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生如登山经典读后感有感

人生如登山经典读后感有感

《人生如登山》是一本由(奥)托马斯·布本多尔夫//(德)唐文平著作,中国发展出版的177图书,本书定价:90.00元,页数:2011-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如登山》读后感(一):平实的探索

作者文笔平实又丝丝入扣的诉说着他本人向自然求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反观自己,看透本心,超越自身;

如何平衡外力,学会尊重自然,遵守法则。

里面很多与佛教宣传类似的感悟;

原来即便文化不同,人类对真理仍是有通识的。

仅仅了解这些,便觉得并不孤单了。

《人生如登山》读后感(二):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恐惧:恐惧帮我们看到隐藏的风险。 如何克服恐惧,不要想象恐惧,走好脚下的路,走好下一步。

勇气:努力争取,战胜恐惧。

决定:积极主动的做出决定。承担自己的责任,回答生命向我们提出的问题,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都需要实践来告诉我们。走出去,才能看到。 生命最重要的是运动,从不间断,永不静止。

目标和努力:我足够好了吗?不断学习,改进自己。自愿的做事情,才会发挥最大的潜力,才能最幸福。 追寻自己的内心,体会那些意义

成功:做适合本性的事情。

幸福和愉悦:每当我在路上,每当我阅读,每当我工作一点点进步,每当我帮助别人,幸福之情就溢满全身。与物质无关,与我内心有关。

如果你消极被动的不知道做什么,积极主动的做点什么吧,忍受痛苦比经历痛苦要好得多。

《人生如登山》读后感(三):人生如登山,活在当下

这本书是我再看陈坤的《突然就走到了西藏》的时候,里面谈及了这本书,我就去找了,网上找不到电子版的,看过了目录,果断的买了一本。

我印象深刻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托马斯在儿时第一次登山的时候,遭遇暴风雨,他的选择是不是消极等待,而是主动寻找。要积极主动的去安排生活,而不是被动的被生活所驱使,被动是消极的开始。

2.发现,寻找。寻找是基于旧基础的,而发现是基于新的事务。要有目标,又要没有目标。

3.困境总会过去,痛苦和幸福同样对于人生有意义。很有共鸣,从痛苦中学习,改变自己,看清自己,痛苦因为学习才有意义。

4.活在当下,关心当前的每一步,争取做到最好,未来的目标就更清晰明了了。之前发现大学有的同学什么考试都认真对待,果然最后她及时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划,但是仍然没有错过任何东西。关注当前和下一步的质量!攀登者要去想象一小步一小步的攀爬,而不要想象后面的一千步,一万步,就能控制想象恐惧,安全登顶。

这本书买的很值,给了我很多答案和不一样的视角,谢谢托马斯·布本多尔夫先生的分享,唐文平女士的翻译,书里面的插图真的很漂亮,让人经验,是一本不错的书。

《人生如登山》读后感(四):对不起,我原本以为你是鸡汤

我不会告诉你,其实2013年10月进藏的路上我就在读这本书了。

只是看了没多少就中断了,后来偶尔想起觉得这是本鸡汤,所以2年了都没有重新读完。

这次重读动机也不纯,纯粹是因为挂在“正在读”区域太久了,而本人又有强迫症,所以。。。。

没想到,本来想用一两个小时随便翻下看完的书,却真的仔仔细细花了3个多小时读完。

而更让人惊喜的是:也许我找到了几个月来焦虑、迷茫的部分解药。

曾经我以为满足于当前所有是最好的生命状态,这种状态会带给你平和。

其实我误读了这句话。这本书帮我认识到了这点。

满足于当下,不是说不再进取不再尝试,而是说专注于当下。

当有车有房有存款的时候,我以为我应该是平和喜悦的,而事实是我反而陷入了更大的焦虑,完全在“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个课题中迷失。

这也许就是生命抛给我的问题,而布本多尔夫先生说过所有问题都有答案。

Q1: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对于我们人,重要的不是我们对生命有什么期待,而是生命对我们有什么期待,生命不断向我们提出难题,只有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才能证明自己,而回答这些问题时生命真正的挑战。”

“您在攀登的时候,山壁上的没一个支点都很关键,没有一个支点没有意义,您要赋予每一个支点和每一步意义,这就是生命。”

原来,不是我们去向宇宙发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与生俱来,虽然终点已经确定,但是过程中的高低起伏都是一个个的支点。不用问这样的生命有什么意义,意义,需要我去赋予,是我赋予生命意义。是我。

Q2:我的焦虑来源于什么?

梦想总是从天而降的。一旦出现,就很难摆脱。我脑子中存在很多的梦想,很多想看的书没有看,很多想见的人没有见,很多想去旅行的地方还没有去,很多国家的精彩人文还没有欣赏。

可是,我却在梦想前停止了,因为恐惧、惰性,觉得那些目标如此庞大需要如此多的精力和投入。而看剧多好、发呆多好,不用做决定。

久而久之,梦想仍然只是梦想,而时间持续在前行,多年后,突然发现,时间剩下不多梦想更加遥远了。

也许还有一份原因,是不知道自己的梦想真的是梦想,或者只是灵光一闪的思想而已。

布本多尔夫先生给了我一份他的解答,即使错了又如何,只有永远都不出发、永远都不去尝试,这才是失败。

“每一个人,只要他内心沉稳如锚,从内心深层动机出发做符合他“自我特有本性”的事情,他就是成功的,这个成功的人“在这里”,同时,他如弗兰克所说完全超越自我,全身心投入做他的事情。”

Q3:怎样活着才有意义?

不要过分地关注结果,enjoy过程,专注于当下,结果自然会水到渠成。

而过分关注结果,反而会带来“想象恐惧”,带来焦虑。

登山的过程,每一步都不能失误,失误的后果可能就是失去生命。而山下的生活中,我们很少面临这么严峻的考验。

但是道理是一样的,离开舒适圈、挑战懒惰,去尝试,然后小步快走,专注于当下,enjoy当下。

《人生如登山》读后感(五):我期待我的生活精彩、惊险、丰富,期待成功而没有痛苦的生活,弗兰克认为这是最大的误解。生命中一切都必有意义。

外公说,人说话,必须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否则不要张口。

外公提倡健康的身体必须拥有健康的精神,人必须永远锻炼自己的身体,同时也必须一生训练自己的精神。

外公最想让我明白的是,学习永无止境,人不能知道一切,但是人要对新事物永远保持开放的态度,不断寻求、持续学习、永不停步。

危机的本质就是它会过去。

痛苦具有意义,但如果我们不从痛苦中学习,痛苦就没有意义。

我的精神进入到从未体验过的绝对集中的状态,我觉得一切都在把握之中,我和我的行动融为一体,真正进入没有任何疑问的状态。

没有任何东西分散我的注意力,我唯一关注的是攀爬山壁时最重要的:安全和下一步的质量。

我深信,“过多”对任何人、任何环境都没有好处,“过多”让人懈怠,会增加我们从舒适安逸中出来承担风险的难度。

我登山,基本不带任何意图,这是我前面所说的“寻找”和“发现”的前提。不是因为山在那里,而是因为我在这里。我登山,因为我在登山时感受艰辛、学习、痛苦,特别是愉悦。我对登山没有意图,所以对我来说没有失败。

生命不会向我们提出错误的问题,不会提出我们找不到答案的问题。也许,我们最初看不到这些问题的意义,也许我们很晚才认识到这些问题的意义,但是,每个问题都有意义,每个问题都有答案。

我坚信,我们在生命里通过的考验越多,就越会体验到生命的丰富。考验使我们成长成熟,它如同壮丽巍峨的“山峰”,耸立于我们存在的平地。

一切不容易的事情,都是对我们的考验或者挑战。无论我们面临怎样的挑战,如果我们最终想让自己充实满足,就必须离开安逸地带,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恐惧,它的希望是,就让我们停留在我们的界限之内。我常常被这种“想象恐惧”袭击,每当这时,我都告诉自己,现在没有发生!一切只是我的想象。

我的一个经验是,无论在干什么,无论是登山、写作还是演讲,下一步极少极少让我真正害怕恐惧;只有当我想得太远,我的想象太多,我的头脑无法承受,我才会感到不安全,我的内心才会感到恐惧。

世界上没有不受到威胁的东西,世界上的东西每时每刻、永远不断都受到威胁。我们需要安全,就应该磨练我们的感官,在风险之中寻找安全。

我们应当全力关注当下,我可以掌控的是现在,将来不在我的手掌之中。

不,我不害怕,我不害怕迈出下一步。

决定的时间和风险,这是两个永远无法讨论完结的问题。我们做出的决定是否正确,这个只有在做出决定以后才能知道。世界上永远没有100%的安全,等待的时间越长,人的想象就越多。

一切在流动。我们不可能保持现状。不管怎么样,做出决定的人,永远是获胜者。只有很少的一些决定,我们无法纠正由它们造成的后果。

消极被动的人,极不愿意承担风险,也是不肯承担自我责任的人。

攀登不是站在山顶,站在山顶的时候攀登已经结束。

如果没有做成一件事情,我们就会更加深入自我,分析失败的原因,以便下次不再发生同样的事情。这样一来,失败比胜利能带来更多的改变。

为了找出答案,我们不断进行训练,以此发展自己。那些不断寻找的人,他永远在训练自己,永远不停止训练。

一个成功存在的生命、一个人的价值是无法用数字来测量的,一个人的愉悦和满足也无法用数字来测量。成功表达在一个人坦然平静、充满信心之中,成功的人完全不会羡慕妒忌他人。如果我做我想做的事,那么其他人没有我所需要的东西,我也不需要羡慕妒忌任何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得到充实和满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