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落地》读后感1000字

《落地》读后感1000字

《落地》是一本由[美] 哈金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8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落地》读后感(一):这是一本好看的小说

好看,这是我看完这本书后最直观的感觉。我已经不记得上次看到一本好看的小说集是什么时候了,但哈金这本书又让我忍不住一口气读完。认识哈金是在梁文道的那本访谈上,知道了他是一位放弃了中文写作的作者,而这本又是他自己逐句翻译,也就是有点随便翻译出来的作品,又由于题材问题,这本书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事实也更加出乎我的意料。作为一个已经放弃了小说只打算读散文的人来说,它真的让我发出了原来中短篇小说也可以这么好看的感慨。虽然它里面说的都是华人在美国的不容易,但是作为一个对国外生活有些一丝幻想和片面认识的中国人,故事里人物的情感与无奈都准确无误地刺中了我。另外,虽然推介里就说了哈金更多地是使用白描的手法,阅读过程中也能明显感觉到作者所说的由于逐句翻译带来的某些遣词用句的生硬,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整本书里每一篇小说的故事性都很强,充满着让人一直阅读下去的魔力。

《落地》读后感(二):他者的事

哈金说:作家的任务就是把新闻变成文学,使之成为永恒的新闻。这本短篇小说集都能在生活的事件中找到原型。

哈金的文字不足奇,合在一起却有股子劲儿,加上描摹得都是去国移民的生活,因此,无论在太平洋两岸,都有异域之感。

国内来短居的母亲对儿子媳妇两个小日子的指手画脚,结果连半年的签证期都没住满便是被赶回国去。

国内买了房子来与儿子一家常住的老夫妇,最后与小一辈矛盾不可调和,只好搬离租屋另住。

国内来的和尚被娶妻生子开着宝马的寺庙住持欺骗。

自身条件再过硬也对永久教职渴望到变态如范进的英文教授。

更别说抛业别家黑在美国一心要投奔新大陆新生活的国内大学老师。。。

生活永远比想象精彩。这些事情尽可以不担心地往离奇里去写,因为都是“他者”读者大多数并不置身于其间,这就是在美国用英文写华埠故事,流转到中国便成了移民文学的写作角度的便利。

这些故事需要有人给写下来。

《落地》读后感(三):其实是一部奋斗小说,放之四海皆准

一直有出国梦,所以挑了这本书来看。说实话,看完之后,觉得对我了解在美华人一点帮助都没有。

《落地》描写的纽约,其实跟90年代别人描写的广东一样,当时别人都觉得广东钱特别容易赚,可是到了广东才知道这边的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我不知道外国人看了这些小说会有什么感觉,作为一个没出过国生活的内地人来说,哈金的这本书还是让我觉得他是随便写写的。

书里既没有剖析为什么中国人要这么辛苦以非法身份留在美国的深层含义,也没有认真描写追求美国梦的中国人们之所以会失败的根源。一切都在表层的刻画,更多时候,从这本书里看到的,都是乡愁的描写。

所以这部小说放之四海而皆准,是因为这是一部速写,没有深刻而独特的视觉,所以让每一个读者都代入感强大。

《落地》读后感(四):“落地”了,梦想支离破碎的残骸蒸发了

大学同学一毕业就到澳洲定居了,很快结婚生子;老家邻居的姑娘定居英国了,总给母亲寄来营养品;亲戚家有孩子几年了头一次回家,听说留在美国了,这次也就为了结婚回来待几天……生活中不乏这些道听途说的移民例子,说者语气里有一股子掩藏不住的艳羡,听者也就着这份钦佩入了耳朵。 移民,在普通人眼中总是自带光环,好像国外的生活便只有吃香喝辣、无限风光,殊不知异国他乡的漂泊本就不易。同学去英国读研回来,重新走在中国的街道上看到什么吃的都垂涎三尺,因为她说“西餐实在吃吐了”。这还仅仅是一番体验,长期定居的人,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 哈金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不为人熟知的充满苦痛、矛盾、辛酸的移民世界。12个发生在美国法拉盛的故事,道尽了异国夫妻不得见的苦楚与背叛、工作评定上的不公与高压、获得永久身份的抉择与妥协、家庭关系中无法平衡的文化差异、底层打工者的无奈与自尊、自我经历的隐秘与负担。每一个都有尖锐的情节冲突,每一个又都是平淡的生活写照。 “落地”,便是从别人的众口铄金中挣脱出来,便是从自己的虚荣抗争中沉淀下来。当那遥远的“美国梦”变成了天天都要用精神和肉体实践的生活,也许这虚幻的梦境就变成了杀人于无形的钝刀,不着痕迹地切割久了,也留下了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痕。 然而,不管异国、异乡或小城生活,表象的背后不也总是暗潮涌动吗?说到底,所有的不平静都因为那颗从不肯平静的心。

《落地》读后感(五):“别处”不是传奇

知道哈金,是从2009年的香港书展开始。随后于2011年出版的《南京安魂曲》迅速占领了当时各大报刊的书评版面,但终究褒贬不一,甚至被媒体评为“2011年十大失望之书”之一(话说回来,国内书评人们的“期望”又是什么呢?)。也许有勇气的读者,能够与《金陵十三钗》的比对阅读中找到有趣的映照。

今年南国书香节,需要在会场值班一天的我难耐无聊,于是跑到对面的学而优买了哈金的这本小说集《落地》,花半天的时间,读完这批寄居美国华人的故事,大多发生在法拉盛——这个在纽约城里散发着中国烟火气味的地方。所谓的移民生活一点都不“传奇”。即使换了个国度生活,中国人依然苦苦为金钱、职业、社会地位乃至自尊而奋斗挣扎,只是在远离故土的逼仄环境下,婚姻、亲情、族群认同显得更加尖锐,抑或给人带来更多迷茫。

故事的最后,没有一个确定的结局,人们即使越过了一个门槛,依然需面对下一个难题。愿拿到终身教职的教授步步向上,愿私奔的缝工和妓女相濡以沫,愿临时拼凑的“抗战夫妻”各自安好,愿倔强的护工大妈安享退休生活——你看,每个人的愿望,其实就是如此朴实而已。“生活在别处”并不能成就“传奇”本身,生活终究是要落回地面的。

余华评价哈金是“推土机似的叙述方式,笨拙并且轰然作响”,大概是指他的直面叙事,不设置任何花俏的迂回、悬念;他的书写,像纪录片的镜头,冷静得像是在窥视对面楼邻居的日常生活,然后转述给你听。从让我突然意识到,这些人物并不是只在在故事的场幕里、供人度过一段打发无聊的阅读时光而已;那是无数真实的人,在过着的真真切切的日子。生活在故土之上的人们,他们的故事之戏剧、魔幻,隐忍、温情,绝不逊色于法拉盛的海外华人。一旦由己及人,便心有戚戚焉。谁来书写那些无名氏的故事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