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构建之法(第二版)》读后感摘抄

《构建之法(第二版)》读后感摘抄

《构建之法(第二版)》是一本由邹欣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4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构建之法(第二版)》读后感(一):学习软件工程——一本很不错的书

这学期学习软件工程,在老师的推荐下拜读了构建之法一书,感觉受益颇丰。首先,在结构上突破传统软件工程教材的框架,不是按软开发周期(概论、需求、设计、编程、测试、维护等)来叙述,而是先从软件开发个人技能开始,逐步进入两人结对编程、代码互为评审直至团队开发模式之中,更容易让学生感觉软件工作具有实实在在的内涵,而本学期的项目实践过程中,也在极大程度上参考了书中的内容进行实践开发。 书的内容精炼,文字幽默、轻松,印象最深的是: 1) 设定不同人物角色或用户角色(如大牛、小飞、阿超、芸芸等),结合所讨论的研发场景(如日常管理、持续集成、代码评审等),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真实的研发环境。通过大量人物对话形式来展现不同角色的冲突、暴露问题的细节,尽可能的让读者感受到实践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之道。 2) 案例丰富,对实践环境描述很细,如按小时(时间段)来介绍具体开发流程。而且,提供了足够的练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环境,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软件工程的兴趣,从而有效改善软件工程教学效果。 当然,也感觉有一点不足之处在于 “软件设计”内容偏少,代码覆盖率测试不够全面,没有谈到分支、条件、MCDC。

《构建之法(第二版)》读后感(二):值得一读的现代软件工程宝典

作为一名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学习了高级编程语言、设计模式、网络等等,我们在一层一层地堆砌着基础框架,但实践却很少,如何把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实践中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解决?怎样才能高效敏捷地开发?这些实际上是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和体验,也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慢慢探索有所感悟的,这也是《构建之法》这本书所提倡的“做中学”的重要性。

在后来的团队合作开发一个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写文档、尽可能地遵循书中所说的敏捷开发的原则。我们体验了从软件需求分析到软件维护的比较完整的开发过程,充分运用了所学;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要实现1+1=2是十分不容易的,往往我们的合作效率是1+1<2的;我们用代码版本管理工具来管理项目代码,每个人在各自的分支上开发……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遵循了书中所提倡的规范,受益匪浅。

这本书以轻松易懂的语言把软件工程开发方法血的清晰、有意思,让人读的舒服、通畅;这本书还强调了“人”在软件工程开发过程中的作用,在真实的开发中也深有体会,如果将人与人之间问题处理好,开发过程确实可以事半功倍;书中提到的“敏捷开发”是我十分推荐的,在实际的开发中帮助很大。

《构建之法(第二版)》读后感(三):简评《构建之法》

首先,这是一本全景式图书,会让你更了解这个行业,能让毕业生在对行业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中,较少地感到惊讶和出乎意料,这是一本与现实接轨的教材。

其次,这是一本最佳实践式的书,涵盖了科学、健康的软件工程开展中的每个方面,介绍了种种方法论,但不是高高在上、纲领性的方法论,而是方法论的最佳实践,确实可用,拿来就用。

第三,这本书让人有情怀,学生对“古老的”瀑布教材或“舶来的”敏捷书籍,难免会缺乏信心:这东西行吗?适用于现代吗?适用于中国吗?而如果到各大论坛、社区、或者询问“过来人”,往往会收获更多的负面信息,让本来有情怀的学生失望,让本来就缺乏情怀的学生甘心。但很明显我们这个行业需要的是更有情怀的人才、更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如果学生在毕业前就俯首认输,行业还有什么希望可言?邹欣老师的教材会让学生知道“应该如此”而且“可以如此”,从这点上看,功德无量。

第四,这本书在介绍方法论的同时,居然会介绍方法论不适用的场景,介绍方法论在现实中是怎样跑偏的,这就好像讲下棋,“这样走,之后的发展会怎样怎样,所以不行”,怎样做会对,怎样做会错——什么叫宏观视角?什么叫最佳实践?什么叫算无遗策?就像画一棵决策树,向哪个分支走,结果会怎么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人信服。

第五,这本书在介绍方法论的时候,并没有把“人”放到“方法论”的下层,而是介绍了种种角色、有血有肉有情绪的人,能让学生了解到工作中接触的种种角色及其想法、诉求,避免“以程序为中心”思考问题,而懂得以人为中心来思考,毕竟程序要解决的,是人的事情。这个思想的转变,对程序员来说,至关重要。

这本书涵盖了现代软件工程的全部,每个章节甚至每个段落拿出来,都可以在实践中作为指导。

这是一本浓缩了无数精华的好书,搞软件的应该人手一册,就像每个兵家必备一本《孙子兵法》一样。

《构建之法(第二版)》读后感(四):简单的小书评

这是一本很系统讲述软件工程科学的书,印象中最深还是最开始的软件=程序+软件工程,简洁而又具有深度。作为一个开发者来说,之前学习的课程大部分主要集中在程序方面,怎么做一个好的程序。但是程序最终还是落地的,程序是要服务于人的,同时大型的程序不是课题上的小手工能比,需要团队参与。构建之法向我展示了一个真正的业务开发流程的全貌。可以说学习书本之前,我对软件的认识还停留在技术上,这个网站用了什么架构方案,那个负载均衡做的很好,听说这个系统的数据容灾不错,而这本书提供我另一种视角看待软件,这个项目是一个什么样的工程,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同时团队协调工作好做吗?这些都是以前我不会想到的。

工程能力,工程思维很大程度是不同于的代码能力的,相比于单单注重逻辑的代码。工程能力关注在时间与成本,对人的管理上面。而这些是一个大型项目所必要的。用一个简单的比方,代码能力好比是建筑工地工人们搬砖的能力,代码能力好的人,或许能够自己盖一个不错的小房子,甚至能够很精致。但是对于摩天大楼来说,需要的就是工程能力,如何协调工人干活,如何整理记录,让新成员也能够快速接手,避免项目烂尾。可以说,这本书对于每一个软件工程师来说,都是不同于以往其它专业知识的。

还有一个很大的收获,是这本书描述了需求的重要性,作为一个科班生来说,往往更加注重于程序的健壮性和功能性,但是软件在不考虑的用户需求的前提下,不管多么强大的程序都显得毫无意义,用户不会关心这个程序你写了多久,花费了多少心思,用了什么强大的技术实现的,用户只想知道,这个软件能帮我做什么。 面向用户是十分重要并且必要,搞明白需求的过程中,也是逐步明白一个软件的价值的过程。

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这本书很多内容都不错,但是作为在校生来说,书本的内容是比较难完全实现的,大部分项目都比较小打小闹,如果能够在一流的IT公司实习,想必是可以很好的锻炼构建以及软件工程方面的能力。

聊了这么多自己的感悟,这本书本显然是值得推荐的,一个方面是因为它十分的系统,介绍了软件工程需要的技能以及方式。第二个方面在于这本书行为并不枯燥,举得例子也很形象,一改工程类书籍留给人们的印象。书本中的很多方法结合了心理学,用户行为学,尝试从很多科学的角度解读软件工程。

最后也说点自己觉得书本不够好的地方,首先是书本的注释,注释都放在了章节的末尾,我觉得可以使用特定的专栏把注释放在前面,这样会比较方便。有些重要的内容,细节不够丰富,单元测试,黑盒测试这样的例子书本中只给出了定义,但是流程化的测试方法现在已经不少。如果能给出一些代码的例子我想对于程序员阅读者来说也不错。

《构建之法(第二版)》读后感(五):软件起于代码,而不止于代码

作为一名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软件工程是本专业的核心,但是当时分发的教材经常翻着翻着就发困了。不过这次有幸在我们老师的推荐下能够读到邹欣老师的《构建之法》,实在是欣喜不已。

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一听到别人学习计算机专业或者软件工程等有关计算类的专业,第一直觉是“哦,程序员啊,我懂你们这行啊,就是敲代码。。。”如果听到这种说法,那么你应该庆幸你遇到的还是比较懂这行的人。要不更多情况下你会听到,“呀,学计算机的啊,给我们家看看电脑,为什么我们家电脑老是。。。”接着你要解释半天,可能你也会被绕进去。那么究竟什么是软件工程呢?或者说我们要怎么要怎么理解这个专业呢?这就进入了主题《构建之法》。

初次接触邹欣老师的《构建之法》也是被起被其书特有的幽默风趣所吸引。它不同于其它的专业书一样,枯燥无趣深奥。反而是采用对话、举例等形式展现,像书上用来阿超、小飞等人物风趣幽默的对话打破了传统计算类讲解书的单调。这样一本书适合于各水平的人阅读观看,可以学习到软件工程的

方方面面,结合自己,查缺补漏。本书共有十七个章节,从基本的概论讲起到开发管理创新等等。以我本身来讲吧,我也是一名软件工程的学生,敲代码那是家常便饭,团队合作交流也必不可少,比如一项简单的课堂设计一般也是一小组合作完成,就像书上讲的一样很难这样的合作往往很难做到1+1>2的效果,甚至面临1+0+0+0……=1的效果。

这样的局面造成因素是方方面面的。看完整本本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构建之法超越软件而不止于代码。也就是说软件工程不是我们常理解的只是敲代码而已。书中也举例了一些团队合作的的案例,相信你不难发现管理等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要创造1+1>2的效果不止要技术推进还有管理推动,那么所谓的管理不单单是管理者的事了,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应参与其中,每个成员都应有义务。书中也特别案例,可以精读以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出现类似问题便于解决,更能举一反三。

当然书中涉及到技能方面对学习该知识的学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就其书没有通篇枯燥的技术讲解来说,会很容易就能理解软件、软件工程、单元测试、软件开发流程等等的知识。

通本书读下来,从事软件行业要在拥有写代码能力上还要有管理能力、分析程序性能、bug和测试等等。我想软件起于代码,而不止于代码。

像小时候学习的课文画杨桃一样,不同角度看到的也就不同,可能画出的事杨桃全景,又或者是五角星。程序员可以找到技能提升和职业进阶的宝典,非专业人员更能理解该专业和找到管理的方法……总而言之,《构建之法》是一本值得一品的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