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读后感1000字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读后感1000字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是一本由天津人民出版社著作,89.90出版的536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3-3-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读后感(一):“中世纪的最后一本书,近代科学的第一本书”

有一些奇书,我们多次听说,却很少翻开,比如《道德经》、《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物种起源》、《时间简史》等。《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也属此类,该书作者牛顿不必多说,作为科学史上能够稳进前三、甚至位列第一的科学巨擘,我们只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了。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融合了数学、物理学甚至哲学,是牛顿科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本书,近代科学的第一本书”。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物体的运动”、“物体运动(在阻滞介质中的)”和“宇宙体系(使用数学的论述)”,详细阐释了牛顿在近代天体力学、地面力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经典力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对于这本书的科学成果,或许怎么赞誉也不为过,这些经典力学体系成为了近代科学的标准尺度,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和国力的提升,间接引发了欧洲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也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伟大的后来者爱因斯坦曾如此评价,至今还没有可能用一个同样无所不包的统一概念,来代替牛顿的关于宇宙的统一概念。而要是没有牛顿的明晰的体系,我们到现在为止所取得的收获就会成为不可能。

当然,作为一个文科生,由于缺乏相应的理工科知识,读这本书是一次智识的挑战,但我依然有“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的阅读体验。或许这就是伟大科学的魅力,也是深邃思想的力量。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读后感(二):《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牛顿三大定律,让人们对物理问题的研究和物理量的测量有了意义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牛顿三大定律,让人们对物理问题的研究和物理量的测量有了意义

一、让世间万物用数学说话丨将新的数学工具运用于分析引力、潮汐、彗星、声和光、流体阻力,乃至整个宇宙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它是一种公认的工具,能够将无数复杂的现象与规律简化,并以最简洁和明了的方式描述之。牛顿在他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中,首次使用了数学语言来描述引力,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其意义超越牛顿自身,对物理学、科学哲学甚至文化乃至人类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他的研究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迈出了物理学中的第一步。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本书对当时科学的广泛影响可以称得上是一场思想的大革命。它包含了许多数学公式,理论和假设,但是它的核心是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用其比喻为“爱神之箭不仅仅是一件沉重的物体,而且是受到一股力的推动而前进的物体”。他通过使用微积分和三大运动定律,成功地解释了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

例如,使用这本书的相关理论和工具,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潮汐,彗星的轨道,声和光的传播,以及流体阻力。它还奠定了天文学和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因此它也是一本引领哲学思想变革的书,对经典思想和科学的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本书的助力下,我们了解了自然现象为何会发生,而不仅仅是如何发生的。

二、艾萨克·牛顿的书《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是艾萨克·牛顿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通常简称为《自然哲学原理》。该书于1687年首次出版,涵盖了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质点的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等内容。这本书也开创了现代科学的基础,成为了当时欧洲最重要的科学著作之一。

三、让人类科学地仰望星空丨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

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最著名的成就之一,它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牛顿在他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中,将这个定律应用于描述了太阳系行星的运动,这让人们第一次能够科学地解释和预测天体的运动。

在这项伟大的理论成果之前,人们曾经认为在天空中运动的星星和行星是有自己独特的运动规律,而在地面上运动的物体则有另一套规则。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将这两种规律统一了起来,因为地面上的物体也受到太阳和其他星球的引力影响,这意味着地面上和天空中的物体都服从同样的物理规律。

这个发现对人类的科学认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让人们明白了宇宙的普遍性和一致性。从此,人类开始能够用同样可靠的方式来研究地球上和宇宙中的科学问题。它也推动了人类对天体运动和宇宙结构的深入了解,启发了人们不断追求更深层次的认识,直到今天。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读后感(三):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改变世界近代科学的第一书!

艾萨克·牛顿,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之一。我们知道他和苹果的故事,还有中学课本里的三大运动定律。他最杰出的著作《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是我近年来看得最厚也是最艰难的书了,因为现在小朋友都在看量子物理的绘本了,那我就先从经典物理看起吧。据说本书的诞生还有个插曲:当时英国皇家学会的会长胡克因为和牛顿学术意见争论,不愿意出版《原理》。本书是在天文学家哈雷的主持和资助出版的。对,就是那个发现哈雷彗星的哈雷。

《原理》刚刚出版就被抢购一空,以后又接连再版三次,人们买不到书就把五百页的书亲手抄一遍。一时间欧洲“洛阳纸贵”

在此之前哲学和科学的界限没那么分明,而《原理》的出现表明:“自然哲学里包含数学原理。牛顿系统地把数学引入研究中,在伽利略的基础上,不但动手做实验,还进一步用系统的数学工具来解释实验现象,这才使“哲学”和“科学”彻底分开,揭开了经典物理学的序幕。”

1关于原理一书

紫图版本依托经典原版为翻译,其导读也很有特色,会根据原书每一编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比如第二编就是把值得特别指出的成果进行罗列。像牛顿发明的求微分或导数的方法“牛顿流数法”,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杰出的发明之一。

2原理不简单,请准备好书单

如果有人告诉你,牛顿的书很容易懂,那他一定是在骗你。不做好一定的准备是读不懂牛顿的。我在边看原理,边听《牛顿传》的音频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秘密,牛顿曾经告诉朋友,原理之所以写得有些难读,是为了“避免受到对数学一知半解的人的打扰。”为此他开了一个书单,包括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狄魏特的《曲线原理》,舒腾的《评笛卡尔几何学》,还有哥白尼体系简介,惠更斯的《时钟星座震荡》等等。这说明了数学的重要性。

在第三编牛顿也说“由于在第1编和第2编中出现了大量命题,即使对于精通数学的读者来说,研究这些命题也可能过于费时,因此我不建议任何人逐个研究这些命题。

先别急着打退堂鼓,《原理》诞生以来像哈雷和费曼都有不明白之处,更何况你我普通读者了,我建议配合听听《牛顿传》,感觉一下牛顿科学路上的趣事。没准对我们的孩子会是下一个牛顿,爱因斯坦呢?

数学家丘成桐说过“记得当时我们学习物理和数学时,努力程度是一样的,考数学时分数很高,考物理时却很差。究其原因就是物理老师常跟我们说物理是很难学的!你们要小心!我们也就战战兢兢地学习。因此考试时,就算出现同样的题目,数学会做,物理就变得手忙脚乱不会做了。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生的信心是很重要的。学生做问题时觉得很难,一方面可能是问题很难,另方面则可能是因为老师指导不当,造成学生信心不足”

3原理到底讲了什么

本书分为绪论,其中提到了8个定义,3个定律和七个推论。相关的实验诸如钟摆实验,都会在后面详细提出,相当于点题,做个心理准备。牛顿对当时那些鲜为人知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并加以区分,他的原理都得到了数学家们的实验证实。有的我们中学学过,有的则没有。至于他们的推导过程和意义就更没有深入了解过。后边三编内容分别讲到了“物体的运动”,“物体运动(在阻滞介质中的)”“宇宙体系”。最后书后附上牛顿的生平年表。

第一编就具备了牛顿力学的全部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定义、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求极限和物体的各种运动形式、物体的各种受力情况、各种运动轨道与受力的关系,甚至还涉及到光的传播、海洋潮汐运动等等。凭此一编就能奠定牛顿杰出的地位了。

比如在物体运动一编中向心力的确定。

命题1定理1:物体围绕某一固定点做圆周运动,且运动区域处于一个不动的平面上,那么运动区域与所用时间成正比。

看着图片会陷入深思,然后发现牛顿还从中引出了6个推论。

随后牛顿定义了外力、向心力及其度量,然后是向心加速度和向心运动量的定义。这些与我们今天物理教科书的定义大致相同,只是我们较多地谈论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其他概念则较少用到。

这些概念总的来说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但在当时,正如牛顿所指出的,是“鲜为人知的术语”。

宇宙体系中的法则和现象还有定理真让人震惊,天知道如果牛顿有现在的望远镜,他能有怎样更大的发现!

现象5,大行星与地球连线为半径,扫过的面积不与时间成正比,但她们与太阳连线为半径,围绕太阳旋转扫过的面积正比于运行的时间。

通过交食可以算出行星的黄经,进而算出其到太阳的距离。

《原理》揭示了宇宙的奥秘,“将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都包容了进去。”

4读原理之思

牛顿说,我不知道世界会怎样看待我,但我认为自己不过像个在海滩上玩耍的男孩,不时地寻找到一些较光滑的卵石和漂亮的贝壳,并以此为乐,而对于摆在我面前的真理的汪洋大海,我还一无所知。

他应该是找到了科学的乐趣,如果有时间他还会去寻找更多的发现。

最后发现一套经典书库,包括了《通俗天文学》《物种起源》《自然史》《几何原本》《相对论》《从一到无穷大》《九章算术》《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等都是人类历史上智慧的精华,如果读书不浪费时间,那就要读精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