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知行合一王阳明(2)读后感摘抄

知行合一王阳明(2)读后感摘抄

《知行合一王阳明(2)》是一本由度阴山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17-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知行合一王阳明(2)》读后感(一):读《知行合一—王阳明》的一点小心得

1、心学的根本是强调内心的力量。 强调时刻强大自己的内心,按自己内心的指引去做事,以做事的结果,再来磨练自己的内心,如此反复,坚持不懈。

2、心学同时强调知行合一。心即理,和朱熹的“格物致知”的区别是:强调真理皆从自己的内心去寻求答案,而非什么事情都需要向外界探究,也并不需要把万物实践结果升华为真理。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应该更具有现实意义。探究的目标和方向,应该遵从我们内心的选择。世间万物,知识无穷无尽,然而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能遵从内心,用心探究和实践,方能有大成,实践过程,不断的吸取外部的能量,充实自己的内心,如同读书,达到六经注我的目的。

3、心学有助于完善并提升个人能力。因为遵从内心并不断充实、磨砺自己的内心,能够让我们遇到问题更加的从容,有定力。

用现代的语言来说,我们需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身的修炼上,提高自己内在修为。做事时,需要用心,用心需要做到对待事物理性、客观、冷静分析,这样方能大成!

《知行合一王阳明(2)》读后感(二):总算能看懂的一本阳明心学

这是看了阳明心学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日本人写的王阳明大传,说的也是云里雾里的。其实拿到这本书看到前面几章的时候,内心也是崩溃的。四句话,几个词绕来绕去的,感觉就是在诡辩,直到后面,讲到良知,真我,和诚的时候,我还是比较认同的。

王阳明强调人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而良知就是发自内心的善, 但是一般人在大部分的时候内心是会被自己的欲望所蒙蔽的,继而做出违心的事。很多时候虽然达到你的目的,但是内心深处你是不快乐的。而遵从自己内心的善,追求心安其实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只有追求你的内心,你才能走得更远。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王阳明提倡的是一种个人解放,而程朱理学提倡的是要约束自己,去循大义。多少年来,包括现在程朱理学都被当成我们的统治阶级的教导工具。但是这个实际上是有害的,只有大家共同守护的义才是正义,而不是被某些人定义的义。这也是阳明心学在中国没有发展起来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如作者所说,更多的时候你能从日本的武士道或者他们的匠人精神里面感受到更多阳明的精神在里面。比如说精,净,诚。

本书还是比较能够系统的讲述了阳明心学的精髓和关键。给4颗星,值得一读。

《知行合一王阳明(2)》读后感(三):知行合一,本来以为是实践和真知互为表里,原来更像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行合一,本来以为是实践和真知互为表里。

但是王阳明却说,我们的良知本身就知道“好好色,恶恶臭”,只需要行与知合一即可,需要事上练来达到。

这里的“知”与朱熹的不同,朱熹的“致知”更类似西方的研究范式,通过“格物”的方式获得,而王阳明的“致良知”则默认人先天具有“良知”,心即理,你要做的只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王阳明的心学虽承袭朱熹,但内核与陆九渊的心学更相近,更强调反观内心,向内求索。与陆不同之处在于,陆由于缺乏了“事上练”,极易陷入“枯禅”的境地——真实世界是智慧的源泉,只反思不在实践中检验犹如无水之木,虽有参禅之意,智慧却已然枯萎。

某个程度上来说,阳明心学和认知疗法、动机理论有相似之处。其中最容易被质疑的前提是“良知”既有,从而把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我觉得这里的良知更像是好的人性与智慧相结合的一种说法,王阳明的智慧来自于他从小兴趣广泛,儒释道皆有极深涉猎,同时还精通军事,但是大部分人是没有这样的智慧的,所以他只需“从心所欲”即可,但是这真的普世吗?)

不过结论是没有问题的,修心,而后于事上练,心随事迁,把人的主观能动发挥到极致。不得不说,王阳明真的有一颗极强的心脏,其“不动心”的定力令人叹为观止,因此也不难理解他的“心”学,正如他的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确实是“心”的学问。

我想到心理咨询老师和我说的“YY,你要用这样的心态觉得跟你永远不是一路人的人相处,接纳万物,接纳一切,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至于其他的,就交给时间,交给造化。不管你们的关系能走到多远多深,起码现在是往下走,你用这样的心态去与人相处,就无敌了。”现在想来,不仅是与人相处,万事万物皆是此理。曾经的我“我执”可真重啊,大抵现在亦如是。

相比朱熹理学,阳明心学更有东方哲学的意蕴,但理学与心学不可偏废。我还是很难认可“心即理”的前提,良知中的人性或许与生俱来,但若是了解王阳明的生平,就能明白良知中的智慧却不是。

我觉得一个比较好的状态,或者说学习路径是混沌-拆解-混沌,类似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是山的过程。

心学的诡谲之处在于,只有经过大量的经历与反思,才能理解心学的奥义,所谓大道至简的点金之语,不经九九八十一难,即使佛祖在前,也听不懂如是我闻。所以还是要格物、还是要事上练(这是两种不同的方法,类似还原论和整体论),最后达到此心不动,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地步。

P.S:了解不够深入,解读一定是有偏颇、甚至是全盘错误的。暂时的心得如上,准备随时反思修正。

Ref:《知行合一王阳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