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学会创新: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读后感锦集

《学会创新: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是一本由【英】罗德•贾金斯(Rod Judkins)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学会创新: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读后感(一):一本创新的成功学指南

这本书选取了十分丰富的例子,来讲述创新是什么玩意,以及创新对成功的帮助。这类讲述创新与成功等方面的书籍在市场上非常多,许多名人另辟蹊径成功的经历也被这类书籍的作者们翻炒了一遍又一遍,然而这本书不太相同,书中很多选取的例子是我之前没有见过的,书籍的讲述方式也十分新颖,整本书由一个又一个的观点构成,每一个观点都围绕如何成功展开,可有些观点却相互矛盾,这是为何?

原来这本书遵循的原则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我们都被教导要选择一条受尊重的,被社会接受的,容易走且其他人也都走的路,其实,我们应该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路。”也就是说,这些观点都有助于成功,但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读者能参考其中的部分例子,来当做自己成功路上的指向标,但如果参考所有的例子,就会因失去自己的节奏与主观感受,而失去了成功的方向。虽然这本书提倡让人学会创新,但并没有死板的拘泥于创新这个词,而是循循善诱,令人阅读时毫不觉得枯燥。整本书的结构编排也十分有特色,每个讲述观点的篇章都由三部分组成——故事,名人名言,以及阅读本篇后的反思。名人名言选取的讲述者不是那种千百年前的古老人物,而是近现代大家所熟知的人物——演员,剧作家,服装设计者等,令人阅读时更有亲切感。阅读本篇后的反思这个部分令我眼前一亮,正所谓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由于这本书中很多观点都相互矛盾或有所关联,所以反思部分会提出一些问题或给予一些提示,引导读者翻到相应的页码,去寻找对于一些问题进行更深层思索可以获得的启发。提问十分简洁明了,但十分清晰,直接问读者读完该篇有灵感还是没有灵感,被说服还是没有说服,然后读者便可以根据这些提示,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创新道路,毕竟每一个人创新的方式并不需要完全相同。

成功的道路多种多样,借助于这本学会创新的书籍,相信读者可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方式,从而顺利的踏上成功的道路!

《学会创新: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读后感(二):创新思维:是什么以及如何训练

互联网时代,创新变得紧迫,宏观上上升到了国家乃至国际战略层面,微观上具体到了个人。以前,创新可能是科学家的事情,但现在是每个人的事情,创新无处不在,没有创新,寸步难行。但创新是一种哲学和思维层面的问题,换句话说,创新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创新离不开创新思维的培养,如何培养,最近出的这本《学会创新: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就是本不错的书,作者是来自艺术院系的教授,实践和理论素养均高,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有很多东西,拿来就能用。

比如这本书的小编,在书名《学会创新: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后加个了副标题“互联网时代不可不学的思维方式”,其实这本书没有提“互联网”,但让小编和互联网时代一联系,不知道增加了多少人的阅读欲望,直接多卖了几本书,活生生的例子,灵感估计来自书中《从自然中汲取灵感》一章。

不过,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探讨了如何进行创新。

在书快结尾的时候,他对于如何训练自己的创新性思维,提出了几条具体操作建议,其中一条居然是:

给自己重新起名字。并举出了“莫扎特几乎每周都给自己起新名字”来作为证据。我从2002年开始接触姓名学,至今已经15年,也是第一次听说起名字竟可以锻炼创新思维,真是学无止境。

不过仔细想想,没事给自己起起名字,确实有不少好处,至少有3点:

1.寻找自己潜意识中的目标:名字中蕴含了目标、祝福和期望,所以极少有亲生父母给孩子起大名叫“狗屎”“猫尿”的(金庸《侠客行》中男主叫“狗杂种”,但起名字的不是亲妈。),反而不少名字中带“翔”字的,要来找我改名字。哪怕很多没文化的父母,也会给儿子起名“富贵”“梓涵”“志强”。所以,当你给自己起名字时,会与内心潜意识沟通,发现自己真正的目标。

2.寻找自己的潜在能量:通过名字发现目标后,潜在的能量说不定就涌现在你面前。

3.说不定起出的名字,自己的闺女、儿子能用。若你还没结婚生子,现在给自己起的名字,说不定以后孩子能用。想当年,一个叫韩仁均的不入流作家,以自己的笔名“韩寒”为自己的儿子命名,然后,后面发生了什么,就不用我多说了。

所以说,当你觉得自己创新思维脆弱时,当你觉得生活迷茫时,甚至在你无聊发呆时,不妨试着给自己起起名字,说不定就有惊喜发生。

所以说,这是一本挺值得一读的创新性图书。

《学会创新: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读后感(三):学会创新

学会创新

创新是什么?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所理解的创新是创造和发明,在当下的社会中,创新覆盖的面越来越大,领域越来越宽广,任何事物包括制度、工艺、思想理念等都可以推陈出新。我国某位国家领导人曾经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并不是神秘的事物,也不是专属于某些人的权利,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新。如何拥有创新思维的能力,方法和技巧,需要我们学习。

创新对于国家而言,在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中,中国发展和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实现新工业革命的转变,中国坚定地实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迈步到“中国智造”的三步走战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水平,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使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高精尖产业,创造更高价值。对于个人而言,创新的思维和方法,使我们在面对日常生活中日复一日的动作和行为中,更加积极地思考,创新生活方式,在工作中更加创新工作方法,达到高效便捷的目的。

本书作者中央圣马丁学院极负盛名的演说家、创造力导师,罗德•贾金斯,在本书当中为读者提供了一整套训练和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在阅读中,跟随罗德•贾金斯转换思维,看世界上著名的创造力大师们是如何思考的,学习其思考的方式和方法,锻炼自我的思维,达到会创新的目的,让我们的生活更风趣,让我们的工作更高效。在信息化的发展时代,唯有创新才能屹立不败之地。记曾经说,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将更多机遇留给勇于和敢于、善于改革创新的人们。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做一个会创新的人。永远做一个初学者,保持谦虚的姿态,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努力学习,积累知识,在自然和平凡中汲取营养;转换思维,逆向思考,眼光放长远,跳出思维固化的盒子。在本书当中罗德•贾金斯通过一个一个的提问和对应的选择,让读者在阅读中,对比自我,条分缕析,循序渐进的达到学习创新的目的。通过众多的名家科学家等的关于创新思维的言语,附有视觉冲击性的创新图片,让我们将阅读的智慧和创新的智慧融合,用创新思维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完美平衡。

《学会创新: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读后感(四):用无所不在的创意,点缀生活

当今世界处于信息化、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个人和企业不结合市场规律发展创新,终会被社会淘汰,如何在日新月异的竞争中崭露头角,罗德•贾金斯研究了世界上许多创造力大师的思考方法,撰写出《学会创新》,帮助我们读者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罗德•贾金斯任教于英国中央圣马丁学院,经常受邀在全球许多大学进行关于创造力的演讲,为众多知名企业提供创造力解决方案。他指出,创新思维不是一个专业行为,它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创意不是画一幅画、写一部小说或设计一座房子,而是抓住生命中每一个被你错过的机会,设计自己更好的未来。

掩卷沉思,如何突破自我,人生不设限?我感觉应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不拘于形式,善于捕捉灵感。美国动画片,不仅有默默温情,还有天马行空,《冰雪奇缘》让我看到爱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困难险阻;《头脑特工队》让我脑洞大开,影片将人的快乐、恐惧、愤怒、厌恶和悲伤五种情绪刻画成五个小人,借由小女孩莱利的故事讲述出来,视觉化展现我们在遇到冲突时,情绪的反应。我佩服导演和编剧丰富的想象力,将原本抽象的情绪,拟人化的赋予生命力,将遥远的情绪变得触手可及,不在排斥原本的负面情绪,慢慢发觉每种情绪背后都有渴望,有积极的因素,或许也是编剧的初衷,寓教于乐,创作出老少皆宜的动画片,让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这也是美国的动画片吸引我的原因。

其次,学会质疑,逐步整合思想。陈寅恪在清华国学院时期提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让我感觉人应具有批判性思维,不能人云亦云,要秉承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中华文化精神生命力。

最后,逆境蜕变,凤凰涅槃。贝多芬年幼时希望以音乐家的身份赚钱为生,过正常人的生活,快30岁时终获成功却失去听觉,他一度陷入重度抑郁,后来,他发出了生命的怒吼“不!我不能容忍!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他将失聪转换为积极的力量,创作出脍炙人口的《命运》《田园》《致爱丽丝》等经典乐曲,他的音乐战胜了平庸,战胜了人类,战胜了所有的磨难和障碍,攀登上了生命的高峰。突然慢慢能够理解罗曼.罗兰《名人传》为什么将首席让给贝多芬,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第九交响乐在维也纳首演时,听众如痴如醉,深深陶醉在音乐之中,许多人流泪,演出结束,掌声雷动,当他转身面对观众的时候,全场起立,挥动帽子向他致敬……

创新不仅是突破常规,破旧立新,也是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对接,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正如罗德•贾金斯在《学会创新》中指出创新并不是专属于某些人的权利,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互联网时代,创新赋予我们人生无限的可能……

《学会创新: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读后感(五):这么做,你也能看到困难中的机遇和价值

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学会创新: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这本书是由任教于世界四大艺术设计院校之一的罗德·贾金斯所写。作者结合任教经验,总结了大量现实案例,从中找到了训练和培养创新思维的原则和方法。学习这些思维方式,对我们的工作和人生都大有益处。

这次,我们重点介绍书中关于如何激发我们创新性思维的5个技巧。

『用感受去思考』

宁可没有逻辑,也不要没有感觉。 ——夏洛蒂·勃朗特

老师递给学生们一些牙签和半干的豆子,让大家做建筑模型。由于孩子们从小到大生活的房子,都是方方正正的,于是都开始做方块。只有一个男生,他感觉三角形比方形稳固,就按照自己的感觉“造房子”。结果,他做的模型又大、又精致、又坚固,让老师惊讶不已。这个男孩叫巴克敏斯特·富勒,20年后他成了美国著名的建筑师、设计师和发明家。

我们一直以来都习惯用逻辑、成功案例和现成的法则去做事,但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可是真正的创意大师会告诉你:跟着感觉走,因为思考能带我们到达的地方并不远。不管遇到什么难题,都要站在自己的视角去思考,逻辑可能有漏洞,但感受是真实可靠的。

『重做』

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全看重复做什么样的事。——亚里士多德

著名词曲作家史蒂芬·桑德海姆,曾经非常成功,甚至拿过格莱美奖。可当他第一次在百老汇上演音乐剧《欢乐岁月》时,差评不断,只狼狈地演了16场就被喊停了。

为了证明自己的艺术审美,他重复修改了这部作品,替换了很多歌曲和衔接点。几年后,这部音乐剧重演,得以在舞台重新公演,大获成功。他在音乐剧领域的能力和想法,再次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灵感有时只是个想法,把灵感变成让人惊艳的作品,重复、再重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海明威曾说:“《战地春梦》的最后一页,我一直写了39遍才满意。”重复能让人想到很多新的元素和组合方式,各种思维不断交织,碰撞出奇思妙想的可能性更大。

『变成无名氏』

那些游荡在街头的无名氏最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最懂创作。——辛蒂·罗波

约翰·班维尔在2005年作为严肃文学作家,获得了“人民出版奖”。他同时也用本杰明·布莱克的名字,来隐藏身份写犯罪小说。在创作领域,很多名人都这么做,变成无名氏,他们才能轻装上阵,创造出更出乎意料的作品。

无名等于自由。有时把你的标签、头衔和成绩都放下,绝对是件好事。这样,错误不会让我们自卑,因为别人不会注意到;成绩更不会让我们骄傲,因为已经做到过了。

有些人写过一两部很牛的作品之后,就再难下笔了,创作之路也因此被斩断。如果换用无名的状态工作,相信能让他们不用顾忌别人的期望,更不用顾忌自己的期望,创意才可能源源不断地出现。

『玩笑中有钻石』

只有那些有愚蠢能力的人,才可以被称为真的智者。 ——克里斯托夫·伊舍伍德

很多成功的创意者,不是一开始就设计好了自己的成功之路,而是从一个玩笑开始的。比如脸书,当马克·扎克伯格创立脸书时,他没有想过要建一个全球大公司,只是想要表现一个宅男的幽默感,让哈佛大学的在校生,通过照片来选出全校最好看的女孩。这一想法在当时引起了众怒,被学校封禁,没人能意料到最后却成了一个商业奇迹。

大画家安迪·沃霍尔的很多画作都从一句玩笑开始的,马塞尔·杜尚的《泉》,用一句玩笑引发了一场艺术革命,并且成了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幽默,很多时候表达的就是大家敢想不敢做的事。如果能把别人的幽默做一个模式切换,从一个新鲜的视角去观察工作和生活,很可能会给你带去灵感。

『往无用处思考』

他们不是最有天分的,他们只是无法脱离自己小宇宙的一群人。 ——哈罗德·布朗

火星人榨汁器是一款无用的柠檬榨汁器。虽然买回家也用不到,但是它却被当成了艺术品在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它的设计师菲利浦·斯达克最初就没想过它能有什么具体的用处,思路就是往无用处思考的。

我们太习惯讲究效率,讲究有用了,很少有人会背道而驰,往无用处思考。可是“形式大于功能”也是一种理念,不可用也是一个卖点。

服装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设计了很多无法穿的鞋和衣服,这为他赢得了很多粉丝,因为在他的作品中,大家看到了“原来还可以这样”。相比之下,这种惊喜感更具价值。

总结一下,常规思考能让你变得优秀,但非常规思考很可能会让你变得卓越。当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了难题时,不妨试试今天的方法,它能让你看到难题中的机遇和价值。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给你带去启发,记得给我们点赞鼓励哟。

参考书目:《学会创新: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英]罗德·贾金斯

——END——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