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精准学习的读后感大全

精准学习的读后感大全

《精准学习》是一本由[法] 斯坦尼斯拉斯·迪昂著作,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9.90元,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精准学习》读后感(一):学习是人脑最重要的功能

从古至今,有很多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试图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攻破学习的奥秘。 事实上,学习是由大脑的神经细胞造就的,神经细胞拥有非凡的能力,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号不断调整突触,形成神经环路,神经环路的结构和活动方式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使得学习成为可能。 所以人的大脑具有巨大的可塑性,使得人类能够改变自我,适应世界。 《精准学习》这本书通过揭开人脑学习的规律,来揭示人类学习的奥秘。 这本书以计算机科学、神经生物学和认知心理学的交叉学科视角,解释了学习的真正运作方式,描述了幼儿园、中学、中小学、大学以及日常生活中,不同年龄段的人怎样才能最好地利用人脑的规律来学习。 研究表明,婴儿的脑不是一块白板。他们在出生时就拥有一套丰富的核心技能和知识。当我在指导孩子学习数学的时候,对此深有同感。因为那些深奥且抽象的数学概念其实是无法被教会的,那是他们出生时就已经具备的技能。在教学时,我们不过是在系统地帮助他们回顾和深挖细节而已。 诸如物理、数学、语言和哲学这些课程,如果不能和他们早期的先验知识相联结,即使偶尔学会了,也会迅速地遗忘。 教学时,只强调新知是徒劳无功的,将新的知识融入到旧的知识里面去,以旧记新才能记得更牢。 我曾教授过幼儿园的孩子,他们是我迄今为止见过最有灵性、最聪明的孩子。 他们的反应之快、学习能力之强、好奇心之旺盛令我啧啧称奇。 无怪乎,本书的作者认为孩子的大脑是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 孩子正以我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成长,我们能为他们做得就是不断丰富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不以无知为理由忽略孩子的成长需求。 我们应该尊重他们,从他们很小的时候开始为他们提供正确的知识,在需要的时候与他们探讨所有深奥的话题,用专业准确的词汇回答他们的问题,竭尽所能让他们站在我们的肩膀上认识这个世界。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孩子的到来反而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对孩子如何学习和学习什么拥有绝对的发言权,因此我们送孩子上早教、读奥赛班,参加各种艺术类课程。 当这些学习与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匹配时,结果当然皆大欢喜。 但更多的时候,被动学习的后果往往事与愿违,让父母和孩子苦不堪言。 花费了无数的时间和金钱,学习仿佛还是在原地踏步。 因为,被动的学生是学不到东西的。 我们要保护孩子的活力、好奇心、参与意愿和自主性。 当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难题,怎么也跨不过去的时候,我们需要主动放下指责和期待,退后一步,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并告诉他们,所有人都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只要努力得当,每个人都会进步。 批评和指责只会让他们在错误的泥沼中越陷越深,理解的微笑、适时的鼓励会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解决问题这个目标上。 鼓励他们在解决问题上所做出的每一步努力,会让他们着眼于更深层次的理解。 为此付出的努力,会加深大脑处理信息的程度,进而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确保孩子睡得又长又深,会最大限度地利用脑在夜间无意识地工作,从而让记忆变得更牢,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解决悬而未决的难题。

《精准学习》读后感(二):学而思

看书时间:2023年3月30日-年4月7日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把学习的方法告诉我们了,即学和思是分不开的。

而这本《精准学习》要告诉我们的学习方法也就是这三个字:学而思。作者把学习分为四大核心支柱:注意、主动参与、错误反馈和巩固。

注意

对于人类来说,注意力是一个十分稀缺的资源。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处时,就会自动的弱化其他的信息。而有的人以为自己可以同时处理多任务,其实是不可靠的。为什么说我们开车的时候玩手机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呢?因为当我们把注意力用在手机上时,就没法兼顾到车辆的行驶和路况了,就很容易造成车祸。那为什么有的人可以一边弹琴一边唱歌,或者一边打字一边跟别人聊天呢?因为他们通过高强度训练达到了自动化,可以无意识地执行其中的一项任务,不必占用脑的核心资源。

所以当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项任务上,不可以分心。

主动参与

有效学习意味着拒绝被动,主动参与,努力探索以及主动地生成假设并在现实世界里去验证它们。

我们在课堂上是怎么学习的呢?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它违背了学习的天性,因为学生根本没有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好奇心是促使动物走出舒适区去学习知识的决定性因素,而单纯的灌输式学习是非常低效的。

错误反馈

学校教学的另一个缺陷是:没有错误反馈。比如老师给学生讲了一个知识点,然后就开始考试,学生一旦打错了就惩罚他,所以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错在哪,所以就一直没有进步。

作者的观点是:没有反复试错就学不到东西,没有惊讶就没有学习。有一个数学家,他小时候一直以为圆的周长等于半径乘以六,后来当他在学校里学到L=2πR,π=3.14时,他非常的惊讶,他以为书本上写错了。而当他意识到原来是自己搞错了时,就得到了错误反馈,于是这个知识点他一辈子都不会忘了。

所以说学习的时候千万不要怕犯错,而且犯了错要得到错误反馈,反复试错,就能强化学习。

巩固

心理学先驱艾宾浩斯在经过一系列的有关记忆消退的实验后,得到了一个曲线,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了防止我们把我们学到的知识忘掉,所以我们必须要定期对知识进行巩固。

在最初的8-14小时,记忆是最清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会越来越模糊。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后的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定期地对知识进行巩固。花同样多的时间,分两天学习比一天学完效果要好很多。所以说要“学而时习之”。

总结

人的大脑一开始并不是一张白纸,它有自己的常识,大脑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

我们要根据大脑的学习规律,掌握学习的四大核心支柱:

1.集中注意力;

2.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

3.不怕犯错的同时接受错误反馈;

4.最后不断的巩固学到的知识,防止遗忘。

《精准学习》读后感(三):了解了人类大脑的学习的底层奥秘,就会明白我们不会被AI所替代

人工智能是否能够代替人类?这是我们现代社会最深层次的担忧。当阿尔法Go在围棋领域全面战胜人类之后,这种担忧日消尘上,也就有了非常多的人想当然的认为,人工智能必然会超过人类。最近又出现了很多AI写作、AI绘画,等等相应的工具,看似已经在向着替代人类的步伐前进。

AI完全代替人类,这是可能的吗?如果我们深度的了解了大脑学习的过程,我们就不会再这样悲观了。所有的AI学习都是在模仿人脑的功能而完成,可是这种模仿距离完全代替人脑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可以说是基本无法实现。就连人类幼儿状态大脑的行为模式,AI都是无法模拟的。而现在的AI学习更多是在大数据的支撑下,用算法在运行,和大脑的运行规律有着本质的区别。

那么大脑是如何学习的呢?为什么大脑学习比AI更好呢?我们通过这样一部由“神经科学领域诺贝尔奖”——脑奖获得者、世界脑科学领域大师级人物斯坦尼斯拉斯·迪昂创作的脑科学著作《精准学习》的阅读,来对于人类大脑学习有更清晰的认知,纠正我们对于学习的很多偏见,了解人类大脑运行规律,实现让我们的大脑助力我们更好学习的过程。

那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作者说AI无法替代人脑呢?人脑具有着AI所不具备的哪些功能呢?学习抽象的概念,就是AI所不具备的。在作者所举的例子中,人类很容易就把很多具体的物体进行归类,但这一对于AI来说确是很难完成的。

那么高效学习呢?就比如学习语言,人类在幼儿时期,自然而然的就能够学会说话,就连一些以沉默著成的民族,只有少量的语言交流。他们的孩子们依然能够学会语言,但机器学习却需要大量的数据来作为支撑,而且依然无法达到像人类思考那样自如的地步。

我们在和手机上的语音软件交流的时候,是不是会经常会听到“你所问的问题无法理解”这样的情况呢?但面对着真人,我们会自然补齐很多信息,自动复原对方语言中的信息。

那么人类精准学习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这才是这本书《精准学习》中的重点。本书作者从婴儿人脑的诞生开始讲起。这时的大脑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人类所有的思维活动都在这时开始,随着大脑的发展,也就有了越来越多的功能。

具体学习的过程呢?作者总结了注意、主动参与、错误反馈和巩固,认为这是学习的四大支柱,并基于这四大支柱延展出了很多关于学习的理论。而这些理论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着重需要注意的,很多细节都可以帮助到我们。

比如,本书中关于注意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看不见的大象”实验,就对于我们现实生活极具参考价值。当我们的视野聚焦于某一具体活动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是可能看不到非常明显的外界干扰的,这是我们大脑的功能之一:屏蔽外界干扰。

这一发现非常有意义,比如在开车的时候玩手机,很多老司机认为不会有安全隐患,但知道了大脑的屏蔽效应就不那么确定了。很多意外出现时,报告人都会说没有看到隐患出现,就是这一效应的结果,要引起重视。

学习就是一个大脑不断应用的过程,而这样一本《精准学习》,就是基于大脑的实际功能带我们走进关于学习全面认知之中。那就通过这本书,了解大脑,掌握基于大脑精准学习的过程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