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读后感摘抄

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读后感摘抄

《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是一本由郭曼妮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读后感(一):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

这是我看的第一本育儿书,之前在美国的Alhambra图书馆也看过一本《卡尔·威特的教育》,当然是两本不同类型的书。对许多书无感,就像今天去看圣诞市集的心情,想法是好的,心情也是对的,也不是你的期望值太高,而是真的弱暴了,全场能看到的人,手指能数的过来,想象那样的心情。再后来去吃饭,你找好了想去的餐厅,开老远的车,却因为要等一个多小时,而取而代之去了汉拿山,那种感觉很糟糕,你一早起来准备了很好的心情,有很好的阳光,却最后是失望一整天。

看书也是这样,那天去嘉定图书馆拿了几本书,带着孩子急匆匆,随手拿几本,本来上个月就要还书,迷上了织毛衣,把书给落下了,已经看开始的书,就一定要看完,通过公众号更改了还书日期。

终于我可以满足我的爱好,又有足够的时间看完这本书。

每天十几页,多书在马桶上。

看着看着,然后开始去注意作者。许多时候我找书,只看书名,往往会因为书的内容才会去关注作者,不好的书,一次就过了。

看完书让我觉得,作者是一个很有耐心,而且会静下心看自己,对待自己再去影响和养孩子的人。这很重要。

我想许多新父母和我一样,心很浮躁,想法很多,很着急,当有孩子时发现自己有许多不足,但孩子不会等你完美了再成长起来,于是,随便一手抓,人云亦云。这也学那也学,时间很赶,心很赶,在对待孩子的成长也很赶和焦虑。

不说书的具体内容,只说最后的感觉,先用心观察孩子,别急着让自己的想法加入孩子的生活。

书中也有一些很值得学习的。当然每个父母对待孩子的成长有不同的看法。

值的一看。

也会再关注作者的其他作品。

《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读后感(二):学会尊重孩子

自从做母亲后,一直很关注孩子的成长,想用最适当的方法教育孩子,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特别是由于自己还需要上班,不可能时时刻刻陪在孩子的身边,如何减少老人带的弊端,选择优质的方法去教育孩子,是作为母亲需要不断学习与实践的。

这本《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主要介绍的是0-2岁婴幼儿的看护理念和方法,我的孩子目前已经16个多月了,书中的许多案例也让我颇有体会,整本书中一再强调的PREC的教育理念也成为我欣赏的教育方法。所谓PREC即是参与、尊重、环境与看护,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活动环境,尊重孩子,让孩子参与自己的成长,看护人“慢下来”观察孩子的成长……

而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尊重。记得之前在看《0岁的教育》的时候就讲到,在给孩子更换尿不湿的之前要先跟他打招呼,告知孩子,而这也是尊重孩子的一种情况。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就不必要做这些事情,可事实上,正因为缺少我们对孩子的尊重,才会造成之后,孩子一些不配合的行为。

书中一再强调:“事先告知,尊重婴幼儿的第一步”。不要以为孩子听不懂,只要我们习惯了对他说,他就渐渐明白了。特别是在孩子玩得开心的时候,还要给他一个缓冲时间,不能立马把他从玩具中抱走,这样“事出突然”,孩子会很没有安全感,因而还大哭大闹。

我在自己孩子身上也做了类似的“实验”。有一次,他想拿我手机里的笔写数字,可是已经是晚上8点30分了,家里的其他人就叫他去睡觉,不准他拿笔,这种突然遏制,导致他哇哇大哭。我跟他说:“那我们就玩一会会,然后去睡觉好不好?”他说:“好。”于是,我写了几个数字,再跟他说:“我们写好最后一个就睡觉,好不好?”他说:“好。”在写好最后一个数字后,他也就乖乖地去睡觉了。

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我们没有尊重他,没有事先跟他说,征求他的意见。不妨让孩子做某事前,先跟他说一声,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当然,尊重只是教育孩子的前提,之后还有许多的步骤,比如试着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当他和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时,不要去干预,看看他们的解决方式等等。书中的案例很有针对性,配有视频看,更能直观地感受到,孩子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弱,他们很聪明,放手让他们去做,做家长在边上默默观察,适当干预就好了。

《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读后感(三):家长,请你慢下来----评《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

显然,面对出生第一天连视觉都还没有的新生儿,“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是一种略带夸张的说法,然而正是这种夸张的说法却揭示出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事实:教育并非是从孩子会走路、可以进行语言交流沟通后开始的,而是在经历了小宝贝初临人世,最手忙脚乱的一段短短的日子后就可以进行的。事实上,所谓“养育”,从来就不是先养后育,或者一边养一边育,而是如《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的作者郭曼妮的PREC理论,对于0-2岁的幼儿,教育与看护一直就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PREC理念的核心即在尊重的前提下,强化婴幼儿的主动参与式生活、学习体验。最简单的理解,可以认为是在日常看护中加入与婴幼儿的互动。比如,我们给婴儿喂奶瓶,可以托住婴儿自己的小手,让他自己抱住奶瓶;比如,我们给婴儿换尿布,可以捏住婴儿的手指,让他自己粘上粘扣;我们给孩子洗澡,也可以适当地拿起婴儿的手,轻搓他皮肤其他的部位。这样做不仅能够通过提高孩子的参与度增强孩子的自主意识,更能让孩子从小感受到真实的生活。

在所有心理专家都在大声呼吁人们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到本真的自我时,《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无处不强调着给予婴儿真实的生活的重要性。事实上,这两者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在婴儿期,人们正是本真纯洁的自我,一切修饰矫揉都由后天而来,于是,越在婴儿期开始最大程度地保有本真,成年后的生活便会更加真实快乐。

也许有人会问,当孩子太小、尚未满月时,所有动作都很难完成时,PREC理论又应如何实践。其实,所谓参与,最重要的不是特定的方法,而是参与本身,沟通也是参与的一种。家长可以每做一个动作都告诉孩子,在孩子有了反应的能力后,更应该每做一个动作,每传达一个告知后等待一个婴儿的回应。不要怀疑你的告知对方是否可以听懂,语言就是在反复的听中习得的。更不要小看告知与等待,这正是对婴儿尊重的具体表现,尊重的前提是人格上的平等,婴儿不是你在养育事业中从属品,而是合伙人,他当然需要被告知与等待回应。

除了基本理念的阐述、具体方法的延伸说明,作者郭曼妮还在《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中融入了大量真实案例。更让人惊喜的是,作者推陈出新,将二维码印在了书中,读者可以扫码观看相应的案例视频,在文字、图片、影音同步中深入理解。

当我看《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时,儿子已经四个月了,略有点晚,希望其他姐妹能更早接触到PREC理论,并应用于实际育儿中。

《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读后感(四):让孩子做自己

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

让孩子做自己

第一个小孩子是盲目的养大的,因为是自己带大的,都是靠百度,妈妈群的各种知识补充。参考别人的一些方法。我想,多数人也和我一样,第一次当父母,很多育儿方法都是从他人或长辈那里得来的。可是原来的长辈大多带大三五个孩子,现在大多人只生一两个孩子,教育方法早就不能像以前那样了。以前父母还要拿背巾背孩子去干农活,那是没办法的事。现在的小孩子可不能这样糙养。一个朋友的孩子给奶奶带,奶奶天天背孩子出去看别人打牌,以至于宝宝一岁半不会说别的话,却会认一些牌,指着牌叫一些数字,看到牌就特别兴奋。

这是女儿出生前听说的事了,看到新闻里一些小朋友受伤害的事,很心痛,也努力记下来,以后不能出现同样的错误,新手妈妈一路走来,和孩子一起成长了很多。找一些专业的书来看,真的省心很多,不会干着急。像有些小朋友爬的早一些,有些不用爬直接走。有些坐的比爬还晚。有些小朋友一岁会讲好多话,有些到两岁才讲几个词。有些小朋友一岁多就很爱听故事,有些小朋友看到书不是撕就是啃。很多家长生怕孩子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就干着急。小朋友发育的都不一样,时间到了,孩子自然就学会了这些。

一般人认为早教至少要从一岁开始吧,0岁也太早了吧,几个月的小朋友知道什么呢?不,小朋友可聪明了,才一个月就知道抱着睡比较舒服,放床上马上就醒了,这些小屁孩怎么这么“精明”呢,愁坏了不少父母。这本《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是一本0~2岁婴幼儿培养宝典。,用PREC的看护理念和方法来教育小朋友,PREC:参与,尊重,环境,看护。参与,和小朋友一起活动,不管孩子是不是在玩某个玩具,或玩的方法不对,也要尊重他们,也许他们“发明”了一个新玩法呢,也许孩子在关注玩具的色彩或形状呢。

这本书里好多平常带孩子时会遇到的细节,都有合理的分析,非常适合新手父母参照学习。中国长辈最喜欢以关于你,帮助你的心态剥夺孩子的动手能力。遇到危险的事就经常只回避,不教孩子如何避免遇到危险。宝宝专注在玩的时候,大人不要去嘲笑,或过份夸奖他,不打扰。有时为了孩子暂时听话不闹一点就无限至的满足他,也是不对的,我也在自我改善。

《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读后感(五):养育---始于呱呱落地

超市里,新华书店里,育儿书琳琅满目,我也买过几本,不过基本都是从3岁开始的养育理念。这本《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的书名便深深吸引了我。对于如今的大多数新手家长,已经不屑于从老人口中知道太多的育儿经验,因为从心底里就排斥着某些古老的配方,因而市场上林林总总的育儿书籍变成了新手家长参考目标。

老人常常灌输的理念便是小屁孩知道个屁。然而事实正好相反,小屁孩似乎什么都清楚。我生娃住院那会,由于病床不够,我的隔壁床位是个待产的孕妇。我妈妈为了不让宝宝影响那位孕妇便整整抱了一整晚。之后出院回家坐月子,女儿一定要躺在外婆的胸口才能入睡。而朋友一家从一胎到二胎几乎没怎么抱过,换完尿不湿也只是抱一分钟而已。我深信我的宝宝是与众不同的,虽然说我有点同意他们所谓的习惯养成,但是我的内心却在想---拥抱是家人给孩子最好的爱。

后来我婆婆照顾孙女,她建议直接把被子围成一个圈让孙女包裹在其中,我刚开始同意。后来在征求了我妈和度娘的意见后,我放弃了。几个月大的孩子骨骼正在生长中,我真的无法让我的女儿当成试验品。

直到现在女儿3周岁,她最依赖的是我的母亲而不是她的母亲。因而我也更加的赞同作者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的理念。婴儿的记忆方式和成人是不同的,如果非要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是婴儿是一整片的,而大人却是点断式的。婴儿时期的教育会继而影响长大后的教育,他们的大脑一直储存着婴儿时期的影响,只不过长大了深藏了而已。

作者郭曼妮是婴幼儿PREC教育理念创立人,是首批双语早期教育指导师。而PREC又以“尊重(R)”与“参与(P)”为基本原则,以创设适宜的客观环境和人文环境(E)为前提,并由此形成的一系列养育看护0-2 岁婴幼儿的方法与技巧(C)。

我常常在思索一个问题,为什么父母那个年代那么多孩子好像总比现在一个孩子好带的很多。渐渐地,我也知道了就是因为孩子多,父母压根就不管。大的带小的,一口饭的事情。因而那个年代的父母又有几个是尊重儿女的,只是一味地要求儿女尊重长辈。我们要用心去养育儿女,首先必须当婴儿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尊重开始,慢慢地参与到他的生活中来,从最初的吃喝拉撒开始。希望这本赋予生命舞动的书籍给越来越多的新手父母带去福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