己的人,无论是自己曾经的亲密战友刘毅、诸葛长民,抑或是东晋皇族司马遵、司马休之,门阀代表谢混,还是东晋的两位废帝,无一例外的都被刘裕置于死地。刘裕从来不惮于用各种或明或暗、或堂皇或卑劣的手段对待自己的敌人,在其高大伟岸的英雄形象下,隐藏着一个冷酷残忍的枭雄本质。

对于刘裕北伐的未竟之功,从古至今不知多少人为之扼腕叹息,先不说刘裕的北伐完全是为自己的篡位捞取政治资本,灭亡后秦后即匆匆返回谋取皇位,即便是刘裕想守住北伐成果,面对日益强大的赫连夏和北魏,考虑到南军思乡盼归、漫长的补给线以及并不稳固的后方,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刘裕起兵时已过四十,取得帝位后已近六十,假使他能够年轻二十岁,也许真的可以一统天下,我们也只能脑补一下这个画面。

«宋武帝传»这本书涵盖了刘裕一生的经历的人与事,还对这段时间重要的人物、事件、时间等,都进行了细致的考异,是一本极其详尽全面的传记。特别是每一章开头和结尾,张老师还写诗引导和总结本章内容,写的很好,记得下次不要再写了。(狗头)

《宋武帝传》读后感(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文献学功底与《宋武帝传》得失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其实是很欣喜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宋武帝刘裕,被誉为“南朝第一帝”,他出身平民,凭借一往无前的勇气,和超人的智慧,以英雄品格,拯救东晋末年的乱局,平定孙恩之乱,以微弱之力,奋勇当先,推翻了桓玄政权,掌握东晋大权。借助世家大族的力量,以及北府军的精品,北伐南燕,平定荆州、扫灭卢循,收复西蜀;晚年发动规模浩大的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灭亡后秦。

可以说,功业之盛,东晋南朝所未有。即使后来挽救南朝危亡的陈武帝陈霸先,在文治武功上也是逊色于宋武帝的。

作为这样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却长期缺少他的权威传记。虽然从前出版过不少《宋武帝传略》《刘裕北伐》之类的书,但在学术权威上远远不足,学界缺少一部有分量的传记。

当看到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传记时,不免眼前一亮。但仔细看作者的名字,张金龙教授,顿时感到恐怕要失望了。我读过张老师的 《治乱兴亡——军权与南朝政权演进》,张老师拥有强大的文献学研究功底,支持了点校本《南史》的修订工作,书中呈现出他强的学术功底。但是,学术功底的有点有时也是历史写作的硬伤。

本书最大的缺点在于,在行文学术中,基本上全书是大篇幅地引用《晋书》《宋书》《南史》《建康实录》等文献原文,导致本书在行文叙述上是长篇累牍的史料原文,夹杂作者叙述及议论。这种问题在写作论文或者学术著作时是严谨规范的。但是本书还是一部面向广大读者的学术传记,在文笔的流畅性和可读性上,则显出致命的弱点。

本人阅读了上百部同样的学术著作,也读了去年人民出版社同期出版的《司马懿传》,本书与《司马懿传》以及同系列书相比,在可读性上差很多,枯燥、干瘪的叙述,即使是专业读者,恐怕也会因为打算原文而望而却步。

本书固然需要注重学术严谨和权威性,但不代表一定要写成这种非常枯燥(不是批评这类严谨的章节体史书),在叙述上过分依赖文献原文,作者不能有效化用,将史料有机地融为一体,以流畅、生动、通俗的语言,让广大作者接受,本书从这个方面来讲,缺点很大。史之不文,其行也难。

倒不一定是张教授故作高深,但可读性恰恰是让本书的读者疏远本书的重要原因。

其实,即使是世界一流的《剑桥中国史》,在叙述语言上还是追求生动,作者有效化用古典文献以及学术研究成果,融为有机、流畅的一体,而不是主体靠着各种文献拼贴而成的叙述语言。《剑桥中国史》的流畅和浑然一体,可以说明史书学术语言的权威性和流畅性是可以保持一致的。

因此,本书可以作为晋宋之际历史、宋武帝一生的重要参考书。张教授此书最大的有点还是文献学考据,而缺点也是因考据而造成行为的乏味。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宋武帝确实是魏晋南北朝历史上一流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但书中认为他取得的军事成就(南方政权攻克北方统治中心)空前绝后,恐怕有过于拔高之嫌。若从这个意义上讲,明太祖由南向北,一统中华,岂不是空前绝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