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庄子评传读后感锦集

庄子评传读后感锦集

《庄子评传》是一本由颜世安著作,46.00元出版的2011-4图书,本书定价:356,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庄子评传》读后感(一):重要人物

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姓庄,名周,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东北)人,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评传》读后感(二):建立在文本细读基础上

就中国传统文史典籍而言,我于子部和史部兴趣最大,先秦诸子很多年前撸过一遍,如《老子》、《论语》、《庄子》等,每年都会抽些时间温习,也会有新的启发和感悟,但仍然觉得认识和体会有局限,因此会参考一些专家学者的著作。庄学方面,除了注书,王博的《庄子哲学》、陈引驰的《庄子精读》、王叔岷的《庄学管窥》启发最大。王博的书主要围绕着内七篇引申发挥,陈书围绕着自由、天道、循性、逍遥等主题打通内外杂篇,而王叔岷的书则是通论性质,高屋建瓴,是作者研究庄子心得之集中体现。

颜世安的《庄子评传》建立在作者细读文本基础上,认为庄子对当时极度动荡的社会、普通人的苦难和不幸有切肤之痛,对人与人之间相斗相残的险恶格外敏感,对生命的脆弱、孤独、无助尤其绝望。作为隐者代表的庄子,上层社会搏杀中的败落者和自动畏避者,除了谋求避世自保外,采取了游世的态度,“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这里面既有庄子式的混世特点,也有一种对隐者精神自尊的嘲弄在。阮籍穷途之哭的哀伤,无路可走的悲痛,“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高傲,“礼教岂为我辈而设”的蔑视,是庄子这种精神集中体现。

《庄子评传》读后感(三):小记

就中国传统文史典籍而言,我于子部和史部兴趣最大,先秦诸子很多年前撸过一遍,如《老子》、《论语》、《庄子》等,每年都会抽些时间温习,也会有新的启发和感悟,但仍然觉得认识和体会有局限,因此会参考一些专家学者的著作。庄学方面,除了注书,王博的《庄子哲学》、陈引驰的《庄子精读》、王叔岷的《庄学管窥》启发最大。王博的书主要围绕着内七篇引申发挥,陈书围绕着自由、天道、循性、逍遥等主题打通内外杂篇,而王叔岷的书则是通论性质,高屋建瓴,是作者研究庄子心得之集中体现。

颜世安的《庄子评传》建立在作者细读文本基础上,认为庄子对当时极度动荡的社会、普通人的苦难和不幸有切肤之痛,对人与人之间相斗相残的险恶格外敏感,对生命的脆弱、孤独、无助尤其绝望。作为隐者代表的庄子,上层社会搏杀中的败落者和自动畏避者,除了谋求避世自保外,采取了游世的态度,“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这里面既有庄子式的混世特点,也有一种对隐者精神自尊的嘲弄在。阮籍穷途之哭的哀伤,无路可走的悲痛,“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高傲,“礼教岂为我辈而设”的蔑视,是庄子这种精神集中体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