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读后感锦集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读后感锦集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是一本由蔡颖卿 / 翁乐旂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读后感(一):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

全書的主旨應該是這句話:A mother is not a person to lean on, but a person to make leaning unnecessary.作為父母是沒有辦法也沒有能力將孩子遇到的所有事情,都給解決了。所以需要我們將捕魚的技巧教給孩子,以後就都有魚吃啦。前段時間糾結於教孩子英語詩歌。後來便想明白了,我這樣子強壓於她,她只能被動記憶,反而容易對學習失去了信心,我也是沒辦法發一直盯著她記憶這些東西。書中得到的建議:我在工作學習時,多思考選擇正確的方式方法,以自身的行為給女兒最好的教養。在平時的溝通交流中授之以漁。或許當時她並不能完全接受理解,但是日後遇到狀況的某一天她也會幡然醒悟。

關於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書中提到一個樂觀積極的觀點,有些人認為家務工作連軸轉,很辛苦,但是作者以及作者的女兒都認為,在工作後忙家務是一種休息,做完家務忙工作是一種放鬆。這種觀念是認可的,想到我的老闆,出差外地,晚上六點到家還會很開心的買菜做飯,陪兒子玩哄兒子睡覺後,十點多後開始回覆工作郵件。這樣子每天的工作生活還是保持飽滿的狀態。對自己而言,週末在家倒謄些好吃的,有時候要站一兩個小時,出成品後歡喜的心情還是大於勞累。或許沒有發呆看手機,只是工作生活也是能勞逸結合的。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读后感(二):父母,孩子教育的启蒙;孩子,父母成长的镜面

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学习、模仿便是漫漫的成长过程。从学会笑、学会吃饭、学会走路、学会跑、学会讲话、学会做人、学会知识、学会······,父母都担当着无可厚非的重责。非常认可古语“上行下效”,也非常赞同蔡颖卿老师“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大人怎么做,小孩就会怎么效仿。孩子未来成功与否,它的定义并不局限在有多少存款、过着多么高档的生活、知识体系非常完善或者国家之栋梁,而是非常清晰何为人、何为正确的做人做事。好的习惯应该是孩子从小就应该培养成的,现在大多数的教育还是为了完成某个阶段的任务,等这个阶段一过,他又恢复成大多数人具有惰性。拿阅读举例吧: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养成一个阅读的习惯,学生时代所读的书是为了应付最终的考试,毕业以后很难再拿起书籍、抽出空挡,静下心来领略书中的魅力;从古至今,但凡成功的人士无一不是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当然,兴趣是培养习惯的重要关键,父母要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发现孩子的天性孩子爱好,而非自己的主观判断,填鸭式的给孩子灌输你认为他所需要的东西。

活到老学到老,社会在进步,个人也需要不断进步。父母的一切习性、一切行为都会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形成影响。或许有一天,我们发现孩子的缺点时,这时我们是不是要反省自己做得是不是不够好,不到位。我们需要把我们工作的态度、生活的热情传递给孩子,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砥砺前行。天下没有不可教孩子,只要有耐心和信心,把教养孩子放在生活的第一顺位,随时把握机会教导他,他自然会成长得既懂事又乖巧,自己会上进。

好好工作,好好生活。生活就是把日子过成我们所想要的样子,无论是教育孩子的成长、与爱的人相伴一生、赡养老人,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摆正一颗良好的心态,坦然面对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发扬优点,摒弃缺点,不断提升自己。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读后感(三):养一个孩子,不是养一朵花,而是种一棵树

《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腹中的宝宝已经接近八个月了。书本的封面是一位母亲暖心的望着身边如天使般玲珑的小公主,或许是成为母亲的缘故,这幅画面让我这位新手妈妈心生暖意。晚上躺在床上这本书不自觉的就成了我的枕边书。新手妈妈在孕育教养的道路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还好,有蔡颖卿。这些言传身教的优秀代表的经验让我们可以少走弯路。天下没有不可教的孩子,只要有耐心和信心,把教养放在生活的第一顺位,随时把握机会教导孩子,他自然会看到学习和工作的意义。我们养一个孩子,不是养一朵花,而是种一棵树。之前看过著名主持人董卿的一个专访,访谈中她提及: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去做什么样的人。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生活的保障,而是不因变动而永远存在的能力。父母无法为孩子开出一条人生坦途,但我一定会支持她,并欣赏他的努力。暴雨狂风与晴光好日一样重要,我们不能只当孩子的抚慰者,愿自己不要忽略他值得肯定的勇气。作者让我们把自己当孩子,教会她爱生活,爱自己,爱家人。努力把生活过成诗,诗人和女主全是我们自己。

生活之道品蔡颖卿。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好好爱自己与家人,好好把日子过成诗。纪伯伦说我们的儿女,其实不是我们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我们来到这世界,我们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他们和我们一样。腹中宝贝还未到来这个新世界,作为母亲,不知道怎样的教育观才是最为正确的教育观,但这本书让我深切体会到母亲就是那个可以给你依赖却让你无须依赖的人。我们让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让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父母的格局是孩子成长的起点,我的身体里孕育着一颗生命的精灵,希望你成长为一个外在自由,内心明亮的人。成长独立是一条长远的路,当我们把孩子送去受教育的那一刻起,期待的就是他们有足够的能力迎接自己的生活。 教养都藏在生活的细节里。教不应该落在以爱为名的无尽担忧中,如果能从生活小事的教导,让信心慢慢在实作中奠基,放手的那一刻,我们的宽心,也会带给孩子可以无尽的安全感。日本生活大师松浦弥太郎说过,日常生活是一份尊贵的工作。作者在日常里育教于养,言传身教,给我的育儿道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读后感(四):阅读摘要

1. 安全感是成长必要的条件,也是快乐的基础

2. 孩子是骗不得的,别让欺瞒抹杀了孩子对你的尊敬

3. 希望孩子身体强健,起居有常是必备的习惯

4. 打电动、看电视不会是大脑放空,反而会过劳

5. 不要让孩子开夜车,宁可先睡在早起补作业

6. 转换不同活动,大脑就不会弹性疲乏而能持续运作

7. 做任何事,都不要养成“过度”习惯

8. 饮食最容易显现个人修养,也是中外教养中最一致的观点

9. 对吃的讲究,对食物的爱惜,也是生活中的美感教育

10. 让孩子先从家人的彼此敬重,再学习善待他人:一个孩子如果在家都能自然、喜悦地礼貌生活,外出要学打招呼一定不难

11. 礼貌的品德是一种内隐的学习,恶补不来的:父母在家中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力,能左右孩子在外的行为

12. 不要小看称呼,它展现的是你对孩子的教养

13. 特别懂得跟孩子说话的人,诚恳是最重要的关键

14. 执行照料和管教之责,必须心平气和且直话直说

15. 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服务是最好的方式

16. 吃苦的精神,是现在的孩子要通过服务去学会的

17. 每一句负面的话,都需要四句正面的话才能抵消影响

18. 只要教得会孩子,什么方法都是好方法:

(1) 父母在教自己孩子时,一定要有耐性,不要凶,不要骂

(2) 但实际是很多时候教自己人常会态度更不好,更没有耐心,理由是都是自己人,不必讲客套,但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跟你最亲近的是自己人,最不能得罪

(3) 这个错误观念使许多夫妻讲话很没有礼貌,也让孩子以为对自己人就可以没大没小。其实,任何关系只有“敬”才维持得下去

19. 责任应该超越兴趣,读书也是一种纪律:

(1) 责任超越兴趣,凡是该做的事,不论有无兴趣都得做,因为它是责任

(2) 读书是纪律

20. 兴趣代表的并非学习天分,而是学习驱动:

(1) 兴趣可以帮助客服困难,使孩子有耐力面对挫折

(2) 教育孩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小把规矩定好,超越规矩绝对不容许,在规矩之内则请让他自由发展,不要管太多

21. 阅读教育并非只是要求孩子,父母也该示范与身教

22. 从有趣的方向引导,让孩子看到课本枯燥外的另一面:

(1) 如语文利用猜谜、讲故事

(2) 人生的快乐不在于做你喜欢做的事,而在于喜欢你不得不做的事

23. 阅读的效应不是立竿见影,而是长久的内化影响

24. 把好的文章记在心里,对写作和人生都有帮助

25. 以逻辑性和意义做辅具,记忆会更容易

26. 任何一门学问,只要懂了,都不难记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读后感(五):与工作建立美好的关系

很喜欢蔡颖卿的书,她写生活,写工作,写育儿,温和平实地把那些道理说给你听,有时候你会感觉到似曾相识的共鸣,有时候会有恍然大悟自己获得了新的观点。她告诉你生活的美,让你对生活同样报以积极和热情的态度。而在《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这本书里,她则是跟你探讨工作这件事。这本书是在养育系列里,它不但可以作为一个母亲对育儿的参考,也可以给年轻的工作者们以指导。

看完这本书已经好一段时间了,一直放在床头。今天梳理了一些我做标记的笔记。

蔡颖卿说,有一个关于工作的提醒,是“开始难,结束更难。”对于开始的难,我们深有体会。而对于结束的难,我们总是会忽略。这种难是“在经过了一段时间,还想以起初坚持的工作质量把事情做完”。这是在提醒我们,做事情不要虎头蛇尾。在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要始终如一地严格要求自己。

然而,通常情况下,贯穿一件事情的始终,总是一个漫长的时间跨度。怎样培养自己对于“开始与结束”这件事情的意识呢?蔡颖卿告诉我们,以一个很小的单位——“一天”,来意识到“开始与结束”这件事情。你如何对待你一天的开始与结束,你也会同样地去对待一项工作的开始与结束。

从现在就开始培养自己的这种意识,一天元气满满地开始,也充满热情地结束。忙碌工作的一天,必然是会有疲惫的,是什么让这种疲惫一扫而空?是每天扎实地完成当天的事情的那种满足感,给了我们“新生的勇气”。如此,才能不让“疲倦”变成不再继续的理由。

如何让一天能有始有终?那必然是当日事当日毕。说到如期完成每天的计划这件事,就要提到时间管理这回事。蔡颖卿给出的建议是“先分配时间,再安排工作”。也就是说,你先要看看自己有多少的时间,然后分配到具体事情上的时间有多少。在限定的时间里,专心地去完成这件事。让自己意识到,在这段时间里,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如果做不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也要去做其他安排的事情。这样子就不会无限地推迟自己的时间,最后落得一天总是做不完事情的苦恼。

限制的时间,最大的好处在于,你很明确,自己有多少的时间,你会很专注在这件事情上,不容易被干扰。因为你知道,时间就只有这么多。重温这一段之后,我发现自己下午对时间的管理也是这样的思路。我先看看我这个下午还有多少的时间,然后再列出自己要做的事情,看看分配到每一件事情的时间能有多少,然后在限定的时间里执行。这样做的好处是对于要做的事情与拥有的时间一目了然,让自己处在一种能掌控的自由里,而不是被事情推着走,最后发现做不完的事情,焦躁不安。

所以,养成时间限制的习惯非常有用。如果你没有培养这种习惯,不妨试试看吧。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除了知道是什么,怎么做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去思考,这项工作背后运行的原理。为什么是这样的?我们要养成多问为什么的习惯,去探究背后的原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会让你停留在学习的表象上。这个时候,你离真正的“学会”还有一段距离。这提醒我们要探究根本,才能举一反三,缩短摸索时间。

而当我们学会了之后呢?更考验我们的其实是做完。“学会”是懂了,“做完”是真正去做了,它更多的是意味着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停留在“会了”,“懂了”的阶段,根基薄弱,只有真正脚踏实地坚持去做,方能见效。

人生越走到后面,考验的越多是我们的耐力。在这本养育书里,蔡颖卿提倡耐心要从小培养。如果现在你也感受到自己缺乏耐心,从此刻开始培养,也不迟。

蔡颖卿说,她常常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设定目标的重要性。在设定目标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聚焦在“想要”这件事情上,也就是第一个问题:“我想做什么?”。但是,我们要清楚,“想要”不是一种目标,具体的行动才是。怎么做以及做了什么,是不可或缺的。

不要满足于自己的“想要”,而是去检视自己做了哪些具体行动,脱离了具体行动的目标,只会沦为空谈。

做一个专业的职业人,逃不过的问题是如何不让情绪影响自己。很多时候,翻山倒海的情绪会让简单的事情变得错综复杂。蔡颖卿认为,学习情绪管理固然重要,但是对抗情绪问题,最直接粗暴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直接行动。

不管是自己对于工作的抗拒还是害怕,行动起来,是让情绪消失的最好办法。相信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有同样的感受,看似可怕的工作项目迟迟不想动手,但是一旦开始做起来,一切就都运转起来。那些之前的犹疑和压力,都随着行动起来而消失不见。不管是在工作上如此,其实在生活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当你感受到自己吃压力和害怕,要告诉自己,你有一个无敌的武器,那就是你的行动。

要知道,我们的生活,大多数时候都是由细密的小事情来积累出大成果。每一次信心的提升,也是来自于对每一件小事情的成功完成。我们不会永不疲惫,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做好每一件小事给予自己源源不断的能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