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陪孩子考上美国高中读后感1000字

陪孩子考上美国高中读后感1000字

《陪孩子考上美国高中》是一本由王胜男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陪孩子考上美国高中》读后感(一):一言难尽的择校路

一言难尽的择校路

——读王胜男《陪孩子考上美国高中》有感(973字)

作者:苇眉儿

一个家庭的重中之重,就是围绕着孩子成长的所有琐事。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孩子的教育,孩子的成长……都牵动着家长的神经,都拿捏着家长那颗绷紧的心脏。而实际上,我们家长唯一能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跌跌撞撞、悲欣交集地成长。一如我们那颗做父母的心,焦虑着,痛苦着,却又快乐着,心甘情愿着。

那些现在还奔波着择校路上的爸爸们、妈妈们,先停下劳碌的脚步,先停驻疲惫的身心,坐下来,一起来阅读王胜男的《陪孩子考上美国高中》一书吧。择校路的艰辛,令人嘘唏不已。其中的犹豫,其中的三思而后行,其中的艰难抉择,都浓缩在了这一本集经验和教训的书中,等待对这方面依然未知或者懵懂的家长,来解读,来从中寻找适合自己孩子走的一条康庄大道。

赴美留学,需要掌握大量的一手资料,需要明确很多必须明确的问题,需要制定计划,仔细筛选,认真甄别,毕竟这不是一个可以推到重来的世界和人生。对孩子而言,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美国高中更适合?美国更看重的是学生哪方面的素质?需不需要找中介……一连串的问题,泰山压顶,谁也不敢保证这就是一条高枕无忧的路。

要知道,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着不一样的心路历程和为人处事的风格。做家长的,当然不能人云亦云,只能靠精力、物力和财力,去拼一拼搏一搏,让孩子在脱离父母导演角色以后,能够自己照顾好自己,能够在学业方面更上一层楼,能够让自己的才艺越来越精湛和广泛。孩子在成长,父母不能跟在孩子身后一辈子,这个时候,父母只能远远地看着,落泪,微笑,或者鼓掌。孩子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能为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这是世界拥有的财富。

当然,书中的家长,做得也并不是尽善尽美,也有很多需要商榷和弥补的地方。典型的口是心非,唯恐自己做家长的没做到位,担心孩子自己不会处理事情……所有的这些,也是普天下家长的通病,恨不能包办代替孩子做所有的事情。但是,孩子需要摸爬滚打,才能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送孩子去美国读书,不失一种明智的选择。亲历面试,亲眼实证,作者和孩子终于在千挑万选中,选择到了一所适合孩子的美国高中。最好不重要,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说,回望来路,不胜嘘唏。这是一本值得看的经验和教训书,远比迷茫中择校有用得多的多的务实经验的传递。诚恳反思,自我回顾,找到适合孩子发展的路,加油!

《陪孩子考上美国高中》读后感(二):书评A001:你在成就你自己的人生!——读《陪孩子考上美国高中》

文/望月听雪 在这个还不算寒冷的冬夜里,读完《陪孩子考上美国高中》,掩卷沉思。作者将自己呕心沥血花费在孩子教育途上的心路历程,付诸于笔端,分享给大家,“笔下珠玑媚人眼”,灿烂闪耀着的是一颗“可怜天下的父母心”,为孩子奔波嘘唏,无怨无悔。阅读着这些真挚的文字,随着笔者带来的跌宕起伏的心情,同样的感悟和共鸣,不亚于笔者。 相信每个经历过小学、初中择校的家长有一样的感叹,尤其是尝过小升初残酷的家长和孩子。作者是从幼儿园三次择校开始的,小学依然选择了北京的名校,在我这儿似乎稍稍幸运了些,因为小学以前阶段接送的困难,因此从未有过每天奔波劳顿于名校和家之间的经历,也未曾彷徨于小学名校的面试中,选择的是离家最近的幼儿园和小学完成了孩子小学以前的学业。但是也正因为小学不是名校,和作者极其相似的没有参加奥数培训班的经历,使残酷的小升初的择校考试成为了孩子人生中第一次的磨练和打击,幸运的是因为个人经历和工作的关系,小学阶段,一直督促着孩子英语方面不懈的课外知识积累,还算在小升初择校考试中可能因为英语还是上了一所比较好的初中。当然孩子和卓尔的性格是不太一样的,应该还是不属于叛逆的性格,会很乖巧的去适应周围的新环境,但偶尔也会有很意外和出格的举动。也正是因为书中的小主人公卓尔的特立独行的鲜明的性格,才使整个经历看起来这么丰富多彩。 到初中阶段,书中最让人感动的是初中的“伯乐老师”陈老师,以一种完全肯定孩子的积极的态度去影响着孩子,这样的老师最美,最让人感动,也不禁总让我想起孩子小学时的启蒙老师,虽然小学不是名校,但有比名校老师更好的启蒙老师会让孩子一生受益,永记于心,初一第一天去新学校报道,班主任就发现孩子的字写得很好,这都得益于这位启蒙老师一笔一划的起字样,我们小学班毕业出去的孩子,就是在学校不怎么起眼的孩子的字,在外面也是一流的了。日记里精心的批语和充满鼓励的话,一直深深的印在孩子和家长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老师奖励的书总会让我很讶异于文章的精彩和孩子的爱不释手,这是怎样的一份无私博大的关爱! 作为母亲的笔者在出国留学准备过程中,笔锋转为极其犀利的一段“绝情的母校”,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我孩子何其幸运幸福!也体会到笔者笔尖下流动着的是一份怎样受伤的心与万般的无奈。“绝情的母校——在拿到了学校同意卓尔初三下学期返校上课允诺的同时,断了卓尔在国内参加中考的后路。”;“卓尔的赴美读高中,只能背水一战了!”;“有太多如我一样、坚定拥趸名校和迷信名师的家长,我们共同造就了名校的傲慢和偏见。”;“从卓尔幼儿园开始,到此刻我交出于主任要求的承诺函,我,一个普通的初三学生家长,总共用了十二年半时间,在择校大军中追逐优质教育资源,最后的结果,是亲笔签下自愿放弃孩子中考和休学的承诺函!”中国教育存在许多弊端,每个家长都在摸爬滚打中历练着,就如书中说的“我们都飞奔在未知的路上”!“我们能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跌跌撞撞、悲喜交集地成长。” 但无论家长多想替孩子多做些什么,最终还是孩子自己的人生,“You’re making your own life!每个人都在成就自己的人生!”,书中围绕着一个14岁的女孩到地球另一端独闯天涯,独自去完成异国的高中课程,最终作出这个决定的心路历程,来告诉大家“你在成就你自己的人生!”。无论是仓促准备的TOFEL和SSAT备战考试,或者是绝情的母校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境遇,最终考验的是孩子自己人生的百味体会,家长的适时的放手,油然敬佩这对父母“被动的放手”,这也是美国家长教育与中国家长教育文化的迥然不同的地方。 最末还是要介绍一下作者王胜男,一位伟大的母亲,北大硕士,曾任职500强企业中国区副总裁及民营企业总裁。所谓“虎母无犬女”,尊崇孩子自由快乐,但几度择校;被迫接受孩子去美国上学之后,亲自联系和筛选学校,去美国挨家访校,亲历面试,终于和孩子一起选择了合适的美国高中。回望来路,不胜唏嘘。“You’re making your own life!”孩子和父母都在成就自己的人生。

《陪孩子考上美国高中》读后感(三):你在成就你自己的人生!——读《陪孩子考上美国高中》

文/望月听雪

在这个还不算寒冷的冬夜里,读完《陪孩子考上美国高中》,掩卷沉思。作者将自己呕心沥血花费在孩子教育途上的心路历程,付诸于笔端,分享给大家,“笔下珠玑媚人眼”,灿烂闪耀着的是一颗“可怜天下的父母心”,为孩子奔波嘘唏,无怨无悔。阅读着这些真挚的文字,随着笔者带来的跌宕起伏的心情,同样的感悟和共鸣,不亚于笔者。

相信每个经历过小学、初中择校的家长有一样的感叹,尤其是尝过小升初残酷的家长和孩子。作者是从幼儿园三次择校开始的,小学依然选择了北京的名校,在我这儿似乎稍稍幸运了些,因为小学以前阶段接送的困难,因此从未有过每天奔波劳顿于名校和家之间的经历,也未曾彷徨于小学名校的面试中,选择的是离家最近的幼儿园和小学完成了孩子小学以前的学业。但是也正因为小学不是名校,和作者极其相似的没有参加奥数培训班的经历,使残酷的小升初的择校考试成为了孩子人生中第一次的磨练和打击,幸运的是因为个人经历和工作的关系,小学阶段,一直督促着孩子英语方面不懈的课外知识积累,还算在小升初择校考试中可能因为英语还是上了一所比较好的初中。当然孩子和卓尔的性格是不太一样的,应该还是不属于叛逆的性格,会很乖巧的去适应周围的新环境,但偶尔也会有很意外和出格的举动。也正是因为书中的小主人公卓尔的特立独行的鲜明的性格,才使整个经历看起来这么丰富多彩。

到初中阶段,书中最让人感动的是初中的“伯乐老师” 陈老师,以一种完全肯定孩子的积极的态度去影响着孩子,这样的老师最美,最让人感动,也不禁总让我想起孩子小学时的启蒙老师,虽然小学不是名校,但有比名校老师更好的启蒙老师会让孩子一生受益,永记于心,初一第一天去新学校报道,班主任就发现孩子的字写得很好,这都得益于这位启蒙老师一笔一划的起字样,我们小学班毕业出去的孩子,就是在学校不怎么起眼的孩子的字,在外面也是一流的了。日记里精心的批语和充满鼓励的话,一直深深的印在孩子和家长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老师奖励的书总会让我很讶异于文章的精彩和孩子的爱不释手,这是怎样的一份无私博大的关爱!

作为母亲的笔者在出国留学准备过程中,笔锋转为极其犀利的一段“绝情的母校”,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我孩子何其幸运幸福!也体会到笔者笔尖下流动着的是一份怎样受伤的心与万般的无奈。“绝情的母校——在拿到了学校同意卓尔初三下学期返校上课允诺的同时,断了卓尔在国内参加中考的后路。”;“卓尔的赴美读高中,只能背水一战了!”;“有太多如我一样、坚定拥趸名校和迷信名师的家长,我们共同造就了名校的傲慢和偏见。”;“从卓尔幼儿园开始,到此刻我交出于主任要求的承诺函,我,一个普通的初三学生家长,总共用了十二年半时间,在择校大军中追逐优质教育资源,最后的结果,是亲笔签下自愿放弃孩子中考和休学的承诺函!”中国教育存在许多弊端,每个家长都在摸爬滚打中历练着,就如书中说的“我们都飞奔在未知的路上”!“我们能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跌跌撞撞、悲喜交集地成长。”

但无论家长多想替孩子多做些什么,最终还是孩子自己的人生,“You’re making your own life!每个人都在成就自己的人生!”,书中围绕着一个14岁的女孩到地球另一端独闯天涯,独自去完成异国的高中课程,最终作出这个决定的心路历程,来告诉大家“你在成就你自己的人生!”。无论是仓促准备的TOFEL和SSAT备战考试,或者是绝情的母校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境遇,最终考验的是孩子自己人生的百味体会,家长的适时的放手,油然敬佩这对父母“被动的放手”,这也是美国家长教育与中国家长教育文化的迥然不同的地方。

最末还是要介绍一下作者王胜男,一位伟大的母亲,北大硕士,曾任职500强企业中国区副总裁及民营企业总裁。所谓“虎母无犬女”,尊崇孩子自由快乐,但几度择校;被迫接受孩子去美国上学之后,亲自联系和筛选学校,去美国挨家访校,亲历面试,终于和孩子一起选择了合适的美国高中。回望来路,不胜唏嘘。“You’re making your own life!”孩子和父母都在成就自己的人生。

《陪孩子考上美国高中》读后感(四):如果你是“有能量”的父母,你会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教育?——读王胜男《陪孩子考上美国高中》

最近为班会课找素材,看了一本叫《陪孩子考上美国高中》的书,还是挺有感触的,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 这本书是一位妈妈写自家女儿一路择名校求学,孩子的性格与学校的某些行为产生冲突。由于孩子曾经去美国中学交流学习过,喜欢美国中学的氛围,因此报考美国寄宿中学并且成功考上全美排名25的马德拉女校的经历和反思。 文中的卓尔妈妈的起点比我们大多数人的起点都高,90年代北大硕士留京,曾任央企、外企、民企高层。卓尔妈妈的起点高,视野宽,但因为属于“知识改变命运”那一代人,所以内心深处还是有名校情结,认同应试教育的。但是,应试教育越演越烈的今天,她又不自觉的产生了对应试教育的怀疑,从而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态度。 我对书中三个方面比较有感慨,所以选择了其中三点来说说。 一:择幼儿园、择小学、择初中的磕碰与迷惘。 怎样的幼儿园才算“好”幼儿园?卓尔妈妈选择了三次,第一次是各方面都不太讲究的职工幼儿园,第二次是各方面都无微不至的贵族式幼儿园,第三次是倡导蒙台梭利式教育理念的名幼儿园。过了三年除了玩还是玩的快乐幼儿园生活的小卓尔,择校去了有着严格规章制度的名小学。氛围的改变,加上经历过早教训练的优秀同学的刺激,小卓尔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因此很抵触小学生活。幼升小的教育理念的碰撞,让卓尔妈妈恍然大悟:择校除了择名校,还要注意不同名校间教育理念的“门当户对”。接受“让孩童从玩中学,主动学”的蒙氏教育成长的孩子,往往自律性不太强,不能适应小学生活里的各种规则。

陪孩子考上美国高中

作为家长,选择什么幼儿园,怎样的幼儿园才是“好”幼儿园?师资?硬件?先进教育理念?而事实上,真的不如“就近”,还能让孩子多睡一会而精力充沛。可能有家长会说,幼升小考试那么激烈,不选个好幼儿园提前学都拼不过去啊。事实上,要在激烈的幼升小考试拼赢,更多的是拼爹妈,看爹妈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进行家里校外的各种培养吧。 进了名校就一定好?坦白说,名校真的会比一般学校多一些资源与机会。例如小卓尔就读的府学小学,就以奥数见长,会选拔数学方面比较好的孩子参加奥数培训。经历过小升初战斗的家长就会知道,数学竞赛、数学能力在升学战中是多么重要的“硬件”。但是,小卓尔的爸爸妈妈都没有意识到这个严重性,听到社会呼吁的“减负”,看到孩子不适应数学培训时的竞争式教育,最后还是选择了快乐教育,宁愿孩子周末去参加喜欢的各种户外运动。这其实也代表了目前一部分认同“快乐教育”的家长的选择,但培训班该不该上呢?如果是我,我会选择上。 如果说要数学培训代表了对学习上的重视,户外运动代表对身体健康的关注,不能说哪个更重要。但说实话,但凡要锻炼一项能力,都离不开刻苦的训练。思维能力的提升是,身体素质的提升也是。如果要诟病的话,应该就是小卓尔参加的培训学校每次考试都以成绩来安排座位,有点那么急功近利的感觉,让人不太舒服罢了。 名小学的一点不愉快,没有影响卓尔爸妈的名校情结。小升初的战斗中,他们依然努力寻找名校。事实证明,择名校,拼的就是爹妈。卓尔如父母心愿,进入了一所名初中。初里,他们遇到了伯乐老师。数学老师的关注和点拨,解开了卓尔关于没有学奥数所以自己的数学肯定学不好的心结,令卓尔一家特别高兴。同时因为心态的转变,小卓尔初一取得了好成绩,还得到了去美国学习交流的机会。可是在这所名校里,卓尔除了遇上伯乐,还遇上了不按常理的体育老师。在等待体育考试时,卓尔不守课堂纪律和同学说话,体育老师一怒之下扣了她的体育考试分数,引起了冲突,最终卓尔被学校处分。 处分引起了卓尔对“优秀”的思考,也引发了她去美国读高中的愿望。怎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卓尔从小学开始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她很想各方面表现得好,让老师喜欢她,让爸爸妈妈高兴,可是无论怎样努力,她一直没能评上“三好”。卓尔也曾去问老师她哪里出了问题,但老师也只是说鼓励的话,从不告诉她该在什么地方努力。慢慢地卓尔索性不抱希望了,而最终一次她评上了“三好”,却是在初一考全年级第二名的那个学期。卓尔说,自己到底哪里比以前好了?除了成绩有大进步以外,其他跟以前并没有不同。那就说明,一直以来,老师们评价是否“三好”看的只是成绩。卓尔也就淡了那份想要证明自己的心思。那次体育课,卓尔跟同学说话,违反了纪律,老师扣的却是体操考试分数。求真的卓尔心里不服气,违纪有违纪的处罚,体操考试她动作标准,为什么是扣考试分数而不是处罚违纪行为?校领导的态度也让卓尔和卓尔爸妈感受到名校那种我说了算的自大。比起曾经去交流学习过的美国高中,卓尔发现,可能美国高中更对胃口。 很多家长,包括我在内,也是有名校情结的。看了卓尔的经历,我只能感叹,名校有名校的好,师资、硬件设施、学习氛围、各种交流与竞赛机会,然而名校多半也是嚣张和态度强硬的,如果你不服从管理,请你离开。我想,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有能力的人往往有个性,学校同理? 二、主动选择激起积极性,被动选择带来懈怠。 卓尔提出要去美国读高中后,卓尔爸妈开始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孩子是否有能力判断清楚她在美国学习的方向;二是孩子是否在有方向的前提下,在高中四年自觉、持续地管好自己。其实这不仅仅是卓尔,即使在父母身边的其他孩子,同样应该考虑这学习方向和学习持续性的问题。在我们国家,每一个有学生的家庭,家长都在想方设法让孩子好好读书就行了,而很少去让孩子思考为什么要好好读书。所以才有了网络上各种家长辅导孩子作业而气得心梗的段子。 那么卓尔呢?从决定去考美国高中,到去美国面试,她只剩下大概三个多月的备考时间。她的表现如何?第一个月,按照学习计划是卓尔白天上课加自学,爸爸每天下班回家检查学习进度。一向还算乖巧听话的卓尔,在自主复习备考时,居然出现了逃课、沉迷网络游戏、离家出走等行为。卓尔爸妈明确告诉她,如果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自控能力,要么回校上课参加中考,要么好好想清楚备考应该是怎样的行动。还好,经过爸爸妈妈的思想教育,卓尔总算认识到问题所在,愿意全力以赴去备考。 还没开始系统复习时,卓尔第一次TOFEL是74分,复习了一个月,还是74分。不管家长还是卓尔,都被打击得不轻。幸好面试前的最后一次TOFEL考试,卓尔86份,达到申请美国排名前50寄宿高中门槛,一家人才松了一口气。对于这场考试,卓尔妈妈的总结是:刚开始时,卓尔不能适应这种高强度的备考压力,也体会不到目标的迫切,还没调动起积极性,加上家长近距离监督,引起逆反心理了。后来,考试成绩带来了压力,不努力就不可能考上美国高中,因此主动性增加了。但学习方法依然不明确,学习效果不明显。第三个月,卓尔学会了自我管理,又找到了合适的方法,更是因为时间紧迫而自觉加班加点,因此明显进步了。 从这三个月中卓尔学习态度的转变,其实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外力强迫下的学习,永远比不上内心主动的学习。在等待通知书的时间里,卓尔心底也是期待着肯特中学或者撒切尔中学能发个通知书给她,只是她自己也清楚,凭她86的TOFEL成绩,机会实在太微。如果她早知道,她会不会竭尽全力呢?我们又有多少人,在结果不如意时会想起,如果当初我努力一些就好了。 或许作为父母的我们更应该去思考,怎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主动把未来担在肩上? 三、中美学校的印象对比。 我不曾出国过,当然也不曾真正了解过外国的学校。可是每一次从书中,别人口中听到相关外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对比时,我总不自觉想,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比现在好的。中国五千年文化传承,没能留下多少有个性和传承的学校。而对比美国,短短几百年的建国史,遍地都是上百年历史传承的中学与大学。不说哈佛牛津这类世界文明的高等院校,让我们听听卓尔妈妈介绍的几间美国高中: 马德拉女校:美国寄宿学校排名大概25,创办于1906年,办学理念是培养独立自信的年轻女士,帮助她们实现改变世界的激情和梦想。卓尔妈妈的评价是:真的是管理严谨,做事有板有眼。 希尔中学:“小常春藤”之一,160余年办学历史。学校理念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先生和女士,能够承担起大学、职业和生活的挑战。而事实上,希尔中学一直致力于在学术方面对学生的启发和培养。 葛莉森林女子中学:成立于1910年,它强调如下教育使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真实且自律的学生,营造多元化和包容精神,鼓励和锻炼学生成为有用之才。 肯特中学:成立于1906年。学校不刻意强调考试成绩,而是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自己的工作负荷和努力程度。每一个肯特人长大的标志之一就是工作任务会加重。努力的汗水和时间投入越多,越能锻炼工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撒切尔学校:寄宿学校排名榜是名列18。学校认为,学生应从书本中学习,更应从自然中学习。 …… 更关键的是,这些传承上百年的学校理念,不是摆样子,是真正去落到实处的。 反观我们自己,我们的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是高考工厂,提倡的是“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监狱式备考;我们的黄冈中学,多数人知道它是因为各种各样的习题集。很多学校,都办成了产业;很多校训,都只是高高挂起来的一句话;大大小小的检查,除了把教师累成狗,还教会孩子们装模作样应对检查;难得一所素质教育的人大附中,却不是一般人能进去的,也不是一般学校能模仿的。 其实真的不是我崇洋媚外,而是我们的教育真是变得有点不思议了。我们缺的是真正为孩子关想,落到实处的教育,我们缺的是有用的教育。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