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锦集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锦集

《王阳明心学》是一本由周月亮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3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一):读《王阳明心学》有感

心学所及之地,上至高官学者、下至贩夫走卒,人人皆畅谈心学。故《明儒学案》称:“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1527年,王阳明在天泉桥传授王学四诀宗旨,史称“天泉证道”无善无恶心之体“说的并不是否定伦理的善恶之分,指的是心本来就具有纯粹的无执着性,不为悲喜所困扰。第二句有善有恶意之动。说的是心里有了念头了,这个念头就会有善恶之分。第三句知善知恶是良知。是说良知是内心的明镜,他能分辨出年内心的善念还是恶念。第四句为善去恶是格物。也就是使道德实践符合良知。符合心中本有的价值观。

王学四诀,以无为用,以有为体。无善无恶,即无累无滞。一切世俗的顾虑,计较,追求,皆置之度外。为善去恶,即致良知。践行内心的光明才能达到圣人境界,由此,王阳明的中计理想是无与有的统一,也是禅与儒的统一。

在我的观点里,“心即理”就是将外在的“天理”收归于内在的“心”,也就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万物一体,一归于心,避免了内与外、心与理的分裂和隔绝。

这给中国青年极大激励,重新研究阳明心学,并纷纷前往日本留学,中国出现了新一轮研究阳明心学的热潮,对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都产生重要影响。阳明心学不愧是五百年来对东亚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在世界思想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和地位。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二):心学入门读物

“知行合一”被看作王阳明标志性的哲学观点之一。对知行合一的研究自然也构成王阳明哲学研究的一个重点。王阳明有关知行合一的思想比较复杂,它由很多命题构成,若非是专门对此有所研究的人,很难真正明白其中讲述的是什么,也更加难以懂得王阳明给中华传统里留下的是什么。周月亮是当代研究王阳明领域的知名学者。他从上世纪80年代起便开始接触王阳明,并且深受王学后裔的影响,我想这或者就是余秋雨先生所说的“文化偶像”吧,若非有一种无上的崇敬之情,否则一个人怎么会舍得花费半辈子的时间在一个与自己毫无亲缘又无利益关系的先人身上呢。余先生说,偶像的出现,是阅读的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能够与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魂魄与共,是莫大的幸福。不因为他的名声,艺术和学问,而是你的生命与他的生命,有某种“同构关系”,他是你精神的血缘上的前辈姻亲。这种精神上的姻亲并不是人人可及,但是透过周月亮与他“精神姻亲“的介绍,我们才得以有幸洞窥一二。

导读中说到为什么写这本书的原因是为寻找人生的意义,找日子值得一过的那个支撑点,而这本王阳明传记,也许能让你获得一种人要活出点滋味来不容易也容易的道理。能否过得上值得一过的日子,就看你是否能找到“良知”的发窍处。真本书引经据典的内容颇多,其实读来也不甚轻松,另一原因,也怪自己过去阅读轻松读物多,一时半会还真难以接受这种文绉绉又极其难懂的内容了。我也深知无法单靠这一本书就能了解心学,但是作为入门,这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三):静心

《王阳明心学》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本书,准确地讲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王阳明的,我想不仅仅是我,更多的读着、学者、专家都喜欢王阳明。因为王阳明的伟大、传奇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知识与智慧,被世人所传送。

《王阳明心学》的作者是周月亮,一个研究王阳明多年的学者,还出版过很多关于王阳明的书籍。周月亮眼中的心学是“渴望不朽的人认为日常生活不值得过,渴望生活的人认为追逐不朽是虚妄的”。人可以通过任何生活来创造自己,渴望生活与渴望不朽正可统一于“致良知”。用自己的良知去做评判,去生活乃是一种大智慧,“活”出不朽。良知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自性,是人所固有它是人生的“根”,的“根本慧”,是能接通自然能量的本源性直觉,是人生各种意义的根据、本体。

王阳明一生传奇,最著名的也是一种“良知”和“天人合一”的思想,酷爱讲学,据说当朝为官时每到一处就会办讲学,治理一方百姓时,希望把这些智慧传播给世人。王阳明的心学也是非常厉害的,常常运用这个心学没费一兵一卒收复土匪归降成为佳话。而这心学是开良知表皮而已,致良知的主要目的是唤醒一种澄明的意识状态的起点,能启发人们尊重人生万物,尊重各行各业的规律,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世间万事纷繁复杂,有了良知就有觉悟性,万事就能把自己想的清楚,活的明白了。减少自身的贪欲、理障,从而绝处逢生;有良知指引,任风高浪险,操船得舵;这心学有了良知会让生简单又意义深远。

这个年代,我们都流行一句“跟随自己的初心”,而这“初心”相对王阳明的心学只是个表面,王阳明所讲的是根,一种内在的里,人性中最根本的本性,不为任何外在的功利目的丢失“自我”,却又不陷入那种束身寡过,一事不为的怯懦小儒的可怜境地;要从心灵入微处痛下自治功夫,既抗拒寻规蹈距之虚伪,又拒绝龙拿虎掷之虚伪。要告别混沌、为我、观望、自暴自弃等等活法,不随波逐流,真正跟随本心做自己的主人。

王阳明心学也是一种方法学,跟随着一个“不改初心,不主观臆断”的原则,应对事情上的随机应变,用真心然后再面对滚滚红尘的各类问题。所以修炼好心学,能应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简单、专注,还要尊重事情规律的本身。王阳明心学的要点就是不动心,要尊重物性,尊重事情规律的本身。道理很简单,但人要去学不简单的东西。心学的方法就是不动心的方法,所以流传那么年的古人智慧,不高深,只要我们找到生活的本质,就能很好的面对与解决处理问题。跟着王阳明学心学,涨知识学智慧面对人生百态。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四):读王阳明心学,解人生疑惑

有人说过成大事者必读王阳明,多年来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很多伟人必修的功课。从叛逆少年到官场愤青,从大明军神到一代宗师,王阳明就是一个传奇的存在,或许应该说,从他的出生就注定了这不平凡的一世,或许你没有不了解王阳明,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你一定听说过,古往今来,这本书至今也是很多人为人处事所必读的。读懂王明阳,可以说在思想上有着更深层次的提高。

《王阳明心学》是周月亮教授历时二十年心血历程,从其生平史料的广泛性与真实性,对王阳明的心学进行深度研究,从而写下了这本书,可以说经过考证与整理才有了这本书。作者对王明阳生平进行了简单的讲述,并且运用了形象的插图进行简单的补充,将王阳明从幼年至终年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样丰富而传奇的一生让我们心生崇拜之感。而在先生的一生中,杀贼擒王也不过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先生的心学,他的思想,他的哲学指引着很多人前进的方向,指导我们通过生活来创造自己。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对王阳明的一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采取的解决方式进行了分析,从为官之道,从为人之道上认知人生的意义。

从少年到终年,王阳明一生何其辉煌,也何其坎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或许便是如此,然而王阳明却又是何其幸运,有一位识大体的父亲。这一生的经历让他在以后的余生中有着自己的观点态度,他始终坚信着渡人渡己。

周月亮教授的这本《王阳明心学》,更为细致,更为简单的向我们介绍了王阳明先生的生平,也让我们更清楚更真实的理解了王阳明的意志思想。作者像在讲故事,也像在给我们介绍一位老朋友,把酒谈欢后是更为熟悉的彼此。知行合一,这是他一生都在实践的准则,也是给予我们后人可贵的心学思想。读王阳明,看传奇一生,读王阳明心学,认知自己。

传奇的一生,宝贵的思想,读起来,总是受益一生。而他的一生也真正的做到了“三不朽”,其心学智慧定将受益于后人。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五):我心光明

王阳明于我而言是一个神秘又神奇的存在,神秘是他虽也被誉为圣人但不像孔子、老子一下流传广泛,以前对他的理论学说也所知甚少;神奇是因为很多人对他的推崇,很多年前看《明朝那些事儿》时里面提到王阳明的奇闻异事让人印象深刻。看了书之后,我现在觉得他并不神秘,也不神奇,他的心学理论所强调的知行合一、事上炼、致良知、随性而为其实并不复杂,他本人虽然有格竹七日吐血而止的奇闻,也有平宁王定南蕃的壮举,但也是个热爱讲学的老师,心系家人的性情中人,并不是高高在上只任人膜拜的神人。

说说印象比较深的几个点。王阳明少有大志,一心想要追随圣贤的脚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振聋发聩,这种心怀天下的气度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在他成为圣人的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他的思想也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七日格竹看似很傻却使他认清了理学的桎梏,成为他思想的转折点。中年为宦官陷害被贬偏远贵州,他也没有浑噩度日,而在那里忙着建书院,讲学传道,自得其乐。这再次印证了那句话“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人生起起落落,但你面对风浪的心境却由你自己决定,真正的智者无论身处何境都能拥有“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坦然吧。

阳明先生强调人内心的良知,做人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知,一个人的良知就是他做人的底线,是他的善,这世界固然有各种的丑恶,但因为有了一个个普通人的善,又让它如此美好。我始终相信,一个社会不会被少数恶人主宰,是汇聚起来的善的力量推动着社会的前进。

阳明先生一生热衷讲学,哪怕行军打仗途中依然不愿意中断讲学,能够把自己好的思想传播开来并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是他由衷觉得快乐的事情。据说他讲学时盛况非凡,精彩绝伦,上至官僚,下至平民,各色人等都能被他的讲学所吸引所打动。这让我心生向往,因为自己身处教育行业却水平有限,所以更想知道他讲了些什么,如何讲的,能学得一星半点也是好的啊,可惜无从了解更多了。

还有一个有感触的点是对年龄的突破,阳明先生虽然年轻时立志学习圣人做出一番成就,但年轻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心学理论真正形成并传播也是在中年以后的事了,而他真正显露出能力平定南赣、宁王,都已经年近五十。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能力和他能做出的贡献并不受年龄的限制,现代社会常常过于浮躁,过了35岁还未成家立业做出一番事业就会别人说成一事无成,平庸无能,到了四五十岁仿佛就该安于稳定的中老年生活了,阳明先生的经历告诉我人不应该被年龄所局限,不应被他人的眼光所扰乱,努力成长向上追求应该是一辈子的事,这样临终之际也能像阳明先生那样坦然说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