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经典读后感有感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经典读后感有感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是一本由郭力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22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2-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读后感(一):母亲节给自己的读物

作为已经走过两个本命年的女儿,母亲节这天,读了郭力的这本书——送给自己的读物。希望能更多的了解为人之母的感受,更加理解妈妈。

事实证明,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母爱的力量不可估量,但母爱的传达更加依赖方式方法。细心观察孩子的举动,揣摩孩子的想法,平等对话,充分信任,注重交流,互相学习。家长的行为举止便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影响了子女。

同时,身为书中主人公月月的同龄人,我也不断回想反思自己这些年的路程。我很欣赏书中提到的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对一个问题,大家可以自由发表不同见解,可以赞同可以反对,关键在于讲出自己的理由;不能轻易批判别人是错的、是不应该的;任何事情都可以讨论、可以辩论。正如伏尔泰的那句名言: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我常感叹,踏入职场这一年来读的书较在学校时的涉猎范围广了、思考多了、数量也同比增加了不少。这其实是个很怪的现象,因为在学校时,理应有大把的时间吞噬消化吸收文字。那时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生工作、专业论文、休闲娱乐上面。我不能说我的大学时光不精彩,但如今会多多少少遐想下不一样的大学生活方式。

希望更多的父母、更多掌有实权的有识之士能够读到这本书,并为推动中国基层教育贡献力量。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读后感(二):向国外名牌大学的录取标准努力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耶鲁女孩培养手记,很容易想起《哈佛女孩刘亦婷》,还有《所以,北大兄妹》,吸引眼球的莫过那名牌大学的金字招牌了。当然,国外的大学的招牌会更响更亮。但是我们反思一下,进入了名牌大学就一定有经验可以借鉴吗?会不会是瞎猫碰到死老鼠?再想,虽然我并不知道哈佛耶鲁每年招新生多少,每一个新生的家长是不是都可以写一本哈佛(耶鲁)男孩(女孩)培养手记?

实际上,本书作者也不不讳言收到了《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的启发,主要是在国内就可以直接申请读美国的大学本科。本书很大程度传达了一种信息,帮助一部分读者树立这样一个目标:申请读国外的大学。本书从自身的体会处出发,详细了写了月月如何成功申请到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如何成为耶鲁女孩的。由此倒推,怎样的孩子会受到国外大学的青睐,他们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要做怎样的准备,有哪些要过的关卡,怎样申请等等,本书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范本。对想走这样一条路的家长而言,本书的阅读价值无疑是有的。

本书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家长关注的?为什么是月月成为了耶鲁女孩?除了她接受的英语准备,除了她的家长知道有可以申请美国大专的信息并且进行了实施之外,我觉得还真有我们家长值得学习的地方。

国外大学的录取标准和我们国内的某些大学还真是不一样,但我们得承认,他们代表了先进的方向。他们看待可塑之才的标准,值得我们家长深思。我们需要与之对照,见贤思齐。我们很多教育方式是迂腐落后的,比如应试教育。国内大的教育环境倾向于应试,这需要我们的家长的清醒头脑。孩子小时候的培养,作者的经验也是可以借鉴的。比如把早教变成游戏,这个经验挺好。还有广泛阅读,以及学习奥数的底子,为将来月月的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情商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参加社会活动,都是在培养真正的人。

耶鲁女孩月月所写的序言挺好,说本书知识提供一种方法而非秘诀,是抛砖引玉。有这样一个清醒的头脑很好。

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中国耶鲁男生,牛津男生,剑桥女生。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读后感(三):美好的亲子关系是这样建立的

这本手记里,我最欣赏的是郭力对孩子职业选择的观点,不以收入、名气、家长的心愿为标准,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鼓励孩子实现梦想。工作是人生最重要的体验,为了太多的功利目的而选择自己没兴趣的事来做,毫无疑问是痛苦的,最起码也不开心。只是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孩子而言,工作的选择常常以父母的心愿、家族的期待为坐标,家长认为理所当然,孩子也缺乏自主意识。郭力从小就给女儿灌输遵从自己的内心,有自己的追求的观点。因此,当女儿从耶鲁毕业后,没有投身金融等高收入机构,选择去杂志社做记者,郭力不仅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前期还在经济上给一定的资助。这点对很多中国的家长而言不可想象。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面对国内不尽理想的教育体制,郭力的态度是相当务实的,努力适应同时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改善,对孩子只要求相对优秀而不必出类拔萃,兴趣班的选择主要以兴趣为主。她早早给孩子请家教,目的并不在于成绩,而是以优秀的榜样来影响孩子。当然,因住北大附近,可以比较方便地请到北大学生做家教,这一优越条件可能很多家庭不具备。但她请家长的目的值得广大家长学习。

回到书名的要点“陪伴”,郭力是位职业妇女,公司负责人,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如何做到陪伴女儿成长?我看到很多以忙为借口而对孩子放任的家长,真的忙到这个程度?说实话我是不太相信。郭力也忙,但她坚持接送孩子,路途成为母女交流的好时光。凡是重要问题,她一定会当面与孩子沟通,即使孩子远在美国,她也会放下一切,飞到美国与孩子面谈。此外,她更重视与孩子交流的质量,孩子找家长说话时,一定专注倾听,孩子有哪些朋友,什么爱好,她清清楚楚地知晓。所以她很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很信任孩子。女儿初中毕业要和几个关系好的男生女生去郊区游玩并住一夜,她毫不犹豫答应了,完全没有什么担心。但是最终没有成行,因为除了她以外,其他的家长均不同意。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一个家庭也都有各自的特殊性。多么成功的教育经验,也无法复制,只能借鉴。我喜欢阅读教育经验方面的图书,也是抱着取经的态度。几乎每一本都在某一点给了我启发,或者提醒,但我从不照搬。这也是我特别想给本书读者的一点提醒。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读后感(四):《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耶鲁女孩培养手记》陪伴孩子共成长

.为人父母的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很顺利地成长。从呱呱落地,到牙牙学语,到朗朗读书,到走上社会,到成家立业---每个阶段都有着我们的殷切期待;每个时段都有着我们的浓浓深情。那么,如何可以带领着孩子走向成功呢?想必我们每个家长都很是期待。

很是幸运地生活在现今这个资讯发达的社会,我们可以通过书籍等的传播媒体了解和学习很多成功的教育案例。今日,我刚读完了一本名为《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耶鲁女孩培养手记》。很是觉得自己又相当深刻地接受了一次家庭教育理念的提升课程。

很是喜欢这样的家庭教育风格类书籍。传授教育经验的同时,更是以真实的案列讲解和剖析给每个关心这个话题的家长朋友们。毕竟不关心则已,一关心则乱。尤其是现今中国这个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育模式,更是值得每个家长好好地耐心来读一读这本育儿书籍。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教育故事。一个工作狂的妈妈却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如此耐心而又执着。优秀的女儿由此塑造:17岁全奖就读美国顶尖私立高中,19岁同时被耶鲁和普林斯顿录取。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功,着实不易。一如此书所定义的:翻开本书,你讲找到你想要的答案,也将会收获不一样的启迪。本书的作者妈妈便是通过回顾育儿的历程,剖析和讲述相关的教育理念,带领着书外的你我共同领略教育的精华和学习借鉴的内容。本书共分七个章节,通过合格的启蒙老师,快乐成长,亦师亦友,情商成就孩子,理性留学等几大板块,逐一细分,讲述和分析着一个为人父母的良苦用心。书中告知着我们父母在孩子身边扮演的角色其实相当地重要。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实更是用心去聆听孩子的心声,用心来陪伴孩子的成长每个阶段。当然,这里的陪伴并非做24小时的监控。其实这里的陪伴更是时刻地关爱和呵护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引领孩子接受正确的教育理念。虽然国内的应试教育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家长朋友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给予孩子最为全方位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成功的案例是优秀的典范,更是启迪着每一个有心的家长朋友来真正地付之于行动。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耶鲁女孩培养手记》让我们跟随着这本书的指引来真正学习该如何陪伴孩子健康,茁壮,幸福,快乐,成功地成长。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读后感(五):做一名理性的妈妈

自从宝宝来到这个世界,便开始了一系列手慢脚乱的摸索,到底孩子该怎么教育?于是便开始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和知识的收集和积累,网上的、亲朋好友介绍的、各种育儿书籍上的,应接不暇,有时候看到各种早教的书籍和碟,便忙不赢的赶紧买下,看到朋友的孩子们一个个上各种各样的早教课,自己的心里也痒痒的,计划着什么时候也把孩子送去,最麻烦的莫过于有时候在孩子的教育上家人有分歧的时候,心力交瘁,无所适从,直到看过这本《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后,我焦虑和茫然的心轻松了。

很喜欢作者的写法,每一个小节都是一个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小问题,作者给出了自己在教育时采取的办法,同时在后面还附带了别的家中小孩在类似问题出现不同情况时的建议,非常的实用。

总的一本书读下来,我释然了,终于明白了为何作者能够教出如此出色的各方面都很全面的女儿,也许在作者同事的眼里,作者是个“干工作是个拼命三郎,但对孩子、对家庭很不上心”妈妈,但是在书中我看到了一个和别的妈妈一样的爱孩子,为孩子的一切考虑、操心的妈妈,但我也从书中看到了一个聪明的、理智的妈妈,与很多妈妈门在带孩子的时候的迷茫、慌乱以及盲从不同,作者从孩子小的时候便帮孩子做好了人生的规划,不盲目的因为现在的升学压力而把孩子变成了一个“高分低能儿”或者是“有才无德者”,作者切切实实的做到了“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就像是孩子人生路上的一盏小桔灯,温暖的照亮了孩子前进的道路,但在孩子迷茫的时候,作者又会及时而又坚定的帮孩子选择正确的道路,却又不干扰孩子自己的选择和人生,这一点,正是大多数的妈妈难以做到的地方,很庆幸有了这本书的帮助,我相信很多妈妈从中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和技巧。

宝贝还在成长,育儿的书籍和知识我还会继续的收集,但是这本书我会一直放在首位,让这本书一直提醒我,“成为一名理性的妈妈,相信我们的孩子,从心底承认他是一个独立的人”,我相信这样我的孩子一定能成为一个各方面都很健全的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