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汪曾祺自选集》读后感1000字

《汪曾祺自选集》读后感1000字

《汪曾祺自选集》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60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汪曾祺自选集》读后感(一):汪曾祺自道创作观

汪先生生前编定的自选集,有少量诗和散文,短篇小说居多。他的小说,以昆明、北京和高邮三地旧时人物和风俗为主题,如《落魄》《鸡鸭名家》《异禀》《受戒》《岁寒三友》;也有旧时戏班子的人物和掌故,如《云致秋行状》;手法就是白描,朴素简练生动,像弘一法师的字、像丰子恺的画,朴素至极又生动至极。就连偶尔的讽刺,如《金冬心》,都是敦厚的。 他对自己的写作有一段总结,也说得很清楚:近来有人写文章,说我的小说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我看后哑然。当代小说寻觅旧文化的根源,我以为这不是坏事。但我当初这样做,不是有意识的。我写旧题材,只是因为我对旧社会的生活比较熟悉,对我旧时邻里有较真切的了解和较深的感情。我也愿意写写新的生活,新的人物。但我以为小说是回忆。必须把热腾腾的生活熟悉得像童年往事一样,生活和作者的感情都经过反复沉淀,除净火气,特别是除净感伤主义,这样才能形成小说。但是我现在还不能。对于现实生活,我的感情是相当浮躁的。P583

《汪曾祺自选集》读后感(二):大师之作

汪老真是谦虚的作家,从自序中便可看出:“严格的说,这个集子很难说是自选集。自选集应该是从大量的作品里选出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我不能做到这一点……我的自选集不是选出了多少篇,而是从我的作品里剔除了一些篇。这不像老农民田间选种,倒有点像老太太择菜”。这个比喻很有意思。

大师的作品果然不同凡响,小说羊夕一夜真真的惊艳到我了,朴实无华的语言描述了一幅幅美好恬静的乡土和人文风景画。读来让人感觉清风拂面,异常舒服。

汪老的小说也透有他散文的风采,对果园的描写让我仿佛置身于果园之中,看到了一个个一串串果实挂在枝头等待被收获一样,真的是贴近生活而不俗。读到最后还有些依依不舍,希望能再有这些个好文章继续熏陶我。

好文章好书好作者。大家的作品是你读到最后都舍不得读完的,600页的一本书是我读过最厚的了,没有一丝不想读下去的想法。喜欢,10分都不够。

《汪曾祺自选集》读后感(三):他没有的那种天真去了哪儿

80年代的那一版也有,和家人有点缘分。这个是题外话。不提了。……

汪曾祺没有他老师沈从文的天真,但对人对世道更有余裕,为文内心有掂量,有分寸,朴素只是外现。

给无声知了的眼套上马齿苋的花瓣,也是绝了。写昆明的雨季,才可见柔软的内心,饱含的感情,是真爱,也不愿掩饰。对家乡,更远的距离与怀念,才能出好文。

他对于文章与审美的“和谐”,是自觉的主张。

所有的节点都拒绝铺排。点染之间节制很多,特别讲究收与放的比例。这一点从书画可知,画极简,线条笔墨有书法内功蕴含力量的底子,想起和大才女大画家凌淑华的画对比,有一点相似,又有更多的不同,后者文人画性格鲜明,风格一贯,汪老一画蔬果,就偏向了齐白石。

羡慕他的求学受教历程,其师承体系永远不可再复制。羡慕沈从文给他手批作品。 我私人的感情,是更爱沈。……也不提。只是,汪老也应该有天真的,他的天真去了哪儿?

对于后学,对于高邮现在的文人圈子,其实我有点看法,人人都赞汪老,却不知真正的好处。平淡与素朴,不是想学就能从笔下学的来的。现在出手连浓烈都做不到,连丰盛都没有,连文采文气都没有,是会淡出鸟来的,是开水加凉水,摆摆样子,连自己都不想喝。……写作,不是由奢入俭难,反过来了。

整天“汪味”,“汪味”,看的烦了,学得不像,很蹩脚。

……

本书想照顾多面,收了书画照片,文种分类齐全,但装帧潦草,字体令人不适,应该有上下册分或者其他办法。有点失败。

……

《汪曾祺自选集》读后感(四):从封面到封底需要多久

书桌是带拐弯的一张桌子,靠墙的方向立着二层书架,自己觉得珍视和必读的书会出现在这两处位置,这本《汪曾祺自选集》流连其间,长达数年。 第一次相见是在学校图书馆,简洁厚重的模样和因《受戒》而念念不忘的名字,在馆室角落熠熠生辉。讽刺的是,无论寒暑,次次假期它都随我从学校回家,直到毕业借书证收回,我还是没有读完它。本是心头好,却未时时在手。许是喜欢得紧,翻开书页,字里行间都让我惊讶、诧异、停顿、欢喜,恨不得整篇都摘抄,每段都有感。久而久之,它和正襟危坐、沐浴焚香划了等号,性子的懒散也推波助澜。一面推脱,一面惦记,漫长拉扯后,终于在今年读完。 起先沉浸在小人物的悲喜淡然,高低自处,尘埃里开花的馨香活野中,向内寻求安宁,压抑躁动。后来发现,作家并非超然俗世,时代的痕迹总是深深浅浅地烙印在当世人的身心。就像照片定格的,除了上面不可更改的独一时间,也是无尽长河中那一瓢水的呈现,带着上游的积淀奔赴下游。

《汪曾祺自选集》读后感(五):书中自有真情在

在病中看这本书,亏得这本书,解救了我病中持续且越来越困顿、焦躁、烦闷的情绪。比起现在流行的心理医生、音乐疗法、舞蹈疗法、禅修……见效快、无副作用、更灵。

汪先生真诚,他说“有人建议我把小说抻一抻,就能成长篇小说了。我为什么要抻?抻了,就不是那个东西了”。

汪先生有趣,他说“人家叫我选自己的作品结成一集,我的作品本来就少,再严格选,就所剩无几了。我挑自己的作品,就像老太太择菜,择完菜,再从那扔掉的一堆里再捡出些能用的,扔回要用的这一堆,这就是我的自选集”。

汪先生有大爱,在这总是推崇成功的社会里,要是没有一股子从心底里涌出来的真挚热爱,他怎么能写出那365行里最普通最低微的劳动者,卖米卖水果卖猪头肉甚至卖蚯蚓、杀猪的、做鞭炮的、捣浆糊的、画画的、洗衣的、和尚、老师……他们的平实、快乐、鲜活、努力的平凡劳动者身上那一直被忽略的光芒。有段写栀子花的“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的,我就要这么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的管得着吗”。

汪先生写书像宋画,有大家笔法。行文落笔既似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的白描画,又似巧密精细的工笔画。由于并不是靠跌宕起伏的情节取胜,所以看书时和刚看完还不觉得有特别强烈的感觉,但看完闭卷后,越投入这浮躁的生活越久,越想念那一幅幅留在心里的逸然宋画。

汪先生让我更热爱生活的平凡细微之处,比如“我能听出那叫的鸟儿站在树上的位置”。让我重新看待自己的工作,我是否也能像那些个普通平凡却可爱的劳动者呢?让我第一次想去云南看看,之前看过无数云南画片、风光片、听说过什么丽江邂逅都从没想去过。

明明是书评,怎么写成了汪先生如何如何……也许是因为他既叫《汪曾祺自选集》,自然就看出他的影子了吧,只是这影子也太强烈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