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生活是最好的教养经典读后感有感

生活是最好的教养经典读后感有感

《生活是最好的教养》是一本由米小妈妈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1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活是最好的教养》读后感(一):学习从生活中开始。

文|慕卿月。

有幸参加了米小妈妈的分享会,让我更加迫切的想要阅读《生活是最好的教养》。我并不是一个准妈妈,却明白作为妈妈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太不容易。从自身而言,我的童年并没有过得那么富有色彩,相反沉默寡言。是的,我不懂如何和家长沟通。

我的母亲常说空话,她为了哄孩子时的我们,总会说暑假就会带我们去游乐场,成绩考到多少分就会给一些奖励。可是,她从来没有兑现过,从来没有带我们去过游乐场,成绩考得再好,也只是看过就算。我的母亲从来不喜欢我多买课外书,只准我买辅导书,买其他书会被说是浪费钱。每天对着课本以及乏味的辅导书,以至于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爱看书。十几岁的那年,潜意识下,母亲说的话是不算数的。十几岁那年,我就对自己说,长大后,我不要像妈妈那样。

米小妈妈在《生活是最好的教养》里谈到,要想小孩有良好的习惯,作为妈妈首先做好表率。比如早起,给孩子准备早餐,再带着孩子早读。让孩子在未上学之前就养成了早读的习惯。一个良好的习惯的培养是需要花很长时间的,小孩子的爱玩的天性不容易自觉形成习惯,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们。米小妈妈说,她每天都会给孩子读睡前故事,陪孩子看书。所有的一两次事情,都不是什么难事,长期坚持才是最好的陪伴。孩子也会在潜意识下培养起爱读书的习惯。这对于日后的学习无疑是事倍功半的。

对于“为什么赞美努力比赞美聪明更好?”这个问题,米小妈妈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不去夸孩子聪明的,是因为不让他潜意识下形成骄傲的感觉,而是让他明白他之所以拥有现在的成绩是因为他努力了,而不是因为他聪明。让他明白努力的意义。也许,很多家长会觉得这会不会是多余的,孩子根本不会想那么多。这么想肯定是错的,你要知道孩子常常一语惊人是在于他们的率真,看得比我们简单却更实在。而我们往往在成长过程中,收敛了自己的脾性,沉默了想法,反而丢掉了自我。

我曾在另一本书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夸孩子,不要用“最”,要用“更”。更代表还有提高的可能,最代表的是极限。要不断的提醒孩子,他们还有更多的可能性。”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思考,多一点陪伴,多用一点心。你会发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会更热爱生活。

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去引导孩子,如何让孩子准确充分地感知自己的情绪?如何培养孩子的耐性和持久力?如何用生活实例激起孩子对学的习兴趣?如何让孩子觉得,不管他优不优秀,父母都是爱他的。这些问题都能在《生活是最好的教养》的书中找到答案。

PS:文章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豆邮或者ldian643@qq.com联系笔者。

《生活是最好的教养》读后感(二):读《生活是最好的教养》的收获

《生活是最好的教养》0-3岁篇,米小妈妈的书,终于追完了。最近事情都挤在一起了,所以花了近一周的时间才追完。因为有参加过米小妈妈的分享会,所以看书的时候,不时会想到米小妈妈在分享会上的言语,感觉非常地亲切。

0-3岁,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人生阶段,也是教育我的黄金期。可是有多少父母抓住了这三年的黄金期。我拿到这本书,大儿子立辰4岁一个月,小儿子立信2岁七个月,两孩子的黄金三年,我都没有好好的把握,我错失了孩子们最重要的三年。希望能看到这本书的父母,能好好地抓住这黄金三年,那么你就是幸运的人,你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人了。在米小妈妈的指引下,你用三年的时间培养出来的孩子,也许需要别人用更多的三年来培养。

米小妈妈告诉我们,要根据孩子的不同气质进行情绪引导。你有明确你的孩子是哪种气质吗?黏液质,抑郁质,胆汁质,多血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从来不知道,孩子要分有这些不同的气质。所以学无止境,做到不断地学习。从这章中,我了解到,我家大儿子是多血质的,小儿子是胆汁质的,有时也有其它两种体质的表现。所以针对他们,我有了教养的方向,感恩米小妈妈的指导和提示。

“我是男孩,我是女孩”,告诉了我男孩和女孩的不同,所以在教养上也是要分开对待的。之前,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点,总觉得邻居家的女孩怎么就那么懂事,文静,讨人喜欢。穿上裙子,还能给我们表演舞蹈。而我家两个男孩,天天闹腾,新玩具半天就被弄坏了。玩具车更上不到一天,车轮和车身完全分开了。两兄弟还天天打架,争东西。原来男孩同女孩是不一样的,天生的生理结构不一样,所以表现出来的行为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我不完美,你还会爱我吗?”这是这本书的最后一页上的文章,“没关系,你不会不是可能学吗?学会了就是最棒的妈妈!”看到这里时,我真的很感动,孩子能接受妈妈的不完美,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呢。“不完美没有什么了不起,谁都不会完美。也正是因为这样,妈妈们才会努力地让自己变得更好,难道不是吗?”孩子们不完美,又有什么关系,我们给他们正能量,每天学习,每天进步,每天向着健康,向着阳光,快乐的成长,成长为更好,不就可以了吗?

做学习型的父母,跟着孩子的脚步,一起成长。

感恩我的孩子,让我有了第二次学习的欲望,有了成长的理由和机会。

也期待着拜读米小妈妈更多的新书,从中吸取更多的教育方法,更好的育儿理念!

《生活是最好的教养》读后感(三):新手妈妈育儿指导手册

作为一名准妈妈,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开始憧憬宝宝来到这个世界以后的美好生活?你是不是现在就在为以后宝宝的成长做积极准备却又理不清思路?又或者你已经是一位妈妈了却在对宝宝的教育引导束手无策?打开《生活是最好的教养》这本书,你的迷茫都能找到答案。

脱离了十个月赖以生存的母体,宝宝带着对未知的探索来到我们身边,同样我们也开始了一段新旅程。面对眼前可爱的孩子,我们是否能够做个好妈妈?我很庆幸在宝宝出世前就接触了这本书,这让我没有错失宝宝0-3岁的教育引导时期。宝宝的一举一动都有他自己的信号,哭了闹了笑了也不是没来由的,这时候就需要妈妈来积极寻找信号。哭了,是饿了?尿了?还是恐惧?笑了,是满足还是喜欢?这本书的作者米小妈妈通过多年的观察经验都会告诉你最实用的干货知识。

我相信身边很多人都和我一样,认为婴儿嘛,给她吃好睡好就行了,别的也做不了什么。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先自己的想法真是太简单了,我们要做的远远不止是喂他母乳,给他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在做好这些最基本的温饱工作同时,还要对他进行积极的教育引导,比如,趁着宝贵的婴儿清醒时间,多和宝宝说说话,讲讲故事,这样有利于宝宝日后的语言能力发展。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开始对以前树立的错误观念进行纠正:

以前我在朋友圈读过一篇关于育儿的文章,大致意思是批判现在的女孩子太娇滴滴,应该当男孩养,后来我就记住了,如果我生了女宝宝,我给她买小汽车玩,鄙视毛绒玩具和洋娃娃。幸好,米小妈妈纠正了我的错误观念。正如米小妈妈书中所说:“殊不知,混乱的性别定位、自我认识的错位会在很长一段时间让孩子感到不舒服,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困扰,甚至未来形成社交障碍。”“如果家长无视男孩和女孩之间的差异,就很容易给孩子造成片面的甚至错误的定性和判断,让孩子没有能力和机会展示与自己性别一致的特质,从而影响孩子性别角色的正常发展。”男宝宝和女宝宝由于在生理结构和大脑功能上的差异,导致他们在多方面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允许差异的存在,针对自身的差异扬长避短。

我也想过,如果以后宝宝问我他是从哪里来的,我该如何回答呢?我不是老古板,我不会说是充话费送的等一系列荒唐的答案,但是我不知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来理解这个问题。米小妈妈的直面问题并认真作答的态度我很是佩服,与其遮遮掩掩还不如让孩子彻底明白这个世界。

前几日和一位宝妈聊到她家两岁的女儿正处在“叛逆期”,什么事情都喜欢对着干,又由于家里有爷爷奶奶的宠溺,所以更加无法无天。我推荐她看米小妈妈的这本书,或许她能从中发现自己女儿的可爱之处与自己的不足之处。

推荐给新手妈妈们的好书。

《生活是最好的教养》读后感(四):教育的捷径就是生活

妈妈是女汉子,妈妈是科学家,妈妈是作家,妈妈是英语外交官,妈妈是好玩的妈妈!——米小

有人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会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会对你笑.善于生活的人总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如同《生活是最好的教养》(0~3岁篇)作者米小妈妈一样,把生活当成最好的教材来养育孩子,事事感恩,事事成长.

作者米小妈妈和我们一样,从宝宝呱呱坠地开始,来慢慢适应“母亲”这个角色,其实她们的到来不仅带给我们是身份上的变化,更多的是让我们欣喜若狂后的应接不暇,当妈妈的“自由主义思想”和老人“保守的传统思想”相碰撞发出来的火花,米小一个月练习抬头时,米小会吃脚趾头时,米小妈妈从米小一个月就开始读书时,作者总能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从两代人的思想观念差异中找到平衡点,从而化解问题,虽说这些情节被作者总是一笔代过,在这些的观念差异的背后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智商和情商,把这个问题给轻松解决。

从女儿出生开始我就主动的学习育儿知识,一直觉得自己已经很用心来养育她,当然她明显也比同龄孩子各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的词汇量更接近四岁的孩子(现在还不到三岁).但是学习了米小妈妈的生活教养方法后,觉得这才叫生活,这才是教育,它不是用钱带给孩子的物质的快乐,这样的高质量陪伴的养育方式,每个全职妈妈都可以像作者那样带着孩子快乐的童年,米小妈妈并不提倡给孩子买太多玩具,她自己到更像是游戏发明家,能把一只小黄鸭,一个小树叶,玩出很多花样.用心带给孩子快乐.

书中,每个观点阐述明确,清晰,没有那些不贴生活的描写,穿插米小生活剧情回顾,经典案例.

如:一只小黄鸭的故事

“米小,你看着妈妈,妈妈在打小黄鸭,小黄鸭嘎嘎叫。”

“米小,你再着妈妈,妈妈捏打小黄鸭,小黄鸭嘎嘎叫。”

“米小,你再看,妈妈在踩小黄鸭,小黄鸭也能嘎嘎叫。”

一只小鸭子,可以打它,捏它,踩它,当用语言来告诉米小时,她慢慢就会理解这些行为意图.

而这只小黄鸭也从米小6个月语言启蒙期陪伴到2岁半以后语言信息加工的年龄段里,带给米小是更多的思维表达的场景。

玩泡泡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亲子游戏,我们通过这幅小漫画来看米小妈妈怎么玩:

★ 鼓励孩子用手去触摸肥皂水,并且告诉我感受。

★ 和孩子一起用自来水代替肥皂水去吹泡泡。

★ 鼓励女儿追着泡泡,并鼓励她把泡泡的形状描述出来。

★ 当女儿看到泡泡出来各种不同的颜色时,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孩子光的折射和反射的原理。

★ 用自来水尝试吹泡泡失败之后,和女儿一起用洗衣粉、洗衣液,自己动手勾兑不同的肥皂水尝试吹泡泡。

通过一个吹泡泡就能让米小对一件事物有自己的认知,知道有些生活常识,知道形状,颜色 ,就是这么简单的小游戏中就能轻松的学到上学以后才能学到的一些名词,知识.

当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说脏话,吃手,哭泣,情绪失控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当她们发现男孩女孩不同出来性别启蒙开始时,我们都应该像米小妈妈一样帮助孩子建立正确健康的性别意识。这些我们都能从书中找到简单明确的答案.

如米小妈妈所说,生活,我们一辈子都离不开,孩子的早期教养大部分依赖家庭,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去引导他们观察,表达,描述,触摸,体验,在重复学习,观察,操作,分解的过程中,她们不仅获得了事物表现现象的理解,更有了探究事物本质的能力、动手体验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细致观察的能力而这些将会让孩子受益一生。这便是生活,生活让孩子在养成好习惯,好的家风,才是真正生活的意义.

加油!不完美的妈妈们.

《生活是最好的教养》读后感(五):平凡的生活,其实就是孩子的第一课堂

将儿童成长发展规律融入到日常生活教养过程

不论何时、何地、都能取得极好的效果,

轻松养成孩子生活&学习好习惯。

这是这本《生活是最好的教养》后面封片上的话,确实,一个孩子的培养,不单单只是学校老师的任务,而因为家庭和学校一起互相合作,可是往往父母总会找不同的理由去推卸自己的责任,认为自己满足了孩子的一切需要,给他们好的玩具,漂亮的衣服,足够的零食……可这些真的是孩子所需要的吗,不,他们只是需要我们的陪伴……

看完此书,我不禁反思自己,觉的自己很忙,其实也有那么多的空闲时间,可是我却不愿意陪自己的女儿玩点游戏,只希望她能自己安安静静的打发自己的时间,不管她是看电视,还是玩玩具,虽然不断的提醒自己,要多和她相处,可是在相处的过程中,却没有那么多的耐心来陪伴她,正如米小妈妈所说的:“陪伴不只是人在,心也要在,心诚才会让她觉的自己被需要,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可是回想自己,女儿三岁半了,白天陪伴她的时间真的是很少,平时上班,周末偶尔带她出去玩一下,而更多的时间,却是外公陪伴着她,哪怕在家里,她要找玩伴,也是找发她去找她的外公……除了每晚睡觉前规定自己要给她讲睡前故事,或者是睡觉唱歌,虽然这个坚持的很好,但是总归时间太少了,真的要更多的去陪陪她,才能了解她想要的是什么……

良好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任何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沟通解决。知道不管什么事情,都要去讲道理,可是往往在生气的情况下,在多次讲解无用的情况下,还是会不由自主的先揍她一顿,事后才又后悔,怎么又如此的对待她了,虽然大多数的情况,她犯了错,还是以让她罚站的情况来解决,慢慢的把事情,道理讲给她听,而在她能听进去,安静下来后抱抱她,在打过她之后,跟她道歉,可是与米小妈妈相比,我觉的连她的五分之一都没有做到,如果或许,我的女儿会更加的优秀,可惜世上没就没有后悔药,我所要做的不是追悔过去,后悔自己为何没有如何,而是在以后的日子,更加用心,更加理解的去对待女儿。

在上幼儿园之后,在不断的让她拿玩具,零食分给朋友之后,她已经懂得了好东西要互相分享,玩具是要一起玩的,而不在和以前一样,所有的东西都不愿意分给别人,这算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可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情绪化和逆反,以前一直觉的为什么会如此的不听话,为什么会如此的以自我为中心,而现在才有点明白,原来有些是自己一直没有做好榜样,有些是自己要求,却从来不知道那些标准是大人的标准,而她或许从根本上就没有明白过来,为什么不能如此?在分不清对错的情况下,以自己的方式去对待问题,这些都是要慢慢改正的地方。

学习米小妈妈的理念,用“心”去对待孩子,让她在对人,对事上更加的讲道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