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物联网:未来已来》读后感锦集

《物联网:未来已来》读后感锦集

《物联网:未来已来》是一本由物联网智库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1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物联网:未来已来》读后感(一):都想讲就都讲不清楚

看着是物联网智库的一样,虽然犹豫了一下是一本编著的书,还是买了下来。

就像是好些个文章的拼盘,全书缺少逻辑。动不动的于是怎样,真的是让人看的不知所云。

谈到物联网对制造业的影响,那就完全站不住脚了。规模生产是降低产品成本的方式。你要强调个性化生产,能否顺便谈一下价格?消费者能否接受个性化生产而导致的价格升高?退一步讲,物联网对制造业的影响只是个性化生产吗?制造业可不是几个零件随便安装一下就拿出去卖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特殊的产品还有安全法规的要求。3D 打印也有其使用的局限性。不要否定了整个制造业。

全书的笔者认为未来会怎样怎样。哦,算了,我会是看玄幻小说去了。

《物联网:未来已来》读后感(二):外行能看,看完也觉得浅。下一本。

还不错,对互联网,物联网,工业生产,从更高的角度去提出一些观点。能启发思考。对外行挺易懂的。不是技术论。 不过这本书读完后,连外行也会觉得有些大而浅。 不过我仍然摘录了一些有意义的思想。 物联网并不是一种特定的技术或方法 古人用火烧烤食物,并将这种方法告诉其他人,这就是一个袖珍的物联网系统的雏形:感知火、生成信息、传递信息、运用信息控制火。 在未来的物联网系统内,这一切都将是系统自发完成的,信息和控制能够自动形成闭环从而将人从劳动中解放出来。 在物联网发展初级阶段,有赖于感知技术的发展,对物联网的理解重点在于将真实存在的物品信息化;随着人们理解的加深,事件也被作为信息化的对象,比如购买、借款等行为。 互联网思维影响下的企业,会在与用户终端的交互上苦下工夫,这就是传统的入口思维,就是流量的思维。 商家不能掌握用户喜好,用户也不知道商家到底有什么产品,两边抓瞎,传统广告都是靠蒙。 如果说互联网时代,你还可以选择隐瞒的话,那么在物联网时代,你可能无处遁形。 要实现这样的未来,目前来说几乎不可能,所以物联网的远景是非常遥远而宏大的,值得所有人一步步为之努力。而实现的过程也是一步步来的,笔者个人认为,第一步就是让更多的设备尽可能能够联网和互相识别,这样才能让更多的服务接入进来;第二步是建立如互联网一样能够让不同“智能系统”相互交流的机制;第三步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法,实现真正智能的管理。 我们可以看到,大数据分析与物联网一样,也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我们现在的数据更多是来自互联网和调研,取得的数据的维度和价值都有一定的局限。 我们一直将写作之类的事作为人类的创造力的体现,但事实上只要人工智能拥有完备的数据库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就能模拟人类进行简单的写作。 这样做出来的很多是“伪智能”,伪智能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很重要一点是伪需求。举个简单例子,用户真的需要用手机去控制家里的各个家居和家电吗?这一点很明显不对。把手机作为控制中心其实只是延续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操作习惯而已,并不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智能”。 在这样一个社会网化的物联网中,有很多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我们认为,其最大的障碍不是社会网中社会关系联接的技术机制,而是这些社会关系建立的社会理由,即是一个“利”的问题。

《物联网:未来已来》读后感(三):创造力永远不会被取代

抱着想了解一下物联网的心态用关键词检索到这本书,目的很简单,就是想明白物联网是什么。看完这本书,作者做了很多比喻,比特呀,原子碰撞啊,可是好像还是没有讲明白。

在书中作者提到物联网的“联”的过程就是“感知”“传输”“应用”三个部分的组合。让我想到人体的神经系统也是如此吧。如何没有忘记高中学的生物的话,整个神经系统有很多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又有很多突出,通过突出感知周围的触动,然后通过电子传输信号,做出相应的反应。

我在想所谓物联网是不是就是一个把很多独立的单元融合在一起,每个单元又具有必需的感知能力,通过传输给周围的其他单元,做出分析整合,从而显化为必要的输出。

我靠想象去推测物联网是什么?仅仅看了一本书,还需要再看几本书去确认物联网到底是什么。

无论未来社会如何发展,网络环境如何便捷,有一点是不变的,创造力永远是无可替代的。这个观点在很多书中都被提到,很多做创意的老师也是如是说。作者也承认“在未来的物联网系统里,人更多的是承担创造性的工作,而将流程和分析性的工作交给机器或者人工智能去完成”。

提到智能家居,作者竟然提到了智能花盆,花盆会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对其进行浇水施肥。我想不说是智能花盆,这个范畴有点小,往大的说,智能的灌水施肥系统是有需求的。街区的风景设计,如果可以有智能系统的辅助,至少绿化工人不需要大热天去辛苦地灌水;我的阳台,如何有个智能的系统,至少我出差不在家的时候,我的植物不会被可怜巴巴地渴死。

毕竟,人们养植物是为了给自己带来疗愈,愉悦身心,并不是为了把植物养死。

在欧洲,已经开发出很多智能温室啊,植物工场这样的数控系统了,小米生态链里面也在开发智能花盆,我很期待这些开发可以提供很好的产品功能,让人们看到实实在在的价值。

最后,如果一个技术者可以把这种概念性的东西,很浅显易懂地给一个素人讲明白,或者图解出来,那他自己绝对是思维清晰的。

抱持期待!

《物联网:未来已来》读后感(四):我们未来的世界

是在吃着早饭的时候就默默的看完了这本书,书不厚,信息对于当下的时代来说也有一定的延后性,不过当个科普读物也不错。读完之后有以下四个感受:

1、我们未来的世界该如何发展?

以前的时候科幻是什么,是外星人,是灵魂出窍,是瞬间移动;而当下的科幻,更多的是互联,是大数据,是不要回答。不是过去的人们的想象力不够,而是我们当下的科技发展,让我们在想象的空间内寻求着并且迷茫着。

现在的电脑逐渐取消了主机、键盘、仅仅只剩一个屏幕,也许未来,屏幕也不必了,直接投映在空间内即可,一切都摸不到了。

现在的手机也没有了天线、键盘、耳机孔,屏幕的大小趋势一会是大,一会是小,也许未来,也不用手机,电话等联络的功能给了蓝牙耳机、给了手表、给了汽车,给了身边的物件,娱乐的功能回归电视,回归大屏幕,却随时都可以打开。

现在的家具、电视、所有的家具,或者称之为“设备”,都可以增加或者减少功能,都可以互相联系,不用人去操作,只要动动脑子想一想,甚至中控中心已经替你想好了,你只要去生活就好了。

未来的世界,我们该何去何从。

2、物联网与互联网

我们讨论的互联网,是基于用户端口,对于人的互联,而所谓的物联网,是以设备互联为基础,为人类社会而服务。我们的社会究竟有没有发展到需要如此便捷的生活,而所谓的智能生活是基于人类还是基于“中控服务“,很简单的例子,到了晚上十二点,我们家的灯和电视还有床都觉得我该睡觉了,可是我就不想睡,我就想high,那时候,灯会不会打开,电视会不会亮?

3、未来的隐私

最近的新闻, 百度、支付宝、今日头条因用户隐私问题被工信部约谈,隐私对于我们来说,是秘密,我买了什么东西我不想让别人知道,但是对于百度来说,可能大家都在买什么东西,是不是我就要去做这个行业,百度、支付宝、今日头条这三者都是这样。甚至对于用户来说,还隐隐约约有个想法,你看我通过美团、饿了么点了那么多外卖,从大众点评上看了那么多家店,通过支付宝也在哪几家点吃过饭买过单,那我今天晚饭吃什么,有谁能来替我决定一下?

4、关于用户习惯

提到用户习惯一个经典的案例就是滴滴打车,在滴滴打车、优步、快的打车三者没有这么疯狂的砸钱的时候,我们并没有那么习惯于出门打车这件事,但是金钱创造了需求,也是金钱创造了滴滴的用户,而现在,不管快的和优步是否还存在,用户的习惯,仍旧还在。

进入2018年有一个词很热,“区块链”。那天跟朋友吃饭聊天的时候就提到,用户的习惯是不可能在消失的,与其说一味的追寻热点炒作,不如沉下心来,研究一下应用场景。

而我们的当下和未来,不管是不是想黑镜里面想象的一样,其实都已经到来。

《物联网:未来已来》读后感(五):未来已来:物联网文明带来的启示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物联网科普读物,看完后得到了很多的启示。

1、书籍揭示了物联网之所以发展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其实是 物理世界 和 信息世界 的相互碰撞。

“ 这就是所谓的原子与比特的碰撞。我们当然做不到从微观上来控制信息和物质,但在微观结构上,物质世界和信息世界二者都是由各自最基础的结构建立起来的。”

我们从古代几千年前就开始了物联网。

最小型的物联网社会 一直以来,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都是共同发展的,它们之间的联系很紧密,但是也有各自的界限。比如,古人用火烧烤食物,并将这种方法告诉其他人,这就是一个袖珍的物联网系统的雏形:感知火、生成信息、传递信息、运用信息控制火。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由人去完成的,信息离开了人就无法形成闭环。而在未来的物联网系统内,这一切都将是系统自发完成的,信息和控制能够自动形成闭环从而将人从劳动中解放出来。

2、书籍告诉我们物联网的未来蓝图是什么?

数字孪生与人机融合时代

“以传感器网络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数据世界,将基本上和现实世界的物体与虚拟世界的数据一一对应,而现实世界里面看不到、摸不着的许多量将在这个世界被一一抽出来进行分析和应用,再通过网络反过来操控现实世界的设备和仪器。最后达到的结果就是,每个人、每台机器都被构建精准的数据模型,并且事务和流程将变得可处理、可操控,从而使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完全合为一体。 ”

3、书籍告诉我们物联网的现状与框架是怎么样?

尽管Covid-19疫情还在持续,但物联网市场仍在不断增长。根据IoT Analytics的统计,2020年,IoT联网设备(如: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设备、工业联网终端)的数量将首次超过非IoT联网设备(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到2020年底,全球217亿个活动联网设备中,IoT联网设备将达到117亿(占比约54%)。到2025年,预计将有超过300亿的IoT连接,全球平均每人将近4台IoT设备。

4、书籍告诉我们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区别是什么?

思维不同:流量思维-服务思维

“ 互联网思维影响下的企业,会在与用户终端的交互上苦下工夫,这就是传统的入口思维,就是流量的思维。商家不能掌握用户喜好,用户也不知道商家到底有什么产品,两边抓瞎,传统广告都是靠蒙。 ”

强化服务、弱化产品 比如未来我们家里的照明系统将不会有明显的开关,连手机APP都不用,未来的孩子将很难理解“电灯开关”的概念,因为对他们而言,照明系统就是智能的,按照他的需求为他服务。而我们现在晚上回家都会花上几秒钟的时间去寻找电灯的开关。这种改变将会体现在你能想象得到的生活里的各个方面。

框架不同:人机融合

“互联网可以看作是人的信息化,而物联网则是整个世界的信息化。”

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将是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最大区别所在。

内涵:

5、书籍告诉我们物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科技的关系如何?

“”数据的纵向发掘,最后形成的是个人模型的建立。那么,横向发掘呢?现在说来,很多数据的应用都是横向上的,因为我们用脱敏处理之后的数据很难再在纵向上发挥价值。即对多个人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然后得出可以用于改进产品、提升服务质量的信息。“” “”比如未来我们家里的照明系统将不会有明显的开关,连手机APP都不用,未来的孩子将很难理解“电灯开关”的概念,因为对他们而言,照明系统就是智能的,按照他的需求为他服务。而我们现在晚上回家都会花上几秒钟的时间去寻找电灯的开关。这种改变将会体现在你能想象得到的生活里的各个方面。(弱化控制过程,直接智能化的服务)“”

金句共赏:

1、物联网并不能一蹴而就地改变世界,相反,物联网是随着更多的事物和设备相连接而每天发展壮大的网络。 2、苹果手表能测心率是因为有光电传感器,甚至楼道里面的声控灯很多都是因为含有光传感器:它们能让灯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不受声控。 3、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将是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最大区别所在。 4、如果说互联网时代,你还可以选择隐瞒的话,那么在物联网时代,你可能无处遁形。 5、他们感兴趣的是数据背后的价值。比如,你的睡眠状况和运动量对你来说是隐私,对医学研究来讲只是一个样本,对保险公司来说可能会是你保险合同的参考指标,而对你的社区医生或者心理医生来讲,价值相对就会高一些。 6、以传感器网络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数据世界,将基本上和现实世界的物体与虚拟世界的数据一一对应,而现实世界里面看不到、摸不着的许多量将在这个世界被一一抽出来进行分析和应用,再通过网络反过来操控现实世界的设备和仪器。最后达到的结果就是,每个人、每台机器都被构建精准的数据模型,并且事务和流程将变得可处理、可操控,从而使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完全合为一体。 7、物联网的“物”和“网”紧密联系但各自又有明确分工。“物”的层面既是感知层,作为网端的入口,又是一个执行层,执行网端反馈回来的指令进而发生诸如开关灯、播放视频等应用场景。而“网”的层面则是对感知层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运用大数据乃至人工智能工具对“物”端下达指令,机器人或云端智能代替人做出抉择,帮助人控制设备,从而将人解放出来。(I 青春空调:小米手环。家庭未来管家。控制中心) 8、数据的纵向发掘,最后形成的是个人模型的建立。那么,横向发掘呢?现在说来,很多数据的应用都是横向上的,因为我们用脱敏处理之后的数据很难再在纵向上发挥价值。即对多个人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然后得出可以用于改进产品、提升服务质量的信息。 9、比如未来我们家里的照明系统将不会有明显的开关,连手机APP都不用,未来的孩子将很难理解“电灯开关”的概念,因为对他们而言,照明系统就是智能的,按照他的需求为他服务。而我们现在晚上回家都会花上几秒钟的时间去寻找电灯的开关。这种改变将会体现在你能想象得到的生活里的各个方面。(弱化控制过程,直接智能化的服务) 10、自美国1959年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在日本、韩国、德国等工业化国家得到了大规模应用,并且越来越得到各个行业的认可。越来越多的新型机器人在不同的领域上岗,它们在准确性、可靠性及适应性等方面表现出色,为人类同业者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机器人对人类工作的取代在悄悄进行着。 11、只有百姓认识了物联网、喜欢上物联网,物联网进入平常百姓家,这个市场才算形成、才会成熟。 12、互联网思维影响下的企业,会在与用户终端的交互上苦下工夫,这就是传统的入口思维,就是流量的思维。商家不能掌握用户喜好,用户也不知道商家到底有什么产品,两边抓瞎,传统广告都是靠蒙。 13、智能家居的概念我们前面也讲过了,简单说来,就是基本不需要我们关心,就能按照我们的需要和喜好,自动为我们开门、关灯、换气、调节温度等。我们将从曾经各种烦心事里面解放出来。(智能家居将我们从日常繁重的家务劳动之中解放出来?真的能解放吗?) 14、互联网可以看作是人的信息化,而物联网则是整个世界的信息化。 15、我理解的物联网,其本身并不是一个行业或者技术,而是将人类过去的科技成果集大成而达成的一种全新的未来生活状态。 16、我们可以看出产品由遥控到自控的转变,这也体现了智能家居1.0到2.0的升级。(从被控到自控) 17、物联网的技术与互联网最大的不同在于信息传递的方式,需求表达这一过程将被弱化,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会将商业模式引向哪个方向呢? 18、在物联网时代,厂商提供的将是“冷冻保鲜服务”而不再是“冰箱”。 19、这就是所谓的原子与比特的碰撞。我们当然做不到从微观上来控制信息和物质,但在微观结构上,物质世界和信息世界二者都是由各自最基础的结构建立起来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