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这就是科学(函套5册)》的读后感大全

《这就是科学(函套5册)》的读后感大全

《这就是科学(函套5册)》是一本由米莱童书 著/绘著作,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套装图书,本书定价:200,页数:2023-4-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就是科学(函套5册)》读后感(一):《这就是科学》:学习科学,就是这么轻松

我家孩子经常抱怨学校的科学课太垃圾了。一来是没有固定的科学课老师,仅这一年里已经换过五位科学老师;二来就是这些老师也都属于赶鸭子上架的那种,备课不充分讲课不准确知识面也窄,都被孩子问得当堂用手机搜答案。既然在学校“吃不饱”,我们只能在平时多给孩子“开小灶”。

而作为“小灶”之一的这套《这就是科学》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地好!通常情况下我是向孩子推荐那些好玩好看的书的人,这一次竟然是孩子反向安利我,看到兴起的时候,还要给我剧透! 遇到好书的双向奔赴感,大概就是这样吧。

《这就是科学》有五册,分别从超市、家、公园、海洋馆、博物馆五个小朋友都非常熟悉的场所,沉浸式挖掘其中的博物学知识。别看净是些我们熟得不能再熟的场所,编者们仍然能关注到那么多让人匪夷所思却又容易忽略的科学常识。

比如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超市,我家孩子每次去最喜欢站在水产区看玻璃缸里那些游来游去的活物。但是我们从来没想过为什么有些海产品是死的,而有些却活着;我们也没想过何为“四大家鱼”,又为什么鲤鱼不能入列;更别提大小黄鱼的区别,如何分辨乌贼、章鱼和鱿鱼了。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父母们也没有这样的科学知识,自然也就无法向孩子们解释。所以《这就是科学》不仅仅可以带孩子身临其境探索博物学奥秘,还能给家长们参与孩子成长的机会。在这些熟悉的场景中,父母随时可以现学现卖,不但收获了来自求知若渴的孩子崇拜的小眼神,还有难得的温馨的亲子时光。

《这就是科学》尽管采用漫画的方式来讲故事,但是画面布局还挺有条理,至少对漫画接受无能的我来说,看着不累,还特别幽默。无论是水果蔬菜大战、番茄鸡蛋梦想大作战还是地球生命漫长的演化历史,编者都能将繁杂的知识点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这种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的知识解读方式,贴合小朋友们的认知能力,极具亲和力。

当然科学类读物最重要的还是知识的准确性,从一个细节就能看出《这就是科学》也做得很到位。我们每年看天鹅的时候,都是根据雄绿头鸭那醒目的脑袋来判断雌雄的。但是在《公园》中,编者告诉我们非繁殖期的雄性绿头鸭外表的羽毛和雌鸭差不多,是不会有那头具有金属光泽的绿毛的。

既然如此,我们又该如何区分绿头鸭的雌雄呢?作为有着无限好奇心和虚荣心的老母亲,为了能在孩子面前保持光辉智慧的形象那势必是要一查到底的。当然我心里也稍有遗憾,编者为啥不把这个知识点也顺带普及一下呢?

《这就是科学》这种超级接地气的传播科学知识的方式是深得孩子们的欢心的,也培养了他们从细微之处观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感受来自生活和大自然的魅力。

《这就是科学(函套5册)》读后感(二):这就是科学:藏在我们身边的博物世界

博物,可以说是人类之于自然万物的观察、记录、分类、描述等活动,包括但是不限于天文、地理、生物、生态、环境等学科所涉及的内容。最近给孩子看的《这就是科学》这套书,不仅有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家、超市、公园,还有小朋友都喜欢去的海洋馆、博物馆,这里有无数的“物”。

在我国古代,从《诗经》《山海经》《尔雅》到各朝代的“博物志”“地方志”等等都包含对动植物的记录解释等。

这就是科学全五册

这套书共五册,通过这套丛书,让小朋友们对大自然有更深刻的理解,发现美,感受美。让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回归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我们可以在《我的家》中看到一些我们经常见到的“不速之客”比如,蟑螂、苍蝇、蚊子、跳蚤等等,可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分类等。通过漫画让我们深入了解它们,也是一次科普。原来蟑螂有着超强的适应能力,不吃不喝一个月也不会死,在真空中停留十分钟仍然有复活的概率,可以在极其肮脏的环境中生存。苍蝇喜欢时常搓脚上的脏东西来保持身体的灵活性以及味觉的灵敏度,因为它的味觉器官也在脚上。

为什么蚊子会吸血,其实只有母蚊子才会吸血,因为它们身体里卵巢需要吸收鲜血中的蛋白质才能发育成熟并产卵。它们会选择在不流动的积水处产卵,像家中花盆、地漏等积水处都是它们不错的选择。

雾和霾有什么不同?雾和霾会不会同时出现?风是怎么形成的?火烧云为什么是红的等等书中都有阐述。通过漫画的形式,让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

海洋馆里的生活丰富多彩,这里有潮间带去、透光区、深海区、珊瑚礁区、极地区。

海陆之交,有红树、虾虎鱼、招潮蟹、寄居蟹、藤壶、弹涂鱼、海葵、鼓虾、海星等等,海星是典型的棘皮动物,多为五角星行,遇险时会主动切断肢体,断肢可以重新生长出来,部分海星的断肢甚至可以再生成完整个体,是不是要感叹,这真的太神奇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这里的红树林有着“海岸卫士”的称呼,它们的根可以固定土壤,防止被海水冲走。神奇的是它们外表不是红色,剥开表皮遇到空气则变成了红色。上层树冠是许多鸟类的“休息区”,下层则是许多鱼虾蟹贝的家。

这里有海洋霸主虎鲸,平均长度8米,鱼的游泳冠军旗鱼。我们还看到了最浪漫的死亡,鲸落。俗话说,“一鲸落,万物生。”鲸鱼的沉落,可以供养大量的生物存活。这也算是对自然界一种的贡献了吧。

通过这套丛书,来了解自然万物,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也鼓励我们的小朋友走出去,去观察大自然,记录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正如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博士所说的那样,希望每一位小读者“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博学、博爱、博雅。

《这就是科学(函套5册)》读后感(三):孩子身边的趣味科学

给孩子的科普读物,既要准确,又要有趣,才能让孩子乐在其中。米莱童书出品的《这就是科学》系列一套5册,以绘本形式讲述了我们身边的科学知识。

这套书的切入角度非常低调,分为我的家、超市、菜场、博物馆、海洋馆,都是儿童日常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景,因此很容易代入,就在这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场景中,其实科学无处不在。

以“我的家”这本为例,书中分4个单元分别介绍了苍蝇、蚊子、蜘蛛等家中常见的昆虫;毛衣、羽绒服等常见衣服的材质;家中常见的猫、狗、观赏鱼等宠物的习性等;以及变化莫测的天气。读完这册以后,孩子们会发现,小小的家中就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原来猫的祖先来自非洲、狗的祖先是被驯化的狼,等等。孩子们还会了解到,苍蝇为什么经常“洗手”,为什么蚊子叮过的地方会发痒并起包,读完以后,果然奇怪的知识增加了很多。

博物馆和海洋馆也是孩子们较常参观的地方,但离开专业讲解,家长有时只能带小朋友走马观花。书中这两册可以作为两本有趣的导览手册,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相关科学知识。如“博物馆”一册中,介绍了地球诞生、生命的出现以及小朋友最爱的恐龙时代,再到哺乳动物的崛起,以萌萌的形式描述了地球生命发展的史诗,也科普了演化等科学概念。家长也就不至于带着孩子在博物馆里只会说“哇,你看”,而是可以和孩子交流书中了解到的内容,使博物馆之旅更有成效。

丛书采取全彩漫画形式,致力于将这些科学知识地传递给小朋友们,每个单元基本都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小故事。如为介绍超市中常见的家禽家畜这一知识点,“超市”一册中别出心裁设计了一个畜禽大逃亡的故事,讲述了动物们为避免被杀,结伴逃往自由农场的故事,在这个公路片般的故事中,介绍了不同动物的习性。小朋友们会了解到,原来猪的嗅觉比狗还灵,山羊拥有300度视野,牛之类的食草动物是色盲,等等。书中色彩鲜艳的图画、惟妙惟肖的神情和有趣的故事情节,果然不出意外地吸引了小朋友。从中也可以看出这套丛书编排的巧妙。

孩子们了解世界的根源在于内心的好奇,对孩子进行科普教育,关键不在于懂得多少知识,而在于呵护和滋养孩子的这份好奇,让他们大胆展开探索。在这个意义上,这套书最突出的有点在于生动有趣。科学不再是高大上的事物,而是与生活中各种有趣的、好玩的、新奇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让孩子学会自己去探索和发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